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主要结合工程实践,主要针对某国际会议中心建筑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主要从建筑方案总体构思、总体布局,以及建筑单体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创造出具有现代性的会议中心,同时为建筑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际会议中心;建筑设计;总体规划;景观环境
1工程概况
某国际会议中心,占地面积大约8万㎡,设计目标是建成一个高效、充满活力的会议中心,与机关区形成整体,为该市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拟建会议中心所处的地形为自然地平,比与市政道路略高,场地状况良好,便于开发建设。
2 设计原则及目标
本会议中心建筑设计重点突出会议中心的“城市性、文化性、高效性、现代性、庄重性”的设计原则。旨在打造一个一定时期内,既满足政府机关会务要求,也满足社会服务需求、兼顾国际会议、新闻发布各类会议功能的现代化,多功能的会议中心。会议中心建筑设计突出“整体设计”的原则,通过良好的城市设计理念,合理的处理与周边现有建筑的空间关系,把会议中心的建筑设计融入到整体的城市肌理中去。
建筑设计的目标定位主要有四个:(1)会议中心融入城市,开放的会议中心概念。(2)把本项目建设成赋有该市历史文化特色的会议中心。(3)合理特色的会议布局,提高会议中心的运作效率。(4)现代且庄重的会议中心的设计理念。
3 总体规划与布局
根据会议中心基地地块总体条件和周边交通情况合理设置东入口广场、北广场,建筑以东西轴线来控制,轴线一直延伸到机关大院的南北轴线上,至此,两条线取得交点,市府机关大空间得以整合。东入口硬质广场空间与西侧的绿色广场空间形成呼应。通过整体的城市设计,将会议中心纳入到市府机关大院的城市空间中。市府与会议中心取得了统一、联系和对话。
3.1 道路交通布局
会议中心的公共平台和步行系统通过广场和二层的公共平台进入的会议中心大厅,连续、变化的步行空间系统将人流引入。而建筑的西侧作为舞台服务、贵宾接待和服务入口。另一方面将使用频率较高的多功能厅布置在半地下层,通过大尺度的台阶进入。会议中心的各方向出入口进行了垂直分区,避免了干扰。会议中心内部交通体系通过自动扶梯、景观电梯、敞开楼梯和疏散楼梯很好的将会堂、大会议、中小会议的人流组织起来。同时多楼梯和自动扶梯的空间布置很好的解决了上二层以上会议室的出入问题。
另外在本会议中心设计中,我们把主入口设在城市次干道兰溪街,并退后兰溪街近40余米留出足够的集散广场,缓冲大量人流对城市主干道李渔路的交通压力。在用地的西侧,朝向机关大院,布置了会议中心的次入口,方便机关领导和政府工作人员对会议中心的使用,同时和东侧的公共的主入口有所分流,互不干扰。
根据会议中心地块所处位置,交通路网设计结合已建成的城市道路,整个地块统一考虑,严格控制机动车流线,保证东入口广场步行流线的畅通。机动车出入口基地南边的建筑退让线形成,将机动车流线控制在建筑的南边道路和西入口广场上。步行流线控制在建筑的东广场和北广场,保证城市界面的步道连续。
道路规划根据控规要求,合理布置道路宽度。会议中心周边由广场和道路形成环线,保证消防车的通达。地面和架空层设置少量停车(自行车和汽车),大部分停车设置在地下一层。同时建筑周边广场在大型会议时可考虑部分机动车停车。同时在机关大院东北角的景观广场上设置了地下车库的出入口,使得与会议中心联系更加便捷。
3.2 功能布局
会议中心主要功能布局有:东入口礼仪广场、公共平台、前厅、共享大厅、休息厅、大会堂、舞台、服务、后门厅、西侧城市景观,形成东西轴线的连续空间(如下图所示)。同时空间轴线体现了本会议中心建筑遵循的秩序。会议中心的内部空间在中心共享大厅的组织下,有序、协调。共享大厅西侧是1300座大会堂(含舞台服务设施等),大厅东侧为大会议室、中小会议室。会议中心第三层更是形成连续的会议区,资源体现了贡献,为会议区的高效使用提供了可能。
4建筑单体设计
4.1平面功能
根据会议中心布局特点和地块的限制条件,我们在设计中将大会堂的其他会议区块通过共享中厅进行联系和分隔。
(1)地下一层:设置一层地下停车库,车库延伸至机关大院东北角草坪位置,使的机关与会议中心使用更加方便。同时还设有设备用房间。多功能厅层高7.2米。属于半地下室,南北通过大台阶直接到达地面层。
(2)架空层:通过设计夹层平面,很好的将竖向交通分离。大会堂通过东侧的入口广场,经由大平台进入一层共享大厅。舞台服务和贵宾接待厅由会议中心西侧入口进入。多功能厅由建筑的北下沉广场和南架空层到达。此外架空层还设计了舞台道具出入口、会谈休息厅出入口、沿街配套服务、架空层停车、消控中心等。此外无障碍出入口通过夹层的景观电梯进入,可便捷到达会议中心。
(3)一层:由共享大厅和大会堂、休息厅、舞台、服务用房、洗手间及设备用房间。共享大厅设置了自动扶剔两部、景观电梯两部,同时提供了集会和大型展览的大空间。东入口的灰空间和功能平台为展览和市民交流提供了空间。
(4)二层:主要设置大会堂的楼座和休息厅、大小化装间通过共享大厅与两间中会议室(500m2,350m2)及其辅助用房连接。
(5)三层:由900座大会议和4个小会议(150~200m2/间)及会议服务用房间、休息室、设备、管理、两个排练厅等用组成。
4.2 建筑造型
(1)“对话”的外型:造型上采用东西一白一红的体块相互穿插,颜色的反差造成强烈的比对效果,造型的对比象征着会议中心是一个“沟通”、“对话”和“交流”的场所。
(2)取法自然的外型:会议中心所处的地形以丘陵和盆地为主,是一座山水城市。因此,我们在会议中心的设计中取法周边自然的山形,结合剖面上的高差作出跌宕起伏的走势,表达对远山的呼应,对自然的尊重。
(3)现代感的建筑肌理:会议中心的主體外墙采用双层构造:外层密布铝合金百叶,内层为中空LOW-e玻璃,在内层可开启扇处百叶为电动百叶,可旋转至水平方向,便于采光、通风。当百叶全部旋至垂直状态时,则形成了富有质感的铝合金墙面肌理效果,散发着强烈的现代气息和高科技感。
5景观绿化设计
本会议中心的景观设计主要以“城市景观”为主题,通过对沿兰溪街和李渔路城市广场的统一设计,连同对机关大院东北角城市景观广场的整合,打造会议中心的城市公共性广场,景观为城市大众共享。结合广场景观、木头平台、硬地广场、休闲小品、会议中心周边设置浅水溪环绕建筑,表达对金华丰富河道特性的反映。沿城市广场种植大的乔木,更加强调城市景观的连续性。
6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某国际会议中心进行建筑方案总体构思、总体布局,以及建筑单体的设计了探讨与研究,旨在为了探索一种具有城市性、高效性且庄重性的会议中心建筑设计方法,从而创造一个极具现代性的会议中心,以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王茜,孙跃,罗宇杰.郁金香会议中心[J].建筑创作,2006(01).
[2]崔恺.外研社大兴国际会议中心[J].建筑师,2006(02).
[3]朱志红.蟒山金池会议中心环境工程[J].中国园林,2005,(02).
关键词:国际会议中心;建筑设计;总体规划;景观环境
1工程概况
某国际会议中心,占地面积大约8万㎡,设计目标是建成一个高效、充满活力的会议中心,与机关区形成整体,为该市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拟建会议中心所处的地形为自然地平,比与市政道路略高,场地状况良好,便于开发建设。
2 设计原则及目标
本会议中心建筑设计重点突出会议中心的“城市性、文化性、高效性、现代性、庄重性”的设计原则。旨在打造一个一定时期内,既满足政府机关会务要求,也满足社会服务需求、兼顾国际会议、新闻发布各类会议功能的现代化,多功能的会议中心。会议中心建筑设计突出“整体设计”的原则,通过良好的城市设计理念,合理的处理与周边现有建筑的空间关系,把会议中心的建筑设计融入到整体的城市肌理中去。
建筑设计的目标定位主要有四个:(1)会议中心融入城市,开放的会议中心概念。(2)把本项目建设成赋有该市历史文化特色的会议中心。(3)合理特色的会议布局,提高会议中心的运作效率。(4)现代且庄重的会议中心的设计理念。
3 总体规划与布局
根据会议中心基地地块总体条件和周边交通情况合理设置东入口广场、北广场,建筑以东西轴线来控制,轴线一直延伸到机关大院的南北轴线上,至此,两条线取得交点,市府机关大空间得以整合。东入口硬质广场空间与西侧的绿色广场空间形成呼应。通过整体的城市设计,将会议中心纳入到市府机关大院的城市空间中。市府与会议中心取得了统一、联系和对话。
3.1 道路交通布局
会议中心的公共平台和步行系统通过广场和二层的公共平台进入的会议中心大厅,连续、变化的步行空间系统将人流引入。而建筑的西侧作为舞台服务、贵宾接待和服务入口。另一方面将使用频率较高的多功能厅布置在半地下层,通过大尺度的台阶进入。会议中心的各方向出入口进行了垂直分区,避免了干扰。会议中心内部交通体系通过自动扶梯、景观电梯、敞开楼梯和疏散楼梯很好的将会堂、大会议、中小会议的人流组织起来。同时多楼梯和自动扶梯的空间布置很好的解决了上二层以上会议室的出入问题。
另外在本会议中心设计中,我们把主入口设在城市次干道兰溪街,并退后兰溪街近40余米留出足够的集散广场,缓冲大量人流对城市主干道李渔路的交通压力。在用地的西侧,朝向机关大院,布置了会议中心的次入口,方便机关领导和政府工作人员对会议中心的使用,同时和东侧的公共的主入口有所分流,互不干扰。
根据会议中心地块所处位置,交通路网设计结合已建成的城市道路,整个地块统一考虑,严格控制机动车流线,保证东入口广场步行流线的畅通。机动车出入口基地南边的建筑退让线形成,将机动车流线控制在建筑的南边道路和西入口广场上。步行流线控制在建筑的东广场和北广场,保证城市界面的步道连续。
道路规划根据控规要求,合理布置道路宽度。会议中心周边由广场和道路形成环线,保证消防车的通达。地面和架空层设置少量停车(自行车和汽车),大部分停车设置在地下一层。同时建筑周边广场在大型会议时可考虑部分机动车停车。同时在机关大院东北角的景观广场上设置了地下车库的出入口,使得与会议中心联系更加便捷。
3.2 功能布局
会议中心主要功能布局有:东入口礼仪广场、公共平台、前厅、共享大厅、休息厅、大会堂、舞台、服务、后门厅、西侧城市景观,形成东西轴线的连续空间(如下图所示)。同时空间轴线体现了本会议中心建筑遵循的秩序。会议中心的内部空间在中心共享大厅的组织下,有序、协调。共享大厅西侧是1300座大会堂(含舞台服务设施等),大厅东侧为大会议室、中小会议室。会议中心第三层更是形成连续的会议区,资源体现了贡献,为会议区的高效使用提供了可能。
4建筑单体设计
4.1平面功能
根据会议中心布局特点和地块的限制条件,我们在设计中将大会堂的其他会议区块通过共享中厅进行联系和分隔。
(1)地下一层:设置一层地下停车库,车库延伸至机关大院东北角草坪位置,使的机关与会议中心使用更加方便。同时还设有设备用房间。多功能厅层高7.2米。属于半地下室,南北通过大台阶直接到达地面层。
(2)架空层:通过设计夹层平面,很好的将竖向交通分离。大会堂通过东侧的入口广场,经由大平台进入一层共享大厅。舞台服务和贵宾接待厅由会议中心西侧入口进入。多功能厅由建筑的北下沉广场和南架空层到达。此外架空层还设计了舞台道具出入口、会谈休息厅出入口、沿街配套服务、架空层停车、消控中心等。此外无障碍出入口通过夹层的景观电梯进入,可便捷到达会议中心。
(3)一层:由共享大厅和大会堂、休息厅、舞台、服务用房、洗手间及设备用房间。共享大厅设置了自动扶剔两部、景观电梯两部,同时提供了集会和大型展览的大空间。东入口的灰空间和功能平台为展览和市民交流提供了空间。
(4)二层:主要设置大会堂的楼座和休息厅、大小化装间通过共享大厅与两间中会议室(500m2,350m2)及其辅助用房连接。
(5)三层:由900座大会议和4个小会议(150~200m2/间)及会议服务用房间、休息室、设备、管理、两个排练厅等用组成。
4.2 建筑造型
(1)“对话”的外型:造型上采用东西一白一红的体块相互穿插,颜色的反差造成强烈的比对效果,造型的对比象征着会议中心是一个“沟通”、“对话”和“交流”的场所。
(2)取法自然的外型:会议中心所处的地形以丘陵和盆地为主,是一座山水城市。因此,我们在会议中心的设计中取法周边自然的山形,结合剖面上的高差作出跌宕起伏的走势,表达对远山的呼应,对自然的尊重。
(3)现代感的建筑肌理:会议中心的主體外墙采用双层构造:外层密布铝合金百叶,内层为中空LOW-e玻璃,在内层可开启扇处百叶为电动百叶,可旋转至水平方向,便于采光、通风。当百叶全部旋至垂直状态时,则形成了富有质感的铝合金墙面肌理效果,散发着强烈的现代气息和高科技感。
5景观绿化设计
本会议中心的景观设计主要以“城市景观”为主题,通过对沿兰溪街和李渔路城市广场的统一设计,连同对机关大院东北角城市景观广场的整合,打造会议中心的城市公共性广场,景观为城市大众共享。结合广场景观、木头平台、硬地广场、休闲小品、会议中心周边设置浅水溪环绕建筑,表达对金华丰富河道特性的反映。沿城市广场种植大的乔木,更加强调城市景观的连续性。
6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某国际会议中心进行建筑方案总体构思、总体布局,以及建筑单体的设计了探讨与研究,旨在为了探索一种具有城市性、高效性且庄重性的会议中心建筑设计方法,从而创造一个极具现代性的会议中心,以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王茜,孙跃,罗宇杰.郁金香会议中心[J].建筑创作,2006(01).
[2]崔恺.外研社大兴国际会议中心[J].建筑师,2006(02).
[3]朱志红.蟒山金池会议中心环境工程[J].中国园林,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