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是城市重要绿地形式,景观节点成为其设计关键,从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的三个重要景观特征出发,并对此类公园的规划和设计进行思考,进一步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景观节点主导下的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景观设计方法——园林文化的景观化设计、园路的线形空间组织、景观节点设计、植物景观设计和水体景观设计。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带状公园;景观节点
1 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概念的演变
点、线、面是构成的基本形式,也是景观规划中空间的基本形态。带状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绿地形式。它具备线形空间的基本特点,可以产生与其他点状、块状绿地不同的景观、文化和生态作用,因此带状绿地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公元前10世纪,在喜马拉雅山麓连接印度加尔各答和阿富汗的主干道的中央与左右,栽种了3行树.这是城市带状绿地最原始的雏形。随着若干年的演变,这种线形绿地经历了许多模糊的概念,如greenway、green corridor都是这种形式绿地的不同解释。1866年,第一条“公园道”由奥姆斯特德和沃克斯合作设计,随后,城市带状公园的概念逐渐盛行。2002年。我国第一次以行业标准的形式认定“城市带状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公园绿地的一种类型。那么,近年来城市河流的大规模整治和开发,又拓展了城市公园绿地的种类,即城市滨水绿地公园。
2、景观节点在城市滨水带状公园中的作用
“节点”是一个抽象且应用较广泛的概念,《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中将“node”解释为“重要的点“是观察者借此进入城市的战略点”它的影响波及整个区域,成为这个区域的象征。由此,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专用名词“景观节点”可以看作进入该园林景观区域中的重要空间及象征性空间,除此,还可以延伸为园林景观中的重要景观点。
城市滨水带状公园隔离于城市喧闹,成为城市中的绿色廊道和休闲去处,承载了时间、空间、文化和历史等內容,这些内容通过设计师的转化形成一系列景观,并以景观节点为重要承载单元。景观节点在城市滨水带状公园中不仅作为重要的连接点及表达设计内容的重要空间,而且结合园路设计为人们带来了连续的动态视觉景观,这种动态的视觉景观是通过时间变化和空间位移来实现的。其意义类似于“视觉走廊”,是一种连续视野的视觉经验,也是一种视觉指导下的空间体验。使他们体验视觉变换的乐趣、消除行进的单调感,并起到道路识别的辅助作用。
3、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景观特征
3.1 景观节点主导下的独特线形空间
在空间形态上,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是具有一定宽度的线形空间,区别于点状的小型街头绿地与面状的大型公园绿地。线形景观空间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可以通过景观节点的有序组织,将空间与时间、物质与精神、文化与历史等结合起来,对游览者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具体表现在心理上的暗示和视觉上的导向。然而,这种线形空间多朝向引导性强的长轴方向发展.很难像一般的块状公园那样组织网格状的空间格局。景观节点在线形空间中起着集中与连接的重要作用,是线形空间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3.2景观节点结构简结
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的特点决定了其景观节点在长轴方向呈简单序列的平面组合结构。景观节点受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空间线形特点的约束,从整体看呈有序的链状结构排列,区别于一般公园的网状结构。景观节点结构在短轴方向上由公园的宽度或节点规模决定。有些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由于宽度较小。在宽度的限制下,景观节点在短轴方向的平面组合结构或单体结构简单。总体而言,在城市滨水带状公园长轴导向模式下,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相对于其他类型公园其景观节点结构简洁。
3.3内外空间结合紧密
与其他公园相比,城市滨水带状公园开放性更强,不但对周边城市居民和游客免费开放,而且其内部与周边外部空间结合更加紧密。公园景观资源对外开放并与城市景观相融,大大地改善了建筑与建筑之间、道路与道路之间的环境.形成多元化的城市空间。
4、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的景观设计要点
4.1 园林文化的景观化设计
文化是公园建设的精神内容,区别于实体景观要素。在设计中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设计者通过对文化主题的理解与剖析,分解出若干演绎单元,形成以时间、形式或以内容等为轴线的表达,并通过多样的设计手段构造成景观节点,再通过与线形空间连接展现出来。
4.2园路的线形空间组织
游览路线的选择性不强是城市滨水带状公园区别于其他公园的一个特点。由于建设基址常依水系、道路等建设。其建设面积尤其是宽度有限,这就决定了公园的游览路线组织简单。但合理的园路空间组织仍是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框架。
1)形式变化。寻求变化中的“景观节点”空间。水平方向的园路空间形式分为规则式、自然式和辊合式,公园内部路径基本不考虑循环路网,多以适当角度和弧度的“折、弯”寻求线形变化。园路垂直方向变化不大,公园多以平地为主,与周围城市环境协调,发挥公园适用广泛人群休闲与便捷通道的作用;而部分地段的地形设计或抬起或下沉。主要以缓坡、台阶为过渡,空间划分清晰。
2)开合有致。主要包括两方面,空间的扩展与收缩、开敞与闭合。借景与加大空间面积能够扩大公众视域。密闭与小面积的空间则给公众带来空间紧迫感。开合有致能够体现空间变化的情趣,引导公众视线捕捉变化中的景观节点。使公众体验行走中的空间变化与视觉景观变化。当然开合不能过于随意,受到基址、周围环境、设计内容和意境等因素的限制。
3)插入景观节点。即富有内容和变化的转换空间。这种空间从长轴方向看是一系列连接成线的点,有节奏的变化;从短轴方向看。每个空间独立成景观。空间两两间距不等,与其规模成正比,一般在城市滨水带状公园重要景观处或与城市环境衔接的重要节点处,空间设计规模大且距离下一个同类景观节点较远。
4.3景观节点的设计
1)与公园、城市的关系。景观节点是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可独立成景,但其景观变化仍出自公园总体的设计理念和内容。景观节点规模和表现形式不仅要围绕公园设计理念,还要依据其在周围城市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景观节点的设计可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或对比。更可以突出成为城市景观的标志。
2)与边界的关系。景观节点与边界的关系由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的宽度决定。主要出入口是滨水带状公园的边界,至于是否选择该点作为出入口,取决于节点与边界的关系。有的景观节点位于公园与城市衔接的重要通行位置,需要开辟出入口;有的只作为公园中观赏的一个部分,不需要与外界通行联系。
周围环境有时也可以决定景观节点与边界的关系。城市带状公园的景观节点既可以作为公园中的观赏点,又可以服务于城市景观。因此,在与城市道路重要交点处,建设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节点有着重要意义。
3)景观节点的连续性。作为城市滨水带状公园中的一部分,景观节点应满足公园总体设计,并且以连续性体现公园景观节点的整体特征。城市带状公园设计离不开主题内容的构建,每个景观节点的主题内容都应服务于整个公园内容连续的设计理念;其次,景观节点在城市带状公园中的设置由周边环境决定,并不是随意的。最后,景观节点连续性还体现在景观节点两两之间距离的一致或有节奏的变化上.以增强公园的整体性。
4)景观节点的等级划分。城市带状公园的每个景观节点都有独特的形式与内容。通过对景观节点的等级划分,突出设计主题,唤起人们游赏的兴趣。建议带状公园景观节点可划分为3级:一级景观节点围绕主题共同体现公园设计理念,提供综合性、较大面积的场地;二级景观节点补充、解释一级景观节点主题内容,提供专类、特殊场地;三级景观节点由于规模较小.设计目的侧重与使用者情感互动,引发游览兴趣。
4.4植物景观设计
视觉的连续主要表现为视觉景观的连续。在城市滨水带状公园中,植物景观也是形成连续视觉景观的重要内容。
1)对公园景观而言。应根据整体设计要求及游人观赏特点、地域特点、植物的美学与生物学特性对乔、灌、草进行合理配置和空间组合。选择规则式、自然式或混合式配置,使其疏密、错落有致。配置形式与材料选择以景观节点为单位,有规律地变化.切忌千篇一律。
2)对城市景观而言。城市带状公园与城市紧密联系,外侧植物景观应服务城市景观,尤其是依道路而建的城市带状公园。参考城市道路绿化带植物配置,适于车行的植物景觀变化为200m左右,适于行人的植物景观变化为20—30m。公园外侧植物景观变化的频率应根据公园环境和城市环境而定.若公园被城市道路或桥梁截成几段,每段可有1—2个主题;有时可以在一段植物景观中等距离设置几个突出的植物景观节点。
3)考虑与水系的关系。城市滨水带状公园内侧为河流,所以,在种植设计中应考虑到水体对公园的影响。河流一侧或两岸一般种植耐水性的树种(如柳树),配合其它灌木或草皮形成独特的风景。
4.5水体景观设计
水体在城市滨水带状公园设计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通过水体设计把地域文化和水文化植入景观节点设计中。在河流相对较宽的地方进行适当的开挖整合,设计独特的水体的景观,如音乐喷泉、游艇码头、水榭等形式多样的景观节点。可以起到优化整体设计,使公园的轴线在横向上也能展开,拓展了视觉空间和功能空间。
5、结语
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反映了城市面貌和公共休闲空间的质量。同时,它还肩负了传达城市形象的作用。作为设计者应理解景观节点在城市带状公园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其设计方法,以形成优秀且合理的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景观。
参考文献:
[1]骆天庆等.现代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1.
[2]周玫竺,姚亦锋.线形动态景观探究[J]中国园林,2005(6):44—48
[3]张青云,以古城墙为依托的城市带状公园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18一19.
[4]何礼平,李南.城市带状休闲空间与动态景观的创造[J]华中建筑,2004(22):101—103.
[5]杨政军.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初探[J].建材与装饰,2008(8):27—28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带状公园;景观节点
1 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概念的演变
点、线、面是构成的基本形式,也是景观规划中空间的基本形态。带状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绿地形式。它具备线形空间的基本特点,可以产生与其他点状、块状绿地不同的景观、文化和生态作用,因此带状绿地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公元前10世纪,在喜马拉雅山麓连接印度加尔各答和阿富汗的主干道的中央与左右,栽种了3行树.这是城市带状绿地最原始的雏形。随着若干年的演变,这种线形绿地经历了许多模糊的概念,如greenway、green corridor都是这种形式绿地的不同解释。1866年,第一条“公园道”由奥姆斯特德和沃克斯合作设计,随后,城市带状公园的概念逐渐盛行。2002年。我国第一次以行业标准的形式认定“城市带状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公园绿地的一种类型。那么,近年来城市河流的大规模整治和开发,又拓展了城市公园绿地的种类,即城市滨水绿地公园。
2、景观节点在城市滨水带状公园中的作用
“节点”是一个抽象且应用较广泛的概念,《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中将“node”解释为“重要的点“是观察者借此进入城市的战略点”它的影响波及整个区域,成为这个区域的象征。由此,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专用名词“景观节点”可以看作进入该园林景观区域中的重要空间及象征性空间,除此,还可以延伸为园林景观中的重要景观点。
城市滨水带状公园隔离于城市喧闹,成为城市中的绿色廊道和休闲去处,承载了时间、空间、文化和历史等內容,这些内容通过设计师的转化形成一系列景观,并以景观节点为重要承载单元。景观节点在城市滨水带状公园中不仅作为重要的连接点及表达设计内容的重要空间,而且结合园路设计为人们带来了连续的动态视觉景观,这种动态的视觉景观是通过时间变化和空间位移来实现的。其意义类似于“视觉走廊”,是一种连续视野的视觉经验,也是一种视觉指导下的空间体验。使他们体验视觉变换的乐趣、消除行进的单调感,并起到道路识别的辅助作用。
3、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景观特征
3.1 景观节点主导下的独特线形空间
在空间形态上,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是具有一定宽度的线形空间,区别于点状的小型街头绿地与面状的大型公园绿地。线形景观空间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可以通过景观节点的有序组织,将空间与时间、物质与精神、文化与历史等结合起来,对游览者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具体表现在心理上的暗示和视觉上的导向。然而,这种线形空间多朝向引导性强的长轴方向发展.很难像一般的块状公园那样组织网格状的空间格局。景观节点在线形空间中起着集中与连接的重要作用,是线形空间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3.2景观节点结构简结
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的特点决定了其景观节点在长轴方向呈简单序列的平面组合结构。景观节点受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空间线形特点的约束,从整体看呈有序的链状结构排列,区别于一般公园的网状结构。景观节点结构在短轴方向上由公园的宽度或节点规模决定。有些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由于宽度较小。在宽度的限制下,景观节点在短轴方向的平面组合结构或单体结构简单。总体而言,在城市滨水带状公园长轴导向模式下,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相对于其他类型公园其景观节点结构简洁。
3.3内外空间结合紧密
与其他公园相比,城市滨水带状公园开放性更强,不但对周边城市居民和游客免费开放,而且其内部与周边外部空间结合更加紧密。公园景观资源对外开放并与城市景观相融,大大地改善了建筑与建筑之间、道路与道路之间的环境.形成多元化的城市空间。
4、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的景观设计要点
4.1 园林文化的景观化设计
文化是公园建设的精神内容,区别于实体景观要素。在设计中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设计者通过对文化主题的理解与剖析,分解出若干演绎单元,形成以时间、形式或以内容等为轴线的表达,并通过多样的设计手段构造成景观节点,再通过与线形空间连接展现出来。
4.2园路的线形空间组织
游览路线的选择性不强是城市滨水带状公园区别于其他公园的一个特点。由于建设基址常依水系、道路等建设。其建设面积尤其是宽度有限,这就决定了公园的游览路线组织简单。但合理的园路空间组织仍是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框架。
1)形式变化。寻求变化中的“景观节点”空间。水平方向的园路空间形式分为规则式、自然式和辊合式,公园内部路径基本不考虑循环路网,多以适当角度和弧度的“折、弯”寻求线形变化。园路垂直方向变化不大,公园多以平地为主,与周围城市环境协调,发挥公园适用广泛人群休闲与便捷通道的作用;而部分地段的地形设计或抬起或下沉。主要以缓坡、台阶为过渡,空间划分清晰。
2)开合有致。主要包括两方面,空间的扩展与收缩、开敞与闭合。借景与加大空间面积能够扩大公众视域。密闭与小面积的空间则给公众带来空间紧迫感。开合有致能够体现空间变化的情趣,引导公众视线捕捉变化中的景观节点。使公众体验行走中的空间变化与视觉景观变化。当然开合不能过于随意,受到基址、周围环境、设计内容和意境等因素的限制。
3)插入景观节点。即富有内容和变化的转换空间。这种空间从长轴方向看是一系列连接成线的点,有节奏的变化;从短轴方向看。每个空间独立成景观。空间两两间距不等,与其规模成正比,一般在城市滨水带状公园重要景观处或与城市环境衔接的重要节点处,空间设计规模大且距离下一个同类景观节点较远。
4.3景观节点的设计
1)与公园、城市的关系。景观节点是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可独立成景,但其景观变化仍出自公园总体的设计理念和内容。景观节点规模和表现形式不仅要围绕公园设计理念,还要依据其在周围城市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景观节点的设计可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或对比。更可以突出成为城市景观的标志。
2)与边界的关系。景观节点与边界的关系由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的宽度决定。主要出入口是滨水带状公园的边界,至于是否选择该点作为出入口,取决于节点与边界的关系。有的景观节点位于公园与城市衔接的重要通行位置,需要开辟出入口;有的只作为公园中观赏的一个部分,不需要与外界通行联系。
周围环境有时也可以决定景观节点与边界的关系。城市带状公园的景观节点既可以作为公园中的观赏点,又可以服务于城市景观。因此,在与城市道路重要交点处,建设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节点有着重要意义。
3)景观节点的连续性。作为城市滨水带状公园中的一部分,景观节点应满足公园总体设计,并且以连续性体现公园景观节点的整体特征。城市带状公园设计离不开主题内容的构建,每个景观节点的主题内容都应服务于整个公园内容连续的设计理念;其次,景观节点在城市带状公园中的设置由周边环境决定,并不是随意的。最后,景观节点连续性还体现在景观节点两两之间距离的一致或有节奏的变化上.以增强公园的整体性。
4)景观节点的等级划分。城市带状公园的每个景观节点都有独特的形式与内容。通过对景观节点的等级划分,突出设计主题,唤起人们游赏的兴趣。建议带状公园景观节点可划分为3级:一级景观节点围绕主题共同体现公园设计理念,提供综合性、较大面积的场地;二级景观节点补充、解释一级景观节点主题内容,提供专类、特殊场地;三级景观节点由于规模较小.设计目的侧重与使用者情感互动,引发游览兴趣。
4.4植物景观设计
视觉的连续主要表现为视觉景观的连续。在城市滨水带状公园中,植物景观也是形成连续视觉景观的重要内容。
1)对公园景观而言。应根据整体设计要求及游人观赏特点、地域特点、植物的美学与生物学特性对乔、灌、草进行合理配置和空间组合。选择规则式、自然式或混合式配置,使其疏密、错落有致。配置形式与材料选择以景观节点为单位,有规律地变化.切忌千篇一律。
2)对城市景观而言。城市带状公园与城市紧密联系,外侧植物景观应服务城市景观,尤其是依道路而建的城市带状公园。参考城市道路绿化带植物配置,适于车行的植物景觀变化为200m左右,适于行人的植物景观变化为20—30m。公园外侧植物景观变化的频率应根据公园环境和城市环境而定.若公园被城市道路或桥梁截成几段,每段可有1—2个主题;有时可以在一段植物景观中等距离设置几个突出的植物景观节点。
3)考虑与水系的关系。城市滨水带状公园内侧为河流,所以,在种植设计中应考虑到水体对公园的影响。河流一侧或两岸一般种植耐水性的树种(如柳树),配合其它灌木或草皮形成独特的风景。
4.5水体景观设计
水体在城市滨水带状公园设计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通过水体设计把地域文化和水文化植入景观节点设计中。在河流相对较宽的地方进行适当的开挖整合,设计独特的水体的景观,如音乐喷泉、游艇码头、水榭等形式多样的景观节点。可以起到优化整体设计,使公园的轴线在横向上也能展开,拓展了视觉空间和功能空间。
5、结语
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反映了城市面貌和公共休闲空间的质量。同时,它还肩负了传达城市形象的作用。作为设计者应理解景观节点在城市带状公园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其设计方法,以形成优秀且合理的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景观。
参考文献:
[1]骆天庆等.现代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1.
[2]周玫竺,姚亦锋.线形动态景观探究[J]中国园林,2005(6):44—48
[3]张青云,以古城墙为依托的城市带状公园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18一19.
[4]何礼平,李南.城市带状休闲空间与动态景观的创造[J]华中建筑,2004(22):101—103.
[5]杨政军.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初探[J].建材与装饰,2008(8):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