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家校合作有效策略初探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xce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学者黄河清认为,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为目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双向活动。学生的成长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还需要家庭的关心和爱护。学校教育需要家庭的支持,家庭教育也需要学校的帮助。因此,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关系至关重要。
   尽管家校合作的理念已被許多学校和家长接受并实施,但在实际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农村中学。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教师,我深知,初中阶段的班主任不好当,农村学校初中阶段的班主任更不好当。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在生理上的发育,由小学升入到中学各方面的变化,必然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会给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再加上农村的家长文化层次普遍偏低,教育水平跟不上。还有很多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家中老人照料,教育问题令人担忧。因此,要想让这些农村学校的学生,健康幸福地成长,家校合作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让农村初中家校合作更有实效呢?我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抓住契机,让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孩子成长
   让家长走进校园最传统的方式就是家长会。大部分学校都会选择在期中考试之后召开家长会,内容往往是成绩发布会,老师家长交流的焦点都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家长进入校园的契机,如新生入学、母亲节等。如能抓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农村家长不喜欢主动与教师交流,偶尔遇到教师,经常有人会说这样一句话:我们父母没什么文化,水平低,孩子就交给你了。随便老师怎么打怎么骂,我们家长没意见。因此,七年级新生刚入学的一次家长会尤为重要。我们要通过家长会告诉家长,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教育学生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还需要家长的共同努力。一味地让学校教育是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家长和学校相互沟通,及时交流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够获得双赢,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我们还要帮助教育理念落后的农村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如:越俎代庖,代替孩子做他自己该做的事情;总喜欢指导、教导、干预、打断、制止、批评、训斥孩子,完全以孩子为中心等。父母和教师是接触学生最多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需要父母和教师规范自己的言行,否则会给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落实家访,让教师深入家庭,全面了解孩子
   为了更好地做好教育工作,各个学校都会要求教师深入家庭,进行家访。家访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连接学校和家庭的重要纽带,是增进学校关系和师生关系的重要桥梁,是提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
   家访可以通过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以及在家的表现,了解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情况,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家访可以通过向学生家长讲述学校的基本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三、利用现代沟通方式,及时处理问题
   由于工作忙,老师和家长都很少联系,而忽略了教育的配合。教师可利用微信、QQ、电话、短信这些现代交流方式,更好地交流学生的情况,从而关注学生的发展。比如,学生考试得了好成绩,发个短信报喜,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学生身体不舒服,及时打个电话通知家长,家长会觉得教师工作细致,孩子交到教师手上放心。
   总之,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力配合,家校共育,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创设适合学生养成教育的环境,持之以恒地培养农村学校的学生文明守纪习惯、勤奋学习习惯和良好生活自理习惯等,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一定会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有力推动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其他文献
“在巴尔扎克的手杖柄上写着:我在粉碎一切障碍。在我的手杖柄上则写着: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共同的是:一切。”卡夫卡在他的日记中写道。   大多不了解卡夫卡的人从这段话中读出的是他的胆小懦弱,而我却读出了他内心深处的声音:渴望粉碎一切障碍,成为黑暗时代的主角。   卡夫卡身处世纪末阴云笼罩的时代:德法战争的炮火刚停,俾斯麦的“铁血政策”正雷厉风行,社会主义风起云涌,资本主义世界危机重重……前途未卜
期刊
2017年9月起,全国小学生统一使用统编语文教材,新教材更好地贯彻了立德树人的育人总要求,坚持了德育为魂、注重能力、强化基础的编写理念。教材无论是课文的选择,还是课后习题的设置安排都有了很大的创新,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育人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础。新教材中课后习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许多习题具有重要的、多方面的潜在育人价值。 一、用好思考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后面,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学习的效果。机遇与挑战并存,实践与思考同步。置身新形势,面对新问题,我积极钻研教学新理论,运用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动推广研究性学习模式,在语文
期刊
寓情于景是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助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的一种间接抒情方式。运用这种手法能很好地表达出诗人的感情,同时又有着意味深长、含蓄隽永的效果。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借助对春雨“知”“潜”“润”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雨到来的惊喜不已之情和对春雨无私品格的赞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是诗
期刊
语言文字历来是人们思维的工具,交流思想的工具,所以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工具性。通过语言教学教会学生掌握这一工具,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   掌握工具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训练”,舍此而无他法。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历练的。”因此,语文教学应以训练为主线,组织教学过程。训练就可以针对过去语文教学中“读得少、讲得多、练得杂”的现象,反其道而行之,即采用“读得多些,讲得少些,练得
期刊
新的课程改革更加注重了课堂上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双基”能力转变到对学生“四基”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和积累。而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不仅可以让数学知识的理解更简单,而且还可以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数学中的知识回归到生活实际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也就在此。  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栽树问题》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学建模在数
期刊
一个泥土的世界。   一场泥与火的较量。   烈火肆虐,红色的火光从窑洞中冲出,在天地间留下一道光影。漫漫长夜,忍耐,煎熬,这里等待着一场生命的怒放。   熊熊燃烧的火焰吞噬着你的身躯,你坚持着,不会退缩;愈渐升高的温度灼烧着你的血肉,你坚持着,不会退却。等待的过程痛苦得让你窒息,你不知道自己是在走向生命的巅峰,还是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但是你始终在与生命抗争,你坚信,你的生命会绽放光彩。  
期刊
近两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变革:从统编教材的使用,到语文教学思想的变化,再到教学方法的更新,可以说语文的改革无时无地不讓教师感觉语文的教和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在实地的操作和实践过程中,150分的中考分值并没有带来学生学习语文的高涨热情。语文的学习空间仍然有限。究其原因无非就是:   一、语文老师干吆喝   从上到下虽然意识到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没有一个创设语文学习外展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深入人心,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教育正在逐步回归。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科学题材的文章。就拿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来说:五篇文章,体裁各异、纵贯古今、横穿中外,既有《化石吟》这样的现代诗,又有《看云识天气》这类严谨的说明文;既有《月亮上的足迹》这样的时文,又有蒲松龄的《山市》这样的文言散文;更不乏來自法布尔《昆虫记》中的科学美文——《绿色蝈蝈》。不论文体、国度、年代,这些课文都
期刊
现代艺术家德尔瓦在其作品《消化道》中展现了人体消化的全过程。他用冰冷的机械、透明的容器、仿生的胃液模拟人体消化道,几近残忍地展示了一个现代人难以餍足的胃口。   尽管冷酷,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正是现代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难以满足,永远不安,最终不再幸福。   现代技术带来的最大成果即是个体视野的不断拓宽,从电视、广播到计算机、手机,技术将我们与世界每一个角落连接。由此,“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