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自编高职生恋爱观调查问卷,对380名高职生进行恋爱观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职生恋爱态度明确,但对恋爱的认识程度不够;恋爱动机多样性,多为满足个人不同种类的需求;择偶标准侧重个人内在因素,但外在因素不可忽视;恋爱行为积极,但缺乏正确引导;两性观念相对开放,有一定的性道德观。
关键词:高职生;恋爱观;调查
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253-01
恋爱观是指一个人对于爱情的认识与了解,对于恋爱的态度,看法及行为倾向。对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已有不少研究,但针对高职大学生的恋爱观调查的文献资料却很少。因此本文旨在弄清高职学生的恋爱观,对于学生教育和管理有指导性意义。
一、研究方法
根据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将恋爱观分为恋爱态度、恋爱动机、择偶标准、恋爱行为和两性观念这五个维度,自编高职生恋爱观问卷。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分析。
二、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学生进行调查,总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0份,有效率为90%。其中大一151人,大二171人,大三58人;男生219人,女生161人;城镇132人,乡村248人。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恋爱态度明确,但对恋爱的认识程度不够
调查显示,高职生恋爱态度总体上明确,59.47%对高职生是否应该恋爱保持中立,71.32%的同学对其他同学谈恋爱保持中立,70%的同学认为在学校有爱情更好,没有也无所谓。当讨论爱情在人生目标的重要性时:57.89%的同学选择事业,26.05%的同学选择爱情。当问及达到什么程度就可以说有恋爱倾向时:33.95%的同学表示非常他(她),19.76%的同学表示朝思暮想,而且两人来往密切,28.16%的同学选择其他。可见许多同学对恋爱的理解等同于喜欢并在一起,而没有深层次的理性认识。
(二)恋爱动机多样性,多为满足个人不同种类的需求
调查显示,在校园里谈恋爱的最初动机:18.42%的同学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另一个人,11.32%的同学是为了享受人生,10.26%的同学为了寻求精神寄托,10%的同学是为了学会如何与异性相处,9.74%的同学为了寻求温暖,还有部分同学为了在需要时有人帮助(5.31%)、对异性的好奇(5.26%),避免孤独(5.53%)等。当问及目前同学恋爱的最主要原因时:35.26%的同学认为是生活空虚,没有方向感,排解孤独寂寞,弥补内心的孤独,21.84%的同学认为是因为爱情。而且大一新生因内心空虚而恋爱的比例相对大三的同学要高,这与新生适应有一定关系。
(三)择偶标准侧重个人内在因素,但外在因素不可忽视
择偶标准是人们选择恋爱对象时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对恋爱对象的要求。调查显示:74.21%的同学希望自己的恋爱属于情投意合型,15%希望志同道合型。这说明高职生更希望相似型的恋人。在对选择恋人的因素排序时,占首位的是人品(38.68%)和性格(45.36%),其次为感觉(35.79%),当然,对方的外貌、学历、金钱也在考虑范围内,但排在居中的位置。
(四)恋爱行为积极,但缺乏正确引导
恋爱行为是恋爱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环节,受个人恋爱态度的影响。调查显示:84.73%的同学都谈过恋爱,有些同学(27.89%)恋爱次数三次以上;半数同学(56.05%)认为恋爱只是一个过程,不一定走向婚姻;在恋爱过程中,79.74%的同学认为只要真心相爱同居无所谓;48.68%的同学认为双方同意即可发生婚前性行为,也有部分同学(37.11%)认为在校生理心理都不成熟,应该控制此类行为;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所发生的接触,36.05%选择约会,25.53%选择接吻,4.47%选择抚摸,10.79%选择发生性关系。且约会次数越多的同学,恋爱行为约亲密。当问及你的朋友同学中发生性关系的频率时,42.89%的同学表示很普遍,32.63%的同学表示听说有。
以上数据说明,高职生恋爱行为是普遍的,且亲密行为随着经验的成长有上升趋势,但多数与婚姻无关,这与恋爱的本质有些违背。
(五)两性观念相对开放,有一定的性道德观
两性观念是指对两性恋爱的总体认知与看法,包括恋爱形式、性别角色、性道德等。对于网恋的看法,51.58%的同学表示因人而异,19.21%的同学表示同意,是现代人恋爱的一种方式,29.21%的同学表示不同意,感觉虚无缥缈;对于非异性恋,38.42%的同学包容理解,33.68%的同学排斥、不理解,27.89%的同学模糊,说不清;对于婚外情,89.37%的同学不接受,但也有3.95%的接受;对于忘年恋,58.95%的同学不接受,也有16.58%的接受;对于贞操观,54.74%的同学表示男女一样重要,38.16%的同学表示女生比男生重要,而只有0.79%的同学表示男生比女生重要。以上观点男女生无显著性差异,城镇与农村无显著性差异,具有普适性。
以上数据说明,高职生对两性恋爱形式的接纳度较高,有一定的性道德观,对自我性行为有一定的约束。
四、教育措施
总体上讲,高职生恋爱观是积极向上的,但对恋爱本质的认识有一定偏差,这需要学校正确的引导与帮助。
(一)加强恋爱观的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恋爱是两个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而高职生对恋爱的理解,大多停留在喜欢,满足个人内在需求,没有长远、稳定的打算。这样导致许多恋爱短暂、无持久性。因此,学校需对学生做出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恋爱的内涵和外延,学会在爱情中控制、升华自己的情感。
(二)加强性教育,提高学生恋爱道德水平
高职生处于性意识成熟期,需要获得亲密避免孤独。大部分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来自非正规途径,虽有一定的性安全意识,但不系统和全面。这需要学校一方面加强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知识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恋爱交往和表达方式上要理性,有一定道德观,真正认识到爱情的本质。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部分高职生恋爱只是为了排解寂寞、空虚,恋爱动机不纯,恋爱行为不规范。这需要校方在制定符合实际的校纪校规的同时,从学生本质需求出发,开展适合身心发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以充实学生校园生活。
(作者单位: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庞馥珊.当代高职生恋爱动机的调查与研究——以苏州某高校为例[J].广西轻工业,2010(5).
[2]张雪梅.当代高职学生恋爱观和性观念探析[J].科技风,2014(22).
[3]骆文炎.高职生恋爱观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23).
[4]王茜高.职院校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2(34).
关键词:高职生;恋爱观;调查
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253-01
恋爱观是指一个人对于爱情的认识与了解,对于恋爱的态度,看法及行为倾向。对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已有不少研究,但针对高职大学生的恋爱观调查的文献资料却很少。因此本文旨在弄清高职学生的恋爱观,对于学生教育和管理有指导性意义。
一、研究方法
根据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将恋爱观分为恋爱态度、恋爱动机、择偶标准、恋爱行为和两性观念这五个维度,自编高职生恋爱观问卷。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分析。
二、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学生进行调查,总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0份,有效率为90%。其中大一151人,大二171人,大三58人;男生219人,女生161人;城镇132人,乡村248人。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恋爱态度明确,但对恋爱的认识程度不够
调查显示,高职生恋爱态度总体上明确,59.47%对高职生是否应该恋爱保持中立,71.32%的同学对其他同学谈恋爱保持中立,70%的同学认为在学校有爱情更好,没有也无所谓。当讨论爱情在人生目标的重要性时:57.89%的同学选择事业,26.05%的同学选择爱情。当问及达到什么程度就可以说有恋爱倾向时:33.95%的同学表示非常他(她),19.76%的同学表示朝思暮想,而且两人来往密切,28.16%的同学选择其他。可见许多同学对恋爱的理解等同于喜欢并在一起,而没有深层次的理性认识。
(二)恋爱动机多样性,多为满足个人不同种类的需求
调查显示,在校园里谈恋爱的最初动机:18.42%的同学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另一个人,11.32%的同学是为了享受人生,10.26%的同学为了寻求精神寄托,10%的同学是为了学会如何与异性相处,9.74%的同学为了寻求温暖,还有部分同学为了在需要时有人帮助(5.31%)、对异性的好奇(5.26%),避免孤独(5.53%)等。当问及目前同学恋爱的最主要原因时:35.26%的同学认为是生活空虚,没有方向感,排解孤独寂寞,弥补内心的孤独,21.84%的同学认为是因为爱情。而且大一新生因内心空虚而恋爱的比例相对大三的同学要高,这与新生适应有一定关系。
(三)择偶标准侧重个人内在因素,但外在因素不可忽视
择偶标准是人们选择恋爱对象时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对恋爱对象的要求。调查显示:74.21%的同学希望自己的恋爱属于情投意合型,15%希望志同道合型。这说明高职生更希望相似型的恋人。在对选择恋人的因素排序时,占首位的是人品(38.68%)和性格(45.36%),其次为感觉(35.79%),当然,对方的外貌、学历、金钱也在考虑范围内,但排在居中的位置。
(四)恋爱行为积极,但缺乏正确引导
恋爱行为是恋爱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环节,受个人恋爱态度的影响。调查显示:84.73%的同学都谈过恋爱,有些同学(27.89%)恋爱次数三次以上;半数同学(56.05%)认为恋爱只是一个过程,不一定走向婚姻;在恋爱过程中,79.74%的同学认为只要真心相爱同居无所谓;48.68%的同学认为双方同意即可发生婚前性行为,也有部分同学(37.11%)认为在校生理心理都不成熟,应该控制此类行为;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所发生的接触,36.05%选择约会,25.53%选择接吻,4.47%选择抚摸,10.79%选择发生性关系。且约会次数越多的同学,恋爱行为约亲密。当问及你的朋友同学中发生性关系的频率时,42.89%的同学表示很普遍,32.63%的同学表示听说有。
以上数据说明,高职生恋爱行为是普遍的,且亲密行为随着经验的成长有上升趋势,但多数与婚姻无关,这与恋爱的本质有些违背。
(五)两性观念相对开放,有一定的性道德观
两性观念是指对两性恋爱的总体认知与看法,包括恋爱形式、性别角色、性道德等。对于网恋的看法,51.58%的同学表示因人而异,19.21%的同学表示同意,是现代人恋爱的一种方式,29.21%的同学表示不同意,感觉虚无缥缈;对于非异性恋,38.42%的同学包容理解,33.68%的同学排斥、不理解,27.89%的同学模糊,说不清;对于婚外情,89.37%的同学不接受,但也有3.95%的接受;对于忘年恋,58.95%的同学不接受,也有16.58%的接受;对于贞操观,54.74%的同学表示男女一样重要,38.16%的同学表示女生比男生重要,而只有0.79%的同学表示男生比女生重要。以上观点男女生无显著性差异,城镇与农村无显著性差异,具有普适性。
以上数据说明,高职生对两性恋爱形式的接纳度较高,有一定的性道德观,对自我性行为有一定的约束。
四、教育措施
总体上讲,高职生恋爱观是积极向上的,但对恋爱本质的认识有一定偏差,这需要学校正确的引导与帮助。
(一)加强恋爱观的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恋爱是两个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而高职生对恋爱的理解,大多停留在喜欢,满足个人内在需求,没有长远、稳定的打算。这样导致许多恋爱短暂、无持久性。因此,学校需对学生做出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恋爱的内涵和外延,学会在爱情中控制、升华自己的情感。
(二)加强性教育,提高学生恋爱道德水平
高职生处于性意识成熟期,需要获得亲密避免孤独。大部分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来自非正规途径,虽有一定的性安全意识,但不系统和全面。这需要学校一方面加强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知识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恋爱交往和表达方式上要理性,有一定道德观,真正认识到爱情的本质。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部分高职生恋爱只是为了排解寂寞、空虚,恋爱动机不纯,恋爱行为不规范。这需要校方在制定符合实际的校纪校规的同时,从学生本质需求出发,开展适合身心发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以充实学生校园生活。
(作者单位: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庞馥珊.当代高职生恋爱动机的调查与研究——以苏州某高校为例[J].广西轻工业,2010(5).
[2]张雪梅.当代高职学生恋爱观和性观念探析[J].科技风,2014(22).
[3]骆文炎.高职生恋爱观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23).
[4]王茜高.职院校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