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往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是追求各学科各自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理论与实践的相分离,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本专业活动的完整过程和各项要求,学生的职业素养不能获得切实训练和有效提高。针对此现象以助产专业为例进行了比较深入研究和分析。探索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方法,通过从临床工作过程到课程、从课程到教学过程设置,开发配套的教学文件,建设一体化的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方法及建立课程监测和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在课堂教学、教学实验及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对口就业率,满足医院的需求。
关键词:助产专业;就业;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4-0183-03
“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教学模式”是指以职业或岗位现场工作过程及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而构建的课程教学模式,其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体现职业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服务等职业活动的基本要求。为了更好推动我校助产专业与现代社会需求接轨,满足医院对我校助产专业学生的需求和满意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水平。本人经过近两年的调研、研讨、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验等过程,以助产专业为例初步探索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的方法,并且按照这种方法在我校助产专业开发出了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与教学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养学生具备专业岗位技能、个性发展及职业发展等综合就业能力,在医疗服务一线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的背景
1.社会环境
国内近年来,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一些卫生职业学校通过了课程教学与职业需求的结合,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只在意招生,不注重就业;不注重人才培养和课程模式的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摆脱以学科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际相背离,导致学生操作能力差;培養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医院需求。因此,卫生职业院校必须以医院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实现“学生——职业人——社会人”的转化,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2.学校环境
有36.4%的教师认为现有课程体系“基本不符合职业需求”。在回答“课程体系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的问题时,有43.6%的教师认为“应该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55.1%的教师认为“应该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另有73.1%的教师则认为“应该强化实践课程”。在毕业生中有62.8%的人认为“专业课程不太适合岗位需要”。对于专业课程的改革在校生和毕业生提出的建议如表1-1所示:
调查显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直接影响学生整体的职业素质水平和就业对口率。因此,抓住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使培养的医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我校助产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方法
本人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并且在护理、助产等专业初步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的基本流程如图2-1所示:
1.从临床工作过程到课程
在对实习医院的调查中,一些医院认为:学生的医学基础知识、工作中需要的基本操作能力、应急能力,人文素养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等比较差。还有的医院提出:学生就业后,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比较慢,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还有的学生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沟通、协作能力不足等问题。医院迫切希望我校改革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以及核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就业后尽快地适应岗位的要求。
1)根据临床工作过程的特性构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设置首先从进行临床工作过程分析、职业能力分析着手,使课程内容设计与助产专业能力要求挂钩,明确专业定位;除主要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素外,我们还特别关注诸如职业道德、职业礼仪、团队合作、表达与交流、解决问题等核心能力;按照岗位对应专业,工作项目对应课程模块,工作任务和专业能力对应课程内容的方法构建出助产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也融合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表2-2所示:
2)助产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结构的多层次性
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或技术训练,而是集成了相关医学基础知识、语言表达与沟通核心能力的“学习领域”。例如:助产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融入了:护理伦理、医学心理学、优生与优育、职业生涯规划、应用文书的写作、护理礼仪与沟通、信息查询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分难、中、易三种层次。最低层次要求是以达到独立、完整的基本专业技能为标志。学生不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学会理解、宽容、团队合作及积极进取精神。
3)专业课程模式的任务化
按照临床工作过程组织的课程模式,在其内容上反映的是专业技能任务,是从复合性的任务分解到单一性的任务,从复杂工作分解到简单工作的过程。这种分解教学上的意义是:第一,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从学会解决单一的、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渐过渡到学会解决复杂的工作问题,从而建立起对于一个专业岗位的完整工作过程知识与技能的认识。第二,改变了学科系统化的课程模式,以临床技能为框架组合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直接面对专业技能活动的课程,简化了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路径。第三,为课程模式适用于不同层次教学对象创造了条件。
2.从课程到教学
为建立一个与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程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开发新的教学文件体系、编写校本教材、改造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方法的、开展教学实验等工作,把这种新型课程模式成功地引入了教学。
1)开发配套的教学文件
本人研究和设计了相匹配的一系列教学文件,它们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案。除了保持以往教学计划的内容外,增加了培养规格、适应的岗位、教学设置原则、教学资源配置、学生考核与评价方式等,形成了明确专业能力、层次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突出了就业为导向的功能。助产专业培养目标中关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描述如下:
运用妊娠生理知识,独立完成孕妇产前检查和正常分娩助产。
运用病理产科知识,熟练完成病例采集和分析。
运用产科急症知识,学会危急重症的应急处理。
运用医患沟通及护士礼仪知识和技能,通过日常交往活动展现助产士的良好形象。
2)教学大纲的设计思路
教学大纲应关注适用范围、教学目标、课程资源配备、考核方法等问题,提出:教学大纲的适用范围应该标明具体的专业、专业方向、层次,学生对象;教学大纲中要写明具体的实训室、实验设备、材料等数量和要求等。
3)教案的设计思路
在教案的设计上本人突破了传统的做法,提出了案例教学及情景模拟教学不仅要体现课程内容,而且要体现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产科学及
护理》中课程《异位妊娠》教学设计如表2-3、2-4所示:
3.開发校本教材
根据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本人已经编写出了助产专业教材:如《助产学》、《妇科护理》等;为了满足学生护士资格考试的需要,也已编写了《妇产科护理》校本教材。这些校本教材和学生教材在课程实验中已经投入使用,初步解决了专业教材不适用的问题。
4.建设一体化的教学环境
以就业活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是一种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一体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工作。如建立现场模拟产房、病房、新生儿抢救室,根据助产专业课程模块的教学目标,对实验教室进行了改造,把它的内部环境布置成为模仿医院的场景,将整个教室划分为师生讲授区、学生学习活动区、学生用品存放区、资料查询区、模拟演练区等多个区域。该教室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模拟多种“工作环境”。
5.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特别是在应用“目标教学法”、“病案教学法”和“问题引导型教学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具有创新价值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6.建立课程监测和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1)设计评价工具
为了考察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合理性,评价新课程模式的教学效果,学校设计和建立一套课程监测系统,作为观察、记录新课程模式教学情况的工具。这套课程监测系统包括课程监测的内容和要求、教师授课反思记录表、教师研讨会记录表、学生座谈会记录表和课程总结会记录表,监测涉及的对象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
2)设计并初步建立学生学习考核与评价方案
在研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以学生掌握职业能力为中心,注重过程考核的思路,即以模块或子模块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可以小组考核与个体考核相结合,书面考核与完成任务或操作考核相结合,知识、技术、核心能力考核通盘考虑,通过考核达到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情况;建立学生自我评价机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了一些具有专业特色的考核方案。见表2-5。
三、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创新的效果
与我校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相比较,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适合其特点的、更有效的学习途径,学生固有的潜能得到了更充分、更合理的开发,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同时,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分离的情况,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下,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同时,由于教师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评价者,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编.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文历阳.关于发展我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6):1-3.
[3]宗武三,张志钢.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8):25-26.
关键词:助产专业;就业;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4-0183-03
“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教学模式”是指以职业或岗位现场工作过程及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而构建的课程教学模式,其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体现职业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服务等职业活动的基本要求。为了更好推动我校助产专业与现代社会需求接轨,满足医院对我校助产专业学生的需求和满意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水平。本人经过近两年的调研、研讨、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验等过程,以助产专业为例初步探索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的方法,并且按照这种方法在我校助产专业开发出了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与教学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养学生具备专业岗位技能、个性发展及职业发展等综合就业能力,在医疗服务一线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的背景
1.社会环境
国内近年来,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一些卫生职业学校通过了课程教学与职业需求的结合,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只在意招生,不注重就业;不注重人才培养和课程模式的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摆脱以学科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际相背离,导致学生操作能力差;培養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医院需求。因此,卫生职业院校必须以医院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实现“学生——职业人——社会人”的转化,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2.学校环境
有36.4%的教师认为现有课程体系“基本不符合职业需求”。在回答“课程体系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的问题时,有43.6%的教师认为“应该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55.1%的教师认为“应该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另有73.1%的教师则认为“应该强化实践课程”。在毕业生中有62.8%的人认为“专业课程不太适合岗位需要”。对于专业课程的改革在校生和毕业生提出的建议如表1-1所示:
调查显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直接影响学生整体的职业素质水平和就业对口率。因此,抓住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使培养的医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我校助产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方法
本人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并且在护理、助产等专业初步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的基本流程如图2-1所示:
1.从临床工作过程到课程
在对实习医院的调查中,一些医院认为:学生的医学基础知识、工作中需要的基本操作能力、应急能力,人文素养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等比较差。还有的医院提出:学生就业后,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比较慢,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还有的学生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沟通、协作能力不足等问题。医院迫切希望我校改革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以及核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就业后尽快地适应岗位的要求。
1)根据临床工作过程的特性构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设置首先从进行临床工作过程分析、职业能力分析着手,使课程内容设计与助产专业能力要求挂钩,明确专业定位;除主要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素外,我们还特别关注诸如职业道德、职业礼仪、团队合作、表达与交流、解决问题等核心能力;按照岗位对应专业,工作项目对应课程模块,工作任务和专业能力对应课程内容的方法构建出助产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也融合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表2-2所示:
2)助产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结构的多层次性
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或技术训练,而是集成了相关医学基础知识、语言表达与沟通核心能力的“学习领域”。例如:助产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融入了:护理伦理、医学心理学、优生与优育、职业生涯规划、应用文书的写作、护理礼仪与沟通、信息查询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分难、中、易三种层次。最低层次要求是以达到独立、完整的基本专业技能为标志。学生不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学会理解、宽容、团队合作及积极进取精神。
3)专业课程模式的任务化
按照临床工作过程组织的课程模式,在其内容上反映的是专业技能任务,是从复合性的任务分解到单一性的任务,从复杂工作分解到简单工作的过程。这种分解教学上的意义是:第一,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从学会解决单一的、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渐过渡到学会解决复杂的工作问题,从而建立起对于一个专业岗位的完整工作过程知识与技能的认识。第二,改变了学科系统化的课程模式,以临床技能为框架组合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直接面对专业技能活动的课程,简化了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路径。第三,为课程模式适用于不同层次教学对象创造了条件。
2.从课程到教学
为建立一个与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程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开发新的教学文件体系、编写校本教材、改造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方法的、开展教学实验等工作,把这种新型课程模式成功地引入了教学。
1)开发配套的教学文件
本人研究和设计了相匹配的一系列教学文件,它们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案。除了保持以往教学计划的内容外,增加了培养规格、适应的岗位、教学设置原则、教学资源配置、学生考核与评价方式等,形成了明确专业能力、层次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突出了就业为导向的功能。助产专业培养目标中关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描述如下:
运用妊娠生理知识,独立完成孕妇产前检查和正常分娩助产。
运用病理产科知识,熟练完成病例采集和分析。
运用产科急症知识,学会危急重症的应急处理。
运用医患沟通及护士礼仪知识和技能,通过日常交往活动展现助产士的良好形象。
2)教学大纲的设计思路
教学大纲应关注适用范围、教学目标、课程资源配备、考核方法等问题,提出:教学大纲的适用范围应该标明具体的专业、专业方向、层次,学生对象;教学大纲中要写明具体的实训室、实验设备、材料等数量和要求等。
3)教案的设计思路
在教案的设计上本人突破了传统的做法,提出了案例教学及情景模拟教学不仅要体现课程内容,而且要体现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产科学及
护理》中课程《异位妊娠》教学设计如表2-3、2-4所示:
3.開发校本教材
根据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本人已经编写出了助产专业教材:如《助产学》、《妇科护理》等;为了满足学生护士资格考试的需要,也已编写了《妇产科护理》校本教材。这些校本教材和学生教材在课程实验中已经投入使用,初步解决了专业教材不适用的问题。
4.建设一体化的教学环境
以就业活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是一种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一体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工作。如建立现场模拟产房、病房、新生儿抢救室,根据助产专业课程模块的教学目标,对实验教室进行了改造,把它的内部环境布置成为模仿医院的场景,将整个教室划分为师生讲授区、学生学习活动区、学生用品存放区、资料查询区、模拟演练区等多个区域。该教室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模拟多种“工作环境”。
5.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特别是在应用“目标教学法”、“病案教学法”和“问题引导型教学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具有创新价值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6.建立课程监测和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1)设计评价工具
为了考察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合理性,评价新课程模式的教学效果,学校设计和建立一套课程监测系统,作为观察、记录新课程模式教学情况的工具。这套课程监测系统包括课程监测的内容和要求、教师授课反思记录表、教师研讨会记录表、学生座谈会记录表和课程总结会记录表,监测涉及的对象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
2)设计并初步建立学生学习考核与评价方案
在研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以学生掌握职业能力为中心,注重过程考核的思路,即以模块或子模块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可以小组考核与个体考核相结合,书面考核与完成任务或操作考核相结合,知识、技术、核心能力考核通盘考虑,通过考核达到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情况;建立学生自我评价机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了一些具有专业特色的考核方案。见表2-5。
三、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创新的效果
与我校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相比较,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适合其特点的、更有效的学习途径,学生固有的潜能得到了更充分、更合理的开发,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同时,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分离的情况,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下,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同时,由于教师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评价者,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编.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文历阳.关于发展我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6):1-3.
[3]宗武三,张志钢.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8):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