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查阅文献,对中药安全性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中药发展。旨在加强民众对于中药安全性问题的重视度,让中药变的更加有效,安全。本文对我国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现状、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和解决措施做出了总结。
关键词:中药;安全性;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发展
近年来国内外频繁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使中药安全性问题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国内的一些媒体、学术刊物、科普杂志及科普学会在普及中药安全性知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相对而言,药品的安全性关注不是太够,研究工作相对落后,这方面的工还比较薄弱。中药安全性问题必须成为我们现在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中药安全性问题评估
1.合理用药难辨别
中医诊治疾病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经常会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情况,且用药剂量范围较大,通常随症加减。这种经验用法在进行中药临床使用中,很难辨别是否为合理用药。
2.中药质量难判断
中药品种复杂,不同品种的质量很难做到标准统一,而且即使同一品种,不同的产地、采摘时间、有效部位、炮制工艺、贮存方法等也会影响药材质量。
3.中药的特殊性
中药的毒副作用大多表现得比较缓和,临床不易察觉。且由于其作用靶器官的不专一性,常会导致多个器官受损。
二、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
1.药物本身的性质
药物中所含化学成分的不同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习惯用药及同物异名、同名异物引起的误服;中药炮制过程中可能会混入有毒物质,如游离汞;环境污染、储存不善造成的药材污染变质等。
2.患者个体因素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均会影响中药的吸收及药效。
3.用药过程引起的安全性问题
中药配伍不当,会使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或毒性增加;服药时应注意饮食禁忌,否则除了降低药效外还会产生不良反应;超过限度的用药剂量往往是引起中毒反应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不合理的用药时间易引起浮肿、血压升高、钠滞留、四肢无力等不良反应,严重者会因中药在体内积蓄而产生中毒反应。
4.用药途径引起的安全性问题
不同的给药途径引起的不良反应通常各不相同,如口服给药易引起肠胃不适,注射剂静脉给药,易引起药物在体内结合变质,影响药效;药物输入体内的速度直接影响患者的反应,如静脉滴注含钾、钙离子药物时,滴注过快可引起敏感者发生输液反应。
三、关于中药安全的改进措施
(1)加强中药的药学研究寻找产生不良反应的成分明确中药中的有害成分,才能建立科学、客观的安全性评价方法,进而增加中药的安全性。
(2)加强中药现代药理毒理研究药物的毒性和药效是密切相关的,中药的毒性是传统中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准确地标识每一味中药的毒性至关重要。历代医家也在尝试通过炮制、配伍、改变剂型、控制剂量等方法,以期减少毒性,扩大临床应用。
(3)加强剂型、合理用药对中药安全性影响的研究中药成份的复杂性,其生产和制备过程中质量控制更为复杂。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类品种,所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和原因有着高度的一致性,通常即为过敏和过敏样反应。诸如,国家对“鱼腥草等注射剂”的暂停,主要原因就是相关品种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分析其根源,与注射剂剂型高度相关,而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性,无疑是其非常核心的问题。
(4)加强中药材流通环节的监管从中间环节就开始加强管理,尽可能做到每个环节都有监管,每个环节做到安全,这样在最后才可以做到药品的安全。
(5)建立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加快建立中药材质量标准,中药材标准不仅被应用于中药材质量的检验,还是制定成方制剂的标准。进一步规范中药材炮制方法,依法对中药材进行加工炮制,确保炮制品质量,这也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之一。
(6)新上市药品管理对上市新药加强监测,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一些未知的或非预期的不良反应,并对这类药品作出早期预警系统。新药由于未经大规模人群的长期使用,不良反应未得到充分的实践检验。
(7)完善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监督机制须以中药ADR监测的数据和资料为依据,加强责任追究制,出现重大的恶性事件,应该追究责任。不仅追究企业的责任,也包括一部分行政主管部门的责任。要提高责任意识,特别是一些主管部门的领导同志,责任重大。
(8)加强宣传普及中药安全性知识积极宣讲中药安全性知识,撰写发表宣传中药安全性知识的论文及科普文章,中药安全性知识普及中尤其要注意含汞砷成分的中成药的安全性问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
四、结语
中药在国内外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其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中药市场的任何环节出现疏漏,都可能在患者身上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甚至引发不稳定因素,所以必须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保证中药安全合理使用,既要重视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质量的管理、药物临床研究质量的管理,也要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
参考文献:
[1]王珠劳、李新平、王林.中药注射液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7):81.
[2]王若淇.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及防范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9):70.
[3]原思通.对!中药中毒病例攀升问题的思考[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56.
[4]袁继民.药学名词词典[M].山东:济南出版社,1991.
[5]药品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S].
[6]梅全喜、曾聪彦.对中药安全性问题的探讨[J].中国药房,2007,18(12):881-884.
关键词:中药;安全性;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发展
近年来国内外频繁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使中药安全性问题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国内的一些媒体、学术刊物、科普杂志及科普学会在普及中药安全性知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相对而言,药品的安全性关注不是太够,研究工作相对落后,这方面的工还比较薄弱。中药安全性问题必须成为我们现在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中药安全性问题评估
1.合理用药难辨别
中医诊治疾病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经常会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情况,且用药剂量范围较大,通常随症加减。这种经验用法在进行中药临床使用中,很难辨别是否为合理用药。
2.中药质量难判断
中药品种复杂,不同品种的质量很难做到标准统一,而且即使同一品种,不同的产地、采摘时间、有效部位、炮制工艺、贮存方法等也会影响药材质量。
3.中药的特殊性
中药的毒副作用大多表现得比较缓和,临床不易察觉。且由于其作用靶器官的不专一性,常会导致多个器官受损。
二、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
1.药物本身的性质
药物中所含化学成分的不同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习惯用药及同物异名、同名异物引起的误服;中药炮制过程中可能会混入有毒物质,如游离汞;环境污染、储存不善造成的药材污染变质等。
2.患者个体因素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均会影响中药的吸收及药效。
3.用药过程引起的安全性问题
中药配伍不当,会使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或毒性增加;服药时应注意饮食禁忌,否则除了降低药效外还会产生不良反应;超过限度的用药剂量往往是引起中毒反应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不合理的用药时间易引起浮肿、血压升高、钠滞留、四肢无力等不良反应,严重者会因中药在体内积蓄而产生中毒反应。
4.用药途径引起的安全性问题
不同的给药途径引起的不良反应通常各不相同,如口服给药易引起肠胃不适,注射剂静脉给药,易引起药物在体内结合变质,影响药效;药物输入体内的速度直接影响患者的反应,如静脉滴注含钾、钙离子药物时,滴注过快可引起敏感者发生输液反应。
三、关于中药安全的改进措施
(1)加强中药的药学研究寻找产生不良反应的成分明确中药中的有害成分,才能建立科学、客观的安全性评价方法,进而增加中药的安全性。
(2)加强中药现代药理毒理研究药物的毒性和药效是密切相关的,中药的毒性是传统中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准确地标识每一味中药的毒性至关重要。历代医家也在尝试通过炮制、配伍、改变剂型、控制剂量等方法,以期减少毒性,扩大临床应用。
(3)加强剂型、合理用药对中药安全性影响的研究中药成份的复杂性,其生产和制备过程中质量控制更为复杂。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类品种,所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和原因有着高度的一致性,通常即为过敏和过敏样反应。诸如,国家对“鱼腥草等注射剂”的暂停,主要原因就是相关品种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分析其根源,与注射剂剂型高度相关,而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性,无疑是其非常核心的问题。
(4)加强中药材流通环节的监管从中间环节就开始加强管理,尽可能做到每个环节都有监管,每个环节做到安全,这样在最后才可以做到药品的安全。
(5)建立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加快建立中药材质量标准,中药材标准不仅被应用于中药材质量的检验,还是制定成方制剂的标准。进一步规范中药材炮制方法,依法对中药材进行加工炮制,确保炮制品质量,这也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之一。
(6)新上市药品管理对上市新药加强监测,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一些未知的或非预期的不良反应,并对这类药品作出早期预警系统。新药由于未经大规模人群的长期使用,不良反应未得到充分的实践检验。
(7)完善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监督机制须以中药ADR监测的数据和资料为依据,加强责任追究制,出现重大的恶性事件,应该追究责任。不仅追究企业的责任,也包括一部分行政主管部门的责任。要提高责任意识,特别是一些主管部门的领导同志,责任重大。
(8)加强宣传普及中药安全性知识积极宣讲中药安全性知识,撰写发表宣传中药安全性知识的论文及科普文章,中药安全性知识普及中尤其要注意含汞砷成分的中成药的安全性问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
四、结语
中药在国内外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其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中药市场的任何环节出现疏漏,都可能在患者身上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甚至引发不稳定因素,所以必须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保证中药安全合理使用,既要重视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质量的管理、药物临床研究质量的管理,也要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
参考文献:
[1]王珠劳、李新平、王林.中药注射液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7):81.
[2]王若淇.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及防范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9):70.
[3]原思通.对!中药中毒病例攀升问题的思考[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56.
[4]袁继民.药学名词词典[M].山东:济南出版社,1991.
[5]药品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S].
[6]梅全喜、曾聪彦.对中药安全性问题的探讨[J].中国药房,2007,18(12):881-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