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操是融技巧、音乐为一体,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及姿态美、气质美的一项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运动项目,体操教学是把空间位置变化与器械大小结合起来,是在支撑、悬垂、跳跃或转体等各种复杂和多变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在进行体操教学时,特别是对初学者进行教学时,学生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恐惧心理,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而这些障碍的形成直接影响到学习及掌握体操技术和技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体操的动作多,技术的差异大,动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容易失误或受伤,而每个动作,必须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完成,既有节奏快慢、幅度大小之技术分别,又有身体各部位用力顺序和用力时机之技巧要求。有些学生比较胆小,在动作技术练习时,容易出现不协调的现象,这种不协调常常造成动作失败,甚至身体受伤,很容易使学生形成紧张心理。多次失败的刺激使学生认为学习体操很苦,久而久之,发展为害怕、胆怯的心理。
2. 体操动作技术的掌握要经历运动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而这个过程的长短对每个学生来说是不尽相同的。从掌握运动技术过程来看,学生掌握体操动作技术的过程不是直线匀速上升的,一般是初期学有所获,一个阶段后动作技能出现波动甚至停滞不前,被心理学家称为“高原期”。这个时期正是技术飞跃的前奏,而处于“高原期”的学生,信心下降,产生畏难心理,而在练习或考核中教师又过分强调动作的熟练性、合理性和整套动作的技术性,对动作的要求过于精细,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影响了动作完成,往往使学生产生害怕心理。
3. 有些项目动作组合比较复杂,难度也较大,而部分学生因身体素质较差,加上许多体操动作与自己平时掌握的体育技能毫无联系,技术动作练习往往有力不从心之感。当有些同学自己或看到别的同学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摔倒或跌伤,动作经常失败时,极易产生焦虑情绪。总觉得困难重重,于是自信心下降,以致错误地夸大动作的难度,形成胆怯。如果再缺乏信心和勇气,则会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做动作。
4. 空间距离知觉差,学生在体操练习中,如侧立、倒立、空翻,由于空间距离知觉差,知觉准确性低,故在完成动作时成功率低,容易受伤,往往导致学生害怕心理。
5. “应激”心理能力差,有些同学在做简单的动作过程中,由于没有集中精力而产生摔倒或其他情况,而在突发事故中,学生的“应激”能力较差,不能较好地使用自我保护手段而造成受伤,从而导致害怕心理。
体操教学中害怕心理的出现,会引起大脑皮层发生保护性的抑制(即防御性反射),从而降低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并且会产生一系列的动作与生理的异常变化:如肌肉僵直、动作不协调、出现多余动作的干扰、临场心率过速、呼吸困难、出虚汗、血压升高,从而影响动作技能、技术的掌握和完成,因此必须加以克服。
如何克服体操教学中学生的恐惧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一、 加强目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类的一切活动总是受某种目的驱使,学生学习体操的行动是否积极,同样与他们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在体操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重视体操专项素质训练,打好基础
体操动作对身体各种素质要求较高,特别是灵敏、柔韧、协调、上肢力量素质,这些素质是学习和掌握动作的基础,因此,在课中,教师要根据体操专项特点,结合学生素质的具体情况,有目的地进行素质训练,为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打好基础,基础扎实了,学动作就变得容易,学习信心也会因此得到增强。
三、 加强保护与帮助
培养和提高保护帮助的能力是消除害怕心理的前提,合理的保护与帮助,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掌握动作的信心,同时,也能加速掌握动作要领。学生在进行练习时,会因疏忽、犹豫或因身体素质差、技术掌握不好,导致动作“失败”或受伤,因此教师要注意合理的站位,把握好帮助的时机和保护的手法,既不影响学生完成动作,又给学生以安全感。可以告诉同学保护措施基本万无一失,成功率相当高,即使失败也不会造成伤害。 但应注意的是要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熟练程度适时脱保,以防其产生依赖心理。
四、 以考代练
当学生对某一体操动作掌握到一定程度以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考核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练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对学习体操的良好心态,逐步降低学生的紧张程度,消除他们的害怕心理。
五、 提高“应激”能力
教学中在让学生学会迅速控制好突发事件,使他们具有随时应付紧急状态的“应激”心理能力,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让他们有较好的精神状态去完成动作。
六、 树立信心,增强勇气
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对克服害怕心理具有重要作用。在某些学生对自己运动能力估计不足,对一些动作不敢做有害怕心理时,教师要多鼓励和帮助他们。在练习时,特别是最初练习的同学,无论成功与否,表扬放在首位,失败要鼓励他们努力再试。全面地分析其运动能力,使他们有敢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同时使他们认识到,体育锻炼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能培养一个人的勇敢、顽强、不屈不挠的品质。
七、利用心理训练法,降低动作难度
在模拟心理训练中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有计划、目的地为学生设置针对性的具有一定模式的教学训练手段,使他们情绪得以稳定,并有意识地降低动作难度,增加学生信心,起到消除学生害怕心理的作用。
八、 “现身说法”提高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举止言行中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素质差的学生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耐心。在教法上,运用简明扼要、形象生动、风趣幽默的讲解。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体育教师稳健、优美、舒展、连贯的动作能给学生一个美的享受,常能达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能增强学生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他们克服困难的动力,同时对减少学生的害怕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素质、技术、心理是完成体操动作的三大要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心理因素是学好体操的前提和关键,只有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才能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体操中各项素质和技术。
(深圳宝安中学)
1. 体操的动作多,技术的差异大,动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容易失误或受伤,而每个动作,必须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完成,既有节奏快慢、幅度大小之技术分别,又有身体各部位用力顺序和用力时机之技巧要求。有些学生比较胆小,在动作技术练习时,容易出现不协调的现象,这种不协调常常造成动作失败,甚至身体受伤,很容易使学生形成紧张心理。多次失败的刺激使学生认为学习体操很苦,久而久之,发展为害怕、胆怯的心理。
2. 体操动作技术的掌握要经历运动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而这个过程的长短对每个学生来说是不尽相同的。从掌握运动技术过程来看,学生掌握体操动作技术的过程不是直线匀速上升的,一般是初期学有所获,一个阶段后动作技能出现波动甚至停滞不前,被心理学家称为“高原期”。这个时期正是技术飞跃的前奏,而处于“高原期”的学生,信心下降,产生畏难心理,而在练习或考核中教师又过分强调动作的熟练性、合理性和整套动作的技术性,对动作的要求过于精细,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影响了动作完成,往往使学生产生害怕心理。
3. 有些项目动作组合比较复杂,难度也较大,而部分学生因身体素质较差,加上许多体操动作与自己平时掌握的体育技能毫无联系,技术动作练习往往有力不从心之感。当有些同学自己或看到别的同学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摔倒或跌伤,动作经常失败时,极易产生焦虑情绪。总觉得困难重重,于是自信心下降,以致错误地夸大动作的难度,形成胆怯。如果再缺乏信心和勇气,则会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做动作。
4. 空间距离知觉差,学生在体操练习中,如侧立、倒立、空翻,由于空间距离知觉差,知觉准确性低,故在完成动作时成功率低,容易受伤,往往导致学生害怕心理。
5. “应激”心理能力差,有些同学在做简单的动作过程中,由于没有集中精力而产生摔倒或其他情况,而在突发事故中,学生的“应激”能力较差,不能较好地使用自我保护手段而造成受伤,从而导致害怕心理。
体操教学中害怕心理的出现,会引起大脑皮层发生保护性的抑制(即防御性反射),从而降低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并且会产生一系列的动作与生理的异常变化:如肌肉僵直、动作不协调、出现多余动作的干扰、临场心率过速、呼吸困难、出虚汗、血压升高,从而影响动作技能、技术的掌握和完成,因此必须加以克服。
如何克服体操教学中学生的恐惧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一、 加强目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类的一切活动总是受某种目的驱使,学生学习体操的行动是否积极,同样与他们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在体操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重视体操专项素质训练,打好基础
体操动作对身体各种素质要求较高,特别是灵敏、柔韧、协调、上肢力量素质,这些素质是学习和掌握动作的基础,因此,在课中,教师要根据体操专项特点,结合学生素质的具体情况,有目的地进行素质训练,为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打好基础,基础扎实了,学动作就变得容易,学习信心也会因此得到增强。
三、 加强保护与帮助
培养和提高保护帮助的能力是消除害怕心理的前提,合理的保护与帮助,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掌握动作的信心,同时,也能加速掌握动作要领。学生在进行练习时,会因疏忽、犹豫或因身体素质差、技术掌握不好,导致动作“失败”或受伤,因此教师要注意合理的站位,把握好帮助的时机和保护的手法,既不影响学生完成动作,又给学生以安全感。可以告诉同学保护措施基本万无一失,成功率相当高,即使失败也不会造成伤害。 但应注意的是要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熟练程度适时脱保,以防其产生依赖心理。
四、 以考代练
当学生对某一体操动作掌握到一定程度以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考核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练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对学习体操的良好心态,逐步降低学生的紧张程度,消除他们的害怕心理。
五、 提高“应激”能力
教学中在让学生学会迅速控制好突发事件,使他们具有随时应付紧急状态的“应激”心理能力,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让他们有较好的精神状态去完成动作。
六、 树立信心,增强勇气
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对克服害怕心理具有重要作用。在某些学生对自己运动能力估计不足,对一些动作不敢做有害怕心理时,教师要多鼓励和帮助他们。在练习时,特别是最初练习的同学,无论成功与否,表扬放在首位,失败要鼓励他们努力再试。全面地分析其运动能力,使他们有敢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同时使他们认识到,体育锻炼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能培养一个人的勇敢、顽强、不屈不挠的品质。
七、利用心理训练法,降低动作难度
在模拟心理训练中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有计划、目的地为学生设置针对性的具有一定模式的教学训练手段,使他们情绪得以稳定,并有意识地降低动作难度,增加学生信心,起到消除学生害怕心理的作用。
八、 “现身说法”提高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举止言行中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素质差的学生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耐心。在教法上,运用简明扼要、形象生动、风趣幽默的讲解。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体育教师稳健、优美、舒展、连贯的动作能给学生一个美的享受,常能达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能增强学生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他们克服困难的动力,同时对减少学生的害怕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素质、技术、心理是完成体操动作的三大要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心理因素是学好体操的前提和关键,只有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才能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体操中各项素质和技术。
(深圳宝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