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2014年,农业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海南省政府等18个部门和单位,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合力深化改革,分头狠抓落实,推动一系列强基础、管长远的重大举措相继落地。
编者: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几十年来,我国培育了一大批优良农作物品种,完成了多次大范围的品种更新换代,对粮食增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仅有效地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未来,我国有望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转变。
2013年底,我们成立了种子网络。原则主要有4点,一个是知识和信息共享,第二个是种子分享,第三是多方参与,最后是接力改良。
种子网络将目标设定分成3个阶段,短期的目标是《种子法》的修订,《种子法》的修订主要是想保留农户,让他们能够自己决定繁育、制种、育种的事宜;第二个是建立信息交流机制,我们有很多的农户保留着老的品种,如果能够让老品种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流通,进行交换进行试种,试种以后会有一些跟踪的记录。比如说,我们看一下云南的玉米和广西的玉米互相交换,它的长势是什么样的,出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要怎么去解决?
中期目标是要建立基于本地的育种基地,这个育种基地要把技术纳入进来,能够比较成片的或者说稍微有一点规模的,甚至还可以有那么一点点市场化的,把这个种子繁育出来,从而适当增加农户的收入。
长期目标就是建立社区种子库,社区种子库应该是政府层面的种子库的一个补充;再者是法律的变革,真正让种子法和其他的相关国际条约保护我们中国农民的留种的权利。
田冰川(中种集团副总经理):
高规格制种基地支撑供种安全
生产加工能力是企业全产业链核心能力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通过集中力量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优势生产加工基地,实施种子生产“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加工专业化”的规范管理,大幅提高种子生产效率、生产质量和抗风险能力,才能为保障供种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中种集团在全国建立了覆盖主要作物种植区域的五大制种生产基地,并配套建设了15个种子加工储运中心,含参控股企业在内,年生产加工种子2.5亿公斤。
此外,为顺应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在政府支持和农民自愿的前提下,中种集团在甘肃省张掖市和四川省眉山市分别开展规模制种基地流转试点工作,其中在张掖市流转土地6000余亩,并与当地村社、农民合作组织和制种大户结成战略联盟,探索了一条“公司+流转基地+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制种大户”的生产模式,推动了制种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保证高质量供种的同时,中种集团积极完善营销网络布局,目前已在全国建立了22家省级营销服务机构,推广服务网络覆盖各主要粮、油主产省区的重点农业县。
刘石(种业从业者):
种业人眼里不能只盯着产量
从欧美国家的农机技术和实践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农业将不只着眼于农作物的产量,也不仅考虑中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是更注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保护性耕作、节水农业、生物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立体农业等技术手段的充分应用,人类在满足自身数量需求的前提下,更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品质的优良性、食物的多样性、个性化定制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等。
基于以上的规律,要提升和发展中国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水平就应该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上下工夫,而不只是单纯追求产量的增加。提高产量的核心是提高以种子技术为核心的科技水平。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培育是农作物高产的“内因”,最佳适应区域的筛选和定位、配套技术措施的摸索和运用、合理的水肥配合、及时的病虫害防治等,都是达成最终高产的重要因素。
总之,现代社会农业产业的发展不但要提升技术水平,更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产量或者高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只有通过农业生产和投资的经济效益的提高,才能够调动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和投资农业的动力,才能够保证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编者: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几十年来,我国培育了一大批优良农作物品种,完成了多次大范围的品种更新换代,对粮食增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仅有效地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未来,我国有望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转变。
2013年底,我们成立了种子网络。原则主要有4点,一个是知识和信息共享,第二个是种子分享,第三是多方参与,最后是接力改良。
种子网络将目标设定分成3个阶段,短期的目标是《种子法》的修订,《种子法》的修订主要是想保留农户,让他们能够自己决定繁育、制种、育种的事宜;第二个是建立信息交流机制,我们有很多的农户保留着老的品种,如果能够让老品种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流通,进行交换进行试种,试种以后会有一些跟踪的记录。比如说,我们看一下云南的玉米和广西的玉米互相交换,它的长势是什么样的,出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要怎么去解决?
中期目标是要建立基于本地的育种基地,这个育种基地要把技术纳入进来,能够比较成片的或者说稍微有一点规模的,甚至还可以有那么一点点市场化的,把这个种子繁育出来,从而适当增加农户的收入。
长期目标就是建立社区种子库,社区种子库应该是政府层面的种子库的一个补充;再者是法律的变革,真正让种子法和其他的相关国际条约保护我们中国农民的留种的权利。
田冰川(中种集团副总经理):
高规格制种基地支撑供种安全
生产加工能力是企业全产业链核心能力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通过集中力量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优势生产加工基地,实施种子生产“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加工专业化”的规范管理,大幅提高种子生产效率、生产质量和抗风险能力,才能为保障供种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中种集团在全国建立了覆盖主要作物种植区域的五大制种生产基地,并配套建设了15个种子加工储运中心,含参控股企业在内,年生产加工种子2.5亿公斤。
此外,为顺应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在政府支持和农民自愿的前提下,中种集团在甘肃省张掖市和四川省眉山市分别开展规模制种基地流转试点工作,其中在张掖市流转土地6000余亩,并与当地村社、农民合作组织和制种大户结成战略联盟,探索了一条“公司+流转基地+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制种大户”的生产模式,推动了制种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保证高质量供种的同时,中种集团积极完善营销网络布局,目前已在全国建立了22家省级营销服务机构,推广服务网络覆盖各主要粮、油主产省区的重点农业县。
刘石(种业从业者):
种业人眼里不能只盯着产量
从欧美国家的农机技术和实践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农业将不只着眼于农作物的产量,也不仅考虑中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是更注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保护性耕作、节水农业、生物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立体农业等技术手段的充分应用,人类在满足自身数量需求的前提下,更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品质的优良性、食物的多样性、个性化定制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等。
基于以上的规律,要提升和发展中国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水平就应该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上下工夫,而不只是单纯追求产量的增加。提高产量的核心是提高以种子技术为核心的科技水平。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培育是农作物高产的“内因”,最佳适应区域的筛选和定位、配套技术措施的摸索和运用、合理的水肥配合、及时的病虫害防治等,都是达成最终高产的重要因素。
总之,现代社会农业产业的发展不但要提升技术水平,更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产量或者高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只有通过农业生产和投资的经济效益的提高,才能够调动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和投资农业的动力,才能够保证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