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人们可以利用3G手机宽带上网、视频通话、看电视、听音乐、无线搜索、手机购物等。有人说,手机就是“第五媒体”、“新媒体”。本文试图理清新媒体的演变及概念,并从责任意识、业务能力、经济意识、道德原则等方面探讨新媒体人才的培养。
现代意义上的“新媒体”一直都是学界争论的话题。法国学者费兰西斯·巴尔和杰拉尔·埃梅里合著的《新媒体》一书认为“新媒体”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日本东京信息大学教授桂敬一在《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中提出:“20世纪80年代出现新媒体热。”1959年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全美高等教育学会举办的会议上提出“媒介即讯息”,社会靠集体行动开发出一种新媒介(比如印刷术、电报、照片和广播)时,它就赢得了表达新讯息的权利。麦克卢汉所说的“新媒体”虽明显是一个历时性概念,他所罗列的“印刷术、电报、照片和广播”都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传统媒体时代的‘新媒体”’。麦克卢汉对“新媒体”的认识,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新媒体”已经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因为他生活在一个以报纸、电视、广播为主导媒体的时代,因此他所说的“新”仅仅是一个形容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在不同场合“新媒体”具有许多不同的名称,但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媒体本质上是难以改变的。比如有些人习惯于把新媒体理解为网络媒体,而网络有时又被定义为“第四媒体”,按照相同的逻辑。人们似乎是顺理成章地把手机称为“第五媒体”,并视其为新媒体的发展方向。新媒体是融合了之前的各种传统媒体的新型媒介形式,需要的人才也应该是复合型人才。
责任意识。严格把关。“把关人”的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于194"/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中提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人传播的渠道。网络虽然是一个平台性质的媒介,但承载的信息量依然是有限的,这是“把关”仍然存在的客观原因。对于大型门户网站和各类新闻网站来说,他们对新闻的选择依旧遵循原有的新闻价值选择标准,并根据重要性的不同把新闻依次列于首页和二级页面、三级页面,所以网站公开发布的新闻信息虽然可能在数量上要较传统媒体多些,但是它们依旧是在把关人的控制下存在的。
网络上信息的把关是特殊的,如果说传统媒体的把关逻辑是“只有……才能发布”,那么网络媒介的把关逻辑就是:“只要不……就能发布”。施拉姆“筛选的艺术也许就是他们的运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网络时代的把关人提出了要求,掌握把关的艺术。才能正确运用媒介,使其得以健康发展。
业务素质,整合信息的能力。网络新闻媒体没有新闻原创(采访、删改)的权利,网站的维护主要依靠编辑的编辑永平。一大河网编辑说:“对于网站编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整合信息的能力,网上新闻信息不是‘守株待兔’式的等‘货’上门,而是‘弯弓射雕’式的找‘米’下锅,捕捉大量最新的新闻信息,提高报道的主动权、信息量和时效性。”新闻信息的汇编、检索质量直接关系到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大量需要、受众高效率获取和利用新闻信息的需要的程度。大河网最近一次改版完成了新闻信息的整合,把“独家新闻”板块撤下,图片新闻和新闻中心平分秋色,互动中心、焦点网谈、大河网评、大河沸点等各个板块分工明确、条理清晰,整个网页清新、明快。
经济意识:“推”“拉”受众。“在网络信息平台中,我们同时具有两种手段来传递信息,即‘推’和‘拉’”。目前中国网站新闻在运作中采用的手段是被戏称为“ICP”即复制和粘贴的方式。除了版权之争,还会导致网站间新闻来源同构,内容同质,手法同样,使得“拉”技术使用前提和条件削弱,网民的厌烦心理显著上升。在互联网信息过剩、相互抄袭“蔚然成风”却提倡“注意力经济”的今天,“拉”技术已经暴露出自己的弱点,网络传播需要“推”技术的辅助,不断开发新资源,提供新服务。对于刊载新闻的网站,编辑人员根据各自的编辑思想和受众需求,进行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和页面表现主动为受众提供新闻信息,推送编辑经验。网站原创新闻的独家性、深度化、及时更新契合受众查阅新闻心理,比复制内容更能吸引眼球,更能使网民产生“拉”行为。这一推拉行为,使网络传播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果。
道德意识:把握好舆论导向。道德和法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规范人的行为、维护社会安定的两大支柱。开放的网络空间容易让人忽视传统道德的约束,而缺乏道德约束的网络成员往往不够成熟和理智,缺乏责任感的网络行为直接导致了目前网上舆论混乱、负向舆论盛行的状况。从事新闻网站工作的人员,遵循最首要的道德原则就是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避免虚假新闻,正确认识有限度的自由,避免污言秽语侵害别人的隐私、恶意人身攻击等。我们经常能在网络上看到经过技术处理的图片,并配以没有确切消息来源的只言片语来吸引人们的眼球,泛滥的不实信息浪费了网络资源,也浪费了受众的时间。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强调人文精神,以人为本,真正做到“做记者先做人”。
从长远来看,未来网络新闻媒体将模糊与未来电视、广播、报纸的界限,它们只有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新闻信息服务功能。新媒体新闻人才要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不仅要有过硬的网络技术。还要综合掌握传统媒体新闻人才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
现代意义上的“新媒体”一直都是学界争论的话题。法国学者费兰西斯·巴尔和杰拉尔·埃梅里合著的《新媒体》一书认为“新媒体”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日本东京信息大学教授桂敬一在《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中提出:“20世纪80年代出现新媒体热。”1959年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全美高等教育学会举办的会议上提出“媒介即讯息”,社会靠集体行动开发出一种新媒介(比如印刷术、电报、照片和广播)时,它就赢得了表达新讯息的权利。麦克卢汉所说的“新媒体”虽明显是一个历时性概念,他所罗列的“印刷术、电报、照片和广播”都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传统媒体时代的‘新媒体”’。麦克卢汉对“新媒体”的认识,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新媒体”已经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因为他生活在一个以报纸、电视、广播为主导媒体的时代,因此他所说的“新”仅仅是一个形容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在不同场合“新媒体”具有许多不同的名称,但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媒体本质上是难以改变的。比如有些人习惯于把新媒体理解为网络媒体,而网络有时又被定义为“第四媒体”,按照相同的逻辑。人们似乎是顺理成章地把手机称为“第五媒体”,并视其为新媒体的发展方向。新媒体是融合了之前的各种传统媒体的新型媒介形式,需要的人才也应该是复合型人才。
责任意识。严格把关。“把关人”的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于194"/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中提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人传播的渠道。网络虽然是一个平台性质的媒介,但承载的信息量依然是有限的,这是“把关”仍然存在的客观原因。对于大型门户网站和各类新闻网站来说,他们对新闻的选择依旧遵循原有的新闻价值选择标准,并根据重要性的不同把新闻依次列于首页和二级页面、三级页面,所以网站公开发布的新闻信息虽然可能在数量上要较传统媒体多些,但是它们依旧是在把关人的控制下存在的。
网络上信息的把关是特殊的,如果说传统媒体的把关逻辑是“只有……才能发布”,那么网络媒介的把关逻辑就是:“只要不……就能发布”。施拉姆“筛选的艺术也许就是他们的运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网络时代的把关人提出了要求,掌握把关的艺术。才能正确运用媒介,使其得以健康发展。
业务素质,整合信息的能力。网络新闻媒体没有新闻原创(采访、删改)的权利,网站的维护主要依靠编辑的编辑永平。一大河网编辑说:“对于网站编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整合信息的能力,网上新闻信息不是‘守株待兔’式的等‘货’上门,而是‘弯弓射雕’式的找‘米’下锅,捕捉大量最新的新闻信息,提高报道的主动权、信息量和时效性。”新闻信息的汇编、检索质量直接关系到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大量需要、受众高效率获取和利用新闻信息的需要的程度。大河网最近一次改版完成了新闻信息的整合,把“独家新闻”板块撤下,图片新闻和新闻中心平分秋色,互动中心、焦点网谈、大河网评、大河沸点等各个板块分工明确、条理清晰,整个网页清新、明快。
经济意识:“推”“拉”受众。“在网络信息平台中,我们同时具有两种手段来传递信息,即‘推’和‘拉’”。目前中国网站新闻在运作中采用的手段是被戏称为“ICP”即复制和粘贴的方式。除了版权之争,还会导致网站间新闻来源同构,内容同质,手法同样,使得“拉”技术使用前提和条件削弱,网民的厌烦心理显著上升。在互联网信息过剩、相互抄袭“蔚然成风”却提倡“注意力经济”的今天,“拉”技术已经暴露出自己的弱点,网络传播需要“推”技术的辅助,不断开发新资源,提供新服务。对于刊载新闻的网站,编辑人员根据各自的编辑思想和受众需求,进行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和页面表现主动为受众提供新闻信息,推送编辑经验。网站原创新闻的独家性、深度化、及时更新契合受众查阅新闻心理,比复制内容更能吸引眼球,更能使网民产生“拉”行为。这一推拉行为,使网络传播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果。
道德意识:把握好舆论导向。道德和法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规范人的行为、维护社会安定的两大支柱。开放的网络空间容易让人忽视传统道德的约束,而缺乏道德约束的网络成员往往不够成熟和理智,缺乏责任感的网络行为直接导致了目前网上舆论混乱、负向舆论盛行的状况。从事新闻网站工作的人员,遵循最首要的道德原则就是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避免虚假新闻,正确认识有限度的自由,避免污言秽语侵害别人的隐私、恶意人身攻击等。我们经常能在网络上看到经过技术处理的图片,并配以没有确切消息来源的只言片语来吸引人们的眼球,泛滥的不实信息浪费了网络资源,也浪费了受众的时间。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强调人文精神,以人为本,真正做到“做记者先做人”。
从长远来看,未来网络新闻媒体将模糊与未来电视、广播、报纸的界限,它们只有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新闻信息服务功能。新媒体新闻人才要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不仅要有过硬的网络技术。还要综合掌握传统媒体新闻人才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