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在北大中文系执教过的老师们(六)
“熟谙美之秘密”的“艺术家”
1923年9月1日,闻一多在给闻家驷的信中谈到留学生中盲目崇拜西方的不良风气时说:“我自来美后,见我国留学生不谙国学,盲从欧西,致有怨造物与父母不生之为欧美人者,至其求学,每止于学校教育,离学校则不能进步咫尺,以此虽赚得留学生头衔而实为废人。我家兄弟在家塾时辄皆留心中文,先后相袭,遂成家风,此实最可宝贵。吾等前受父兄之赐,今后对于子侄亦当使同等责任,使此风永继不灭焉。”①闻一多自幼饱读经史子集,可他的人生道路却是从美术开始的。
闻一多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对绘画的兴趣。琴棋书画本来就是文人的擅长,闻一多父辈中能作画的有好几位,他“受到感染,也摹仿着学起画画。舞台上的人物、古书中的绣像,都曾出现在他的笔下,有时家里要剪枕花鞋样,也找他绘样。这种发于自然的涂鸦,日后对他的人生成长产生了很大影响”②。1912年进入清华之后经过美籍图画教师司达尔的指点,炭画和水彩画都大有长进,很快就以“善画”闻名于全校。他所在的“辛酉级”年刊《辛酉镜·美术》记载:1914年夏,闻一多参加图画教员司达尔组织的校外写生团.他的“水彩景画,善露阳光,有灿烂晴日之景象”。同学浦薛凤回忆说“一多铅笔与水彩画成绩特好,最受赏识,是为其留美学习绘画之根源”,又说一多“以聪慧见称。读书而外,从事各项课外活动,加之写字秀道,作文华美,图画高明,口才卓越,是以被推担任级长,知名校内”③。闻一多自己也曾说过:“习书画,不拘拘于陈法,意之所至,笔辄随之不稍停”④。1915年闻一多“以图画冠全级,奖景画一幅”,画作被选送到巴拿马展览会展览。《清华年刊》和《清华周刊》都曾聘请他担任美术编辑。1917年升入高等科后,闻一多和杨廷宝、吴泽霖等几位美术爱好者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组织了美术社,“一方面读中外美术底书,一方面练习各种画”⑤,美术教师司达尔“用幻灯演讲泰西绘画及雕刻等题”⑥,拓宽了他的艺术视野,绘画成绩又更上了一层楼。作为清华“美术社”的书记、艺术团体“美司斯”的发起人,闻一多保存下来的绘画有1917年6月为辛酉级年刊《辛酉镜》制作的封面画,画面是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背着光芒四射的太阳,中间篆有“辛酉镜”三字,寓言清华学子与日月同辉,前途不可限量。
闻一多思想敏锐开阔,想象力丰富,才华横溢,诗书画印全面发展,横跨绘画与装帧设计两个领域,又涉足戏剧舞台美术。虽说戏剧舞台美术方面保留下来的作品极少,而就绘画和书刊装帧艺术而言,20世纪20年代已经趋于成熟。1919年11月发表的《建设的美术》⑦,从理论上强调美术在社会中的作用。1920年5月发表的《出版物底封面》⑧,从艺术层面探讨“封面画”的“价值”和“要例”,现节录如下:
(一)出版物底封面图案底价值
(甲)主体的。
1.美的封面可以引买书者注意。
2.美的封面可以使存书者因爱惜封面而加分
地保存本书。
3.美的封面可以使读者心怡气平,容易消化
并吸收本书底内容。
(乙)客体的。
1.美的封面可以辅助美育。
2.美的封面可以传播美术。
此外,还有别种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经济价
值,不胜详述。
(甲)美的封面图案底要例——图案是广义
的,不专指图画底构造,连字底体裁,位置,他们
底方法,同封面底面积,都是图案底全体底元素。
1.画的要例
A.须合艺术底法义——如条理(order),配
称( proportion),调和(harmony)等。
B.须与本书内容有连属的或象征的意义。
C.不宜过于繁缛。(下略)
这些论述和见解,今日仍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至于绘画,闻一多为清华1921级毕业班纪念集《清华年刊》制作的“题图画”和“题花”,融中西“两派精神”于一体,是我国书籍装帧史上的精品。
“题图画”包括《梦笔生花》《起碇扬帆的清华号舵轮》《销售一空的印刷物》《梦幻的人生舞台》《平步青云》《天安门前的青年讲演者》《求索真知的青年女性》《天上人间比邻共处》《回忆清华的学习生活》《儒学的惩戒教育》《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清华校训:“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黄河鲤鱼跳龙门》《切磋新知的女姓》共14幅;“题花”有“班级月事记十一月”“科学”“数学”“文学”“宗教”“新同学”共6条。这些“题图画”和“题花”,内容新颖,构思新奇,造型生动,笔力道劲,意境传神。民间有“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生花,后天才瞻逸,名闻天下”的传说,闻一多借助这一传说,创作了《梦笔生花》,用来表现清华风华正茂的学子们,幻想走上社会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宏伟抱负。画面上,一美少年在烛光映照下倚案而眠,睡梦中浮现出“妙笔生花”的图景,传统线描的疏密和黑白色块的巧妙搭配,书案、书籍、圆杌、烛焰、屏风、梦境的精心组合,构成了丰富和谐的美感。整个画面既“传统”又“现代”,真正做到了熔古典传统与现代精华于一炉。1923年1月,闻一多特意将这幅画送给梁实秋,请他珍存留念。他在1月21日给梁实秋的信中说这幅画“是过去一多底化身”,“愿‘红焰辐射的烛火’常照在你眼里,‘梦笔生花’的图象永浮在你心头!”⑨
从这组“题图画”可以看出,闻一多对我国传统木刻版画技法创造性的应用,对我国古典绣像小说插图技艺的借鉴,对英国图形艺术家和设计师、插画艺术家比亚兹来的线描艺术的吸纳,均已达到了相当娴熟的程度。就总体风格而言,《梦笔生花》以“想象”和“象征”见长,《起碇扬帆的清华号舵轮》《梦幻的人生舞台》《求索真知的青年女性》《天上人间比邻共处》《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清华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黄河鲤鱼跳龙门》等,也可归入这一类。而《销售一空的印刷物》《平步青云》《天安者前的青年讲演者》《回忆清华的学习生活》《儒学的惩戒教育》《切磋新知的女姓》则偏重于“寫实”,“现实感”较强,但闻一多又总能很巧妙地把“现实”与“历史”有机地连接起来。《平步青云》,画的是两位青年登梯而上,在下边的一位紧紧地扶稳梯子,上面的一位奋力攀登,直入云端,画的两侧配有一联“青云得路,指日高升”;《儒学的惩戒教育》画的是一位老先生坐在太师椅上教训学童,书案的上方孔子像两侧的对联是:“宣尼之后更无圣,盘古以前当有天。”这一副对联丰富了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同时也更能契合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心理。 《天安门前的青年讲演者》是“五四”时期留存下来的一幅街头宣传画。五四运动爆发的当天晚上,闻一多用红纸抄录了岳飞的《满江红》,贴到清华饭厅前的布告栏里,借这首词抒发他“从头收拾『日山河”的豪情壮志,激励清华学子紧急行动起来,“作爱国之事”,“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这幅街头宣传画,画的是一位青年学子站在天安门前的讲台上演讲,许多民众围上来聆听,大家听得都很入神,就连一位路过的人力车夫也停下脚步,不忍离开,仿佛心领神会。在表现手法上,闻一多采用了“相框”的技法,把画有“讲演者”和“听众”的画稿相进画框里,画框的左右和下方镌有祥云和瑞兽的图案,这种用“传统”来反衬“现实”、用“吉祥”来烘托“悲愤”的良苦用心,使画面富有更鲜明的中国特色,雅俗共赏,能更有效地激起民众爱国的情感。色彩的处理也很到位,“讲演者”和“听众”的底色都是“浅白”,而“祥云”和“瑞兽”的底色则是“深黑”,“浅白”与“深黑”的映衬,把“讲演者”和“观众”的形象烘托得更加鲜明。
闻一多天分高,他的国文教师赵瑞侯老先生曾经说过:“我一生教过的学生不下万人,但真正让我得意的门生,只有四人,即罗隆基、闻一多、浦薛凤、何浩若。”赵老先生的《梦与清华高等弟子共论文》中有四句诗:“清华甲等首推罗,其次雍雍闻浦何。风雨鸡鸣交谊切,朝阳凤翱颂声和。”⑩《清华年刊>为闻一多毕业像作的“英文小传”中,称他是“熟谙美之秘密”的“艺术家”,“身兼诗人和改革家”。?1922年5月,闻一多毕业赴美留学前在择校和选择专业时也曾犹豫过,他对“新诗”和“国学”的兴味都很浓,但又总摆脱不了对美术的偏爱,加上美术天赋高,这才不远万里到美国去学美术。
闻一多留美的三年里,住了三個城市,进了三所学校。1922年8月至1923年8月是在芝加哥美术学院度过的。芝加哥美术学院是美国最著名的美术学校之一,为建于1866年的芝加哥美术馆的一部分。芝加哥美术馆的藏品多达三十万件以上,包括欧美和东方的雕刻、绘画、版画、素描、装饰艺术品,以及前哥伦布时期的美洲艺术品,密歇根南大街正门两侧的青铜狮子塑像,是芝加哥城的标志。闻一多对这所学校非常满意,开学仅两周就因“成绩颇佳”,屡蒙教员之“奖许”,他在给双亲的信中说“美国人于此道诚不足畏也”?,对学好艺术信心满满。在给闻家骠、闻家驷的信中说:“我的功课做得可算得意”,“我进此专门学校后,益发对于自己的美术底天才有把握了”。?两个月后又向家中报喜,说:“我上月成绩又进,七门功课已得六超等矣”,“洋竖子不足畏也”。?1923年2月,即赴美四个月后他又向父母报告:“现分的分数是清一色的超了。”?按照美国的评分标准,“超”是最高的一等。“清一色的超”,就是说他的功课全都获得最高分。6月14日在给闻家驷的信中说:“美校今日毕课,本年成绩已开展览会,其中我颇有作品。”?这学期闻一多获得芝加哥美术学院特殊表扬。7月20日在给家人的信中说:“本年在美术学院因各门成绩均佳,遂得最优等名誉奖。”?
在芝加哥美术学院,闻一多主要学画素描。梁实秋在《谈闻一多))中说:“他后来带了两大卷炭画素描给我看,都是大幅的人体写生,石膏像做模特儿的。在线条上,在浓淡阴影上,我觉得表现都很不错,至少我觉得有活力。”?芝加哥美术学院注册干事在给华盛顿特区中国教育代表团赵团长报告闻一多学习情况的信上说:“我很高兴地寄上闻多先生的成绩副本,他自1922年9月27日至1923年6月1日就读于芝加哥艺术学院的艺术院”,“闻多先生是一年级学生,如他攻读完毕三年的绘画课程,将可于1925年6月毕业。他是班上的优秀成员之一,在这一年中他成绩一向优良。”信中开列成绩单,有生物速写、静物素描、雕刻字、艺术概况、透视画法、设计、构图、研究等,得二十二个优,五个良+。?闻一多在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期间的绘画留存下来的有水彩画《夏日郊野》和《小村风光》。这两幅画流失多年,1999年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复现,由私人购藏。
1923年9月至1924年7月,闻一多转学到位于珂泉的科罗拉多大学,该校创建于1861年。“科罗拉多”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为“红色的”,因土壤呈红色而得名,地处落基山脉派克斯峰之麓,气候被誉为全美之冠,是避暑的圣地。芝加哥美术学院一年的学习,已使闻一多对西方各画派及风格有了较多的了解,也逐渐形成了个人的偏爱。到珂泉后,他不再作素描,而是用油彩绘画。1923年10月2日在给闻家驷的信中说:“来珂泉将两星期矣。此间若论习画殊不及芝加哥,故拟于此年多读书——西洋美术史及美术之原理。”又说:“如今习画越久,兴趣越深,而野心亦越大。我欲在美术上大努其力了。”?同年11月在给家人的信中说:“功课成绩总在人上,洋竖子不足畏也。然此地局面尚小,明年当偕实秋投世界第一大城纽约。多则三年,少则两年。非我失信,不早回国。实则学问愈求愈不可穷。无出人头地之把握,不肯归也。家中慎勿疑我变洋人,不思归家。我在美多居一年即恶西洋文明更深百倍。耶稣我不复信仰矣。‘大哉孔子’其真圣人乎!我回乡之日,家人将见我犹一长衫大袖,憨气浑身之巴河老。家人其拭目待之!”?主持科罗拉多大学艺术系的利明斯姊妹对闻一多十分欣赏,这姐俩一个教绘画,一个教美术史,都认为闻一多是她们学生中“未曾有的最有希望者之一”?。1924年5月,学校举办成绩展览,以闻一多的作品为最佳,当地报纸赞美说“中国青年的美术家占展览会中重要部分”?,留存下来的作品有水墨画《泰戈尔》。
1923年12月3日,闻一多曾在《时事新报》副刊《文学》第99期发表《泰尔果尔批评》,对印度著名诗人泰果尔(泰戈尔)的诗歌进行评论。1924年4月至6月,泰戈尔来华访问和讲演,由徐志摩陪同并担任英文翻译。女作家凌叔华委托徐志摩邀请徐悲鸿、林风眠、闻一多、丰子恺、吴宓、邓以蛰等名家题诗作画,绘制成长卷留存。闻一多画的是泰戈尔肖像画,是用毛笔在宣纸上画的一幅精致的小画,通高不过9.4厘米,长约30厘米。画面上的泰戈尔长发白须,睿智有神,背景为郁郁葱葱的树木。整幅画笔技刚健,潇洒灵动,人物造型准确传神,构图彰显了西方艺术的美感,是很真实的描绘,又饱含着东方艺术的神韵,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1924年9月至1925年5月,闻一多转入纽约艺术学院。在纽约,闻一多住在瑞弗赛德路国际学舍。这是一栋专为各国留学生提供食宿的公寓,被戏称为“万国公寓”。闻一多在这里结识了张嘉铸(禹九)、余上沅(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西洋戏剧文学和剧场艺术的研究生)、赵太侔(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专攻戏剧)、熊佛西(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戏剧),真可说是他乡遇故知。
闻一多在清华时就热衷戏剧,担任过“游艺社”和“新剧社”副社长,编写过《紫荆魂》《巾幕剑》等很多剧本,参与演出过独幕剧《革命军》、趣剧《打城隍》、话剧《两仆计》《兰言》《可以风》《鸳鸯仇》《是可忍》和《得其所哉》,演出效果颇佳。住入国际学舍,见到这么多兴趣相投的朋友,“戏兴”也就被激发了出来。于是一起切磋戏剧艺术,并且雷厉风行地付诸实践,先是排演了由洪深创编的《牛郎织女》,接着又筹备上演五幕英文古装剧《杨贵妃》,闻一多负责画“化装布景的图案”,?演出大获成功,这让闻一多倍受鼓舞。
1925年1月,闻一多与余上沅、梁实秋、梁思成、林徽因、顾毓瑗(一樵)、瞿世英、张嘉铸、熊佛西、熊正瑾、赵太侔等组织“中华戏剧改进社”,并决定要“回国去发起国剧运动”。是年3月,梁实秋、顾毓绣、谢文秋、谢冰心、徐宗涑、沈宗濂等中国留学生在波土顿美术剧院演出《琵琶记》,闻一多在演出前特意从纽约赶来协助,负责布景、服装、化妆。顾毓瑗说过:“我穿的一件龙袍,便是一多用油画画出来的,在灯光下照起来十分漂亮。一个大屏风,有碧海,有红日,有白鹤,亦是一多的大手笔。”?熊佛西在写给国内有关中华戏剧改进社的报告中说:“闻一多——我找不出较‘多才多艺’更好的名词来形容闻先生。因为他的兴趣是广而浓,不但能诗(曾著有《红烛》集,上海泰东出版社出版),而且能画画(他到美国本来是研究画的)。近来不知道他为什么又对于戏剧发生了特别的兴趣。我的朋友中兴趣广的很多,但像闻先生这样好的成绩可寥寥无几!”?闻一多1925年4月給朱湘的信中也郑重其事地说到“欲回国开展国剧运动”,对于戏剧发生了“特别的兴趣”。?闻一多留存下的绘画中,有他为张嘉铸画的一幅素描,这也可视为是他对戏剧特别有兴趣的一个佐证。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说:“张君之文学美术鉴赏力甚高,孜孜好学,思想亦超凡俗,有乃兄张嘉森(君劢)之风。银行家张嘉礅亦系嘉铸之兄,张氏可谓当今之望族也。嘉铸之嗜好在文学、美术,然非专攻文学,美术者。察其意颇欲以搜罗人才、鼓励文化为事业,如梁新会及乃兄君劢先生之行事者。故其于在美之好学之士交性游甚众,而于好文学、美术者,以其性之所尤近,则尤之致意焉。当今为趋势骛利者之世界,习文学、美术者辄为众所轻视,余能得如张君其人者而友之,宁非幸哉!”?
按清华规定,清华毕业生可在美留学五年,中断一年内亦可复学,攻读博士学位还可延长。闻一多为提倡国剧运动,毅然提前于1925年6月1日回到祖国。7月,与赵太侔、余上沅、孙伏园共同拟订了《北京艺术剧院计划大纲》。
《北京艺术剧院计划大纲》中关于建立艺术剧院的初步设想,既不同于那些临时搭建的艺术团体,也与旧式的科班有很大差别,是学习与演出兼顾、学校与剧院结合的一种新型的正规的组织形式,目的在于振兴中国戏剧事业,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8月11日,闻一多与胡适、徐志摩、陈西滢、张欣海、张仲述、丁西林、萧友梅、蒲伯英等共商在北京建“国民剧场”。闻一多在写给闻家驷的信中说:“近得消息谓萧友梅(音乐家)与某法国人募得四十万资本,将在北京建筑剧园”,故有此会议,“商议合作办法也”?;在写给闻家骢的信中说:“萧之专门为音乐,正缺艺术人才,故以得遇弟等为至幸。弟等所拟计划与彼等之计划大同小异,故今日双方皆愿合作。照此看来,剧场事业可庆成功矣。”又说:“今日席间又谈及北京美专事,同人皆谓极宜恢复,并由本社同人主持其事。故已议定上书章行严,由林长民任疏通之责。大概美专之恢复,亦不难实现矣。”?
9月1日,因发生学潮而停办了半年之久的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决定恢复,改名为“国立艺术专门学校”(简称“艺专”),闻一多与余上沅、赵太侔被聘为艺专筹备委员。在闻一多与余上沅的奔走努力下,学校增设剧曲、音乐二科。校长刘百昭正式聘请闻一多担任教务长和评议员。其余职员为事务长程振基、中国画系主任萧俊贤、剧曲系主任余上沅、音乐系主任萧友梅、西洋画系主任彭沛民、图案画系主任严遂允。这年10月,彭沛民请辞西洋画系主任,刘百昭电邀在上海的徐悲鸿来校接任,在徐未到校之前,由闻一多兼代西洋画系主任。闻一多在艺专讲授美术史,在创办我国第一个国家正规戏剧教育系、推进美术创作和艺术理论的传播等诸多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据刘海粟回忆,1925年他曾在徐志摩寓所看到闻一多为梁启超画像,在《忆梁启超先生》一文中写道:“有一次我看到当时的青年诗人闻一多在给梁先生画速写像,他的画线条很厚实,奔放中有法度,后来才知道他会刻印,所以下笔不俗。这张像画得很成功,眼睛很传神,圆阔的前额显示出智慧。”?
1926年3月初,林风眠就任艺专校长。闻一多与徐悲鸿和林风眠汇集到了一起。他们三人年龄相仿,几乎同时出国留学,同时返回祖国,又同在国立艺术专门学校任职任教。三人艺术人生的运行轨迹不同,却又都在融汇中西、创造现代中国艺术的理念与实践上形成交汇点,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艺术星空中迸发出璀璨的光彩。闻一多留存下来的作品主要有四大类:
一是为他自己及友人作品绘制的封面画。他自己的作品如诗集《死水》(1928)。友人的作品如杨振声的中篇小说《玉君》(1925),徐志摩的散文集《落叶》(1926)和《巴黎鳞爪》(1927)、诗集《猛虎集》(1931)以及徐志摩与沈性仁合译的爱尔兰作家James.Stephem的《玛丽·玛丽》(1927)。此外还有潘光旦的《冯小青》(1927)、梁实秋的《浪漫的与古典的》(1927)和<骂人的艺术》(1927)、卢冀野编著的《石达开诗钞》(1927)、林庚的诗集《夜》(1933)等。闻一多绘制的封面画运笔清雅,构思新奇,书名的字体、图案的色彩都显得既现代而又古朴,既浪漫而又深沉,既对作品的内容做了形象化的阐释,又能对读者产生先睹为快的吸引力。例如为徐志摩的散文集《巴黎鳞爪》设计的封面,非常别致。深黑的底色上,零乱地分布着美腿、纤手、隆鼻、侧耳、媚眼和红唇的个性形象;“巴黎鳞爪”四个红色的美术字,分别安排在画面的上部和右下方,“徐志摩著”四字篆体字则以印章形式斜钤在左下方。画面的布局和鲜明的色彩既契合了本书的内容与情调,又能激发读者萌发对浪漫之都巴黎现代生活的想象,从而对作者徐志摩的观感产生更多的好奇。为梁实秋的散文集《骂人的艺术》设计的封面,以青黑色为底色,封面右上角画了一方黑白两色的小型装饰画。画面右侧是书名,左侧上部是断臂维纳斯雕像,左侧下部是持戟跳跃的马戏团小丑,通过“美”与“丑”、“雅”与“野”的对比,使人产生这样的联想:“骂人”也是艺术,岂能像马戏团小丑舞刀弄剑似的胡来,得讲究“雅”和“美”。 二是为报刊设计的刊头,以及为书店设计的印章和为刊物配置的题花和环衬。为报刊设计的刊头如《晨报副刊·剧刊》(1926)、《晨报副刊》(刊头之一,创作于1926年上半年;刊头之二,创作于1926年下半年)、《晨报·诗镌》(1926)。闻一多设计的这几个刊头中,最富有想象力的当推<晨报·诗镌》。《晨报·诗镌》是专门发表新诗创作和评论的周刊,闻一多是该刊的主要撰稿人和编辑之一,另有徐志摩、朱湘、饶孟侃、杨世恩、杨振声、刘梦苇、蹇先艾、于赓虞等,大家轮流负责。1926年4月1日创刊,共出11期。闻一多绘制的刊头画是:一匹展开双翼的飞马,前蹄跃起,后腿蹬在初升的圆月之上,腾空飞向苍穹。圆月内隶书“诗镌”二字,意在表明这份诗刊将承担在诗坛上开创新天地的使命,而新詩的腾飞也必须延续《诗镌》指引的创作道路,给人以强力的震撼。闻一多在《晨报·诗镌》发表的重要论文有《文艺与爱国》《诗的格律》《英译的李太白》,以及新诗《欺负着了》《死水》和《黄昏》。他在1926年4月15日致梁实秋和熊佛西的信中说:“《诗刊》谅已见到。北京之为诗者多矣!而余独有取于此数子,皆以其注意形式,渐纳诗于艺术之轨。余之所谓形式者,form也,而形式之最要部分为音节。《诗刊》同人之音节已渐上轨道,实独异于凡子,此不可讳言者也。余预料《诗刊》之刊行已为新诗辟一第二纪元,其重要当与《新青年》《新潮》并视,实秋得毋谓我夸乎?”?鲁迅在1925年1月写的<诗歌之敌》一文中谈到新文学的现状时说:“说文学革命之后而文学已有转机,我至今还未明白这话是否真实。但戏曲尚未萌芽,诗歌却已奄奄一息了,即使有几个人偶然呻吟,也如冬花在严风中颤抖。”?鲁迅的这些评述也能让我们看出闻一多绘制的《晨报·诗镌》刊头的寓意。
1927年7月1日,新月书店在上海华龙路正式开张,总发行所最初设在望平街,次年迁至四马路中市95号,编辑所设在麦赛尔蒂罗路159号。新月书店董事长是胡适,经理兼编辑主任为余上沅,闻一多与徐志摩、梁实秋、张嘉铸、潘光旦、饶孟侃、丁西林、叶公超、刘英士、胡适、余上沅等11人为董事,后来加入的还有罗隆基和邵洵美。这是同人出资合办的书店,最早出版的多为同人的著译。新月书店的店标印章、《新月》月刊的题花和环衬,均由闻一多设计。店标印章刻的是一位站在一弯新月下面的少女,手捧一枚镌有“新月”两字的篆印,在恭迎读者,少女的双脚两边是朴拙而流畅的花纹。构图新奇,刀法古朴,显得亲切而深情。《新月》月刊题花画的是在一弯新月的映照下,两位面对面坐在书丛中的少女,正在全神贯注地阅读手中的书刊,少女后背依靠着的是书垛,脚下堆积的也是书垛。《新月》环衬以绿色画面为背景,一弯新月高悬夜空,一位手捧书籍的少女,坐在高耸入云的书台上沉思遐想,书台周围长长地排列了两队少女,她们手捧书籍,或立或坐,目不转睛,如醉如痴地吮吸着书中的精华。这三幅作品的设计,都以“新月”“书籍”和“读者”为主体,宁静的氛围和流动的美感,把创办“书店”是真诚地为读者着想,读书的意义是使人站得高看得远,以及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善于学习的人的手中的主旨做了形象化的阐释,让人过目不忘,常忆常新。
三是绘画和插图。除了1923年在芝加哥画的水彩画《夏日郊野》和《小村风光》、1924年画的人物画《泰戈尔》、1925年画的素描像《张禹多》之外,闻一多留存下来的画作还有约在1925至1928年间为徐志摩题李商隐诗《碧城三首》之一的绘图,以及为潘光旦所著同名传记《冯小青》作的插图等。
1927年,潘光旦所著同名传记《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由新月书店出版,1929年订正再版时改名《冯小青》。明代万历年间扬州才女冯小青擅诗词,解音律,16岁时嫁给杭州冯姓士子为妾。由于不容于大妇,被徙之佛舍幽居,以致精神变态,忧郁罹疾而终,年方18岁,埋骨西湖孤山放鹤亭。潘光旦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对冯小青的悲剧人生和变态心理进行了分析研究。闻一多为《冯小青》设计的封面,使用桃红、深黑、银灰、土黄四色,画了蜡烛、极朦胧的脸庞和嘴唇,配以美术字体的书名和作者姓名,构成一幅很抽象的图案。大概是这封面设计太含蓄了,配置的插图《对镜》(水彩画)就显得很真实。心情忧郁的冯小青,对镜愁思,在自恋中自戕自毁。镜中映照出的冯小青披着睡衣,左肩半露,面容憔悴,鬓发散乱,娥眉微蹙,双目忧伤。画面上方悬挂着一只鸟笼,寓意主人如笼中之鸟的不幸命运。乌黑的头发、雪白的睡衣、浅绿色的墙壁,加重了画面惨淡灰冷的色调,营造出了这样一个清幽深沉的意境:“罗衣压肌,镜无乾影;朝泪镜潮,夕泪镜汐”,让读者对冯小青的变态心理和悲苦身世有了更多的同情和理解。1938年2月,闻一多参加西南大学师生“湘黔滇旅行团”,从长沙出发,经贵州直抵昆明,步行近三千里,历时68天,“沿途曾作风景写生百余帧”?(保存下来的有36幅),画的是“沿途所看到的风景之美丽奇险,各种的花木鸟兽,各种样式的房屋器具和各种装束的人”?,从中可以体会到闻一多当时激动的心情,窥测一位大家艺术作品的神韵。
四是篆刻。闻一多家学渊源,有深厚的古文字学造诣,早年又曾摹拟秦汉印章,留美期间又得到西方美学思想和理论的滋润,从而使得他的篆刻能师法秦汉而又变化出新,活泼而有韵味,古朴而不呆滞;分朱布白,疏密有致;刀法刚劲,有笔有墨;藏锋露锋,顿挫放纵,皆能运用自如,给人一种雍容、古朴的美的享受。1927年8月,他给饶孟侃寄去了五枚印章,谈及自己一时热衷于篆刻时,风趣地说:“说起来真是笑话。绘画本来是我的元配夫人。海外归来,逡巡两载,发妻背兴,诗升正室。最近又置了一个妙龄的姬人——篆刻是也。似玉精神,如花面貌,竟能宠擅专房,遂使诗夫人顿兴弃扇之悲。”又说:“迩来摹印,稍有进步,应酬也渐渐麻烦起来了。”?至于1944年以后,因物价飞涨,微薄的薪金难以供养八口之家,闻一多不得不挂牌刻图章以资解断炊之困,刻的印章就更多了,仅《闻一多印选》?汇集的印模就多达549方。正式挂牌时,联大教授浦江清特撰《闻一多教授金石润例》骈文启事,称闻一多是“文坛先进,经学名家,辨文字于毫芒,几人知己;谈风雅之原始,海内推崇”;“黄济叔之长髯飘洒,今见其人;程瑶田之铁笔恬愉,世尊其学”。黄济叔是明代刻印名家,其为人长髯飘洒,喻闻一多之风度;程瑶田是清代经学名家,兼长篆刻,以之拟闻一多的学识和治印技艺最为恰合。骈文启事由梅贻琦、蒋梦麟、杨振声、唐兰、陈雪屏、朱自清、沈从文、罗常培、冯友兰、潘光旦等12位声望甚高的大家具名推荐,一时轰动了春城。闻一多非常欣赏浦江清写的这一骈文,自信满满地说过“吾敢信我真有美术之天才”? ①????《闻一多全集>第1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4页,第194-195页,第226页,第227页,第233页,第238页。
②闻黎明著:《闻一多传》(增订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1页。
③浦薛凤:《忆清华级友闻一多》,台湾《传记文学》第39卷第1期,1981年7月。
④闻一多:《闻多》,转引自闻黎明编著:《闻一多年譜》,群言出版社2014年版,第21页。
⑤《美术社》,《清华周刊第六次增刊》,1920年6月。
⑥《清华周刊本校十周年纪念号》,1921年4月28日。
⑦《清华学报》第5卷第1期,1919年11月。
⑧《清华周刊》第187期,1920年5月7日。
⑨《闻一多书信手迹全编》(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144页。
⑩赵瑞侯:《梦与清华高等弟子共论文》,转引自赵同:《醉人为瑞一一记我的祖父》,《清华校友通讯》复17册,第140页。
?《闻多》(英文小传),《清华年刊》1921年。
?闻一多:《致双亲大人》(1922年10月9日),《闻一多书信手迹全编》(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版,第96页。
?闻一多:《致闻家骤、闻家驷>(1922年10月15日),《闻一多书信手迹全编》(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版,第103页。
?转引自闻立雕:《我的父亲闻一多》,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第29页。
?闻一多:《致父母信》(1923年2月10日),《闻一多书信手迹全编》(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版,第149页。
???《闻一多书信手迹全编》(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版,第176页,第181页,第189页。
?墚实秋:《谈闻一多》,台湾传记文学杂志出版社1967年,第26页,第30页。
?据英文原件,闻名译,转引自闻黎明编著:《闻一多年谱》,群言出版社2014年版,第120贾。
?闻一多:《致家人》(1923年6月14日),《闻一多书信手迹全编》(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版,第200页。
?详见闻一多:《致梁实秋》(1924年10月),《闻一多全集》第1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7页。
?顾一樵:《怀故友闻一多先生》,《文艺复兴》第3卷第5期,1947年7月1日。
??熊佛西、王剑三:《中华戏剧改进社的新消息》,《晨报附刊》第88号,1925年4月21日。
?《朱湘遗书三通:与闻一多》,《清华周刊》第578、579期合刊,1934年4月16日。
?闻一多:《致家人》(1924年9月23日),《闻一多全集》第1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6页。
?转引自闻黎明编著:《闻一多年谱》,群言出版社2014年版,第149页。
?《鲁迅全集》第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8页。
?闻一多:《致赵俪生》(1940年5月26日),《闻一多全集》第1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1页。
?闻一多:《致高孝贞》(1938年4月30日),《闻一多全集》第1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6页。
?斓立鹏、张同霞编:《闻一多印选》,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闻一多:《致父母亲》(1923年1月14日),《闻一多全集》第1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8页。
作者:商金林,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著有《叶圣陶年普》《叫圣陶传论》《朱光潜与中国现代文学》《闻一多研究述评》等。
编辑:张玲玲sdzll0803@163. com
“熟谙美之秘密”的“艺术家”
1923年9月1日,闻一多在给闻家驷的信中谈到留学生中盲目崇拜西方的不良风气时说:“我自来美后,见我国留学生不谙国学,盲从欧西,致有怨造物与父母不生之为欧美人者,至其求学,每止于学校教育,离学校则不能进步咫尺,以此虽赚得留学生头衔而实为废人。我家兄弟在家塾时辄皆留心中文,先后相袭,遂成家风,此实最可宝贵。吾等前受父兄之赐,今后对于子侄亦当使同等责任,使此风永继不灭焉。”①闻一多自幼饱读经史子集,可他的人生道路却是从美术开始的。
闻一多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对绘画的兴趣。琴棋书画本来就是文人的擅长,闻一多父辈中能作画的有好几位,他“受到感染,也摹仿着学起画画。舞台上的人物、古书中的绣像,都曾出现在他的笔下,有时家里要剪枕花鞋样,也找他绘样。这种发于自然的涂鸦,日后对他的人生成长产生了很大影响”②。1912年进入清华之后经过美籍图画教师司达尔的指点,炭画和水彩画都大有长进,很快就以“善画”闻名于全校。他所在的“辛酉级”年刊《辛酉镜·美术》记载:1914年夏,闻一多参加图画教员司达尔组织的校外写生团.他的“水彩景画,善露阳光,有灿烂晴日之景象”。同学浦薛凤回忆说“一多铅笔与水彩画成绩特好,最受赏识,是为其留美学习绘画之根源”,又说一多“以聪慧见称。读书而外,从事各项课外活动,加之写字秀道,作文华美,图画高明,口才卓越,是以被推担任级长,知名校内”③。闻一多自己也曾说过:“习书画,不拘拘于陈法,意之所至,笔辄随之不稍停”④。1915年闻一多“以图画冠全级,奖景画一幅”,画作被选送到巴拿马展览会展览。《清华年刊》和《清华周刊》都曾聘请他担任美术编辑。1917年升入高等科后,闻一多和杨廷宝、吴泽霖等几位美术爱好者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组织了美术社,“一方面读中外美术底书,一方面练习各种画”⑤,美术教师司达尔“用幻灯演讲泰西绘画及雕刻等题”⑥,拓宽了他的艺术视野,绘画成绩又更上了一层楼。作为清华“美术社”的书记、艺术团体“美司斯”的发起人,闻一多保存下来的绘画有1917年6月为辛酉级年刊《辛酉镜》制作的封面画,画面是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背着光芒四射的太阳,中间篆有“辛酉镜”三字,寓言清华学子与日月同辉,前途不可限量。
闻一多思想敏锐开阔,想象力丰富,才华横溢,诗书画印全面发展,横跨绘画与装帧设计两个领域,又涉足戏剧舞台美术。虽说戏剧舞台美术方面保留下来的作品极少,而就绘画和书刊装帧艺术而言,20世纪20年代已经趋于成熟。1919年11月发表的《建设的美术》⑦,从理论上强调美术在社会中的作用。1920年5月发表的《出版物底封面》⑧,从艺术层面探讨“封面画”的“价值”和“要例”,现节录如下:
(一)出版物底封面图案底价值
(甲)主体的。
1.美的封面可以引买书者注意。
2.美的封面可以使存书者因爱惜封面而加分
地保存本书。
3.美的封面可以使读者心怡气平,容易消化
并吸收本书底内容。
(乙)客体的。
1.美的封面可以辅助美育。
2.美的封面可以传播美术。
此外,还有别种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经济价
值,不胜详述。
(甲)美的封面图案底要例——图案是广义
的,不专指图画底构造,连字底体裁,位置,他们
底方法,同封面底面积,都是图案底全体底元素。
1.画的要例
A.须合艺术底法义——如条理(order),配
称( proportion),调和(harmony)等。
B.须与本书内容有连属的或象征的意义。
C.不宜过于繁缛。(下略)
这些论述和见解,今日仍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至于绘画,闻一多为清华1921级毕业班纪念集《清华年刊》制作的“题图画”和“题花”,融中西“两派精神”于一体,是我国书籍装帧史上的精品。
“题图画”包括《梦笔生花》《起碇扬帆的清华号舵轮》《销售一空的印刷物》《梦幻的人生舞台》《平步青云》《天安门前的青年讲演者》《求索真知的青年女性》《天上人间比邻共处》《回忆清华的学习生活》《儒学的惩戒教育》《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清华校训:“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黄河鲤鱼跳龙门》《切磋新知的女姓》共14幅;“题花”有“班级月事记十一月”“科学”“数学”“文学”“宗教”“新同学”共6条。这些“题图画”和“题花”,内容新颖,构思新奇,造型生动,笔力道劲,意境传神。民间有“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生花,后天才瞻逸,名闻天下”的传说,闻一多借助这一传说,创作了《梦笔生花》,用来表现清华风华正茂的学子们,幻想走上社会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宏伟抱负。画面上,一美少年在烛光映照下倚案而眠,睡梦中浮现出“妙笔生花”的图景,传统线描的疏密和黑白色块的巧妙搭配,书案、书籍、圆杌、烛焰、屏风、梦境的精心组合,构成了丰富和谐的美感。整个画面既“传统”又“现代”,真正做到了熔古典传统与现代精华于一炉。1923年1月,闻一多特意将这幅画送给梁实秋,请他珍存留念。他在1月21日给梁实秋的信中说这幅画“是过去一多底化身”,“愿‘红焰辐射的烛火’常照在你眼里,‘梦笔生花’的图象永浮在你心头!”⑨
从这组“题图画”可以看出,闻一多对我国传统木刻版画技法创造性的应用,对我国古典绣像小说插图技艺的借鉴,对英国图形艺术家和设计师、插画艺术家比亚兹来的线描艺术的吸纳,均已达到了相当娴熟的程度。就总体风格而言,《梦笔生花》以“想象”和“象征”见长,《起碇扬帆的清华号舵轮》《梦幻的人生舞台》《求索真知的青年女性》《天上人间比邻共处》《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清华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黄河鲤鱼跳龙门》等,也可归入这一类。而《销售一空的印刷物》《平步青云》《天安者前的青年讲演者》《回忆清华的学习生活》《儒学的惩戒教育》《切磋新知的女姓》则偏重于“寫实”,“现实感”较强,但闻一多又总能很巧妙地把“现实”与“历史”有机地连接起来。《平步青云》,画的是两位青年登梯而上,在下边的一位紧紧地扶稳梯子,上面的一位奋力攀登,直入云端,画的两侧配有一联“青云得路,指日高升”;《儒学的惩戒教育》画的是一位老先生坐在太师椅上教训学童,书案的上方孔子像两侧的对联是:“宣尼之后更无圣,盘古以前当有天。”这一副对联丰富了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同时也更能契合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心理。 《天安门前的青年讲演者》是“五四”时期留存下来的一幅街头宣传画。五四运动爆发的当天晚上,闻一多用红纸抄录了岳飞的《满江红》,贴到清华饭厅前的布告栏里,借这首词抒发他“从头收拾『日山河”的豪情壮志,激励清华学子紧急行动起来,“作爱国之事”,“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这幅街头宣传画,画的是一位青年学子站在天安门前的讲台上演讲,许多民众围上来聆听,大家听得都很入神,就连一位路过的人力车夫也停下脚步,不忍离开,仿佛心领神会。在表现手法上,闻一多采用了“相框”的技法,把画有“讲演者”和“听众”的画稿相进画框里,画框的左右和下方镌有祥云和瑞兽的图案,这种用“传统”来反衬“现实”、用“吉祥”来烘托“悲愤”的良苦用心,使画面富有更鲜明的中国特色,雅俗共赏,能更有效地激起民众爱国的情感。色彩的处理也很到位,“讲演者”和“听众”的底色都是“浅白”,而“祥云”和“瑞兽”的底色则是“深黑”,“浅白”与“深黑”的映衬,把“讲演者”和“观众”的形象烘托得更加鲜明。
闻一多天分高,他的国文教师赵瑞侯老先生曾经说过:“我一生教过的学生不下万人,但真正让我得意的门生,只有四人,即罗隆基、闻一多、浦薛凤、何浩若。”赵老先生的《梦与清华高等弟子共论文》中有四句诗:“清华甲等首推罗,其次雍雍闻浦何。风雨鸡鸣交谊切,朝阳凤翱颂声和。”⑩《清华年刊>为闻一多毕业像作的“英文小传”中,称他是“熟谙美之秘密”的“艺术家”,“身兼诗人和改革家”。?1922年5月,闻一多毕业赴美留学前在择校和选择专业时也曾犹豫过,他对“新诗”和“国学”的兴味都很浓,但又总摆脱不了对美术的偏爱,加上美术天赋高,这才不远万里到美国去学美术。
闻一多留美的三年里,住了三個城市,进了三所学校。1922年8月至1923年8月是在芝加哥美术学院度过的。芝加哥美术学院是美国最著名的美术学校之一,为建于1866年的芝加哥美术馆的一部分。芝加哥美术馆的藏品多达三十万件以上,包括欧美和东方的雕刻、绘画、版画、素描、装饰艺术品,以及前哥伦布时期的美洲艺术品,密歇根南大街正门两侧的青铜狮子塑像,是芝加哥城的标志。闻一多对这所学校非常满意,开学仅两周就因“成绩颇佳”,屡蒙教员之“奖许”,他在给双亲的信中说“美国人于此道诚不足畏也”?,对学好艺术信心满满。在给闻家骠、闻家驷的信中说:“我的功课做得可算得意”,“我进此专门学校后,益发对于自己的美术底天才有把握了”。?两个月后又向家中报喜,说:“我上月成绩又进,七门功课已得六超等矣”,“洋竖子不足畏也”。?1923年2月,即赴美四个月后他又向父母报告:“现分的分数是清一色的超了。”?按照美国的评分标准,“超”是最高的一等。“清一色的超”,就是说他的功课全都获得最高分。6月14日在给闻家驷的信中说:“美校今日毕课,本年成绩已开展览会,其中我颇有作品。”?这学期闻一多获得芝加哥美术学院特殊表扬。7月20日在给家人的信中说:“本年在美术学院因各门成绩均佳,遂得最优等名誉奖。”?
在芝加哥美术学院,闻一多主要学画素描。梁实秋在《谈闻一多))中说:“他后来带了两大卷炭画素描给我看,都是大幅的人体写生,石膏像做模特儿的。在线条上,在浓淡阴影上,我觉得表现都很不错,至少我觉得有活力。”?芝加哥美术学院注册干事在给华盛顿特区中国教育代表团赵团长报告闻一多学习情况的信上说:“我很高兴地寄上闻多先生的成绩副本,他自1922年9月27日至1923年6月1日就读于芝加哥艺术学院的艺术院”,“闻多先生是一年级学生,如他攻读完毕三年的绘画课程,将可于1925年6月毕业。他是班上的优秀成员之一,在这一年中他成绩一向优良。”信中开列成绩单,有生物速写、静物素描、雕刻字、艺术概况、透视画法、设计、构图、研究等,得二十二个优,五个良+。?闻一多在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期间的绘画留存下来的有水彩画《夏日郊野》和《小村风光》。这两幅画流失多年,1999年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复现,由私人购藏。
1923年9月至1924年7月,闻一多转学到位于珂泉的科罗拉多大学,该校创建于1861年。“科罗拉多”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为“红色的”,因土壤呈红色而得名,地处落基山脉派克斯峰之麓,气候被誉为全美之冠,是避暑的圣地。芝加哥美术学院一年的学习,已使闻一多对西方各画派及风格有了较多的了解,也逐渐形成了个人的偏爱。到珂泉后,他不再作素描,而是用油彩绘画。1923年10月2日在给闻家驷的信中说:“来珂泉将两星期矣。此间若论习画殊不及芝加哥,故拟于此年多读书——西洋美术史及美术之原理。”又说:“如今习画越久,兴趣越深,而野心亦越大。我欲在美术上大努其力了。”?同年11月在给家人的信中说:“功课成绩总在人上,洋竖子不足畏也。然此地局面尚小,明年当偕实秋投世界第一大城纽约。多则三年,少则两年。非我失信,不早回国。实则学问愈求愈不可穷。无出人头地之把握,不肯归也。家中慎勿疑我变洋人,不思归家。我在美多居一年即恶西洋文明更深百倍。耶稣我不复信仰矣。‘大哉孔子’其真圣人乎!我回乡之日,家人将见我犹一长衫大袖,憨气浑身之巴河老。家人其拭目待之!”?主持科罗拉多大学艺术系的利明斯姊妹对闻一多十分欣赏,这姐俩一个教绘画,一个教美术史,都认为闻一多是她们学生中“未曾有的最有希望者之一”?。1924年5月,学校举办成绩展览,以闻一多的作品为最佳,当地报纸赞美说“中国青年的美术家占展览会中重要部分”?,留存下来的作品有水墨画《泰戈尔》。
1923年12月3日,闻一多曾在《时事新报》副刊《文学》第99期发表《泰尔果尔批评》,对印度著名诗人泰果尔(泰戈尔)的诗歌进行评论。1924年4月至6月,泰戈尔来华访问和讲演,由徐志摩陪同并担任英文翻译。女作家凌叔华委托徐志摩邀请徐悲鸿、林风眠、闻一多、丰子恺、吴宓、邓以蛰等名家题诗作画,绘制成长卷留存。闻一多画的是泰戈尔肖像画,是用毛笔在宣纸上画的一幅精致的小画,通高不过9.4厘米,长约30厘米。画面上的泰戈尔长发白须,睿智有神,背景为郁郁葱葱的树木。整幅画笔技刚健,潇洒灵动,人物造型准确传神,构图彰显了西方艺术的美感,是很真实的描绘,又饱含着东方艺术的神韵,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1924年9月至1925年5月,闻一多转入纽约艺术学院。在纽约,闻一多住在瑞弗赛德路国际学舍。这是一栋专为各国留学生提供食宿的公寓,被戏称为“万国公寓”。闻一多在这里结识了张嘉铸(禹九)、余上沅(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西洋戏剧文学和剧场艺术的研究生)、赵太侔(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专攻戏剧)、熊佛西(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戏剧),真可说是他乡遇故知。
闻一多在清华时就热衷戏剧,担任过“游艺社”和“新剧社”副社长,编写过《紫荆魂》《巾幕剑》等很多剧本,参与演出过独幕剧《革命军》、趣剧《打城隍》、话剧《两仆计》《兰言》《可以风》《鸳鸯仇》《是可忍》和《得其所哉》,演出效果颇佳。住入国际学舍,见到这么多兴趣相投的朋友,“戏兴”也就被激发了出来。于是一起切磋戏剧艺术,并且雷厉风行地付诸实践,先是排演了由洪深创编的《牛郎织女》,接着又筹备上演五幕英文古装剧《杨贵妃》,闻一多负责画“化装布景的图案”,?演出大获成功,这让闻一多倍受鼓舞。
1925年1月,闻一多与余上沅、梁实秋、梁思成、林徽因、顾毓瑗(一樵)、瞿世英、张嘉铸、熊佛西、熊正瑾、赵太侔等组织“中华戏剧改进社”,并决定要“回国去发起国剧运动”。是年3月,梁实秋、顾毓绣、谢文秋、谢冰心、徐宗涑、沈宗濂等中国留学生在波土顿美术剧院演出《琵琶记》,闻一多在演出前特意从纽约赶来协助,负责布景、服装、化妆。顾毓瑗说过:“我穿的一件龙袍,便是一多用油画画出来的,在灯光下照起来十分漂亮。一个大屏风,有碧海,有红日,有白鹤,亦是一多的大手笔。”?熊佛西在写给国内有关中华戏剧改进社的报告中说:“闻一多——我找不出较‘多才多艺’更好的名词来形容闻先生。因为他的兴趣是广而浓,不但能诗(曾著有《红烛》集,上海泰东出版社出版),而且能画画(他到美国本来是研究画的)。近来不知道他为什么又对于戏剧发生了特别的兴趣。我的朋友中兴趣广的很多,但像闻先生这样好的成绩可寥寥无几!”?闻一多1925年4月給朱湘的信中也郑重其事地说到“欲回国开展国剧运动”,对于戏剧发生了“特别的兴趣”。?闻一多留存下的绘画中,有他为张嘉铸画的一幅素描,这也可视为是他对戏剧特别有兴趣的一个佐证。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说:“张君之文学美术鉴赏力甚高,孜孜好学,思想亦超凡俗,有乃兄张嘉森(君劢)之风。银行家张嘉礅亦系嘉铸之兄,张氏可谓当今之望族也。嘉铸之嗜好在文学、美术,然非专攻文学,美术者。察其意颇欲以搜罗人才、鼓励文化为事业,如梁新会及乃兄君劢先生之行事者。故其于在美之好学之士交性游甚众,而于好文学、美术者,以其性之所尤近,则尤之致意焉。当今为趋势骛利者之世界,习文学、美术者辄为众所轻视,余能得如张君其人者而友之,宁非幸哉!”?
按清华规定,清华毕业生可在美留学五年,中断一年内亦可复学,攻读博士学位还可延长。闻一多为提倡国剧运动,毅然提前于1925年6月1日回到祖国。7月,与赵太侔、余上沅、孙伏园共同拟订了《北京艺术剧院计划大纲》。
《北京艺术剧院计划大纲》中关于建立艺术剧院的初步设想,既不同于那些临时搭建的艺术团体,也与旧式的科班有很大差别,是学习与演出兼顾、学校与剧院结合的一种新型的正规的组织形式,目的在于振兴中国戏剧事业,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8月11日,闻一多与胡适、徐志摩、陈西滢、张欣海、张仲述、丁西林、萧友梅、蒲伯英等共商在北京建“国民剧场”。闻一多在写给闻家驷的信中说:“近得消息谓萧友梅(音乐家)与某法国人募得四十万资本,将在北京建筑剧园”,故有此会议,“商议合作办法也”?;在写给闻家骢的信中说:“萧之专门为音乐,正缺艺术人才,故以得遇弟等为至幸。弟等所拟计划与彼等之计划大同小异,故今日双方皆愿合作。照此看来,剧场事业可庆成功矣。”又说:“今日席间又谈及北京美专事,同人皆谓极宜恢复,并由本社同人主持其事。故已议定上书章行严,由林长民任疏通之责。大概美专之恢复,亦不难实现矣。”?
9月1日,因发生学潮而停办了半年之久的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决定恢复,改名为“国立艺术专门学校”(简称“艺专”),闻一多与余上沅、赵太侔被聘为艺专筹备委员。在闻一多与余上沅的奔走努力下,学校增设剧曲、音乐二科。校长刘百昭正式聘请闻一多担任教务长和评议员。其余职员为事务长程振基、中国画系主任萧俊贤、剧曲系主任余上沅、音乐系主任萧友梅、西洋画系主任彭沛民、图案画系主任严遂允。这年10月,彭沛民请辞西洋画系主任,刘百昭电邀在上海的徐悲鸿来校接任,在徐未到校之前,由闻一多兼代西洋画系主任。闻一多在艺专讲授美术史,在创办我国第一个国家正规戏剧教育系、推进美术创作和艺术理论的传播等诸多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据刘海粟回忆,1925年他曾在徐志摩寓所看到闻一多为梁启超画像,在《忆梁启超先生》一文中写道:“有一次我看到当时的青年诗人闻一多在给梁先生画速写像,他的画线条很厚实,奔放中有法度,后来才知道他会刻印,所以下笔不俗。这张像画得很成功,眼睛很传神,圆阔的前额显示出智慧。”?
1926年3月初,林风眠就任艺专校长。闻一多与徐悲鸿和林风眠汇集到了一起。他们三人年龄相仿,几乎同时出国留学,同时返回祖国,又同在国立艺术专门学校任职任教。三人艺术人生的运行轨迹不同,却又都在融汇中西、创造现代中国艺术的理念与实践上形成交汇点,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艺术星空中迸发出璀璨的光彩。闻一多留存下来的作品主要有四大类:
一是为他自己及友人作品绘制的封面画。他自己的作品如诗集《死水》(1928)。友人的作品如杨振声的中篇小说《玉君》(1925),徐志摩的散文集《落叶》(1926)和《巴黎鳞爪》(1927)、诗集《猛虎集》(1931)以及徐志摩与沈性仁合译的爱尔兰作家James.Stephem的《玛丽·玛丽》(1927)。此外还有潘光旦的《冯小青》(1927)、梁实秋的《浪漫的与古典的》(1927)和<骂人的艺术》(1927)、卢冀野编著的《石达开诗钞》(1927)、林庚的诗集《夜》(1933)等。闻一多绘制的封面画运笔清雅,构思新奇,书名的字体、图案的色彩都显得既现代而又古朴,既浪漫而又深沉,既对作品的内容做了形象化的阐释,又能对读者产生先睹为快的吸引力。例如为徐志摩的散文集《巴黎鳞爪》设计的封面,非常别致。深黑的底色上,零乱地分布着美腿、纤手、隆鼻、侧耳、媚眼和红唇的个性形象;“巴黎鳞爪”四个红色的美术字,分别安排在画面的上部和右下方,“徐志摩著”四字篆体字则以印章形式斜钤在左下方。画面的布局和鲜明的色彩既契合了本书的内容与情调,又能激发读者萌发对浪漫之都巴黎现代生活的想象,从而对作者徐志摩的观感产生更多的好奇。为梁实秋的散文集《骂人的艺术》设计的封面,以青黑色为底色,封面右上角画了一方黑白两色的小型装饰画。画面右侧是书名,左侧上部是断臂维纳斯雕像,左侧下部是持戟跳跃的马戏团小丑,通过“美”与“丑”、“雅”与“野”的对比,使人产生这样的联想:“骂人”也是艺术,岂能像马戏团小丑舞刀弄剑似的胡来,得讲究“雅”和“美”。 二是为报刊设计的刊头,以及为书店设计的印章和为刊物配置的题花和环衬。为报刊设计的刊头如《晨报副刊·剧刊》(1926)、《晨报副刊》(刊头之一,创作于1926年上半年;刊头之二,创作于1926年下半年)、《晨报·诗镌》(1926)。闻一多设计的这几个刊头中,最富有想象力的当推<晨报·诗镌》。《晨报·诗镌》是专门发表新诗创作和评论的周刊,闻一多是该刊的主要撰稿人和编辑之一,另有徐志摩、朱湘、饶孟侃、杨世恩、杨振声、刘梦苇、蹇先艾、于赓虞等,大家轮流负责。1926年4月1日创刊,共出11期。闻一多绘制的刊头画是:一匹展开双翼的飞马,前蹄跃起,后腿蹬在初升的圆月之上,腾空飞向苍穹。圆月内隶书“诗镌”二字,意在表明这份诗刊将承担在诗坛上开创新天地的使命,而新詩的腾飞也必须延续《诗镌》指引的创作道路,给人以强力的震撼。闻一多在《晨报·诗镌》发表的重要论文有《文艺与爱国》《诗的格律》《英译的李太白》,以及新诗《欺负着了》《死水》和《黄昏》。他在1926年4月15日致梁实秋和熊佛西的信中说:“《诗刊》谅已见到。北京之为诗者多矣!而余独有取于此数子,皆以其注意形式,渐纳诗于艺术之轨。余之所谓形式者,form也,而形式之最要部分为音节。《诗刊》同人之音节已渐上轨道,实独异于凡子,此不可讳言者也。余预料《诗刊》之刊行已为新诗辟一第二纪元,其重要当与《新青年》《新潮》并视,实秋得毋谓我夸乎?”?鲁迅在1925年1月写的<诗歌之敌》一文中谈到新文学的现状时说:“说文学革命之后而文学已有转机,我至今还未明白这话是否真实。但戏曲尚未萌芽,诗歌却已奄奄一息了,即使有几个人偶然呻吟,也如冬花在严风中颤抖。”?鲁迅的这些评述也能让我们看出闻一多绘制的《晨报·诗镌》刊头的寓意。
1927年7月1日,新月书店在上海华龙路正式开张,总发行所最初设在望平街,次年迁至四马路中市95号,编辑所设在麦赛尔蒂罗路159号。新月书店董事长是胡适,经理兼编辑主任为余上沅,闻一多与徐志摩、梁实秋、张嘉铸、潘光旦、饶孟侃、丁西林、叶公超、刘英士、胡适、余上沅等11人为董事,后来加入的还有罗隆基和邵洵美。这是同人出资合办的书店,最早出版的多为同人的著译。新月书店的店标印章、《新月》月刊的题花和环衬,均由闻一多设计。店标印章刻的是一位站在一弯新月下面的少女,手捧一枚镌有“新月”两字的篆印,在恭迎读者,少女的双脚两边是朴拙而流畅的花纹。构图新奇,刀法古朴,显得亲切而深情。《新月》月刊题花画的是在一弯新月的映照下,两位面对面坐在书丛中的少女,正在全神贯注地阅读手中的书刊,少女后背依靠着的是书垛,脚下堆积的也是书垛。《新月》环衬以绿色画面为背景,一弯新月高悬夜空,一位手捧书籍的少女,坐在高耸入云的书台上沉思遐想,书台周围长长地排列了两队少女,她们手捧书籍,或立或坐,目不转睛,如醉如痴地吮吸着书中的精华。这三幅作品的设计,都以“新月”“书籍”和“读者”为主体,宁静的氛围和流动的美感,把创办“书店”是真诚地为读者着想,读书的意义是使人站得高看得远,以及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善于学习的人的手中的主旨做了形象化的阐释,让人过目不忘,常忆常新。
三是绘画和插图。除了1923年在芝加哥画的水彩画《夏日郊野》和《小村风光》、1924年画的人物画《泰戈尔》、1925年画的素描像《张禹多》之外,闻一多留存下来的画作还有约在1925至1928年间为徐志摩题李商隐诗《碧城三首》之一的绘图,以及为潘光旦所著同名传记《冯小青》作的插图等。
1927年,潘光旦所著同名传记《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由新月书店出版,1929年订正再版时改名《冯小青》。明代万历年间扬州才女冯小青擅诗词,解音律,16岁时嫁给杭州冯姓士子为妾。由于不容于大妇,被徙之佛舍幽居,以致精神变态,忧郁罹疾而终,年方18岁,埋骨西湖孤山放鹤亭。潘光旦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对冯小青的悲剧人生和变态心理进行了分析研究。闻一多为《冯小青》设计的封面,使用桃红、深黑、银灰、土黄四色,画了蜡烛、极朦胧的脸庞和嘴唇,配以美术字体的书名和作者姓名,构成一幅很抽象的图案。大概是这封面设计太含蓄了,配置的插图《对镜》(水彩画)就显得很真实。心情忧郁的冯小青,对镜愁思,在自恋中自戕自毁。镜中映照出的冯小青披着睡衣,左肩半露,面容憔悴,鬓发散乱,娥眉微蹙,双目忧伤。画面上方悬挂着一只鸟笼,寓意主人如笼中之鸟的不幸命运。乌黑的头发、雪白的睡衣、浅绿色的墙壁,加重了画面惨淡灰冷的色调,营造出了这样一个清幽深沉的意境:“罗衣压肌,镜无乾影;朝泪镜潮,夕泪镜汐”,让读者对冯小青的变态心理和悲苦身世有了更多的同情和理解。1938年2月,闻一多参加西南大学师生“湘黔滇旅行团”,从长沙出发,经贵州直抵昆明,步行近三千里,历时68天,“沿途曾作风景写生百余帧”?(保存下来的有36幅),画的是“沿途所看到的风景之美丽奇险,各种的花木鸟兽,各种样式的房屋器具和各种装束的人”?,从中可以体会到闻一多当时激动的心情,窥测一位大家艺术作品的神韵。
四是篆刻。闻一多家学渊源,有深厚的古文字学造诣,早年又曾摹拟秦汉印章,留美期间又得到西方美学思想和理论的滋润,从而使得他的篆刻能师法秦汉而又变化出新,活泼而有韵味,古朴而不呆滞;分朱布白,疏密有致;刀法刚劲,有笔有墨;藏锋露锋,顿挫放纵,皆能运用自如,给人一种雍容、古朴的美的享受。1927年8月,他给饶孟侃寄去了五枚印章,谈及自己一时热衷于篆刻时,风趣地说:“说起来真是笑话。绘画本来是我的元配夫人。海外归来,逡巡两载,发妻背兴,诗升正室。最近又置了一个妙龄的姬人——篆刻是也。似玉精神,如花面貌,竟能宠擅专房,遂使诗夫人顿兴弃扇之悲。”又说:“迩来摹印,稍有进步,应酬也渐渐麻烦起来了。”?至于1944年以后,因物价飞涨,微薄的薪金难以供养八口之家,闻一多不得不挂牌刻图章以资解断炊之困,刻的印章就更多了,仅《闻一多印选》?汇集的印模就多达549方。正式挂牌时,联大教授浦江清特撰《闻一多教授金石润例》骈文启事,称闻一多是“文坛先进,经学名家,辨文字于毫芒,几人知己;谈风雅之原始,海内推崇”;“黄济叔之长髯飘洒,今见其人;程瑶田之铁笔恬愉,世尊其学”。黄济叔是明代刻印名家,其为人长髯飘洒,喻闻一多之风度;程瑶田是清代经学名家,兼长篆刻,以之拟闻一多的学识和治印技艺最为恰合。骈文启事由梅贻琦、蒋梦麟、杨振声、唐兰、陈雪屏、朱自清、沈从文、罗常培、冯友兰、潘光旦等12位声望甚高的大家具名推荐,一时轰动了春城。闻一多非常欣赏浦江清写的这一骈文,自信满满地说过“吾敢信我真有美术之天才”? ①????《闻一多全集>第1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4页,第194-195页,第226页,第227页,第233页,第238页。
②闻黎明著:《闻一多传》(增订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1页。
③浦薛凤:《忆清华级友闻一多》,台湾《传记文学》第39卷第1期,1981年7月。
④闻一多:《闻多》,转引自闻黎明编著:《闻一多年譜》,群言出版社2014年版,第21页。
⑤《美术社》,《清华周刊第六次增刊》,1920年6月。
⑥《清华周刊本校十周年纪念号》,1921年4月28日。
⑦《清华学报》第5卷第1期,1919年11月。
⑧《清华周刊》第187期,1920年5月7日。
⑨《闻一多书信手迹全编》(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144页。
⑩赵瑞侯:《梦与清华高等弟子共论文》,转引自赵同:《醉人为瑞一一记我的祖父》,《清华校友通讯》复17册,第140页。
?《闻多》(英文小传),《清华年刊》1921年。
?闻一多:《致双亲大人》(1922年10月9日),《闻一多书信手迹全编》(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版,第96页。
?闻一多:《致闻家骤、闻家驷>(1922年10月15日),《闻一多书信手迹全编》(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版,第103页。
?转引自闻立雕:《我的父亲闻一多》,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第29页。
?闻一多:《致父母信》(1923年2月10日),《闻一多书信手迹全编》(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版,第149页。
???《闻一多书信手迹全编》(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版,第176页,第181页,第189页。
?墚实秋:《谈闻一多》,台湾传记文学杂志出版社1967年,第26页,第30页。
?据英文原件,闻名译,转引自闻黎明编著:《闻一多年谱》,群言出版社2014年版,第120贾。
?闻一多:《致家人》(1923年6月14日),《闻一多书信手迹全编》(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版,第200页。
?详见闻一多:《致梁实秋》(1924年10月),《闻一多全集》第1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7页。
?顾一樵:《怀故友闻一多先生》,《文艺复兴》第3卷第5期,1947年7月1日。
??熊佛西、王剑三:《中华戏剧改进社的新消息》,《晨报附刊》第88号,1925年4月21日。
?《朱湘遗书三通:与闻一多》,《清华周刊》第578、579期合刊,1934年4月16日。
?闻一多:《致家人》(1924年9月23日),《闻一多全集》第1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6页。
?转引自闻黎明编著:《闻一多年谱》,群言出版社2014年版,第149页。
?《鲁迅全集》第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8页。
?闻一多:《致赵俪生》(1940年5月26日),《闻一多全集》第1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1页。
?闻一多:《致高孝贞》(1938年4月30日),《闻一多全集》第1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6页。
?斓立鹏、张同霞编:《闻一多印选》,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闻一多:《致父母亲》(1923年1月14日),《闻一多全集》第1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8页。
作者:商金林,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著有《叶圣陶年普》《叫圣陶传论》《朱光潜与中国现代文学》《闻一多研究述评》等。
编辑:张玲玲sdzll0803@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