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情感都是音乐这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作为音乐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并通过情感的推动促使学生逐渐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声乐的学习效率。严格来讲,声乐教学亦可视之为情感的传达过程,既然是情感的传达过程,那么在整个声乐教学过程中,情感必将贯穿其中,因而情感亦可谓是声乐教学的灵魂。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感培养;重要性
前言:
声乐教学亦可将之视为通过陶冶情操来感染大众的过程。因而在此过程中,若能将学生的积极情感充分调动起来,将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达到深化学生对声乐知识以及音乐相关作品的理解的目的。因此,作为声乐教师,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务必认识到情感培养的重要性,以至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声乐教学的本质是情感教育
声乐教学以情感为基础,其本质是一种情感教育的过程。声乐教学的内容包括: 歌唱基础知识讲授、呼吸及发声等基本技能训练和不同的歌曲演唱方法及技巧练习,其最核心的本质内容和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声乐作品的演唱,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歌声把歌曲的情感内容生动、准确地表现出来,从而逐步掌握和提高声乐的演唱技能技巧。同时,声乐教与学及表演的过程,也是师生、表演者、欣赏者以歌曲情感为纽带的心理互动、情感交流的审美享受过程,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既学会了唱歌的本领和技能,也获得了丰富的审美愉悦和享受,使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体现出音乐审美教育的本质力量。
声乐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爱学生,并能富有情感地进行教学; 学生也应该敬爱老师,以积极的态度,满怀热情地进入声乐的学习境界。教师如何激活歌唱学习过程的情感心理,自然应成为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作为声乐教学的先导主体,必须先精通声乐教材,在注意歌曲思想品位、技能训练要求、学生个性化特征等前提下,尽可能选择那些各种题材和体裁的经典作品作为教材。因为那些传世的经典歌曲,无一不蕴含着人类深邃的思想和感情的精华,有着广阔的审美情感开发和表现空间,再高明的歌唱家也挽救不了其先天不足的作品。在选择好歌曲教材之后,必须对作品的内容和音乐表现手段进行深入的分析,从歌词到曲调,从感情到理性全面认识和了解歌曲特定时代背景和风格,从中准确地感悟出作品的情感表现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先进入歌曲的艺术境界,通过演唱实践,领略和探讨这首歌曲的整体风格和情感基调,并能设计出相应的演唱处理方案。在做此项工作时,要多分析、细研究,以保证声乐中的情感准确而深刻地表现出来。
二、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一)情感培养加强了学生对声乐的深层理解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音乐风格表现出了不同的地域特色。想要加强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就需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民族特色,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充分将民族声乐作品的情感演绎出来。换一种角度而言,情感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对不同民族音乐风格的了解,甚至是其中的风土人情、民族特色等。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的音乐风格也不相同,因此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不同民族声乐作品的音乐风格表述出来,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加强对声乐作品的深层感悟,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的进行情感的表达。
(二)情感培养加强了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学生对音乐作品理解能力的高低体现其情感的丰富程度。学生的审美素养不同,导致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不同,而不了解音乐本质的人就会对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产生理解偏差。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十分丰富,因此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情感来打动听众。音乐作品以一种灵活多样的形象让听众从情感上获得满足,从而让听众领略到作品的思想感情与内涵,提升自身的艺术品位。声乐教学通过将歌词与旋律的有机结合、情感与听觉的融合给人一种审美享受。声乐作品之所以如此美妙,不仅是因为将单纯的歌词转换成一种歌唱,更是通过情感的表达实现与听众的情感共鸣,形成一种互动的情感交换。情感是一首作品的生命,演唱者在演绎的过程中必须将情感表达作为演绎的基础,始终将情感表达贯穿于整首音乐作品当中。
三、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途径
(一)从歌词中加强对情感的培养
歌曲中的情感表达要掌握细腻、准确、清晰的读词,这样才能体现情字,达到有感染力的歌唱。声乐演唱离不开对歌词的理解,从另一种角度而言,借助语言的优势,使得声乐更加具有丰富的情感,甚至能够透过歌词深入挖掘到作者的情感源头。也正是因为具有这种特性,声乐艺术与其他艺术有着明显的差别,再加上语言本身就能够作为情感传递的桥梁,因此学生可以直接从歌词方面感受到情感。
例如,在进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教学时,“婉转如云霞,歌声使我迷了路……”这部分歌词表现出了俄罗斯姑娘对哈萨克青年一见钟情的浓烈情感,歌词委婉的表达出了两人相见、相约到相爱的情感过程。教师可以对这段歌词具體剖析,让学生从歌词中体会到情感,更好的进行教学。
(二)从音乐旋律中加强对情感的培养
歌曲可以抒发情感,歌词相当于歌曲背景的再现,又为歌曲的曲调做铺垫。歌词奠定了整首歌曲的情感基调,而曲调又加深了歌词的发展,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又相互作用,使整首歌曲有着十分明确的感情基调。在这个基础上,歌曲能够发挥特有的抒情作用,充分展现出旋律的美。在一首歌曲当中,旋律代表了歌曲的主调,可以说是歌曲的艺术形象。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旋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比如选择典型的歌曲《绒花》《北京颂歌》《秋收》《说句心里话》《黄河大合唱》等进行播放。
(三)将生活与情感培养进行有机结合
歌曲之所以能够创作出来,是因为作者得到了生活的启迪,可以说声乐艺术是将生活通过演唱的形式展现出来。真正的声乐离不开生活,需要从生活中发现其中美妙的音乐元素,在这个基础之上加入演唱者的情感,才能够将歌曲的情感充分表现出来。因此,在声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巧妙的将生活与声乐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生活的观察,同时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歌曲《月色迷人夜》的教学时,首先进行的不是声乐的练习,而是通过模拟场景让学生去体会歌词的情感:在一个月色如梦的夜晚,天上繁星点缀,一切是那么的寂静与安详,只有阵阵的微风吹过,风扬起头发,月光是那样的柔和,此时只能听到断断续续的蝉鸣声,月光是如此的皎洁与温柔,就像母亲的手在抚摸孩子的脸庞。让学生在教师表述的话语中想象画面,有效激发学生对歌曲产生情感共鸣,起到培养学生歌唱情感的目的。
总结:
情感流露不仅是声乐艺术的核心,更是声乐教学的关键。因而作为声乐教师,应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给予足够重视,并努力帮助学生完成情感与发生技巧的融合,以实现歌唱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从而让他们的声乐表演更具艺术性。
参考文献:
[1]秦伟. 论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的重要性与对策[J]. 黄河之声,2015,(22):26.
[2]曹志敏. 浅议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J]. 艺术教育,2015,(05):69-70.
[3]李延俊. 对声乐教学过程中情感培养的探索[J]. 职教论坛,2012,(23):47-48.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感培养;重要性
前言:
声乐教学亦可将之视为通过陶冶情操来感染大众的过程。因而在此过程中,若能将学生的积极情感充分调动起来,将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达到深化学生对声乐知识以及音乐相关作品的理解的目的。因此,作为声乐教师,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务必认识到情感培养的重要性,以至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声乐教学的本质是情感教育
声乐教学以情感为基础,其本质是一种情感教育的过程。声乐教学的内容包括: 歌唱基础知识讲授、呼吸及发声等基本技能训练和不同的歌曲演唱方法及技巧练习,其最核心的本质内容和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声乐作品的演唱,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歌声把歌曲的情感内容生动、准确地表现出来,从而逐步掌握和提高声乐的演唱技能技巧。同时,声乐教与学及表演的过程,也是师生、表演者、欣赏者以歌曲情感为纽带的心理互动、情感交流的审美享受过程,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既学会了唱歌的本领和技能,也获得了丰富的审美愉悦和享受,使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体现出音乐审美教育的本质力量。
声乐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爱学生,并能富有情感地进行教学; 学生也应该敬爱老师,以积极的态度,满怀热情地进入声乐的学习境界。教师如何激活歌唱学习过程的情感心理,自然应成为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作为声乐教学的先导主体,必须先精通声乐教材,在注意歌曲思想品位、技能训练要求、学生个性化特征等前提下,尽可能选择那些各种题材和体裁的经典作品作为教材。因为那些传世的经典歌曲,无一不蕴含着人类深邃的思想和感情的精华,有着广阔的审美情感开发和表现空间,再高明的歌唱家也挽救不了其先天不足的作品。在选择好歌曲教材之后,必须对作品的内容和音乐表现手段进行深入的分析,从歌词到曲调,从感情到理性全面认识和了解歌曲特定时代背景和风格,从中准确地感悟出作品的情感表现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先进入歌曲的艺术境界,通过演唱实践,领略和探讨这首歌曲的整体风格和情感基调,并能设计出相应的演唱处理方案。在做此项工作时,要多分析、细研究,以保证声乐中的情感准确而深刻地表现出来。
二、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一)情感培养加强了学生对声乐的深层理解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音乐风格表现出了不同的地域特色。想要加强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就需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民族特色,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充分将民族声乐作品的情感演绎出来。换一种角度而言,情感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对不同民族音乐风格的了解,甚至是其中的风土人情、民族特色等。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的音乐风格也不相同,因此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不同民族声乐作品的音乐风格表述出来,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加强对声乐作品的深层感悟,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的进行情感的表达。
(二)情感培养加强了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学生对音乐作品理解能力的高低体现其情感的丰富程度。学生的审美素养不同,导致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不同,而不了解音乐本质的人就会对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产生理解偏差。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十分丰富,因此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情感来打动听众。音乐作品以一种灵活多样的形象让听众从情感上获得满足,从而让听众领略到作品的思想感情与内涵,提升自身的艺术品位。声乐教学通过将歌词与旋律的有机结合、情感与听觉的融合给人一种审美享受。声乐作品之所以如此美妙,不仅是因为将单纯的歌词转换成一种歌唱,更是通过情感的表达实现与听众的情感共鸣,形成一种互动的情感交换。情感是一首作品的生命,演唱者在演绎的过程中必须将情感表达作为演绎的基础,始终将情感表达贯穿于整首音乐作品当中。
三、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途径
(一)从歌词中加强对情感的培养
歌曲中的情感表达要掌握细腻、准确、清晰的读词,这样才能体现情字,达到有感染力的歌唱。声乐演唱离不开对歌词的理解,从另一种角度而言,借助语言的优势,使得声乐更加具有丰富的情感,甚至能够透过歌词深入挖掘到作者的情感源头。也正是因为具有这种特性,声乐艺术与其他艺术有着明显的差别,再加上语言本身就能够作为情感传递的桥梁,因此学生可以直接从歌词方面感受到情感。
例如,在进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教学时,“婉转如云霞,歌声使我迷了路……”这部分歌词表现出了俄罗斯姑娘对哈萨克青年一见钟情的浓烈情感,歌词委婉的表达出了两人相见、相约到相爱的情感过程。教师可以对这段歌词具體剖析,让学生从歌词中体会到情感,更好的进行教学。
(二)从音乐旋律中加强对情感的培养
歌曲可以抒发情感,歌词相当于歌曲背景的再现,又为歌曲的曲调做铺垫。歌词奠定了整首歌曲的情感基调,而曲调又加深了歌词的发展,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又相互作用,使整首歌曲有着十分明确的感情基调。在这个基础上,歌曲能够发挥特有的抒情作用,充分展现出旋律的美。在一首歌曲当中,旋律代表了歌曲的主调,可以说是歌曲的艺术形象。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旋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比如选择典型的歌曲《绒花》《北京颂歌》《秋收》《说句心里话》《黄河大合唱》等进行播放。
(三)将生活与情感培养进行有机结合
歌曲之所以能够创作出来,是因为作者得到了生活的启迪,可以说声乐艺术是将生活通过演唱的形式展现出来。真正的声乐离不开生活,需要从生活中发现其中美妙的音乐元素,在这个基础之上加入演唱者的情感,才能够将歌曲的情感充分表现出来。因此,在声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巧妙的将生活与声乐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生活的观察,同时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歌曲《月色迷人夜》的教学时,首先进行的不是声乐的练习,而是通过模拟场景让学生去体会歌词的情感:在一个月色如梦的夜晚,天上繁星点缀,一切是那么的寂静与安详,只有阵阵的微风吹过,风扬起头发,月光是那样的柔和,此时只能听到断断续续的蝉鸣声,月光是如此的皎洁与温柔,就像母亲的手在抚摸孩子的脸庞。让学生在教师表述的话语中想象画面,有效激发学生对歌曲产生情感共鸣,起到培养学生歌唱情感的目的。
总结:
情感流露不仅是声乐艺术的核心,更是声乐教学的关键。因而作为声乐教师,应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给予足够重视,并努力帮助学生完成情感与发生技巧的融合,以实现歌唱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从而让他们的声乐表演更具艺术性。
参考文献:
[1]秦伟. 论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的重要性与对策[J]. 黄河之声,2015,(22):26.
[2]曹志敏. 浅议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J]. 艺术教育,2015,(05):69-70.
[3]李延俊. 对声乐教学过程中情感培养的探索[J]. 职教论坛,2012,(2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