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英文电影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0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模式,自1999年诞生以来取得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独立学院在规模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就教学的客体来看,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都较差。从教学的主体来看,师资力量薄弱,专职英语教师大部分教学经验不足,还停留在“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程式上,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将英文电影应用于英语教学是一种有益的改革尝试。英文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优越性已经过多位教育技术专家如南国农、戴正南、黄光远等的论证,众多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也验证了其作用,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有助于了解西方文化等。但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英文电影的优势,关键在于为特定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电影并设计适合的教学任务。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文献可知,截止2014年3月,过往研究大多是以普通高校学生为教学对象,针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如何通过英文电影提高语言能力的研究少之又少。为此,本研究着重探讨英文电影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需求调查与研究
  (一)理论依据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是指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和教师对学生的主观与客观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从而确定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需求分析理论自1972年在国外提出以来,在外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产生了较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外著名英语教学专家Munby指出,需求分析有助于教师认识学习者的需求以及未来工作情景对学习者语言技能的要求,并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国内著名学者束定芳也认为,需求分析可为外语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因此,要为特定的学习者选择合适的英文电影并设计符合其水平与需求的教学活动,还应以需求分析理论为指导,进行充分、详尽的调查,针对其水平与需求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英文电影的优越性,真正促进学习者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调查情况
  本研究调查了广西某所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二年级的57名学生,调查其现有水平与特点及其对英文电影教学的评价与需求。为了尽量真实反映受试者的现实情况,我们运用了定性与定量调查并重的方法,分别进行了结构式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72.4%)高考英语单科成绩处于90-120分之间,接近半数(482%)受访者的英语词汇量在3000至4000个单词之间。受访者表示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语法,其次是词汇,再次是语音。最困难的英语技能是翻译,第二位为“说”,“听”占据第三位。大多数受访者(84.7%)也承认,自己与“一、二本”学生存在很大差异,如“学习积极性不高”、“基础较差”、“学习动机较弱”等。由此可见,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客观上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在听、说方面的技能比较欠缺,而主观上对学习英语提不起兴趣,处于被动状态。调查结果还显示,100%的受访者表明欢迎英文电影教学。但是他们的原因不尽相同,大部分(89.1%)学生是因为可以放松心情,语言学习只是附带的;只有少部分(10.9%)的学生更看重的是能从电影中学到英语语言和文化。这说明学生还停留在把电影定位为休闲方式的层面,而没有意识到电影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这恰恰是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引导的地方。学习者最喜欢的电影类型由高到低排列为爱情片、喜剧片、歌舞片,对动作片、社会伦理片、历史传记片则只有少部分学生有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英语专业学生中女性占90%以上,她们不太喜欢血腥、暴力的电影,而对爱情、歌舞比较感兴趣。受访者比较抗拒与读、写相关的教学任务,如写观后感、写影评等,最喜欢的任务形式是围绕听、说开展的交际活动,例如配音、演唱歌曲等。
  ·影视教育陆凯杨金凤: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英文电影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二、应用实践
  (一)英文电影的选择
  根据需求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得知,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在电影类型的选择上,他们偏好轻松、诙谐的爱情故事。因此,我们需要选取一些对白简单而生动、情节曲折而幽默的爱情电影。以我们选取的一部电影《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为例。该片被誉为影史上最伟大、最精彩的歌舞片之一。影片讲述的是唐和莱蒙是一对银幕情侣和巨星。一天晚上,唐偶遇女青年凯西后对她萌生了爱意。电影公司尝试把唐和莱蒙主演的影片《决斗骑士》拍成有声片但首映并不成功。在凯西的提议下,大家把原片改成歌舞片。不会唱歌跳舞的莱蒙只好由凯西配音替代。改拍后的电影获得热烈反响。莱蒙要挟凯西以后一直为她配音。影片播放结束时,观众要求莱蒙唱一首影片中的歌曲。唐要求凯西在幕后唱,莱蒙在幕前假唱。“雨中曲”优美的旋律回荡在大厅时,唐等三人拉开帷幕,观众才发现原来莱蒙是在假唱,而凯西才是真正的明星。最终唐和凯西幸福地拥抱在一起。片中演员发音清晰标准(除了女配角莱蒙受反面角色的限定带有口音,不过这正好给学生提供反面教材),歌曲有的欢快、诙谐,有的婉转、优美,舞蹈则“令人叹为观止”,唐和凯西的爱情故事浪漫而曲折,尤其是最后时刻,凯西以为唐也和莱蒙沆瀣一气,但峰回路转,唐当众揭穿了莱蒙的假唱,最后以唐和凯西的幸福相拥圆满结局。这部影片从各方面来看都非常适合用于英语教学。
  (二)教学任务设计
  根据需求调查的结果得知,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偏好较为轻松活泼的语言交际活动。因此,我们的教学任务可以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先布置如唱歌、配音、角色扮演等任务,在学生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后,再布置如写观后感、写影评、发表演说等任务。我们为这部电影设计了如下三种学习任务,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任意选择两项来完成:
  1.英文歌曲合唱
  英文歌曲能轻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口语、听力、读写水平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歌舞片中的经典之作,该片由始至终贯穿了多达十余首歌曲,既有深情款款的You Were Meant for Me,You Are My Lucky Star,又有幽默明快的Fit as a Fiddle (And Ready for Love),All I Do Is Dream of You,Make ’Em Laugh,Good Morning,甚至还有由绕口令编曲而成的Moses Supposes。当然,最经典的非Singin’ in the Rain莫属。这些旋律优美、感情饱满的歌曲引起了学生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这个任务中去,反复听原曲,反复练唱。听原曲的过程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听力,练唱则训练了学生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同时歌词也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复习巩固句型结构。   2.英文电影配音
  英文电影配音是一种集趣味性、教学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教学活动,可以对学生的视听说能力进行全面的训练。《雨中曲》有大量精彩的对白可供选择。例如《决斗骑士》原来拍成有声片试映时,由于放映技术故障造成声音与动作不同步,明明是点头同意的动作,却在说“no, no, no”,而摇头不同意的动作却说的是“yes, yes, yes”!实在让人捧腹大笑。又如莱蒙接受语言训练,老师教“can’t”的发音,教的是[kɑnt],莱蒙却老是读成[knt],真是让人忍俊不禁。选择这个任务的学生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就已经跃跃欲试,轻声跟读。之后的训练中更是仔细听原音,反复模仿演员的语音语调。英文电影配音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各个学习小组通过互助合作,磨合配合,大胆、自由、活泼地进行英语交际训练,很好地锻炼了听力、理解、口语能力。
  3.电影片段表演
  电影片段表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各种语言学习技巧,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力、创造力和集体协作精神。学生需要组织表演团队, 选出导演和演员。首先要在课下认真背诵台词, 准备道具, 反复排练。通过这些精心的准备才能在课上给出精彩的表演。《雨中曲》既有男女主角深情款款互诉衷肠的感人片段,也有唐反复拒绝莱蒙一厢情愿的示爱的幽默片段。尤其是影片最后的高潮部分,凯西无奈按要求在幕后配唱,没想到唐等三人拉起幕布,揭露了莱蒙假唱的真相,也将凯西这位真正的明星展现出来。学生非常乐意完成表演任务并享受这个过程。表演过程从不同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了模仿好电影中演员的台词, 学生需要反复的去听、看影片(听的能力);表演中, 学生要进入角色就要背诵大量的台词(记的能力);表演的过程是口语的最好呈现(说的能力)。此外,表演过程还很好地锻炼了学生们的社会活动能力,以及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结语
  在需求分析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与需求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选择了合适的英文电影并设计了适合的教学任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大多数学习者对英文电影应用于英语教学持肯定态度,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主动性得到加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及组织、表演、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英文电影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应大力推广并持之以恒。英语教师应注意调查了解学生的水平发展与动态需求,以此为依据选择合适的英文电影并设计适合的教学任务,力争最大限度地发挥英文电影对外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本文系2012年度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立项一般A类项目“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的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2012JGA238)]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艺术,光和影是电影非常重要的元素。《碧罗雪山》中的光和影的处理使影片的生命、情绪、造型和风格得以完整展现。  [关键词]《碧罗雪山》 光影    电影的本质是艺术,无论它的表现有多么真实。  《碧罗雪山》正是这样的一部影片,原生態的演员表演和全部同期录音的少数民族语言对白,都不能掩盖它是一部很美的艺术片的实质。在这部平实而细腻的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电影语言的美,例如“光”。“我们看
《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是许鞍华在“后新浪潮”时代向现实主义回归的代表之作。影片在真实记录的具体影像上消解了宏观背景,情感等软性因素更加突出,无论镜头技巧还是题材内容上的审美都更具有现实性、平民化色彩。同时,在现实主义的表象之下又蕴藏着其一贯秉承的诗意氛围。这种氛围不同于日本式诗意影片整体充斥的浪漫色彩或是如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写意,许鞍华所追寻的,是世俗生活中朴素的平民美学。  一、主题意蕴:平
【作者简介】  朱茂青,女,四川康定人,四川民族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影视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厅面上项目:乡土文学现代转型研究(编号:11SB118)之阶段性成果。  2013年中国首部原创彝族微电影《彝剧》以彝剧诞生过程为主线,采用大电影的拍摄方式,实景实录,原生态地展示了彝族民间艺术家为弘扬民族文化所作的不懈努力。彝剧,是50年代的云南楚雄新兴的少数民族剧种,具有
[摘要] 台湾导演侯孝贤,缘起于八十年代台湾艺术电影的中坚力量。他的《恋恋风尘》中运用长镜头表现了一种至真至纯的“乡土”情结,始终以悲天悯人的人文主义精神真诚地关注普通个体在社会历史政治变迁中的命运。其独特的对电影美学的解构方式,于朴素平淡中展现出中国古典美学影响下的诗性情怀。  [关键词] 侯孝贤 《恋恋风尘》 长镜头 电影美学 乡土情结  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的电影创作走入低谷,
摘要 电影《小孩不笨2》深入探讨了父母与子女之间因彼此缺乏沟通而产生的代沟、反映家长管教子女时所面对的困难的主题,该片渗透出来的教育理念,令人深思。因此,加强沟通,运用赏识教育,宽容是消除代沟、培养孩子成才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小孩不笨2》 教育理念 宽容 赏识教育 代沟    一    新加坡导演梁智强2002年执导了《小孩不笨1》(内地上映时改名为《憨仔鬼精灵》,深受观众好评。根据该片改编
[摘要]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从^性的视角对“文革”这一段特殊的历史进行了重构与再现,颠覆了大多数人的历史文化记忆,并进而产生了一种奇特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表意系统 人性 重构    姜文执导的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以下为了表述的方便简称为《阳光》)曾荣获1995年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最佳影片奖。该片不仅包孕着丰富而深邃的思想意蕴,而且还隐含着独特而精巧的艺术内涵与商业资质,是一部实
【作者简介】 李丽霞,女,河南濮阳人,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所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经济社会史研究。  由华谊兄弟出品,冯小刚导演、刘震云编剧的电影《一九四二》于2012年底公映,获得良好的票房,一时间各种评论纷起,其中以褒扬居多。本片宣传海报定在阐释“人”的主题——灾民手握裂痕斑斑的碗,一只蚂蚱停驻在碗上。以老东家(张国立饰演)为代表的灾民群体,与以蒋介石(陈道明
[摘要]李安的电影之所以备受青睐,很大情况下得益于他影片的叙事手法。李安在自己的影片中,既遵循了传统电影的一些叙事手法,又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自己的创新,他把传统的电影叙事手法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建构起属于自己的一块天地。  [关键词] 边缘化叙事者 断点 景深镜头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5.005    众所周知,李安电影中的“风景”颇多,《推手》
影片《超脱》中亨利·巴赫特是一个有着与学生进行某种情感交流天赋的英语老师,但是他却选择了埋藏这种天赋。为了避免和学生或者是自己的同事产生什么"情感交流",他选择了做一个临时的代课老师,在每个学校都只呆很短的时间,然后就离开。  一次,有人推荐他到一间落魄的公立学校任教。这里的学生由于长期无人管教、目中无人,教学工作极难开展。在此期间,他耐心与叛逆学生交流,在不突破自己底线的前提下,善用方法,尊重、
《美丽人生》是一部问鼎奥斯卡的影片,是一部提名戛纳的影片,更是有“意大利的卓别林”之称的罗伯托·贝尼尼成功的作品之一,这无数熠熠生辉的光环依然不能完美评价这部电影。得以成为经典,只因为它是一部可以让人笑着流泪的电影。  在法西斯种族主义抓捕犹太人的背景下,演绎了一段跨越种族与阶级的传奇爱情。男主角基多和女主角多拉组建了一个平凡温馨的家庭,然而由于墨索里尼的政策,拥有犹太人血统的基多在生活中处处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