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单元整体教学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ningwin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要落实语文课程实践性要求,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努力整改课堂教学,整合教学内容,统筹教学活动,使听说读写一体化、连贯性呈现,培养师生语文素养,发展学生语文能力。可以说,进行单元整体阅读教学,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改革的一条有效
  路径。
  一、单元整體教学的提出
  1.时代需要:单元整体教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现如今,我们生存在一个全球性的及时传输时代,时代的发展变化冲击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育教学的发展与变革。学生如何在快节奏、高容量的信息时代学会接受知识、理解问题、思考探究、整合评价,是新时代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适应快节奏的学习和思考,教师在单元整体备课的基础之上,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将具有相似性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归纳整合后,系统完善地传递给学生,培养了学生层级阅读能力,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归还于学生的教育教学理念。
  2.教改需要:单元整体教学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学不能仅专注于知识传授,更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法和意识。在态度培养、方法建构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的课堂探究中,教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对教材进行创设性研发,选取一个主题,整合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深化教学主旨,综合教学方法,最终给学生呈现出一套以某个主题为线索,具有简明、清晰的思维结构和知识脉络的有意义的教育单元。帮助学生更加亲近母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全人教育。
  3.实践需要:单元整体教学符合课堂减负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的课时数量比原来有了较大幅度的缩减,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需要在改进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上下功夫。霍懋征曾经说过:“用以一带二、举一反三的办法进行教学,不仅大大加快了教学进度,而且让学生读得多,扩大了眼界,掌握知识也就更加丰富、更加牢固。能力的提高也就更快了。”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点,以其中一篇课文的教学,带动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用好教材。从整体出发进行思考,注重完整知识体系的建构,避免面面俱到,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有效。
  4.发展需要:单元整体教学提升学生发展水平
  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从《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与内容”可以看出,小学阶段的语文能力应包括识字写字、阅读理解、习作、口语表达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培养这些方面的语文能力,切实有效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总结归纳掌握一些学习的方式方法,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以致用。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就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有效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学法上的指导。
  二、单元整体教学研究的实施
  第一阶段,意识先行——研究准备阶段。建立研究小组,确定研究对象;学思结合,历史研究;理论建构,理性探索;选择研究方法,组织观摩活动。第二阶段,有序推进——课题研究阶段。加大学生阅读活动;“分割”课文,整合单元;有序推进,课堂实践。第三阶段,总结。
  1.初步建构了“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对单元整体教学理论研究、实践观摩,探索出一条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结合、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相结合、知识技能和动作技能相结合的个性化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模式。
  单元小结式。单元小结式,即在基本完成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后,在单元整体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对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让学生们享受自己学习的成果,展示自己的收获,养成反思的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比如,统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围绕“问号”这一主题编排了《棉花姑娘》《咕咚》《小壁虎借尾巴》三篇课文。
  本单元三篇课文“和大人一起读”所选的文章,都是童话故事或民间故事,趣味性、可读性很强,都是融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于故事情节中,既有教育意义,又富有童趣。每篇课文都配了多幅图画,学生可以借助图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本次的尝试,是从单元整体推进的角度,重视单元小结,关注总结学习的收获。
  第一个环节:回顾单元内容。第二个环节:交流自己学习三篇课文学到的方法。第三个环节:运用所学的方法学习“和大人一起读”。第四个环节:分享学习收获。最后总结:这个单元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能够通过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字、认字、读懂课文,希望大家在今后的阅读中能自主运用学到的这些方法。
  主题整合式。主题整合式是围绕同一主题或编排意图组织的单元中,在单元整体学习时,可以选择其中一篇课文带动其他课文,这篇课文应特点突出,具有辐射性,采用多篇组合互促的策略,使教学功能最大化,教学价值最优化。在阅读中,对同一主题或编排意图进行理解、掌握、评价、运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发展阅读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编排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并能形成意识,运用到以后的阅读中。
  第一个环节:教授《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让学生明白如何在阅读的过程中预测,学习预测的方法。
  第二个环节:教授《胡萝卜的长胡子》时,运用前一课所学的预测方法,交流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第三个环节:教授《不会叫的狗》时,本文与前两课结构相似,都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预测课文三种可能的结局。
  第四个环节:运用课文学习中学到的一些方法,完成习作“续写故事”。
  聚焦文体式。聚焦文体式,就是从文体角度进行整合。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清文体,掌握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结构安排、语言运用,指导学生运用不同文体知识对不同的文章进行阅读,感受行文思路不同的表达特点。文体整合也可以打破单元的界限。例如,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主题是“寓言故事”。在学习《守株待兔》一课时,了解寓言的特点。学习课文后,引入《叶公好龙》《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等故事,迁移学法。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难。难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会这一类文章阅读的方法,从课内的阅读再迁移到课外的阅读学习,才是更重要的。
  单元比较式。跨单元比较式,即不在同一单元,但体裁相同的课文,在教学中将这样的一组课文跨单元进行比较阅读,以达到对学生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例如,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主题是“金秋时节”,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在单元整体备课时,可以将这两个单元之间建立深度的联系,进行整体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和借鉴第二单元中的一些语言和写作方法,写好周边的事物。
  单元内比较式,即描写同类题材或同一体裁类型的若干篇文章时,通过对比、分析体会到该类文章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可以这样进行整合教学:典型课例,体验写法;同组类比,领悟异同;实践体会,学以致用。比如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了《彩色的梦》《枫树上的喜鹊》《沙滩上的童话》《我是一只小虫子》四篇课文之后,通过单元小结课,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借鉴课文中的一些表达,运用到写话中去。这种通过同类对比的学习,有助于知识的巩固、迁移与运用,从而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2.提高学生语文学业水平,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笔者推行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以来,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的阅读量和习作水平相应提高,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增强了对语文学科学习的信心。
  切实保证了学生的阅读量。语文阅读系统训练的重要意义不仅局限在语文学科内,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样意义深远。为确保单元整体教学的有序推进,进行了整本书阅读,同时引导学生开展大量的课外阅读活动,在切实保障学生具有一定阅读量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力,对美的鉴赏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辨识力和敏感度,使学生逐步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读与写是学生最主要的两种学习方法,是通向周围世界的两扇窗户。而写作,更是学生语文学习最难的关隘。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写作过程是知识技能和精细动作技能相结合的思维创造过程。如何使学生克服写作障碍,实现“妙笔生花”,一直是语文教师上下求索的重要问题。“单元整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富饶的阅读“土壤”,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大量积累好词好句,在习作活动中能够有效将阅读积累迁移到写作中去,丰富习作内容,深化习作主旨,使习作水平明显提高。
  3.单元整体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单元整体教学的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同时,作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实施过程的直接参与者,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终身学习的热情。在探索过程中,对课堂生成效果和真实经验细致观察、理性认识、总结积累、生成思考,以确保单元整体教学探究的客观性、科学性、真实性和系统化。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中,教师需要广泛阅读文献、理性筛选资料、认真钻研思考,合作交流研讨。在立德树人的实践中,教师还需要提升对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得到长足发展。综上,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等,使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快速提升。
  三、单元整体教学的效果
  促进了学校语文课堂的发展。单元整体教学使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材得到了更有效地使用。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教师实现了从简单地“教教材”到充分地“用教材教”的转变,认识到了每篇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厘清了课文间的逻辑关系。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教给学生方法、策略,让学生不仅仅学到简单的知识,更让学生能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获得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为未来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
  促进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还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为更完善地建构语文学科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要求语文教师阅读单元整体教学相关的书籍,并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探讨,使教师对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语文教师作为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实践者,应及时反思自己在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探求问题根源及解决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和策略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
  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省时高效”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水平,还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单元整体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在学习单元内容前,学生要进行自主预习,单元整体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管理的好习惯,有意识地将知识自我内化,他们对内容的掌握、思想的表达、单元整体的建构更加清晰,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美国著名教育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 反思=成长。可见,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教学反思自身的批判性以及对教学经验的理论化使其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理解和践行整合理念,使单元整体教学工作恒久、深入、高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阅读也从单一的文字时代转向了读图时代。绘本越来越受到儿童的喜爱,绘本阅读成为儿童早期阅读的主要形式。那么,作为家长,您是否真正知道孩子喜欢什么样的书?您是否真的了解绘本与幼儿发展的关系?您是否真的明确在阅读过程中幼儿的需要是什么?  每个人针对这些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和答案。我想说的是,在对幼儿进行阅读教育的时候,我们需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重新审视家庭阅读教
期刊
学校党组织在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党组织是学校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是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决定因素,肩负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流砥柱和核心作用的重要使命。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基于本校实际情况,学校党组织以其不断发展的先进性,指导并帮助每一名教师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工作,从教书育人到家庭生活,都能从自在自发的机械生存状态走向自由自觉的幸福生活境界。  一、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主要原
期刊
近年来,我县的教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农村中小学教科研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笔者对全县121所农村中小学进行走访调研,深入分析了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一、存在问题  1.重视不够,意识不强  全县所有学校都有教研工作计划、总结,但在实际座谈中,有68.56%的教师表示不知道学校的具体教研安排,学校没有按照教研计划组织教研活动。调研发现,121所农
期刊
语文新课标要求综合性学习要能够将书本学习和实践学习有机结合,这是一个大的教学方向。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要求。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对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有一个精确的把握,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确定符合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将综合性学习和生活实践有机融合,提升教学的生活性。例如,教师可以根本教学要求合理组织学生深入城市乡村,采访,调查,分析,综合,再形成调查研究报告,这样不仅完
期刊
中国的汉字承载着6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可是识字课往往被小学低年级学生认为是最枯燥的课之一,它单一乏味地强调反复的记忆、重复、抄写。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使学生产生浓厚的识字兴趣呢?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变换识字教学的“节奏”。  一、随文识字,打好基础  1.随文识字记字形  随文识字就是在学习语文课文的同时,随着课文教学进度的推进分散完成
期刊
学生写作文时,经常出现选材不真实、使用雷同素材、内容空洞乏味的状况.教师要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能在生活中捕捉到具体的、可供写作的题材,还要帮助学生构建起作文的支架
期刊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对习作也提不起兴趣。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探索出了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实效的途径。  一、情境创设,让习作课堂富有儿童情趣  有效的活动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遵循寓教于演、寓教于动、寓教于乐的原则,让活动为习作课堂引路,启迪学生的思维,激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