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里,我们都有超能力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是否幻想过自己能拥有某種与众不同的超能力?如果是,并且你也正好喜欢拍摄照片,那么现在我们就试着利用照片来实现不同的超能力吧。

穿越回到过去


  如何说照片能够借助光线获取图像并反映时空,那么光、时间和空间便是照片的组成要素。随着各类图片后期软件愈加强大,我们只需要对照片中某个要素进行一些加工,便可得到一张神奇的“超能力”照片了。
  首先介绍一种穿越回到过去,与小时候的自己同框的超能力。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在珍藏的相册中找到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并翻拍或扫描为数字图片;
  2.根据这张数字照片的拍摄角度(透视关系)和拍摄距离(景别)拍摄一张自己现在的照片;
  3.利用Photoshop软件对两张照片进行合成。
  按照前两个步骤,通过前期拍摄我们可以得到了一张自己过去的照片和一张现在的照片(图01~02)。
  在拍摄“现在的自己”照片时,拍摄角度应以“过去照片”的拍摄角度保持一致,保证两张照片的透视关系尽可能相似,从而营造比较自然的观感。同时,两张照片的拍摄距离也应该相仿,从而通过统一景别来达到正常的视觉效果。当然,从内容上制造互动情节也必不可少,例如一个“搭肩”的动作。
  接下来,就要利用这两张照片实现穿越回过去的超能力。
  
  
  首先,将两张图片导入Photoshop中的同一个工作区。在图层面板中,将图层“图1.2”放在图层“1.1”上方(如图03所示),再用移动工具调整“图1.2”图层的位置,使两个图层中“自己”的位置互相对应(如图04)。
  
  
  
  然后,选中图层“图1.2”并对其建立矢量蒙版(如图05)。接着,选择矢量蒙板,利用画笔工具将人物的区域涂抹为白色,将环境涂抹为黑色(如图06)。为了保证“图1.2”图层的人物被完整呈现,按住Alt键的同时用鼠标左键单击蒙版,我们可以在工作区画面观察到蒙版的白色区域(如图07)便是人物被呈现的范围。
  最后,再将画面的色调、影调和画面的清晰度以及老照片中的污渍和折痕作适当调整即完成了现在的自己与小时候的自己同框,穿越回到过去。(如图08)。
  

摆脱地心引力


  人类从没有停止对于摆脱地心引力的幻想。现在,我们普通人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图片后期操作实现在电影大片中才能看到的“摆脱地心引力”的场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准备相机、脚架和一把结实的椅子;
  2.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设计好故事情节并找到相应的场景;
  3.利用脚架和相机的自拍功能,拍摄一张环境的照片和一张此环境下出现自己的照片;
  
  
  4.利用Photoshop软件对两张照片进行合成。
  完成上述流程的前两个步骤后,在拍摄两张照片时应注意,照片的构图、曝光、色温和景深要尽量保持一致。另外,一个重要细节不容忽视:人物的轮廓线要覆盖住椅子的轮廓线,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画面人物的外形自然且完整。
  接下来,我们以图09和图10为例,来实现摆脱地心引力的超能力。
  
  
  
  首先,将两张图片导入Photoshop中的同一个工作区。在图层面板中,将图层“图2.2”放在图层“图2.1”上方,并对图层“图2.2”建立矢量蒙版。
  然后选中蒙版,用画笔工具将人物区域涂抹为白色,并将包括椅子在内的环境涂抹为黑色(如图11所示)。因为矢量蒙版的黑色区域遮挡住了该蒙版所对应图层“图2.2”中表达椅子的像素,所以人物看来像是悬空的。因为在工作区的画面中,我们看到的被椅子挡住的地面其实是下方的图层“图2.1”所提供的,所以这里要注意一个细节——人物的影子消失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再建立一个新的图层(图12),用带有适当透明度的画笔工具直接在人物下方适当地画出深色的影子(图13)便得到了最终画面(图14)。   
  

分身術


  相信每个人小时候都对孙悟空拔一根猴毛,吹一口气,就变出无数个自己这个技能充满羡慕吧。现在,就来帮你实现“分身术”的愿望。具体步骤如下:
  1.准备相机和三脚架;
  2.设计好故事情节并找到相应的场景,大场景为宜;
  3.利用三脚架和相机的自拍功能,连续地拍摄多张人物在此场景下不同位置出现的照片;
  4.利用Photoshop软件对所有照片进行合成。
  刚开始练习拍摄分身术的时候,可以临场随意发挥故事情节,但其实场景选择至关重要。阴天的户外通常是首选,因为场景中散射光均匀稳定,不易被干扰,也不会出现太多变化。同时,尽可能避免画面中出现正在运动的物体,甚至还要避免出现使场景内物体运动的微风。
  本次,我们选择在荷塘边施展分身术。在确定画面中没有多余的运动物体和微风后,选择一个能拍出纵深画面感的位置,并固定脚架和相机。将曝光、对焦和白平衡模式全都改为手动模式,注意将光圈尽可能缩小,让景深至少包含了人物在场景中出现的纵深范围。
  在手动对焦模式下锁定焦点。在接下来的拍摄中不能转动镜头的对焦环,当然更不能将对焦模式又重新改回自动模式。
  在手动白平衡模式中,根据环境的实际色温设置相机中的白平衡,或是使用不同的白平衡场景模式。注意一定不能使用自动白平衡,因为如果使用自动白平衡模式,当拍摄的素材照片越多,在后期合成调整中,就越能发觉每张照片的色调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同。在忽略现场实际色温的不可控变化后,只有手动白平衡模式才能将每张连续拍摄的照片统一不变。
  按照这些原则,我们拍下了11张这样的照片(图1 )。然后,将这11张照片从相机导入电脑,再依次放入Photoshop中的同一个工作区。在图层面板中,对这11个图层分别添加矢量蒙板并且统一建立组(快捷键Ctrl+G)(图16)。
  
  
  
  
  接着,适当缩小画笔的大小,增加画笔的硬度并将画笔的间距调至“0”(图17),逐个选择每一个图层对应的矢量蒙板,利用画笔工具将人物区域涂抹为白色,将场景区域涂抹为黑色(图18)。注意最下方的图层蒙版“图3.1”不用涂抹,因为组成最终画面的人物像素由每个图层提供(图19),而组成最终画面的场景像素由最下方的图层提供。虽然图层较多工作量较大,但不妨抓住这次机会好好练习。毕竟精工细活,好事多磨。
  最后,再对整体画面调色,得到成片。(图20)
  在照片中,我们可以穿越回过去与自己相遇,能够摆脱地心引力悬浮在半空中,甚至可以拥有神奇的分身术。说不定照片中还存在另一个平行宇宙,在照片里,我们都有超能力。
  
其他文献
空间摄影师是以空间为拍摄对象的摄影师,拍摄内容分为地产、酒店、餐厅、住宅、办公室等。空间摄影师的服务对象一般有两类,一是空间的使用方,二是空间的设计方,一个是为空间业主服务,一个是为室内设计单位服务。拍摄的“空间”并不由摄影师来创造,而是由室内设计师进行设计,施工方按照设计图落地,最后才由摄影师进场进行拍摄。可以说,空间摄影师是通过专业的技能对空间设计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让三维立体空间通过平面更好
期刊
调查研究是纪实摄影师常用的工作方法。作为一名善于运用影像进行叙事的摄影师,温德尔·怀特(wendeu white)将其对历史问题的研究和对当代社会的体察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试图引发人们对历史遗留问题的重视与反思。怀特的摄影项目,大多关注与身份、群体文化、社会问题等有关的题材,其作品曾获约翰·西蒙·古根海姆基金会摄影研究基金(John Simon Guggenheim FoundationFell
期刊
张亦驰  如何促进传统文化传承、推进传统文化教育一直是近年来的热门社会话题。但并不意味着只有教育专家、社会学者或一线教师们格外关注这件事,处于接受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阶段的、一直被大家当作小孩子的“00后”对其也有独特的思考与着眼点,并有意愿参与其中。今年不到16岁的张亦驰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孩儿”。与本期专题里的其他青少年摄影师不同,摄影对于张亦驰来说,并不仅仅是获得自我成长、实现自我价值、获取社会
期刊
无论在绘画、雕塑还是摄影艺术中,我们总能够看到许多年轻、美好的人物形象。然而,聚焦老年人的作品却并不多见,也许,这不仅是因为人们对美好事物有一种天然倾向性,也不乏社会对暮年时代的刻板认知。在《黄金暮年》(L’OR GRIS)系列作品中,摄影师奥罗尔·瓦拉德(Aurore Valade)另辟蹊径地将老年人作为拍摄主题,展示了一群不同于人们传统认知的暮年形象。她使用一种类似于表演式的、非现实的拍摄手法
期刊
5月初,第21届中国国际照相机械影像器材与技术博覽会(简称P&E 2018)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吸引了大量专业人士、爱好者、媒体等前来参观。  前几年,P&E展会都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此次是第一次来到北京展览馆,最先进亮眼的照相器材搭配极具欧式建筑风格的展厅,让到会参观者别有一番体会。虽然参展厂商数量和展场面积较往年有一定缩水,但四天的展会看下来,还是能或多或少总结一下国内2018年影像器材行业特点
期刊
丹尼尔·尼尔森  (Daniel Nelson)  现年18岁的荷兰青年丹尼尔·尼尔森(Daniel Nelson)对拍摄野生动物充满热情,年纪轻轻的他已踏上过非洲、亚洲、大洋洲、欧洲及南美洲的土地,用镜头捕获下小至纤纤飞虫,大到庞然猛兽,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尼尔森6岁开始接触相机,15岁时获得了施华洛世奇光学(Swarovski Optik)摄影奖,此后,他的摄影作品屡获嘉奖,包括20
期刊
这种老照片看似再普通不过,但左面未被遮住脸的是一位家佣,她并不是照片里原先的主角。这是香港摄影师唐景锋在他的项目《颜姐》里展示给观者的。打出生起,颜姐就在身边照顾他。颜姐在唐家工作了37年,77岁才退休。他们没有血缘关系,感情却胜似家人。  长大后的唐景锋,偶然发现颜姐其实是中国最后一代自梳女,她不结婚生子,年輕时反抗包办婚姻,从广东老家来香港做佣人,一做就是60年。于是,带着感恩的心情,他决定把
期刊
梅丽莎·泽克斯特(Melissa Zexter)  许多艺术家都喜欢尝试刺绣这种古老而有魅力的手工艺,美国女摄影师梅丽莎·泽克斯特(Melissa Zexter)就是其中之一。  光滑的针尖穿过照片表面,针线在缜密交织间加入了艺术家的奇思妙想,每一次的手眼合一都为最终的完美缝出下一步。杂乱的纤维被有意识地交织着,与照片中的形影融合在一起,泽克斯特将这种“祖母”级的手工艺,与摄影杂糅在一起,构建出一
期刊
雷斯·科齐拉  (Lasse Kurkela)  都说芬兰人对于野生动物摄影有着某种天生的、特殊的狂热,这可能与芬兰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关,不少芬兰摄影师很早就开启了自己的野生动物摄影生涯。本文要介绍的这位15岁的雷斯·科齐拉,就是一个例子。  科齐拉生活在芬兰的考尼艾宁镇,距离首都赫尔辛基约15公里。在父母的影响下,他5岁就开始“零距离”地接触大自然,7岁便开始拍摄。他先从拍摄难度较低的植物拍起,技
期刊
“我拿起手机给女儿打电话,有点不好意思但又抑制不住情绪地说:‘笑啊,这会儿太阳好温暖,妈妈这会儿好想谈恋爱……’”这是刘瑶给我讲的一段和女儿的对话。  刘瑶,一位普普通通的南京退休工人,50岁开始自拍,55岁在家办展,中间经历三次手术(曾患癌症和抑郁症),58岁在美术馆办展,被誉为中国版“塔莎奶奶”(塔莎·杜朵,一位在現代社会仍然坚持田园生活的美国女性——编者注)。在《这会儿的太阳好温暖》中,这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