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汉字承载着6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可是识字课往往被小学低年级学生认为是最枯燥的课之一,它单一乏味地强调反复的记忆、重复、抄写。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使学生产生浓厚的识字兴趣呢?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变换识字教学的“节奏”。
一、随文识字,打好基础
1.随文识字记字形
随文识字就是在学习语文课文的同时,随着课文教学进度的推进分散完成本节课的识字任务。低年级的识字总量非常大,如果采用一节课集中时间统一识字,会大大增加学生的识记难度,降低识字课的趣味性,课堂上占用了很多时间,但收益甚微。突破这一困境的办法就是随文识字。
例如,二年级课文《我是什么》一课“暴躁”这个词的教学。师:谁会读这个词语。生:暴躁。师: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生:和我们学过的洗澡的“澡”,和做操的“操”差不多。师:怎么差不多啊?生:右边一样,左边换个偏旁。师:那我们可以利用偏旁区分记忆。
有了水来能洗“澡”,
伸出手来会做“操”,
暴“躁”起来就跺脚。
学生通过换偏旁来记住这个新字的字形并简单理解字义,再遇到课文中出现生字的时候就会主动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已经学习的识字方法和已经认知的生字,自主建构习得新字,不用占用过多的授课时间就能在学习课文理解语句的同时快速高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利用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插图来记忆字音和字形。低年级的教材通常都是图文并茂并配有多彩的图片,内容更是读起来朗朗上口,趣味性强,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把学完的生字立即送回课文中去诵读,凭借课文的情节性、语句的连贯,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生字所在的句子,正可谓是“书读百遍,其形自记心间”。
2.随文识字晓字义
记住字形只是识字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学习生字还要理解字的意思,这样今后才会使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理解不同于高段教学中的咬文嚼字,而是要让学生大概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利用字形上的特点辅助字义的理解,在课文中借助前后的语句关系和情境加深理解,使抽象的词语具体化、形象化。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充分研究教材,使全课中的生字学习有梯度、有变化,如一部分重点在于记忆字形,一部分重点在于理解意思等。如果一下子把所有生字的要求都提到同一高度,学生会有压力,自然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3.随文识字能运用
学语文的目的在于用语文,因此生字学习离不开反复地实践。语文学习讲究“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就是强调生字词的教学和具体语言情境是分不开的。我们学习生字,除了学习单个字词,还要把字词放在语句中去理解和体会。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地重现,不仅能使学生对习得的生字进行及时复习,反复巩固,加深对字音字形的记忆,同时也能使学生接受规范语言的熏陶,减少自己今后在写话和作文中出现错别字和不通顺语句的概率,做到知行合一,规范地应用语言文字。
二、学文识字,加深理解
虽然有了随文识字这一重要识字手段,但每篇课文当中都有几个不是那么好理解的字和词,这就需要教师基于文本,联系上下文,展開学文识字,攻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识字教学和课文的理解相辅相成。
例如,在执教《我是什么》一课时,学生对于“打”“漂”“落”这三个动词不能很好地使用和区分,那么可以在学习课文的同时结合语境以及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加深对动词的把握。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1.同样是水变成的,雨、雹子和雪除了名字、形态不一样以外,找一找还有什么不一样?(动词不一样)2.如果老师给这三个字交换位置行吗?为什么?问题层层深入,结合课文的内容,学生理解了虽然都表示从天上掉下来的意思,但是不同的语境要使用不同的动词才贴切。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学生不仅会认字,还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含义,学会精准地表达。
三、出文识字,扩展视野
文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果说识字教学仅仅依赖于我们的课本那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现在的大语文观,更是对学生的识字与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低年级的识字要求提到:“学习独立识字。”这种独立不仅局限于课文内,更要学会在生活中广泛识字。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带上更高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1.在校园中识字
我们的校园中张贴了各种宣传标语、校训、班训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观察,多积累,多研究。同时每个班的黑板报更是我们的学习阵地。“猜字谜”“趣味识字”“比一比谁认识的多”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栏目都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
2.在家庭中识字
现在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因此在家中准备了大量的绘本阅读材料。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字及时记下来,将课堂习得的识字方法和自己的家庭阅读紧密结合,动手查一查字典,在语境中加深记忆。这样有练,有用,有积累。还可以让学生当一当小老师,把生字讲给爸爸妈妈听,不仅可以巩固当天所学,还能提高表达能力,增加学生的自信。当然方法还有很多,不在这里一一赘述。
3.在社会中识字
教师可以每周或每月拿出固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利用语文社会实践活动积累识字。比如,在生活中读到的广告、标语、商店名称、商品标签等都可以记下来,放到一起归类识字。同学之间互相比一比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巧妙,选一选识字小明星。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效率自然也会提高。
虽然识字教学比较单一枯燥,但是只要我们运用了合理的教学方法,找到适合的教学策略,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最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有节奏地分散识字,养成自主识字习惯,对汉语言文字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感受中国文化瑰宝的魅力。
(作者单位: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实验小学东园校区)
责任编辑:肖佳晓
[email protected]
一、随文识字,打好基础
1.随文识字记字形
随文识字就是在学习语文课文的同时,随着课文教学进度的推进分散完成本节课的识字任务。低年级的识字总量非常大,如果采用一节课集中时间统一识字,会大大增加学生的识记难度,降低识字课的趣味性,课堂上占用了很多时间,但收益甚微。突破这一困境的办法就是随文识字。
例如,二年级课文《我是什么》一课“暴躁”这个词的教学。师:谁会读这个词语。生:暴躁。师: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生:和我们学过的洗澡的“澡”,和做操的“操”差不多。师:怎么差不多啊?生:右边一样,左边换个偏旁。师:那我们可以利用偏旁区分记忆。
有了水来能洗“澡”,
伸出手来会做“操”,
暴“躁”起来就跺脚。
学生通过换偏旁来记住这个新字的字形并简单理解字义,再遇到课文中出现生字的时候就会主动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已经学习的识字方法和已经认知的生字,自主建构习得新字,不用占用过多的授课时间就能在学习课文理解语句的同时快速高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利用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插图来记忆字音和字形。低年级的教材通常都是图文并茂并配有多彩的图片,内容更是读起来朗朗上口,趣味性强,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把学完的生字立即送回课文中去诵读,凭借课文的情节性、语句的连贯,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生字所在的句子,正可谓是“书读百遍,其形自记心间”。
2.随文识字晓字义
记住字形只是识字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学习生字还要理解字的意思,这样今后才会使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理解不同于高段教学中的咬文嚼字,而是要让学生大概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利用字形上的特点辅助字义的理解,在课文中借助前后的语句关系和情境加深理解,使抽象的词语具体化、形象化。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充分研究教材,使全课中的生字学习有梯度、有变化,如一部分重点在于记忆字形,一部分重点在于理解意思等。如果一下子把所有生字的要求都提到同一高度,学生会有压力,自然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3.随文识字能运用
学语文的目的在于用语文,因此生字学习离不开反复地实践。语文学习讲究“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就是强调生字词的教学和具体语言情境是分不开的。我们学习生字,除了学习单个字词,还要把字词放在语句中去理解和体会。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地重现,不仅能使学生对习得的生字进行及时复习,反复巩固,加深对字音字形的记忆,同时也能使学生接受规范语言的熏陶,减少自己今后在写话和作文中出现错别字和不通顺语句的概率,做到知行合一,规范地应用语言文字。
二、学文识字,加深理解
虽然有了随文识字这一重要识字手段,但每篇课文当中都有几个不是那么好理解的字和词,这就需要教师基于文本,联系上下文,展開学文识字,攻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识字教学和课文的理解相辅相成。
例如,在执教《我是什么》一课时,学生对于“打”“漂”“落”这三个动词不能很好地使用和区分,那么可以在学习课文的同时结合语境以及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加深对动词的把握。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1.同样是水变成的,雨、雹子和雪除了名字、形态不一样以外,找一找还有什么不一样?(动词不一样)2.如果老师给这三个字交换位置行吗?为什么?问题层层深入,结合课文的内容,学生理解了虽然都表示从天上掉下来的意思,但是不同的语境要使用不同的动词才贴切。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学生不仅会认字,还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含义,学会精准地表达。
三、出文识字,扩展视野
文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果说识字教学仅仅依赖于我们的课本那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现在的大语文观,更是对学生的识字与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低年级的识字要求提到:“学习独立识字。”这种独立不仅局限于课文内,更要学会在生活中广泛识字。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带上更高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1.在校园中识字
我们的校园中张贴了各种宣传标语、校训、班训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观察,多积累,多研究。同时每个班的黑板报更是我们的学习阵地。“猜字谜”“趣味识字”“比一比谁认识的多”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栏目都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
2.在家庭中识字
现在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因此在家中准备了大量的绘本阅读材料。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字及时记下来,将课堂习得的识字方法和自己的家庭阅读紧密结合,动手查一查字典,在语境中加深记忆。这样有练,有用,有积累。还可以让学生当一当小老师,把生字讲给爸爸妈妈听,不仅可以巩固当天所学,还能提高表达能力,增加学生的自信。当然方法还有很多,不在这里一一赘述。
3.在社会中识字
教师可以每周或每月拿出固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利用语文社会实践活动积累识字。比如,在生活中读到的广告、标语、商店名称、商品标签等都可以记下来,放到一起归类识字。同学之间互相比一比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巧妙,选一选识字小明星。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效率自然也会提高。
虽然识字教学比较单一枯燥,但是只要我们运用了合理的教学方法,找到适合的教学策略,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最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有节奏地分散识字,养成自主识字习惯,对汉语言文字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感受中国文化瑰宝的魅力。
(作者单位: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实验小学东园校区)
责任编辑:肖佳晓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