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死了,是封建礼教确切地说是封建的贞节观害死了她。贞节观对中国女性的毒害,不仅在文学作品中也在现实生活中,不仅在古代也在当今。语文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人性教育,让贞节观这一封建思想的余毒不再毒害新时代的中国女性。
【关键词】贞节观;中国女性;毒害
纯朴善良、勤劳能干、为活出人的尊严来而苦苦挣扎了十多年的祥林嫂死了,死在人们祝福的时候,但没有人关心她是怎么死的。若问谁是害死祥林嫂的凶手,大家人人都不是,又人人都是。许寿裳说《祝福》的主题:“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封建礼教包括宗法、礼俗、尊卑等多个方面,我认为贞节观对祥林嫂毒害最深。
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越加保守、僵化、反动。理学出现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稍有触犯,则赐死、沉塘,寡妇再嫁就是失节,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天理”,这是不可以的;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祥林嫂年轻丧夫已属不幸,更为不幸的是婆家要把她卖到深山里嫁给贺老六。为此祥林嫂进行了激烈的反抗“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其实她反抗越强烈说明她受节烈观的影响越深。祥林嫂没有守住自己的“贞节”,于是她头上的疤就成了柳妈无聊生活的调剂,“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吃素,不杀生”的柳妈的话对祥林嫂来说句句都像钢刀,足见当时人们对“失节”之人的鄙弃与仇视。
祥林嫂再嫁后过上了一段安稳日子,“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母亲也胖,儿子也胖”,现实生活的满足让她暂时忘掉了再嫁的耻辱,这时正常的“人欲”战胜了“天理”,这一点从她和柳妈的对话中也可以看得出来:“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这里的笑是苦笑,是讥笑,还是无可奈何的笑,或会心的笑?如果“他力气大”可以算作她以后那一段幸福生活的开始,那么这“笑”里必定含有幸福与满足的成分。可见祥林嫂并不是一个顽固执着地死守“贞节”的人。如果贺老六和阿毛仍然活着,也许祥林嫂会忘掉“失节”的耻辱而幸福的生活下去。
然而贺老六和阿毛都死了,大伯收屋赶人。再度来到鲁镇的祥林嫂被看作是不干净的人。“好马不配二鞍,好女不事二男”,鲁四老爷认为她是“谬种”“败坏风俗”“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而死后要被阎罗大王锯开分给两个死鬼男人的说法,又使她恐惧无比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在捐了赎罪的门槛后,还是不能洗脱自己的罪责,祥林嫂精神崩溃了,她死在人们祝福的时候。
祥林嫂死了,是封建礼教确切地说是封建的贞节观杀死了祥林嫂。可受贞节观毒害的又何止她一个。
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袁枚的妹妹袁机,自幼饱读诗书“明经义,谙雅故”,才华出众;“最是风华质,还兼窈窕资”,端庄美丽,温柔贤惠。她幼时就由其父许配给高家,后来高家捎信说儿子有病,不能成婚,其实高家子并非因病而不能成婚,而是品行恶劣,“有禽兽行”,袁机要当贞妇,执意嫁到高家。她的丈夫身材矮小,相貌丑陋,性情躁戾,看到书卷就发怒,袁机就从此不作诗。逆来顺受,受尽折磨,险些被丈夫卖掉时她才不得已回到娘家,背负着婚姻的严重精神创伤,凄楚度日,于40岁上郁郁而终。袁机具有诗人的才华,淑女的贤德,但她受贞节观的毒害,血液中渗透着“从一而终”“三从四德”的封建道德规范,最终成为封建贞节观的殉葬品。
贞节观害人不独在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度发展、人们思想日益解放的今天,封建贞节观的余毒仍在侵害着人们,女子再嫁在很大范围内仍被视为不忠、不洁、不正经,是耻辱的事。看到孤男寡女在一起,邻居们就会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儿女们就会如同见到洪水猛兽慌恐不已。对寡母有的跟踪盯梢,有的旁敲侧击,有的好言相劝,有的恶语相加,有的甚至以死相要挟。面对这种种情况,那些寡居的女性即使有心找个“老来伴”,也是不敢产生再嫁的念头的,于是她们便跟儿女住在一起,洗衣、做饭、带孩子,做免费甚至带工资的保姆;或孤家寡人独居一屋。这种看似平静、祥和、幸福的生活。实际上是以她们内心的孤独、凄楚为代价换来的,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当代的人们仍然不能摆脱贞节观的束缚。
把封建贞节观的余毒彻底清除掉,让社会主义社会更加和谐,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以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人性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认识到寡妇再嫁是天经地义的事,是社会文明的表现;并且把这种思想广泛传播。做到了这一点,祥林嫂和袁机的悲剧才有可能不再重演。
收稿日期:2008-07-20
【关键词】贞节观;中国女性;毒害
纯朴善良、勤劳能干、为活出人的尊严来而苦苦挣扎了十多年的祥林嫂死了,死在人们祝福的时候,但没有人关心她是怎么死的。若问谁是害死祥林嫂的凶手,大家人人都不是,又人人都是。许寿裳说《祝福》的主题:“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封建礼教包括宗法、礼俗、尊卑等多个方面,我认为贞节观对祥林嫂毒害最深。
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越加保守、僵化、反动。理学出现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稍有触犯,则赐死、沉塘,寡妇再嫁就是失节,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天理”,这是不可以的;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祥林嫂年轻丧夫已属不幸,更为不幸的是婆家要把她卖到深山里嫁给贺老六。为此祥林嫂进行了激烈的反抗“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其实她反抗越强烈说明她受节烈观的影响越深。祥林嫂没有守住自己的“贞节”,于是她头上的疤就成了柳妈无聊生活的调剂,“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吃素,不杀生”的柳妈的话对祥林嫂来说句句都像钢刀,足见当时人们对“失节”之人的鄙弃与仇视。
祥林嫂再嫁后过上了一段安稳日子,“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母亲也胖,儿子也胖”,现实生活的满足让她暂时忘掉了再嫁的耻辱,这时正常的“人欲”战胜了“天理”,这一点从她和柳妈的对话中也可以看得出来:“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这里的笑是苦笑,是讥笑,还是无可奈何的笑,或会心的笑?如果“他力气大”可以算作她以后那一段幸福生活的开始,那么这“笑”里必定含有幸福与满足的成分。可见祥林嫂并不是一个顽固执着地死守“贞节”的人。如果贺老六和阿毛仍然活着,也许祥林嫂会忘掉“失节”的耻辱而幸福的生活下去。
然而贺老六和阿毛都死了,大伯收屋赶人。再度来到鲁镇的祥林嫂被看作是不干净的人。“好马不配二鞍,好女不事二男”,鲁四老爷认为她是“谬种”“败坏风俗”“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而死后要被阎罗大王锯开分给两个死鬼男人的说法,又使她恐惧无比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在捐了赎罪的门槛后,还是不能洗脱自己的罪责,祥林嫂精神崩溃了,她死在人们祝福的时候。
祥林嫂死了,是封建礼教确切地说是封建的贞节观杀死了祥林嫂。可受贞节观毒害的又何止她一个。
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袁枚的妹妹袁机,自幼饱读诗书“明经义,谙雅故”,才华出众;“最是风华质,还兼窈窕资”,端庄美丽,温柔贤惠。她幼时就由其父许配给高家,后来高家捎信说儿子有病,不能成婚,其实高家子并非因病而不能成婚,而是品行恶劣,“有禽兽行”,袁机要当贞妇,执意嫁到高家。她的丈夫身材矮小,相貌丑陋,性情躁戾,看到书卷就发怒,袁机就从此不作诗。逆来顺受,受尽折磨,险些被丈夫卖掉时她才不得已回到娘家,背负着婚姻的严重精神创伤,凄楚度日,于40岁上郁郁而终。袁机具有诗人的才华,淑女的贤德,但她受贞节观的毒害,血液中渗透着“从一而终”“三从四德”的封建道德规范,最终成为封建贞节观的殉葬品。
贞节观害人不独在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度发展、人们思想日益解放的今天,封建贞节观的余毒仍在侵害着人们,女子再嫁在很大范围内仍被视为不忠、不洁、不正经,是耻辱的事。看到孤男寡女在一起,邻居们就会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儿女们就会如同见到洪水猛兽慌恐不已。对寡母有的跟踪盯梢,有的旁敲侧击,有的好言相劝,有的恶语相加,有的甚至以死相要挟。面对这种种情况,那些寡居的女性即使有心找个“老来伴”,也是不敢产生再嫁的念头的,于是她们便跟儿女住在一起,洗衣、做饭、带孩子,做免费甚至带工资的保姆;或孤家寡人独居一屋。这种看似平静、祥和、幸福的生活。实际上是以她们内心的孤独、凄楚为代价换来的,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当代的人们仍然不能摆脱贞节观的束缚。
把封建贞节观的余毒彻底清除掉,让社会主义社会更加和谐,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以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人性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认识到寡妇再嫁是天经地义的事,是社会文明的表现;并且把这种思想广泛传播。做到了这一点,祥林嫂和袁机的悲剧才有可能不再重演。
收稿日期:200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