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chu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情感都是音乐这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作为音乐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并通过情感的推动促使学生逐渐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声乐的学习效率。严格来讲,声乐教学亦可视之为情感的传达过程,既然是情感的传达过程,那么在整个声乐教学过程中,情感必将贯穿其中,因而情感亦可谓是声乐教学的灵魂。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感培养;重要性
  前言:
  声乐教学亦可将之视为通过陶冶情操来感染大众的过程。因而在此过程中,若能将学生的积极情感充分调动起来,将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达到深化学生对声乐知识以及音乐相关作品的理解的目的。因此,作为声乐教师,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务必认识到情感培养的重要性,以至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声乐教学的本质是情感教育
  声乐教学以情感为基础,其本质是一种情感教育的过程。声乐教学的内容包括: 歌唱基础知识讲授、呼吸及发声等基本技能训练和不同的歌曲演唱方法及技巧练习,其最核心的本质内容和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声乐作品的演唱,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歌声把歌曲的情感内容生动、准确地表现出来,从而逐步掌握和提高声乐的演唱技能技巧。同时,声乐教与学及表演的过程,也是师生、表演者、欣赏者以歌曲情感为纽带的心理互动、情感交流的审美享受过程,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既学会了唱歌的本领和技能,也获得了丰富的审美愉悦和享受,使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体现出音乐审美教育的本质力量。
  声乐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爱学生,并能富有情感地进行教学; 学生也应该敬爱老师,以积极的态度,满怀热情地进入声乐的学习境界。教师如何激活歌唱学习过程的情感心理,自然应成为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作为声乐教学的先导主体,必须先精通声乐教材,在注意歌曲思想品位、技能训练要求、学生个性化特征等前提下,尽可能选择那些各种题材和体裁的经典作品作为教材。因为那些传世的经典歌曲,无一不蕴含着人类深邃的思想和感情的精华,有着广阔的审美情感开发和表现空间,再高明的歌唱家也挽救不了其先天不足的作品。在选择好歌曲教材之后,必须对作品的内容和音乐表现手段进行深入的分析,从歌词到曲调,从感情到理性全面认识和了解歌曲特定时代背景和风格,从中准确地感悟出作品的情感表现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先进入歌曲的艺术境界,通过演唱实践,领略和探讨这首歌曲的整体风格和情感基调,并能设计出相应的演唱处理方案。在做此项工作时,要多分析、细研究,以保证声乐中的情感准确而深刻地表现出来。
  二、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一)情感培养加强了学生对声乐的深层理解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音乐风格表现出了不同的地域特色。想要加强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就需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民族特色,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充分将民族声乐作品的情感演绎出来。换一种角度而言,情感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对不同民族音乐风格的了解,甚至是其中的风土人情、民族特色等。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的音乐风格也不相同,因此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不同民族声乐作品的音乐风格表述出来,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加强对声乐作品的深层感悟,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的进行情感的表达。
  (二)情感培养加强了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学生对音乐作品理解能力的高低体现其情感的丰富程度。学生的审美素养不同,导致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不同,而不了解音乐本质的人就会对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产生理解偏差。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十分丰富,因此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情感来打动听众。音乐作品以一种灵活多样的形象让听众从情感上获得满足,从而让听众领略到作品的思想感情与内涵,提升自身的艺术品位。声乐教学通过将歌词与旋律的有机结合、情感与听觉的融合给人一种审美享受。声乐作品之所以如此美妙,不仅是因为将单纯的歌词转换成一种歌唱,更是通过情感的表达实现与听众的情感共鸣,形成一种互动的情感交换。情感是一首作品的生命,演唱者在演绎的过程中必须将情感表达作为演绎的基础,始终将情感表达贯穿于整首音乐作品当中。
  三、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途径
  (一)从歌词中加强对情感的培养
  歌曲中的情感表达要掌握细腻、准确、清晰的读词,这样才能体现情字,达到有感染力的歌唱。声乐演唱离不开对歌词的理解,从另一种角度而言,借助语言的优势,使得声乐更加具有丰富的情感,甚至能够透过歌词深入挖掘到作者的情感源头。也正是因为具有这种特性,声乐艺术与其他艺术有着明显的差别,再加上语言本身就能够作为情感传递的桥梁,因此学生可以直接从歌词方面感受到情感。
  例如,在进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教学时,“婉转如云霞,歌声使我迷了路……”这部分歌词表现出了俄罗斯姑娘对哈萨克青年一见钟情的浓烈情感,歌词委婉的表达出了两人相见、相约到相爱的情感过程。教师可以对这段歌词具體剖析,让学生从歌词中体会到情感,更好的进行教学。
  (二)从音乐旋律中加强对情感的培养
  歌曲可以抒发情感,歌词相当于歌曲背景的再现,又为歌曲的曲调做铺垫。歌词奠定了整首歌曲的情感基调,而曲调又加深了歌词的发展,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又相互作用,使整首歌曲有着十分明确的感情基调。在这个基础上,歌曲能够发挥特有的抒情作用,充分展现出旋律的美。在一首歌曲当中,旋律代表了歌曲的主调,可以说是歌曲的艺术形象。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旋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比如选择典型的歌曲《绒花》《北京颂歌》《秋收》《说句心里话》《黄河大合唱》等进行播放。
  (三)将生活与情感培养进行有机结合
  歌曲之所以能够创作出来,是因为作者得到了生活的启迪,可以说声乐艺术是将生活通过演唱的形式展现出来。真正的声乐离不开生活,需要从生活中发现其中美妙的音乐元素,在这个基础之上加入演唱者的情感,才能够将歌曲的情感充分表现出来。因此,在声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巧妙的将生活与声乐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生活的观察,同时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歌曲《月色迷人夜》的教学时,首先进行的不是声乐的练习,而是通过模拟场景让学生去体会歌词的情感:在一个月色如梦的夜晚,天上繁星点缀,一切是那么的寂静与安详,只有阵阵的微风吹过,风扬起头发,月光是那样的柔和,此时只能听到断断续续的蝉鸣声,月光是如此的皎洁与温柔,就像母亲的手在抚摸孩子的脸庞。让学生在教师表述的话语中想象画面,有效激发学生对歌曲产生情感共鸣,起到培养学生歌唱情感的目的。
  总结:
  情感流露不仅是声乐艺术的核心,更是声乐教学的关键。因而作为声乐教师,应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给予足够重视,并努力帮助学生完成情感与发生技巧的融合,以实现歌唱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从而让他们的声乐表演更具艺术性。
  参考文献:
  [1]秦伟. 论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的重要性与对策[J]. 黄河之声,2015,(22):26.
  [2]曹志敏. 浅议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J]. 艺术教育,2015,(05):69-70.
  [3]李延俊. 对声乐教学过程中情感培养的探索[J]. 职教论坛,2012,(23):47-48.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要实现超越,就要对现实独具“挑剔”与“批判”的眼光,对周围事物善于发现和捕捉其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本文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首先阐述了模拟教学的重要性,继而归纳并分析了我国大学生模拟创新能力的提升途径,最后从模拟中进行优化达到创新的目的。  【关键词】:模拟;创新;培养  0.引言  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问题直接进行实验,或者是不可能的,或者是得不偿失
期刊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教师担负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加上民办高职院校以及创新创业教育自身的特殊性,造成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质与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对民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现状以及教师能力要求的分析,从国家、学校、教师自身三个层面探讨了民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经济办学的重要举措。以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优势学科资源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引导,以培养道桥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道路桥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培
期刊
【摘要】:音乐具有极强的情感魅力,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备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成长有良好的影响。在音乐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有利于情感教学,有利于积极促进教育模式的改革。所以,老师应当积极采用适用于情感教育的方式,使学生们在感受到音乐艺术的情感美的同时,提升人文情怀和素养,为其成长道路培育下真善美的种子。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教育;方式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一方面能
期刊
【摘要】:《美国哥特式》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简单的构图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引起后世学者研究探讨。这幅谜一般的油画,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美国民族性格,折射出不一样的美国文化。  【关键词】:《美国哥特式》;勤劳、克制;男权社会;哥特精神  《美国哥特式》是美国艺术史上最著名的画作之一,由艺术家格兰特?伍德创作,自问世以来在艺术界引起轰动,成为美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1.油画创作背景  伍德曾在192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网络课堂学习包的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结合、校企合作、创业就业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根据山东协和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将测量学课程改革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网络课堂;创新创业;校企合作  我院的测量学课程主要以讲授教学为主,学生在规定的实验要求下,依据实验指导书和教材在大纲范围内进行教学活动,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与企业行业内部要求
期刊
【摘要】:高职体育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方法,而且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针对学生而言,只有提高了身体素质,才能更好的完成学业,才能为后续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所以,学校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有效推进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进程,把终身体育和身体素质锻炼等教育理念落实到具体的高职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身体素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从生理发展角度来看,高职院校
期刊
【摘要】:直至2020年,建成科学布局、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及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关标准需达到国内平均水平。加速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指标化与均等化发展,依附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通知》,本人认为,群文工作者需要深化“五种意识”即: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品牌意识、危机意识以及创新意识。  【关键词】:现代公共
期刊
【摘要】:当前,生产性保护已经延伸到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对于包括壮族歌圩在内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实践而言,应在保持原有文化特征的基础之上,汲取新鲜的、外来的文化特质和元素,使新旧文化因子融为一体,以实现原有文化植根于日常生活的再生产,这是生产性保护应有的内涵,也是壮族歌圩的可选出路。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壮族歌圩  一、
期刊
【摘要】:小班幼儿是开发创新意识最为关键的时期。幼儿园展开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动作技能、思想情感和性格特点的发展,还能够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全面实施幼儿的综合素质教育。我们如何在体育活动的实践中引导、培养小班幼儿的发展创造力达成幼教工作者的共识,需要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去探索。  【关键词】:幼儿体育;培养;创造力  前言:幼儿期是幼儿心理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