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養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华东师大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一个智商再高的儿童,当他的求知探索的冲动一旦泯灭于最富相象联想的年龄段。这个人一生的发展也就有限了;而一个国家,当它的国民的创造性探索精神普遍消失于学生时代,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就必然充满危机。可见,还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已是时代的必然。而研究性学习的应运而生为我们医治教学上的“满堂灌”、“一言堂”这一痼疾提供了良药。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将教与学截然分开,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一方面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具有许多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的特点。
(1)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要改变传统的课堂形式,为学生的学习和讨论创设一个开放的活动环境,这一环境应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师生之间的思维活动呈双向互动状态,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最大的开放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见解、情感体验、意志欲望和行为方式;另一方面是指在问题的设计和讨论中保留开放状态,不强调一成不变的结论,而是给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广泛的空间,以便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2)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只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而不是什么都包办,因此教师在课题的准备、内容的选择以及方案的设计等方面不宜过细,应留有适当的余地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
(3)探究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研究”的特性,重视学生对知识进行研究,探求的过程,而不强调结论的正确性,在学习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对课题进行探索,允许学生犯错及走弯路,引导学生从失败走向成功。
(4)实践性。实践性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一方面,学习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走出课堂,借助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资源,通过学生本人的亲身体验来探求,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实践性强调研究的内容必须同当前社会紧密结合,选定的课题不能脱离社会现实,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5)协作性。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个体活动和集体协作的统一。协作性要求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每一位成员在明确分工的同时,必须密切合作,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最后得出的结论应是包含每一位成员劳动成果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样,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以课堂讨论、辩论为形式,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
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真正作到“精讲”,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全面开花,也不能不动脑筋地把教参上的东西全盘端给学生。而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的探索,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帮助学生摆脱尽信书,尽信教师的思维桎枯。引导学生不仅从常规常式上去生疑,也从特殊变式上去生疑,教会学生思。并通过与人交流激活思维,解开思维的“死结”进发创造的火花,发展创新能力。其次,要改变备课、授课的方式,把“教学目的”改成“学习目标”,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详尽写出每课所需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创造等方面的目标。
四、建构多元、开放、灵活的评价方式
由于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因而学习成果也是开放的、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在对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时,无论是评价目的、还是评价方式都要进行系统地改革。我们应重视对研究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尤其要重视研究活动的参与度的评价。因为任何一项研究都有失败的可能。因此,我们不应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研究的成果上,而应放在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上。
学生作文或撰写、制作各种稿件作品时,可允许多人合作完成;语文试卷上可设计只要求写出问题,而不需要学生回答的质疑型答题;学生自行或合作编制复习提纲,建立单元检测试题库,自行测评学习水平和知识能力情况等方式,均是语文教学评价方式开放性、多元化的体现。
当然,搞好语文课的研究性学习离不开支持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物质设施。学校的图书室应全天候向学生开放,有条件的话,学校还应建立电子阅览室,供师生研究学习时共享。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如鱼得水,在广袤而肥沃的田野里开出鲜花、结出硕果。
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实践证明,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这种不仅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而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是有极大兴趣的,在活动中同学们焕发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挖掘教材质疑解疑,尝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主体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华东师大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一个智商再高的儿童,当他的求知探索的冲动一旦泯灭于最富相象联想的年龄段。这个人一生的发展也就有限了;而一个国家,当它的国民的创造性探索精神普遍消失于学生时代,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就必然充满危机。可见,还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已是时代的必然。而研究性学习的应运而生为我们医治教学上的“满堂灌”、“一言堂”这一痼疾提供了良药。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将教与学截然分开,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一方面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具有许多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的特点。
(1)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要改变传统的课堂形式,为学生的学习和讨论创设一个开放的活动环境,这一环境应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师生之间的思维活动呈双向互动状态,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最大的开放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见解、情感体验、意志欲望和行为方式;另一方面是指在问题的设计和讨论中保留开放状态,不强调一成不变的结论,而是给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广泛的空间,以便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2)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只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而不是什么都包办,因此教师在课题的准备、内容的选择以及方案的设计等方面不宜过细,应留有适当的余地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
(3)探究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研究”的特性,重视学生对知识进行研究,探求的过程,而不强调结论的正确性,在学习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对课题进行探索,允许学生犯错及走弯路,引导学生从失败走向成功。
(4)实践性。实践性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一方面,学习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走出课堂,借助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资源,通过学生本人的亲身体验来探求,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实践性强调研究的内容必须同当前社会紧密结合,选定的课题不能脱离社会现实,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5)协作性。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个体活动和集体协作的统一。协作性要求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每一位成员在明确分工的同时,必须密切合作,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最后得出的结论应是包含每一位成员劳动成果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样,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以课堂讨论、辩论为形式,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
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真正作到“精讲”,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全面开花,也不能不动脑筋地把教参上的东西全盘端给学生。而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的探索,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帮助学生摆脱尽信书,尽信教师的思维桎枯。引导学生不仅从常规常式上去生疑,也从特殊变式上去生疑,教会学生思。并通过与人交流激活思维,解开思维的“死结”进发创造的火花,发展创新能力。其次,要改变备课、授课的方式,把“教学目的”改成“学习目标”,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详尽写出每课所需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创造等方面的目标。
四、建构多元、开放、灵活的评价方式
由于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因而学习成果也是开放的、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在对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时,无论是评价目的、还是评价方式都要进行系统地改革。我们应重视对研究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尤其要重视研究活动的参与度的评价。因为任何一项研究都有失败的可能。因此,我们不应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研究的成果上,而应放在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上。
学生作文或撰写、制作各种稿件作品时,可允许多人合作完成;语文试卷上可设计只要求写出问题,而不需要学生回答的质疑型答题;学生自行或合作编制复习提纲,建立单元检测试题库,自行测评学习水平和知识能力情况等方式,均是语文教学评价方式开放性、多元化的体现。
当然,搞好语文课的研究性学习离不开支持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物质设施。学校的图书室应全天候向学生开放,有条件的话,学校还应建立电子阅览室,供师生研究学习时共享。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如鱼得水,在广袤而肥沃的田野里开出鲜花、结出硕果。
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实践证明,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这种不仅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而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是有极大兴趣的,在活动中同学们焕发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挖掘教材质疑解疑,尝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主体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