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梳洗化妆通常是每个女人早上醒来做的第一件事:洁面乳被搓成泡沫拍到脸上,冲洗干净后,再擦上化妆水、乳液和面霜。如果是夏天,出门前15分钟,防晒霜必须涂抹到位。在此基础上,再有选择地擦上BB霜、粉底液,画好眼线,刷好睫毛,抹上唇膏。
但美丽往往是有代价的。许多年来,在所有这些东西抹到用户脸上之前,天竺鼠、白鼠、兔子等动物是各家化妆品公司测试的对象—产品或是其中的化学成分有时涂抹在动物的皮肤上,有时甚至直接放进眼睛里。
试验的后果常常会导致这些动物的皮肤受到刺激,产生溃疡,甚至失明。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手段帮助动物消解疼痛。试验结束后,它们很快就会以窒息、断颈或断头等残忍手段被杀死。
这遭到一些动物保护组织的抗议,欧盟国家现在已经明令禁止化妆品公司继续使用动物做试验。但对于全球化的公司来说,问题更为复杂。
不同国家都有自己的相关法律条文。比如中国就要求所有入境化妆品必须经过动物测试。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开始注意自己使用的化妆品是不是经过动物试验,由此来判断其安全性,并决定是否购买。尽管一瓶洁面乳可以用化学检测等手段来确认是否安全,但实际监测效果远差于动物试验。
处于两难境地的化妆品公司正急于找到替代方案。比如欧莱雅。
最近,这家法国化妆品集团正式推出了人造皮肤Episkin,尝试用接近真实人体皮肤的人造皮肤来直接测试对化妆品不同成分的反应—显然,这比用动物试验效果更好。目前,在位于法国里昂的超大型实验室,欧莱雅已经能够制造并提供9种类型的Episkin人造皮肤,范围涉及多种不同肤色和各个年龄段。
生物打印技术给了欧莱雅灵感。其联合研发孵化项目全球总监Guive Balooch在参观过Organovo公司的人类肝脏打印模型后,很快就与对方洽谈合作。
理论上,打印人体皮肤组织的过程跟打印肝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由于人体皮肤结构十分复杂,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人员逐个解决。这包括皮肤的生理结构如何重建,重建之后是否能像真实的皮肤一样对化妆品给出准确反应,如何批量生产等等。
3D打印皮肤主要有三个步骤。首先,人体皮肤的原料来自医院捐献或从其他专业机构购买所得,研究人员用公司的专利技术把细胞转化为可以用来打印的“生物墨水”和复合细胞组织,接下来把它们放进生物3D打印机中,就能够把获得的每一份样本嵌入标准化的生物安全无菌储藏器皿中。最后,作为样本的皮肤细胞被放在营养液中培养,持续处在恒温的环境中就能逐渐形成大量紧实的皮肤。
欧莱雅用这些表皮细胞的样本尽可能地去预测人类细胞会如何对它的产品中的各种成分产生反应。比如,培养的皮肤细胞暴露在空气中之前,生活在充满胶原蛋白的环境中,紫外线则会被用来模仿年龄老化给皮肤带来的影响。这意味着防晒霜中的遮光剂和对抗年龄阻止皮肤老化的精华液能获得跨越多种皮肤种类的不同结果。
如果欧莱雅能够更快速地增强皮肤样本分子组成的迭代,就能获得更准确的试验结果,跨越多种皮肤样本也会更令人信服。目前Episkin的皮肤刺激性和腐蚀性试验已通过欧盟法规认可。
事实上,从1980年代开始,欧莱雅就开始寻找动物试验的替代品了,而人造皮肤一直是一个研究方向。仅跟Organovo的合作项目,欧莱雅就投入了10亿美元(约合63.5亿元人民币)用于研发—欧莱雅每年都把销售额中的3.4%投入各种研究项目。而到目前为止,欧莱雅每年已经能够生产10万件皮肤组织样本,每一件样本大小约0.5平方厘米,脂肪厚1毫米,总计约5万平方米。这些样本中有一半被欧莱雅用来做皮肤试验,另一半则向其他化妆品公司和药物公司公开销售。
欧莱雅没有公开Episkin的销售情况,但有国外媒体指出,其每件0.5平方厘米的样本单价为55欧元左右(约合400元人民币)。
相比动物试验,人体皮肤对化妆品中化学成分的反应要更加直接准确。大量培养人体皮肤不仅能够加快化妆品公司的新品开发速度,还能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尤其是烧伤处理。
要医治剧烈灼伤的皮肤,一个典型的做法就是植入健康皮肤。不过,大面积烧伤在植入皮肤后的恢复过程较慢,同时恢复情况也因人而异。美国维克森林大学的研究人员试验过一个治疗方法,把少量的健康皮肤细胞植入烧伤处,然后让它们自主地在伤口周边有效生长。这意味着3D生物打印皮肤的技术有更大的潜力,并可能帮助烧伤患者加速恢复健康。
但人造皮肤的生产速度依然是个问题。Guive Balooch对《第一财经周刊》指出,由于人体皮肤组织结构复杂,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的样本形成需要一周时间,在实验室环境中不断培养。Organovo也还没有批量生产3D打印皮肤的具体计划。
德国及欧洲最大的应用研究机构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几年前就强调市场对大量皮肤产品的需求强劲。每年,仅欧盟国家对皮肤样本的需求就超过650万件,但大多数公司都无法在一个月内生产出超过2000件的微小皮肤样本。
不久前,欧莱雅旗下品牌羽西白芍药系列正是经由人造皮肤测试而被允许在中国市场上市。欧莱雅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是法国里昂以外唯一涉足人造皮肤研究的地区性实验室。但由于来自外科医生捐献的皮肤样本有限,Episkin还不足以覆盖全球不同地区、不同人种的消费者在不同气候下对化妆品的反应。
其实,除了3D技术,化妆品公司们也在发展更多的人造皮肤技术。
2014年年初,宝洁研发了自己的非动物试验测试方法。这种方法结合了产品的元素和模仿人体皮肤组织的多肽成分,在一个很小的实验空间里进行测试反应。而联合利华每年为旗下的多芬等品牌投资超过300万欧元(约合2126万元人民币)发展更多的皮肤测试选择方案,包括用数学模型来预测皮肤的敏感反应。
人造皮肤正逐渐向真实的皮肤靠拢,或许总有一天,它不但能有真实皮肤的反应,还会同时具备汗腺、毛囊等皮肤的附属器官。
但美丽往往是有代价的。许多年来,在所有这些东西抹到用户脸上之前,天竺鼠、白鼠、兔子等动物是各家化妆品公司测试的对象—产品或是其中的化学成分有时涂抹在动物的皮肤上,有时甚至直接放进眼睛里。
试验的后果常常会导致这些动物的皮肤受到刺激,产生溃疡,甚至失明。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手段帮助动物消解疼痛。试验结束后,它们很快就会以窒息、断颈或断头等残忍手段被杀死。
这遭到一些动物保护组织的抗议,欧盟国家现在已经明令禁止化妆品公司继续使用动物做试验。但对于全球化的公司来说,问题更为复杂。
不同国家都有自己的相关法律条文。比如中国就要求所有入境化妆品必须经过动物测试。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开始注意自己使用的化妆品是不是经过动物试验,由此来判断其安全性,并决定是否购买。尽管一瓶洁面乳可以用化学检测等手段来确认是否安全,但实际监测效果远差于动物试验。
处于两难境地的化妆品公司正急于找到替代方案。比如欧莱雅。
最近,这家法国化妆品集团正式推出了人造皮肤Episkin,尝试用接近真实人体皮肤的人造皮肤来直接测试对化妆品不同成分的反应—显然,这比用动物试验效果更好。目前,在位于法国里昂的超大型实验室,欧莱雅已经能够制造并提供9种类型的Episkin人造皮肤,范围涉及多种不同肤色和各个年龄段。
生物打印技术给了欧莱雅灵感。其联合研发孵化项目全球总监Guive Balooch在参观过Organovo公司的人类肝脏打印模型后,很快就与对方洽谈合作。
理论上,打印人体皮肤组织的过程跟打印肝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由于人体皮肤结构十分复杂,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人员逐个解决。这包括皮肤的生理结构如何重建,重建之后是否能像真实的皮肤一样对化妆品给出准确反应,如何批量生产等等。
3D打印皮肤主要有三个步骤。首先,人体皮肤的原料来自医院捐献或从其他专业机构购买所得,研究人员用公司的专利技术把细胞转化为可以用来打印的“生物墨水”和复合细胞组织,接下来把它们放进生物3D打印机中,就能够把获得的每一份样本嵌入标准化的生物安全无菌储藏器皿中。最后,作为样本的皮肤细胞被放在营养液中培养,持续处在恒温的环境中就能逐渐形成大量紧实的皮肤。
欧莱雅用这些表皮细胞的样本尽可能地去预测人类细胞会如何对它的产品中的各种成分产生反应。比如,培养的皮肤细胞暴露在空气中之前,生活在充满胶原蛋白的环境中,紫外线则会被用来模仿年龄老化给皮肤带来的影响。这意味着防晒霜中的遮光剂和对抗年龄阻止皮肤老化的精华液能获得跨越多种皮肤种类的不同结果。
如果欧莱雅能够更快速地增强皮肤样本分子组成的迭代,就能获得更准确的试验结果,跨越多种皮肤样本也会更令人信服。目前Episkin的皮肤刺激性和腐蚀性试验已通过欧盟法规认可。
事实上,从1980年代开始,欧莱雅就开始寻找动物试验的替代品了,而人造皮肤一直是一个研究方向。仅跟Organovo的合作项目,欧莱雅就投入了10亿美元(约合63.5亿元人民币)用于研发—欧莱雅每年都把销售额中的3.4%投入各种研究项目。而到目前为止,欧莱雅每年已经能够生产10万件皮肤组织样本,每一件样本大小约0.5平方厘米,脂肪厚1毫米,总计约5万平方米。这些样本中有一半被欧莱雅用来做皮肤试验,另一半则向其他化妆品公司和药物公司公开销售。
欧莱雅没有公开Episkin的销售情况,但有国外媒体指出,其每件0.5平方厘米的样本单价为55欧元左右(约合400元人民币)。
相比动物试验,人体皮肤对化妆品中化学成分的反应要更加直接准确。大量培养人体皮肤不仅能够加快化妆品公司的新品开发速度,还能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尤其是烧伤处理。
要医治剧烈灼伤的皮肤,一个典型的做法就是植入健康皮肤。不过,大面积烧伤在植入皮肤后的恢复过程较慢,同时恢复情况也因人而异。美国维克森林大学的研究人员试验过一个治疗方法,把少量的健康皮肤细胞植入烧伤处,然后让它们自主地在伤口周边有效生长。这意味着3D生物打印皮肤的技术有更大的潜力,并可能帮助烧伤患者加速恢复健康。
但人造皮肤的生产速度依然是个问题。Guive Balooch对《第一财经周刊》指出,由于人体皮肤组织结构复杂,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的样本形成需要一周时间,在实验室环境中不断培养。Organovo也还没有批量生产3D打印皮肤的具体计划。
德国及欧洲最大的应用研究机构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几年前就强调市场对大量皮肤产品的需求强劲。每年,仅欧盟国家对皮肤样本的需求就超过650万件,但大多数公司都无法在一个月内生产出超过2000件的微小皮肤样本。
不久前,欧莱雅旗下品牌羽西白芍药系列正是经由人造皮肤测试而被允许在中国市场上市。欧莱雅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是法国里昂以外唯一涉足人造皮肤研究的地区性实验室。但由于来自外科医生捐献的皮肤样本有限,Episkin还不足以覆盖全球不同地区、不同人种的消费者在不同气候下对化妆品的反应。
其实,除了3D技术,化妆品公司们也在发展更多的人造皮肤技术。
2014年年初,宝洁研发了自己的非动物试验测试方法。这种方法结合了产品的元素和模仿人体皮肤组织的多肽成分,在一个很小的实验空间里进行测试反应。而联合利华每年为旗下的多芬等品牌投资超过300万欧元(约合2126万元人民币)发展更多的皮肤测试选择方案,包括用数学模型来预测皮肤的敏感反应。
人造皮肤正逐渐向真实的皮肤靠拢,或许总有一天,它不但能有真实皮肤的反应,还会同时具备汗腺、毛囊等皮肤的附属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