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小吃:忍不住的垂涎欲滴

来源 :车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说云南人是家乡宝,昆明人当然也不例外,走不出这儿的山,游不出这儿的水,忘不掉这儿四季如春的天气。有朋友去省外出差,打电话回来报平安第一句话就大声嚷嚷:咋个整,我想吃米线!可见,咱云南人走不出去,和这儿无与伦比的美味小吃们脱不了干系。昆明作为云南省会城市,自然是云集了众家之长,而官渡,恰是昆明古老城镇的缩影。那么,就让我们走近老昆明,走进昆明美味小吃的集散地,走进官渡古镇,去感受官渡小吃文化最最原始、最最精髓的那一部分。
  


  位于昆明市区东南8公里处螺峰村内的官渡古镇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在此居住,官渡也成为古滇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因临近滇池,先人们以捕食螺蛳为生,长久以往,螺蛳壳堆积如山,古称“涡洞”。宋代以前设渡口,渔舟及过往的官船都在这里停靠,一些官员改坐轿或骑马入昆明城,成了“官”渡。南诏大理国时期,这里成为滇池东北岸一大集镇和交通要冲,于此设渡,作为官员使臣过往西岸的水上通道,遂改为“官渡”。古镇入口处的牌坊上书“万劫沧桑存古渡,千秋日月照螺峰”正是这一历史由来的映照。
  
  温馨提示:若想将官渡小吃尝个遍,最好提前将肠胃“格式化”。
  由正门行入古镇,向前走50多米就能在路的右边找到一家“眼镜粑粑”,老板姓杨,是个戴着黑框眼镜的斯文人,“眼镜粑粑”由此得名。值得一提的是,杨老板并非本地人,而是个在古镇上生活了十多年的大理人。1995年,看到镇上许多人都靠卖小吃赚了钱后,斯文的杨老板也撸撸袖子开始学做麦粑粑,聪明的杨老板将自己熟悉的大理粑粑稍加改造,一做就做了十多年,成为今天深受欢迎的“眼镜粑粑”,这家“眼镜粑粑”店,也是越开越红火,如今平均每天能卖出两三千个粑粑,而据杨老板介绍,常来店里光顾的有90%都是回头客。
  


  不过,先别忙着大快朵颐,往前行,金刚塔的右侧是一条古朴的石板路,往这走,继续向前行200米左右,仍是路的右边,“李钧小吃”,瞧见了吧?若是找不到路了,随便找个附近的居民问问:古镇里最好吃的小锅米线在哪里?他们绝对会以一口正宗的官渡腔告诉你:李钧小吃。真是“借问小吃何处有,人人指李钧小吃”。
  李钧是老板的名字,不过掌厨的是他的爱人刘大妈。从1990年经营小吃店至今,由于价格公道,所以一直以来生意不错,如今他们家已经盖起了一栋4层高的小楼,小吃的店面就在一楼,刘大妈也在此练就了“看人调味”的本领:“年轻人的口味偏酸甜;老人喜欢甜些的,辣椒不能放太多;要是四川人就得多放辣椒,甜味少点儿。”刘大妈说起来头头是道。
  


  


  古有官渡八景之说,虽然如今我们已无法赏古渡渔灯、看螺峰叠翠、观云台月照、游杏圃牧羊、感凌云烟缭、踏滇南草坪、品金刚夜语、叹笔写苍穹,可每当身处这宁谧祥和的官渡古镇,你会发现,她无处不散发出一种至媚而诱人的气息,引你向远处、向深处去。在城市生活得太久容易产生令人躁动不安的情愫,踏入古镇的一瞬,心会被古镇中那种经过岁月洗刷后沉淀下来的朴实气味萦绕,从而变得沉静。想象一下,身处古镇中雕梁画栋的老式房檐下,耳边是纯正的官渡强调、眼中是满桌能让人垂涎三尺的美味佳肴,酒足饭饱之后,踱至镇中听一段老艺人们演绎的花灯,如果愿意还能跟着应和几声。因为在这里,没有专业与非专业之别,有的,只是人们对待生活的磨砺,对待岁月的流逝、对待未来的期许所拥有的淡定、淡然的态度。生活,无处不向我们展示其安静而美好的一面,而官渡古镇,相信她也将在时间之河的洗礼中越发地熠熠生辉。
其他文献
猜字      横排  一、中国当代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之一,曾主政宿迁市。  二、街名,沿昆明旧城垣而建。  三、歌名,徐千雅演唱,歌词第四五句为“回忆悠长,玉龙雪山”。  四、原名“窝洞”,是滇池岸边一个螺丝壳堆积如山的渔村,是昆明著名的古镇之一。  五、又称榆城,位于苍山脚下。  六、康有为率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七、昆明电视台拍摄的第一部大型方言室内系列
期刊
张祖林论汽车与污染    10月4日,为期一天的“城市创新与和谐发展”市长论坛在昆明举行。昆明市市长张祖林在论坛上作了题为《创新城市治理 建设和谐昆明》的发言,他在发言中提到:“城市的发展、现代化的发展很快,我们的准备却是不足的。汽车工业发展的同时,却没有想到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昆明9的哥合谋  议价被逐出队伍    近日,昆明市客管处接到举报称,民族村、昆明国际机场附近部分的哥在营运
期刊
     
期刊
统筹:岳东  文字记者:李松鹤程珂  编辑:贾延壮  摄影记者:武跃红  美编:周姝  插画:田昕        堵!堵!堵!  每当被夹在城市中不能动弹时,开车的人、坐车的人就想拥有一对翅膀,飞起来!然而翅膀是永远都长不出来的,那我们就为我们的交通多尽一些义务,有些人这样做了。  本期《车与人》采访的几位普通市民,他们的点滴作为正在告诉所有人一个朴素的真理:要想一个宽松畅通的交通,必须全民参与,
期刊
“一声叹息”职业年龄未知    解堵招数:通过在论坛发帖,以图说的方式图解昆明交通。  江湖地位:在云南网论坛金碧坊发帖数篇,每篇帖子点击都超过数百次,无奈神龙见首不见尾。    >>当2008年进入秋季的时候,昆明除了刮起“恼人的秋风”,交通也依然“恼人”。因为一直关注昆明的交通,《车与人》发现在云南网论坛,金碧坊里不少人都发表了很多关于昆明交通的文章。而网友一声叹息的帖子在当中显得非常引人注目
期刊
访谈嘉宾: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家熊思远    《车与人》:昆明有个叫王买全的市民,用了8年时间研究解堵昆明交通,还提出了方案,您怎么看?   熊思远:这肯定是件好事了,普通市民能够参与到城市的交通建设中来,是个可喜的变化,作为社会的个体,市民都是交通的参与者,政府部门制定的规定最终都要用实践来检验,如果大家都来关注交通,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是值得提倡的。但是
期刊
张爱清  义务交通协管员 58岁  解堵招数:身体力行,死守一个交通最复杂的路段,见招拆招,十二年坚持不懈  江湖地位:07年十大“昆明好人”;方圆五百米人尊称“张师”;熟识的车主路过常敬上一支烟、一个苹果。    一条宽约十米的机动车道,一个供X路公交匆匆停靠的拥挤站台,一条污水横流的破碎人行道,一个每日出入上百辆次城际大巴的客运站,一架横贯南北的高架桥下行人如织,场面混乱纷杂。  一辆出租车不
期刊
王买全  自由职业者  40岁出头    解堵招数:设置禁停区、行人横排举手示意通过法等  江湖地位:研究昆明交通8年多,2008年8月以来被昆明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引起市民广泛关注。    >>因为交通的拥堵,在车上有人挨过饿;因为交通的拥堵,有人丢过生意;还是因为交通的拥堵,有人失信过人。  交通的拥堵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口头禅应运而生:“等我一会儿,堵车!”、“我要晚到一会儿,堵车
期刊
究竟是车多了、路窄了造成交通拥堵还是其它因素造成交通拥堵?在制作这期专题的几周里,《车与人》做了一次社会调查,对机动车、自行车(含电动车)、行人在各自的行为中、在对交通拥堵中的责任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76位昆明市民做了回答。      以下是得票数最多的答案:    您认为机动车最能帮助解堵的行为有:  第一位:拥挤时排好队,不要乱挤乱钻;  第二位:看见前方堵车时,适当留出距离给过街的行人和单
期刊
语录    “融资融券的推出对于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将是根本性的利好。”    ——证监会于10月5日正式宣布启动融资融券试点业务的消息赢得基金业的普遍欢迎。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称,融资融券的推出将增强市场信心,同时给战略性资金的建仓提供良好的时机。    “谁会花一个月工资检测三聚氰胺?”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可检测“三聚氰胺”的食品检测机构名录》,其中广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工作人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