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書法是当中的瑰宝,一直充满着蓬勃的生命力,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兴趣,入学启蒙是最好的时机。因此,低年级书法课堂如何找准定位,运用相应的策略,在黄金时间激发学生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姿势和习惯,便成为当务之急。
1. 橡皮泥书法,感受平衡美。橡皮泥是很多低年级学生的心头好,教师可创设一节橡皮泥书法课,利用一次性纸碟做底盘,让学生用橡皮泥依样画葫芦捏字体。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展现出超强的模仿力与创作热情,在欢声笑语中一幅幅质朴可爱的作品诞生了。展示作品时教师通过点评,让学生初步接触到平衡、对称的书法美学概念。
2. 剪纸摆笔画,动态临帖法。对于学生来说,听一千遍,不如动手做一遍。笔画之间如何搭配才和谐美观,只有动手摆一摆才能深刻体会。在教“火字旁”这个偏旁的写法时,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火”字的四个笔画剪纸,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点的笔画较多,有三笔,但是每个点都不一样,通过细细分辨后确定了左点、撇点、长点的位置及写法,然后通过在米字格中动手摆一摆,发现了“火字旁”写法要点:左点低,右点高,左点要和撇点呼应,竖撇要在中间偏上位置,长点在竖撇拐弯处落笔最好看。
3. 手机摄影,寻找身边的书法。书法,不只在笔墨纸砚中,更存在于天地间。智能手机现在是很多家长的标配,也是孩子们触手可及的工具。我们开展了“寻找身边的书法——摄影比赛”活动,让孩子携手家长,利用假日游玩的时光,去发现、拍摄当地的石刻、碑文、门楼、铭文等历史遗留下来的书法照片,通过展示作品、欣赏书法、挖掘背后的故事等活动,让学生对本地文化产生认同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也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更深的体会,提升审美能力。
1. 创编写字歌谣。“头正身直两脚平,眼睛离纸一尺高,胸离桌子是一拳,手离笔尖一寸长。”这朗朗上口的歌谣,学生既喜欢又易于熟记,把书写习惯要点编写成歌谣,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执行和检查,在每日书写当中提醒自己,形成自查自省习惯,从而自觉践行,提高实效性。
2. 书写习惯评价活动。规范要求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更有持久力。低年级学生的持久力不够,因而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双姿”书写习惯,时时刻刻进行的课堂评价就很有必要了。我把写字歌的每一个要求细分为达标的级数,学生达到了要求就奖励他一颗星。一年级写字时能坚持五分钟,奖励一颗星;二年级书写坚持十分钟,奖励一颗星……短期与长期奖励相结合,形成有效的评价制度,在日常课堂当中学生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 展示名家书法作品。名家的书法作品充满美感,充满生命力,比电脑中的字体更生动,创设名家的书法作品展示氛围,让学生可以在耳濡目染中提升审美能力,沉淀文化气质,生成独特的感受和领悟。
2. 展示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通过一段时间的书写练习,结合母亲节、教师节、春节等节日,我让学生创作一幅书法作品,如书签、对联、“福”字等,送给至亲至爱,展示自己的进步,感受文化气息,收获长辈的夸赞,形成家校合力的文化育人氛围。
1. 字如其人学做人。汉字当中的书写技巧如果加入贴近学生生活的元素,延伸到待人接物,更易于学生接受。如“孝”字充分体现汉字象形的特点,其上部酷似一仰面作揖、尊崇长辈的后生,而那人面的后脑却似一猴头,其寓意是尊老、敬老之人,反之则为不敬不孝之人,如同尚未进化的猴子。通过学习“孝”字的写法,学生从书法的练习中体会到做人要孝敬父母、长辈,感受到孝的力量。
2. 汉字演变多故事。汉字的演变就是一部历史,一个故事,蕴涵着我们老祖宗的深刻智慧和丰富的人生哲理。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可利用故事增加书法课堂的趣味,营造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如“共”字在古文中,画的就是双手拿着东西的样子,因为物品是用双手持拿,所以态度是很恭敬的;其他有“共”字旁的字,比如“供给”的“供”、“拱手”的“拱”、“恭敬”的“恭”,也都有将物品给人或恭敬的意思。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有故事的汉字》等儿童读物,使学生既增长见识,又了解历史,一举两得。
妙招一:巧妙运用多种材料,激发学习兴趣
1. 橡皮泥书法,感受平衡美。橡皮泥是很多低年级学生的心头好,教师可创设一节橡皮泥书法课,利用一次性纸碟做底盘,让学生用橡皮泥依样画葫芦捏字体。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展现出超强的模仿力与创作热情,在欢声笑语中一幅幅质朴可爱的作品诞生了。展示作品时教师通过点评,让学生初步接触到平衡、对称的书法美学概念。
2. 剪纸摆笔画,动态临帖法。对于学生来说,听一千遍,不如动手做一遍。笔画之间如何搭配才和谐美观,只有动手摆一摆才能深刻体会。在教“火字旁”这个偏旁的写法时,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火”字的四个笔画剪纸,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点的笔画较多,有三笔,但是每个点都不一样,通过细细分辨后确定了左点、撇点、长点的位置及写法,然后通过在米字格中动手摆一摆,发现了“火字旁”写法要点:左点低,右点高,左点要和撇点呼应,竖撇要在中间偏上位置,长点在竖撇拐弯处落笔最好看。
3. 手机摄影,寻找身边的书法。书法,不只在笔墨纸砚中,更存在于天地间。智能手机现在是很多家长的标配,也是孩子们触手可及的工具。我们开展了“寻找身边的书法——摄影比赛”活动,让孩子携手家长,利用假日游玩的时光,去发现、拍摄当地的石刻、碑文、门楼、铭文等历史遗留下来的书法照片,通过展示作品、欣赏书法、挖掘背后的故事等活动,让学生对本地文化产生认同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也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更深的体会,提升审美能力。
妙招二:课堂巧抓“双姿”,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1. 创编写字歌谣。“头正身直两脚平,眼睛离纸一尺高,胸离桌子是一拳,手离笔尖一寸长。”这朗朗上口的歌谣,学生既喜欢又易于熟记,把书写习惯要点编写成歌谣,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执行和检查,在每日书写当中提醒自己,形成自查自省习惯,从而自觉践行,提高实效性。
2. 书写习惯评价活动。规范要求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更有持久力。低年级学生的持久力不够,因而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双姿”书写习惯,时时刻刻进行的课堂评价就很有必要了。我把写字歌的每一个要求细分为达标的级数,学生达到了要求就奖励他一颗星。一年级写字时能坚持五分钟,奖励一颗星;二年级书写坚持十分钟,奖励一颗星……短期与长期奖励相结合,形成有效的评价制度,在日常课堂当中学生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妙招三:创设良好展示氛围,提高鉴赏能力
1. 展示名家书法作品。名家的书法作品充满美感,充满生命力,比电脑中的字体更生动,创设名家的书法作品展示氛围,让学生可以在耳濡目染中提升审美能力,沉淀文化气质,生成独特的感受和领悟。
2. 展示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通过一段时间的书写练习,结合母亲节、教师节、春节等节日,我让学生创作一幅书法作品,如书签、对联、“福”字等,送给至亲至爱,展示自己的进步,感受文化气息,收获长辈的夸赞,形成家校合力的文化育人氛围。
妙招四:注重技巧指导,渗透文化传承教育
1. 字如其人学做人。汉字当中的书写技巧如果加入贴近学生生活的元素,延伸到待人接物,更易于学生接受。如“孝”字充分体现汉字象形的特点,其上部酷似一仰面作揖、尊崇长辈的后生,而那人面的后脑却似一猴头,其寓意是尊老、敬老之人,反之则为不敬不孝之人,如同尚未进化的猴子。通过学习“孝”字的写法,学生从书法的练习中体会到做人要孝敬父母、长辈,感受到孝的力量。
2. 汉字演变多故事。汉字的演变就是一部历史,一个故事,蕴涵着我们老祖宗的深刻智慧和丰富的人生哲理。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可利用故事增加书法课堂的趣味,营造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如“共”字在古文中,画的就是双手拿着东西的样子,因为物品是用双手持拿,所以态度是很恭敬的;其他有“共”字旁的字,比如“供给”的“供”、“拱手”的“拱”、“恭敬”的“恭”,也都有将物品给人或恭敬的意思。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有故事的汉字》等儿童读物,使学生既增长见识,又了解历史,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