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应该“注重”的基本素质

来源 :学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r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教师素质是改革成败的重要保证,提高教师基本素质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素质;教学质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而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段话为中学教育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进而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历史与社会》作为初中阶级的基础学科,就是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培养有学识、有素养、有创造力的新时代中学生。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阶级性成果,要从教学的内容、模式、理念、评价等诸方面进行全方位更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素质是改革成败的重要保证。新课程赋予每位历史教师新的使命,也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注重学习,提高知识素养
  
  新课程要求中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并不断地予以更新。知识结构是一种知识的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教师只有具备了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的知识是从事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具备“T型”知识结构,就是一般所说的“通才型”知识结构,这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应有之义。其是指一专多能,是知识化和专业化的统一。“T”字母的横是指教师的知识化,新课程的《历史与社会》学科是历史学、地理学与政治学的有机整合,要求教师要具备这三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课程中与文学、军事、科技、宗教等人文学科也有密切的联系,从这一点出发,教师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掌握丰富的各科知识。这样在平时日常教学中不仅可以做到信手拿来,游刃有余,而且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突破口,引起共鸣。此外,历史学科对学生进行的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情感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的学科知识。这样教师具备了多元的知识结构。“T”字母的竖是指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化,历史学科在通史、断代史、国别史、地区史、专史及史学理论上具有坚实的专业化基础知识。地理学科和政治学科也同样需要较为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由此,教师具有了精深的专业知识。在哲学高度,史学深度,相关学科广度和科学发展的新度上面,达到自己知识素养量的积累、质的飞跃。
  
  二 注重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育目标、教学任务的实现,需要教师全面的技能素质做保障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技能素质是教师知识运用的重要环节,是知识转化的重要手段 ,也是检验教师能力的重要尺度。教师整体技能素质的优劣是关系到教学质量高低、关系着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新课程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填鸭式教学,教师由主体变为主导,扮演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外在强迫式教学,建构内在诱导式的师生互动教学。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西方教育心理学家认为, 教师在达到必要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后, 对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思维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甚至可以说, 教学之成败, 以语言为先。教师生动形象、准备无误的表达,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他们对学科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艺术性,本学科应该讲出 “人情味”、“趣味”、“幽默味”、“自悟味”、“时代味”,使我们的教学行为适合现代中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特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到“论从史出”;联系实际,追溯历史,做到“鉴古论今”。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三 注重思考,反思教学过程
  
  “思之不慎,行之失当”,善于思考,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才能促进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反思的来源无外乎两种,一是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包括日常教学及阶段性教学活动,对自己语言表达方式、问题情境的设置、诱发学生思考的方法、教学手段的采用、板书的设计等进行及时的反思,对于学生“学”的效果也应及时反馈,勇于改进。二是通过别人教学实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例如公开课、阅读课改理论及一线教师的教学论文,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培训,进而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取长补短,不断进步。“忠言逆耳利于行”他人的意见是最好的反思视角,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但是它至关重要。教师通过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达到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责任编辑:王利强
其他文献
【摘要】对实验现象或数据的分析论证是科学探究重要环节,它是能否根据实验现象或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关键。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面对通过各种实验得出的现象和数据,无从下手。本文就分析论证的必要性和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分析论证;必要性;方法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在初中物理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些实验体验科学家探究问题的
期刊
【摘要】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既有着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同时, 也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怎样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高效高质的完成教学任务,这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话题。本文具体谈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性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和信息化,信息决定着我们的生存方式、我们的教育和
期刊
【摘要】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阐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以发展的观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统筹就业协调增长,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学生;就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吸取人类关于发展的优秀思想,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养成好的思维品质,课堂设问是关键,只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才能拓宽学生思路,诱导发展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教育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养成好的思维品质呢?笔者
期刊
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信息技术课,我们要培养的目标:一是面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技术的更新,意识到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并逐步培养起有效地去更新自己知识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作为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教育,如果只是纸上谈兵,是不可能掌握这些实用技术的,必须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才能切实掌握这些技术;三是学会应用,
期刊
【摘要】塑料由于其化学性质的不易分解性,造成对环境的严重破坏,即白色污染,本文就塑料的组成、性质和用途、危害等作了介绍,并就对其防治的措施谈了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组成;性能和用途;危害;价值;措施     据报道,塑料袋荣获"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称号,至今几乎垄断了全球超市购物袋市场,仅英国一年要用80亿个塑料袋。我国人口众多,一年至少也要800亿个塑料袋。这些塑料袋用完后被遗弃,由于不易分解,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每个中学教师都在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的转化策略:一、淡化教师权威、培养“学困生”对教师的良好情感、二、课堂上使用鼓励性语言,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转化困难学生的根本、三、恢复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是转化困难学生的重点。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学生最初接触英语总是充满热情,充满兴趣,
期刊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本人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师生关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关注生活     一、改变师
期刊
【摘要】语文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应兼顾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必须将德育教育具体化,落实到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落实到每个课堂上。论述了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德育教育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传统德育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既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又是一个繁难的教育过程。我国古代的许多教育家早已认识到学与德的统一,指出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人做人”。孔子主张:“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期刊
【摘要】语文的终极目标是要表达,而作文就是表达的最高境界。如何让学生喜爱作文,除了章法的教学之外,教师对作文评语的批改也很重要。好的作文评语能起到画龙点睛,激励启发学生,给予学生正确指导的作用 。本文简要阐述教师如何写小学生的作文评语,让学生感觉作文是快乐的事情。  【关键词】由扶到放;激励;赏识;爱心;个性批改    作文评语很关键。写得一般的作文评语对学生产生不了任何动力,写得好的评语却如一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