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自主探索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里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然而教学内容不同、课型不同,所使用的自主探索学习方式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那么,如何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施用自主探索的教学策略呢?
一、在概念教学中运用自主探索,让数学课堂有趣起来
1、变灌输为验证。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辨别而抽象概括的过程。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的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发现,最终形成正确的概念。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学生做出种种猜想之后进行操作:小组合作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一个学过的会求面积的平面图形(长方形),再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自主探索出新图形和原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的关系,再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验证出刚才有的猜想成立,有的猜想不成立。激发了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主动创造的潜在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
2、变静态为动态。静态是指数学概念是静止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也容易陷入静态。之所以能够变成动态,是因为概念背后通常含有丰富的背景和内容,这需要在实践操作中来获得。以“倍数和因数”为例,这两个概念是从整除算式或乘法算式中衍生出来的,概念的背景不是很丰富,有些教师为了节约教学时间,直接出示简单的除法算式引入新知进行教学,课堂显得生硬而没有活力。而如果让学生自主探索,先用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来拼长方形,看有哪些不同的情况,学生因为动起来了,参与的热情也就高涨起来,教学的效率也随之提高了。当然,有了这样的自主探索活动,更容易使学生对倍数和因数有深刻的理解,如倍数和因数是关联的、因数和因数也是随之变化的,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等。
二、在计算教学中运用自主探索,让数学课堂深刻起来
1、变说理为操作。算理是计算教学的重点内容。计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形成一定的演算技能,还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算理,因为算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正因为如此,计算教学不能停留在枯燥的讲解和练习上,它更需要让学生在操作、自主探索中理解问题的本质。以低年级的“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竖式”教学为例,教材中呈现了一个问题情景:把46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枝(配46枝铅笔图)。在用竖式计算时,商1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1乘3的积是什么意思?又为什么要乘起米,十位的余数1是什么意思?等等,这些问题单靠教师讲解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只有在讲解后安排学生借助自己准备的小棒来探索,进而理解竖式中每个数字的意思,方能达到对问题的深刻认知。
2、变独立为合作。自主探索不应该仅仅是学生一个人的探索,而应该是既有个人独立也有集体合作的探索。同时,毕竟学生的个人能力是有限的,需要教师和同伴的引导和帮助。同样在对计算算理的探讨中,信息也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相互映照、前后联系的。仍以上面的“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竖式”为例,因为把竖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与实践操作(或验证)联系起来,学生很容易明白每步计算的意思,把算的过程和分的过程联系起来,这样为其后继学习做好了方法层面的准备,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三、在复习讲评中运用自主探索,让数学课堂活跃起来。
1、化被动为主动,变片面为全面。复习教学的内容常常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已经掌握的内容往往引发不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不容易以积极的心理倾向步入到复习过程当中,常常显得被动,复习的效果也可想而知。对此,我们不妨采用各种教学方式与手段,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参与解决问题的程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如能运用自主探索这一学习方式,针对一些教学难点和疑点问题,适时让学生进行探索、合作与交流,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高复习的教学效率。
同时,在复习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能够让知识前后联系起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复习”,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回顾这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关系,然后经过尝试和探索,绘制出能够说明它们之间关系的网络图。这样,学生对常见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了更深的理解,甚至能够得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也可以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计算”这样的发现。
2、化单向为多维,变讲解为探索。首先,由于复习讲评的教学活动往往以教师单向指导的形式进行,所以常常显得比较枯燥和单一。虽然评讲课既有对试卷的评讲,也有对作业的评讲,但多以教师为主导,题目的正误都以教师的最终结论为定论。因此。使得绝大多数学生都跟在教师讲解后面亦步亦趋,显得十分被动。此时,适时运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提高讲评的效率。其次,而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具体的题目针对问题的症结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去体验内化,则能使学生的思维从单向的思考向多维的方向发展。例如结合统计表中设置的一些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问题,学生通常只能根据计算的结果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从而陷入就事论事的境地,难见精彩之处。此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如果你是老师,你觉得这个结论怎样?如果不太好,你又有什么其他的想法?”这样,就变教师生硬的讲解为学生主动的探索,既解放了教师的嘴,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使课堂呈现生气勃勃的活跃景象。
(作者:昆山市开发区晨曦小学校长)
一、在概念教学中运用自主探索,让数学课堂有趣起来
1、变灌输为验证。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辨别而抽象概括的过程。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的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发现,最终形成正确的概念。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学生做出种种猜想之后进行操作:小组合作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一个学过的会求面积的平面图形(长方形),再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自主探索出新图形和原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的关系,再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验证出刚才有的猜想成立,有的猜想不成立。激发了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主动创造的潜在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
2、变静态为动态。静态是指数学概念是静止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也容易陷入静态。之所以能够变成动态,是因为概念背后通常含有丰富的背景和内容,这需要在实践操作中来获得。以“倍数和因数”为例,这两个概念是从整除算式或乘法算式中衍生出来的,概念的背景不是很丰富,有些教师为了节约教学时间,直接出示简单的除法算式引入新知进行教学,课堂显得生硬而没有活力。而如果让学生自主探索,先用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来拼长方形,看有哪些不同的情况,学生因为动起来了,参与的热情也就高涨起来,教学的效率也随之提高了。当然,有了这样的自主探索活动,更容易使学生对倍数和因数有深刻的理解,如倍数和因数是关联的、因数和因数也是随之变化的,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等。
二、在计算教学中运用自主探索,让数学课堂深刻起来
1、变说理为操作。算理是计算教学的重点内容。计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形成一定的演算技能,还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算理,因为算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正因为如此,计算教学不能停留在枯燥的讲解和练习上,它更需要让学生在操作、自主探索中理解问题的本质。以低年级的“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竖式”教学为例,教材中呈现了一个问题情景:把46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枝(配46枝铅笔图)。在用竖式计算时,商1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1乘3的积是什么意思?又为什么要乘起米,十位的余数1是什么意思?等等,这些问题单靠教师讲解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只有在讲解后安排学生借助自己准备的小棒来探索,进而理解竖式中每个数字的意思,方能达到对问题的深刻认知。
2、变独立为合作。自主探索不应该仅仅是学生一个人的探索,而应该是既有个人独立也有集体合作的探索。同时,毕竟学生的个人能力是有限的,需要教师和同伴的引导和帮助。同样在对计算算理的探讨中,信息也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相互映照、前后联系的。仍以上面的“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竖式”为例,因为把竖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与实践操作(或验证)联系起来,学生很容易明白每步计算的意思,把算的过程和分的过程联系起来,这样为其后继学习做好了方法层面的准备,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三、在复习讲评中运用自主探索,让数学课堂活跃起来。
1、化被动为主动,变片面为全面。复习教学的内容常常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已经掌握的内容往往引发不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不容易以积极的心理倾向步入到复习过程当中,常常显得被动,复习的效果也可想而知。对此,我们不妨采用各种教学方式与手段,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参与解决问题的程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如能运用自主探索这一学习方式,针对一些教学难点和疑点问题,适时让学生进行探索、合作与交流,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高复习的教学效率。
同时,在复习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能够让知识前后联系起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复习”,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回顾这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关系,然后经过尝试和探索,绘制出能够说明它们之间关系的网络图。这样,学生对常见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了更深的理解,甚至能够得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也可以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计算”这样的发现。
2、化单向为多维,变讲解为探索。首先,由于复习讲评的教学活动往往以教师单向指导的形式进行,所以常常显得比较枯燥和单一。虽然评讲课既有对试卷的评讲,也有对作业的评讲,但多以教师为主导,题目的正误都以教师的最终结论为定论。因此。使得绝大多数学生都跟在教师讲解后面亦步亦趋,显得十分被动。此时,适时运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提高讲评的效率。其次,而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具体的题目针对问题的症结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去体验内化,则能使学生的思维从单向的思考向多维的方向发展。例如结合统计表中设置的一些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问题,学生通常只能根据计算的结果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从而陷入就事论事的境地,难见精彩之处。此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如果你是老师,你觉得这个结论怎样?如果不太好,你又有什么其他的想法?”这样,就变教师生硬的讲解为学生主动的探索,既解放了教师的嘴,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使课堂呈现生气勃勃的活跃景象。
(作者:昆山市开发区晨曦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