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痛苦和矛盾的边缘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ming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目前语文选修课开设现状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依据现代课程理论,结合国际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联系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设置了高中语文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设置,打破“计划经济”的课程设计模式,进一步丰富了课程内容,提高了语文课程的文化、科技、哲学含量,开阔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其目的就是为了实施适合不同发展倾向和个性特点的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然而,纵观现阶段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却与选修课程设置的目的、初衷大相径庭。
  1.开设不足
  高一全年讲必修课的四个模块,高二上的前半学期(第一学段)讲必修课的第五个模块。高二上的后半学期开始讲选修课,通常是半个学期(一个学段)讲一至两个模块,通常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语言文字应用》。这与课程标准相矛盾,课程标准建议学生至少要学习选修五个模块中的四个,有学习兴趣的还要再选修三个模块。
  2.学生失去选择的权利
  《课标》指出:为了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很显然,之所以在高中开设语文选修课,是因为课程必须体现选择性,必须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我们本应该这样上选修课:即我们所开设的选修课首先要具备可供学生选择的条件,也就是说学校应当允许在读的高中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在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的框架内,任意选择自己想修习的课程,拓宽自己的发展空间。在这个前提下,教师才可以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
  而我们老师的做法是高考考什么,我就讲什么,高考不考的内容我一定不讲。于是老师们所讲的选修模块就只有:
  因为文本阅读中的语言赏析及语用题而讲《语言文字应用》;
  因为古诗鉴赏题与文言文阅读题而讲《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因为长篇小说阅读题而讲《中国小说欣赏》。
  为了在有限时间里传授给学生高考必备的知识,老师们一方面筛选整合了所选模块的相关内容,一方面大刀阔斧地剔除了一切与高考无关的内容。如《中国小说欣赏》只讲《三国演义》《红楼梦》《家》《子夜》,剔除了《水浒》“三言”《红旗谱》《红高粱》等;而《语言文字应用》只讲言之有理、语言的艺术,剔除了“千言万语总关‘音’、神奇的汉字、词语万花筒、语言是社会的镜子、语言文字应用的新天地”等内容。
  学生只有“俯首听讲”的份,选修课对他们而言也许是必修的延伸而已。
  二、上好选修课几点看法和建议
  1.教师要大气,舍得让学生选
  要真正上好选修课,老师得大气,即不为应试教育所困扰,至少眼光不要紧盯着应试。因为在师生均无选择可能的“必选”环境下,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创造条件让“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学生们至少能自主选择一次,让学生得到他们应有的素质。
  那么如何才是大气又如何才能大气呢?我个人以为要有课程目标的眼光,尽管这课程目标各人解读得不尽相同,但只要有了课程目标的眼光,我们就可以尽我们的微薄之力施行素质教育。
  2.充分考虑学生曾于“必修”中修习过的内容,大胆删减、砍削、整合选修教材
  虽然,教材的编者都有很高的学术水平,且他们对某个领域都有很深的研究,但是他们大多是学者,不是第一线的高中教师,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所以编出的教材总有些类似衔接不畅等等的不足。我们这些使用教材教的一线教师固然对教材的编者当怀敬畏之心,但更要有批判的精神,不盲从教材,不简单地教教材。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根据我们的学情,对教材做出适当的处理,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比如我们讲授《中国小说欣赏》时,就考虑到在“必修”教材中,我们已经讲授了必修3中《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必修5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等小说,学生对小说的一般鉴赏知识与欣赏小说的一般技巧早有了大体的认识,也做了一定的训练,而缺乏的是对高考《考试说明》中所提到的《三国演义》《红楼梦》《家》《子夜》等四部小说应掌握的内容与鉴赏的特殊要求的认识。所以我们专门挑选了《中国小说欣赏》这一模块中涉及到这四部小说的课文进行讲授。在讲授中,我们可以采用的是导读课型的教法,不求在小说鉴赏的知识与能力上比必修课有更多的提高与深化,而是突出了这四部小说的趣味与魅力,以吸引学生阅读的乐趣,从而减轻学生阅读的负担;我们可以突出对小说情节的分析与概述,通过分析让学生掌握记忆的技巧与概述的要领。
  3.不同类型的选文采用不同的教法,教学方向直指学生未知之处
  其实,要恰当处理课时少教材内容多的矛盾,老师们必须对教材做出科学的处理,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如: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个模块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了这样的做法:
  每个单元都教。在教每个新的单元时,第一阶段总是腾出一课时让学生先是自读“赏析指导”中的知识短文、“赏析示例”中的赏析作品及赏析短文,而后老师就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分别做些知识归纳、点明该作品赏析的要点、提出一些思考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该单元所传授的重点知识,感受编者所做的鉴赏示范,思考着该如何运用教材所传授的知识尝试着做自主赏析。
  第二阶段在第二课时即开始引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赏析的尝试。步骤基本是老师先行做赏析示范,因为这个示范与只见于文字的教材中的赏析示范不一样,他是老师引领学生由不懂到懂,到欣赏的活生生地非常具体地,有质疑有研讨有对话过程清晰的赏析活动。
  第三阶段再通过其他作品的教学,逐渐由教师示范缓缓过渡到学生自主赏析,时机成熟时利用推荐作品完全交给学生自主赏析,教师只管质疑问难。
  三、参赛心得
  今年有幸能参加这个比赛,成绩虽然不是很好,但至少我从中得到了锻炼,也学到一些东西,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
  1.备课——在痛苦和矛盾中煎熬
  拿到课题《骆驼祥子》时,第一感觉是这个题目还行,应该好上一些,但当我拿到教材和教参时,不禁眉头紧皱。节选的课文情节很简单,语言也很朴实,理解起来难度几乎没有,想就选文上出深度来较难,怎么办?我自己问自己。我再次细读教参,寻找突破口,开始一点一点理出自己的教学思路。
  我首先思考我的教学内容应该有哪几块,重难点是什么。文本节选自《骆驼祥子》,我想首先应该介绍一下作者和作品,然后进入选文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然后还要结合文本拓展提升。大体思路定下来以后,才具体的去思考细节。
  (1)关于如何导入
  导入环节虽然是教学过程中短暂的一段,但由于是师生课堂交往的最初阶段,因而师生双方间的信息感应和情感交流都是强有力的。“师生平等”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上课伊始,教师就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或通过自己幽默、风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使学生进入一种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就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利于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去获取新的知识,利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过程”的实现。所以我在设计导入时考虑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以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的轶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语为:我们总为诺贝尔文学奖从未“花开中国”而深感遗憾,其实曾经有一位中国作家和他近在咫尺,却又擦肩而过。据说,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原是要授予一位中国文豪,后经查此人已经去世。而诺贝尔奖只授予在世的人,于是授给了同为亚洲作家的日本的川端康成。这位中国文豪就是老舍。老舍的魅力究竟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和他的《骆驼祥子》。
  方案二:以2009年复旦大学破格录取的博士生蔡伟导入。
  其实这两个方案我个人觉得都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的作用,我一时难以取舍,舍弃哪一个都不舍的,说实话很痛苦,最后想想还是用第二个,理由是:贴近学生现代生活,而且蔡伟和祥子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一定的可比性的。
  (2)关于作家及其作品的介绍
  关于作家作品,组内老师认为,学生以前都学过,应省去这个步骤,以节约时间。但我认为还是要有这个环节,《课标》中对选修课教学建议中指出:欣赏小说要提供必要的作家作品资料,引导学生自行搜集有关资料,来丰富对作品的理解。可见介绍作家作品是必要的。如果这个环节必须有,那么后面的文本情节的把握、形象的分析将不能有充分的时间去解读文本,这是一对矛盾,如何解决呢?最后我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将有关的资料以学案的形式印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上课时教师将这个环节一带而过。
  (3)关于如何在浅显的文本中挖掘出深度的问题
  前文已经说过了,文本比较浅显,要上出深度,就要围绕文本深挖才行,考虑再三,还是决定让学生围绕选文探讨祥子悲剧的原因。理由是:①上的是选修课,又是小说节选,那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产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也就是我们老师要通过选文这个点,带动学生去了解整部作品这个面。②探讨没有脱离文本,而是在文本的范围,通过对文中语言的分析解读,来找到祥子悲剧的原因,以期待唤起学生对阅读整部作品渴望,同时也能品味出作品的现实意义。
  (4)关于教学重难点的选择
  选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我觉得有两个:一是人物形象的分析,一是语言的“京味”特色。但是一节课如果两个都作为重点来解析,显然不现实,只能选其一。最后决定选择后一个,因为分析人物形象应是分析每篇小说的重点。而本文的“京味”特色分析起来有一定难度,不做足准备,分析是没有效果的。因为我们深处皖中地带,在目前全国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情况下,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听到京味京腔,再者,老舍语言中的“京味”带有大量的北方风俗,这也是学生陌生的和不理解的,所以,要探讨语言特色,必修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而目前对于比赛的我来说,不可能有条件做到,所以只好舍去。
  2.上课后反思——在失败中前进
  (1)备课不充分
  常说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可是事到临头,我却忘记了备学生。因为在我的脑海里始终认为合肥六中的学生比我们学校的学生好,无论从学习自觉性和个人语文素质,可是我没有想到,我去同学生见面布置的预习任务学生几乎都没有完成,文本学生没有读,学案学生没有看,在一问三不知的情况下,我被动得手忙脚乱,当时的心理不知道埋怨多少次学生为什么不预习?现在想来,还是要怪自己,怎么没想到学生会不预习呢,要知道学生都是有惰性的,况且这还是一门对他们来说,认为不是很重要的课啊。
  (2)上课灵活性不够
  在发现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下,手忙脚乱,害怕学生读文本耽误后面的教学进度,所以在情节把握那个环节,就匆匆而过,没有让学生到文本中找高妈的原话,而是提问一位学生,引导提示加上自己讲解。要知道此时的学生对文本还是很陌生的,这样也就导致了后面的形象分析和深度讨论都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上,没有深入到文本讨论,差不多变成了我的一言堂,让人觉得不够深入文本。其实在把握情节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分组找高妈的话,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也可以以这种方式让学生熟悉文本。
  (3)对学生回答问题评价不到位
  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应该是来自课堂上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鼓励,所以课堂上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要进行即时评价,对每一个同学的出色表现都给予一声喝彩,对每一次个性的表露都给予评判,这样在一次次的激励中学生就会获得发展动力。而我在课堂上缺乏对学生有个性的评价,这也可能是没有调动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的一个原因,比如我在设置用语言给高妈画像这个环节时,有一个同学描写高妈的眼睛写得特别好,我也是仅仅说了一句“很好”就让他坐下了,假如我能及时的将他所描写的再拿过来重复读一下,可能效果更好。
  总之,一场赛课下来,让我在痛苦和矛盾中学习到很多、也让我思考了很多。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传统作文批改剥夺了学生修改作为的优先权,本文针对这种情况,从作文批改教学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以及教师在作文批改教学中的角色定位阐述笔者的理解和尝试,以期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和作文水平。  【关键词】作文批改口诀作文批改细则作文批改三步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语文的“半壁江山”之称。而作文批改则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摘要】新课改对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出新的要求,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空前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已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向,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已成为各国的共识。而我国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专业发展滞后,已制约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成了新课程顺利实施、推进的瓶颈。因此,如何推进农村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问
【内容摘要】俗语说,医生是越老越值钱,教师越老越不值钱。暂且不谈这句话是否正确,但至少说明了,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将教学的思路、方式和方法经验化了,喜欢套用固有的模式对待总是不一样的学生。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之下,在09年教育新政之下,这种经验化,模式化的教学显然跟不上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学要不断的创新。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学生主体创新意思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的教育活动
【内容摘要】本文尝试从祥林嫂的问话来分析作者鲁迅在小说《祝福》中人物语言描写的艺术性和批判力。  【关键词】人物语言 艺术性 批判力  祥:“你回来了?”  我:“是的。”  祥:“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就是——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祥:“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我:“啊!地狱?地狱
【内容摘要】新课标新课程新理念不仅要求我们数学教师教学方式发生变化,也要注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更重要是我们还必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品质。数学学习品质培养我认为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数学习惯;二、形成过硬数学学习心理素质。  【关键词】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心理素质  一、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要注重
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战场。在英语教学中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英语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现在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它为学生
【内容摘要】本文从中职学校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角度出发,从一名中职普通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角度介绍了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的一点教学经验、思想和方法。在课程中如何发挥现代教学手段,尤其针对本课程实践操作性强和中职学生学习内驱力较弱的特点,在教学中灵活使用实践教学法。并突出应用特色,强化实践环节,以求理论学习与提高技能相结合等方面进行的一些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课程特点实践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因此,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  当今高中生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没有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呆
【内容摘要】古典公案小说,是小说大家族中的一员,有它独特的价值。它的认识及教化功能独树一帜。长期以来,因为人为的偏见等因素,使其沉寂,更不为中学教材及一线教师所关注。这是十分遗憾的。  【关键词】公案小说 偏见 忽略 关注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小说。  在现有的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含选修教材),有侠义、英雄、传奇、神鬼,甚至官场世情小说,却唯独没有一篇完整独立的古典公
语法学习是语言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从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一书中提及“语法在整个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已经不是语法该不该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因为英语在我国属于“Foreign Languages”,所以我们没有像汉语般的语言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要培养英语的语感,逐渐获得语言交际能力,我们必须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把握英语的基本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