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教师素质是改革成败的重要保证,提高教师基本素质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素质;教学质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而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段话为中学教育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进而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历史与社会》作为初中阶级的基础学科,就是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培养有学识、有素养、有创造力的新时代中学生。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阶级性成果,要从教学的内容、模式、理念、评价等诸方面进行全方位更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素质是改革成败的重要保证。新课程赋予每位历史教师新的使命,也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注重学习,提高知识素养
新课程要求中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并不断地予以更新。知识结构是一种知识的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教师只有具备了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的知识是从事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具备“T型”知识结构,就是一般所说的“通才型”知识结构,这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应有之义。其是指一专多能,是知识化和专业化的统一。“T”字母的横是指教师的知识化,新课程的《历史与社会》学科是历史学、地理学与政治学的有机整合,要求教师要具备这三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课程中与文学、军事、科技、宗教等人文学科也有密切的联系,从这一点出发,教师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掌握丰富的各科知识。这样在平时日常教学中不仅可以做到信手拿来,游刃有余,而且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突破口,引起共鸣。此外,历史学科对学生进行的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情感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的学科知识。这样教师具备了多元的知识结构。“T”字母的竖是指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化,历史学科在通史、断代史、国别史、地区史、专史及史学理论上具有坚实的专业化基础知识。地理学科和政治学科也同样需要较为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由此,教师具有了精深的专业知识。在哲学高度,史学深度,相关学科广度和科学发展的新度上面,达到自己知识素养量的积累、质的飞跃。
二 注重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育目标、教学任务的实现,需要教师全面的技能素质做保障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技能素质是教师知识运用的重要环节,是知识转化的重要手段 ,也是检验教师能力的重要尺度。教师整体技能素质的优劣是关系到教学质量高低、关系着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新课程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填鸭式教学,教师由主体变为主导,扮演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外在强迫式教学,建构内在诱导式的师生互动教学。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西方教育心理学家认为, 教师在达到必要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后, 对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思维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甚至可以说, 教学之成败, 以语言为先。教师生动形象、准备无误的表达,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他们对学科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艺术性,本学科应该讲出 “人情味”、“趣味”、“幽默味”、“自悟味”、“时代味”,使我们的教学行为适合现代中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特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到“论从史出”;联系实际,追溯历史,做到“鉴古论今”。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三 注重思考,反思教学过程
“思之不慎,行之失当”,善于思考,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才能促进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反思的来源无外乎两种,一是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包括日常教学及阶段性教学活动,对自己语言表达方式、问题情境的设置、诱发学生思考的方法、教学手段的采用、板书的设计等进行及时的反思,对于学生“学”的效果也应及时反馈,勇于改进。二是通过别人教学实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例如公开课、阅读课改理论及一线教师的教学论文,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培训,进而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取长补短,不断进步。“忠言逆耳利于行”他人的意见是最好的反思视角,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但是它至关重要。教师通过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达到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责任编辑:王利强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素质;教学质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而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段话为中学教育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进而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历史与社会》作为初中阶级的基础学科,就是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培养有学识、有素养、有创造力的新时代中学生。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阶级性成果,要从教学的内容、模式、理念、评价等诸方面进行全方位更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素质是改革成败的重要保证。新课程赋予每位历史教师新的使命,也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注重学习,提高知识素养
新课程要求中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并不断地予以更新。知识结构是一种知识的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教师只有具备了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的知识是从事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具备“T型”知识结构,就是一般所说的“通才型”知识结构,这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应有之义。其是指一专多能,是知识化和专业化的统一。“T”字母的横是指教师的知识化,新课程的《历史与社会》学科是历史学、地理学与政治学的有机整合,要求教师要具备这三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课程中与文学、军事、科技、宗教等人文学科也有密切的联系,从这一点出发,教师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掌握丰富的各科知识。这样在平时日常教学中不仅可以做到信手拿来,游刃有余,而且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突破口,引起共鸣。此外,历史学科对学生进行的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情感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的学科知识。这样教师具备了多元的知识结构。“T”字母的竖是指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化,历史学科在通史、断代史、国别史、地区史、专史及史学理论上具有坚实的专业化基础知识。地理学科和政治学科也同样需要较为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由此,教师具有了精深的专业知识。在哲学高度,史学深度,相关学科广度和科学发展的新度上面,达到自己知识素养量的积累、质的飞跃。
二 注重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育目标、教学任务的实现,需要教师全面的技能素质做保障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技能素质是教师知识运用的重要环节,是知识转化的重要手段 ,也是检验教师能力的重要尺度。教师整体技能素质的优劣是关系到教学质量高低、关系着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新课程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填鸭式教学,教师由主体变为主导,扮演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外在强迫式教学,建构内在诱导式的师生互动教学。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西方教育心理学家认为, 教师在达到必要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后, 对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思维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甚至可以说, 教学之成败, 以语言为先。教师生动形象、准备无误的表达,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他们对学科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艺术性,本学科应该讲出 “人情味”、“趣味”、“幽默味”、“自悟味”、“时代味”,使我们的教学行为适合现代中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特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到“论从史出”;联系实际,追溯历史,做到“鉴古论今”。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三 注重思考,反思教学过程
“思之不慎,行之失当”,善于思考,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才能促进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反思的来源无外乎两种,一是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包括日常教学及阶段性教学活动,对自己语言表达方式、问题情境的设置、诱发学生思考的方法、教学手段的采用、板书的设计等进行及时的反思,对于学生“学”的效果也应及时反馈,勇于改进。二是通过别人教学实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例如公开课、阅读课改理论及一线教师的教学论文,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培训,进而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取长补短,不断进步。“忠言逆耳利于行”他人的意见是最好的反思视角,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但是它至关重要。教师通过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达到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责任编辑:王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