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本文结合现阶段90后大学生传统节庆教育现状,就高校如何加强和提高大学生传统节庆教育能力和水平,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关键词]:传统节庆 人格塑造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教育理念深深扎根于中国精神价值体系内,构成了对当代大学生健康和谐人格塑造的“精神食粮”。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今天,“90后”大学生在道德规范、人格品质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深受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加强传统节庆教育力度、改进方式方法,达到通过传统节庆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康和谐人格的目的。
一、大学生传统节庆教育现状
1、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着传统节日文化
人们过节既是一种传统活动,更是一种文化。无论何种过节形式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尊老爱幼的良好传统,人们在这样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着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
2、重视洋节,冷清过传统节日日趋明显
中国是个重视传统的国度,绝大部分同学都较喜欢中国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呈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但是,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强,外来文化节日大肆输入,重视洋节,冷清过传统节日的趋向越来越明显。
3、对传统节庆文化的内涵理解深浅不一
节日文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凝聚力、塑造民族性格起着重要作用,绝大部分大学生能认识到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对传统文化的习俗有一定的辨析能力,但有部分同学对传统文化理解认识不够,流于表面。
二、大学生传统节庆教育现状的原因
(一)高校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资源力度不够
传统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最贴近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大部分人却知之甚少。学校组织的活动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资源挖掘停留在表面,学生们把节庆活动等同于张灯结彩、歌舞庆祝。但每个节日所蕴含的文化主题和精神内涵并不是通过歌舞都能表达的。
(二)传统节庆文化的德育功能发挥不够
相对于传统说教,渗透于节日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受到大众的认同。利用传统节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它的规范功能、凝聚功能、引导功能、审美功能、心理调节功能等。但在各种人文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下,人们在价值观的取向上普遍趋于功利化,加之我国当前教育体制自身的问题,传统节庆教育的德育功能发挥在实际的操作中出现了偏失。
(三)大学生对传统节日内在价值的认识模糊
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普遍体现了民族的道德信仰和传统美德。但随着西方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涌入以及人们对西方文化的认同,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感会越来越缺乏,传统节日也将逐渐失去原有的风味,长期积淀下来的节日文化在大学校园里也将日渐褪色。
三、强化传统节庆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塑造作用的途径
健康人格是一个健康的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显现出来的正确的自我认识、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自我调控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的综合。大学生健康人格是其身心健康发展和成才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纵观目前高校90后大学生对传统节庆的认识以及受教育程度,高校对于大学生人格塑造任重而道远。基于以上因素,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提升传统节庆教育对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
(一)将传统节庆教育融入高校基础教育体系
在当前大学的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处于边缘状态,是一种还未受到足够重视的“隐性课程”。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既没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作深刻解析与思考,也没有深厚的社会实践基础。因此,需要高校的相关部门,强化管理与扶持,将传统节庆教育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之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生活,从而强化传统节日文化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影响其品德与人格的提升。
(二)完善以高校节庆教育为主题的人格教育机制
各高校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教育机制和文化氛围,相关部门应结合本校特色,认真听取学生的心声,以便修改补充下一次的主题活动方案,形成独具特色的节庆教育自有品牌。家庭应积极配合学校的人格教育,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变化,对孩子的言行变化要随时关注,不能一味地溺爱,更不能简单粗暴。社会也要关注大学生人格教育,多承担一些责任,尽量少拿关于大学生的负面报道作为新闻卖点。在机制上提高对人格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形成社会教育合力,完善人格教育工作。
(三)重视中西方传统节庆文化交融,积极塑造大学生人格魅力
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和冲击,造成了对大学生生命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猛烈冲击。高校应在保护本土文化节日思想内涵和精髓不变的情况下,汲取外来文化中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和谐内容。在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帮助学生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使其在心理上产生对本民族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形成一种本民族文化的“文化自觉”,进而积极塑造大学生人格魅力。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大力宣传传统文化,宣传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精神。要利用多种文化活动形式,对广大师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使学生处在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良好人格修养。
参考文献:
[1]孙体楠.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以河南省部分高校为例[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清华大学教学研究,2011,(3)
[3]黄长健.蔡元培和谐人格教育思想[J] .文教资料,2008, (4)
刊物请寄:杭州市拱墅区树人街8号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
黄达聪13777822494
[关键词]:传统节庆 人格塑造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教育理念深深扎根于中国精神价值体系内,构成了对当代大学生健康和谐人格塑造的“精神食粮”。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今天,“90后”大学生在道德规范、人格品质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深受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加强传统节庆教育力度、改进方式方法,达到通过传统节庆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康和谐人格的目的。
一、大学生传统节庆教育现状
1、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着传统节日文化
人们过节既是一种传统活动,更是一种文化。无论何种过节形式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尊老爱幼的良好传统,人们在这样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着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
2、重视洋节,冷清过传统节日日趋明显
中国是个重视传统的国度,绝大部分同学都较喜欢中国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呈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但是,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强,外来文化节日大肆输入,重视洋节,冷清过传统节日的趋向越来越明显。
3、对传统节庆文化的内涵理解深浅不一
节日文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凝聚力、塑造民族性格起着重要作用,绝大部分大学生能认识到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对传统文化的习俗有一定的辨析能力,但有部分同学对传统文化理解认识不够,流于表面。
二、大学生传统节庆教育现状的原因
(一)高校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资源力度不够
传统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最贴近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大部分人却知之甚少。学校组织的活动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资源挖掘停留在表面,学生们把节庆活动等同于张灯结彩、歌舞庆祝。但每个节日所蕴含的文化主题和精神内涵并不是通过歌舞都能表达的。
(二)传统节庆文化的德育功能发挥不够
相对于传统说教,渗透于节日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受到大众的认同。利用传统节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它的规范功能、凝聚功能、引导功能、审美功能、心理调节功能等。但在各种人文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下,人们在价值观的取向上普遍趋于功利化,加之我国当前教育体制自身的问题,传统节庆教育的德育功能发挥在实际的操作中出现了偏失。
(三)大学生对传统节日内在价值的认识模糊
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普遍体现了民族的道德信仰和传统美德。但随着西方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涌入以及人们对西方文化的认同,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感会越来越缺乏,传统节日也将逐渐失去原有的风味,长期积淀下来的节日文化在大学校园里也将日渐褪色。
三、强化传统节庆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塑造作用的途径
健康人格是一个健康的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显现出来的正确的自我认识、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自我调控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的综合。大学生健康人格是其身心健康发展和成才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纵观目前高校90后大学生对传统节庆的认识以及受教育程度,高校对于大学生人格塑造任重而道远。基于以上因素,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提升传统节庆教育对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
(一)将传统节庆教育融入高校基础教育体系
在当前大学的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处于边缘状态,是一种还未受到足够重视的“隐性课程”。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既没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作深刻解析与思考,也没有深厚的社会实践基础。因此,需要高校的相关部门,强化管理与扶持,将传统节庆教育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之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生活,从而强化传统节日文化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影响其品德与人格的提升。
(二)完善以高校节庆教育为主题的人格教育机制
各高校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教育机制和文化氛围,相关部门应结合本校特色,认真听取学生的心声,以便修改补充下一次的主题活动方案,形成独具特色的节庆教育自有品牌。家庭应积极配合学校的人格教育,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变化,对孩子的言行变化要随时关注,不能一味地溺爱,更不能简单粗暴。社会也要关注大学生人格教育,多承担一些责任,尽量少拿关于大学生的负面报道作为新闻卖点。在机制上提高对人格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形成社会教育合力,完善人格教育工作。
(三)重视中西方传统节庆文化交融,积极塑造大学生人格魅力
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和冲击,造成了对大学生生命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猛烈冲击。高校应在保护本土文化节日思想内涵和精髓不变的情况下,汲取外来文化中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和谐内容。在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帮助学生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使其在心理上产生对本民族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形成一种本民族文化的“文化自觉”,进而积极塑造大学生人格魅力。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大力宣传传统文化,宣传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精神。要利用多种文化活动形式,对广大师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使学生处在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良好人格修养。
参考文献:
[1]孙体楠.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以河南省部分高校为例[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清华大学教学研究,2011,(3)
[3]黄长健.蔡元培和谐人格教育思想[J] .文教资料,2008, (4)
刊物请寄:杭州市拱墅区树人街8号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
黄达聪1377782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