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欺凌,澳大利亚这样做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la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澳洲生活多年,是一个 6 岁孩子的妈妈,对比国内外关于“校园欺凌”的教育现状,颇有感触。在澳大利亚,学校每年都会围绕校园欺凌开展主题活动,今年的主题是:欺凌——采取行动,不要冷漠旁观!
  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有“反校园欺凌的教育计划”。我的儿子小辰从 3 岁上幼儿园起,学校就教导他们各种自我保护的技能。小辰上了小学,学校展开了一系列的“自我保护,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教育。这些教育的模式通常是孩子、学校和家长间的三方教育,即:学校教育孩子,同时也教育家长,家长根据学校的要求自我学习的同时对孩子进行再教育。
  教育家长
  每学期开学初,每位学生家长都会收到学校发来的关于预防欺凌的邮件,校方希望家长自行学习,并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在家里对孩子强化教育。邮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①向家長讲解学校开展预防欺凌教育的初衷和目的。
  ②告知家长欺凌行为如何界定、欺凌行为的类型,欺凌行为对孩子心理、生理和一生的影响。
  ③请家长与孩子练习:如果孩子受到欺凌时,孩子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④遇到校园欺凌事件,学校的教职员工有怎样的上报处理机制,他们具体会怎样做等。
  邮件最后,学校还会告知家长:学校心理健康安全办公室已经对学前班到十二年级的学生做了一个全面的预防欺凌的调查。目的是弄清楚学生在学校是否感到安全,是否有焦虑,以及学生对欺凌的看法。他们在学校是否觉得被欺负,被欺负时能不能主动与老师交流自己的感受,老师是否对学生的情绪很关注等等。
  教育学生
  在每一个学年初,学校都会请专职老师把孩子们聚集到小礼堂,针对预防校园欺凌开讲座。老师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欺凌,如何识别欺凌,面对欺凌应该怎样做等。比如,老师当场演示,告诉同学们:当意识到自己受到欺负时,你该这么做:
  ①用手势阻止,并告知对方:“停下,我不喜欢你这样做!”或者说:“你这样说话令我感到不安全,请对我礼貌地说话。”
  ②马上离开,远离此人。
  ③请尽快告诉一个朋友。
  ④请尽快告诉老师或你信任的成年人。被欺负时,不要被动接受,做出相应的拒绝回应很重要,这样可以显示你的力量。当看到其他同学被欺负时候,不要冷漠,要采取行动。
  譬如:
  ①以朋友的形象出现在被欺负的同学旁边,给他支持,让他知道他并非孤立一人。
  ②告诉欺负别人的同学:“这样的行为是恶劣的,请不要这样做!”
  ③向老师或其他可信任的成人报告欺凌行为,以保证所有人的安全。
  除了通过讲课的方式告诉孩子具体方法,学校还专门设立心理疏导处,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这个学生就会被送到疏导处,有老师专门为该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纠正。
  与此同时,学校设置反思室,出现不良行为的学生,当老师界定为影响不好时,就会被送到“反思室”思考自己的行为,然后与老师谈话。
  除此之外,学校还有对应的奖励机制。奖励卡上明确包括“行为、表现、态度”一栏,在这方面表现好的学生,会获得奖励卡,表现不好则会被扣分;奖励卡上分数会跟学生一学年的综合评分挂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不良行为。
  利用学校外部资源
  早在 2003 年,澳大利亚相关部门就制定了《国家安全学校框架》(NSSF),这是澳大利亚第一份国家级别的安全学校建设指导政策。NSSF 从学生群体、教师群体、学校管理层、校本政策、校园文化、校本课程等九个方面制定了安全校园建设的核心标准。
  此外,澳大利亚建立了很多由政府部门支持的组织和网站,比如,澳大利亚国家反欺凌中心、零欺凌澳大利亚基金会、“欺凌,不可以”组织、反欺凌网络组织等等,家长、学校、个人可以随时向这些机构咨询求助。
  校园欺凌无疑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给牵涉其中的学生、家庭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该重视起来,从教育和预防入手,给孩子打造一个阳光和谐的成长环境。
  (责编
其他文献
家长自身的优秀,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有人说,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既太勤快,又太偷懒。他们给孩子最丰富的食物、最昂贵的衣服、最安逸的生活环境,唯独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家长自身的优秀。我曾经就是这样的父母。  生孩子后,我成了全职妈妈,几乎断绝了所有社交,将全部心血倾注在孩子身上。看的書从小说变成育儿书,进各种育儿微信群,想尽办法给孩子做各种好吃的,我每天灰头土脸地出门,却将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期刊
女儿读初中了,就在我所任职的学习。  第一次月考,她考了全年级27名,她有点小得意。而我隐隐地担忧:女儿天资并不出众,这次成绩靠前主要源于暑假期间,我同事给她补习了数学和英语。  果然,其中考试,女儿排名掉到了157名。那天中午放学,女儿一进门,满脸沮丧。“妈妈,对不起,我给你丢脸了!”她哭得喘不上气。我轻轻搂着她,等她宣泄得差不多了,拉着她的手:“想吃什么?妈妈去做饭。”  女儿泪眼朦胧的看着我
期刊
期刊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般扮演的是正面角色,比如说,父母刻苦学习,勤奋工作,认真做人,处处都是孩子的榜样。父母总是要求孩子听话,通常扮演教育者的角色,叮嘱孩子这个要遵守,那个要牢记。  在我们家里也是如此。大部分时间,我和爱人都在孩子面前不苟言笑,即使开一些玩笑,也会尽可能回避孩子。每天女儿放学回家,爱人都会安排她先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让她自由地玩耍一会。吃过晚餐,我们一家出去散步,回到家里,爱人
期刊
成人与孩子间的原始分工,沉淀成基因密码,一代一代,烙进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  当我们还是原始人的时候,男人在外奔跑狩猎,女人在洞里照顾老小,孩子被保护,被传授经验。对于孩子来说,探索意味着危险,唯有听话、保命才是族群正道。成人与孩子间的原始分工,沉淀成基因密码,一代一代,烙进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即便是文明相对发达的现代,父母对孩子的忽视和不理解一直都在,有时甚至简单粗暴对待孩子。我们曾经都是孩子,
期刊
隐形爸爸何其多  眼下,“钟点爸爸”作为新词语亮相“百度词条”。据说,“钟点爸爸”提供的是“租爸”  服务,租来的“钟点爸爸”主要负责接送孩子,陪孩子聊天、游戏和锻炼。这个新词语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父教缺失的尴尬现实。  在整理学生信息时我发现,孩子们在“常用联系电话”一栏,一水儿地标注着妈妈的号码,  潜台词就是“有事找我妈吧”。  许多男人,尚未拟好明确的家庭责任清单,就被生活的脚步裹挟着,近乎
期刊
基因遗传才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有一半来自生物基因决定的遗传,另一半来自环境影响。父母的基因遗传对孩子的人生影响占到 50%。近年来,关于生物基因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研究发现,不仅人的思想行为,连人的个性也都与基因遗传有关。  由此看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我们都理解错了。基因遗传才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  说到“起跑线”,父母深刻影响孩子的奥妙,其实还
期刊
父母收起泛滥的爱,看似冷酷,实则为一種大智慧。  把爱隐藏在心灵深处  世界上没有一种亲密关系,比亲子关系更需要经营的技巧与全局的观念。  龙应台在《目送》一文中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也许其他的亲密关系都会相伴到老,
期刊
(一)  我接这个班时是三年级。那时,轩是个快乐的孩子。个子小小的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  拽着我的袖子,笑弯了眼睛问一串的“为什么啊”,直到我佯怒,才咯咯笑着跑开。可是到了下学期,听不到轩的笑闹了,他变得异常安静。  他也不再缠着我,课间也不和同学追逐打闹了。最常见的是,他眼神茫然地坐在课堂上,小小的身躯不安地扭动着。作业本上也是歪歪扭扭的字迹,一路向下斜成弧形。  我看着心不在焉的他,用手揉着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