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城市化的大规模推进给城市带来了许多“非正式”,其中,非正式空间不仅给城市带来了便利、丰富、生机勃勃的街道氛围,也给城市带来了无序、混乱、卫生问题与占道经营的街道问题。本文通过定性研究中的观察和访问法,以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东门周边摊贩群体为例,探寻以摊贩为代表的非正式空间的形成原因、使用情况、带来的影响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非正式;城市摊贩;抗争
一、城市中的“非正式”
城市化大规模推进的今天,大量的劳动力来到城市,参与城市的建设,他们活跃在建筑工地上、忙碌于餐馆小店里、穿行在大街小巷内。这些“非正式”的城市居民给城市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诸多与“非正式”相关的问题和思考。
(一)非正式的类型
1.非正式经济
非正式经济的概念由经济学家哈特第一次提出,此后便引起了世界各国、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关注。经过多年的讨论和研究,确定了非正规经济的定义:“从广义上说,非正规部门由为有关人员创造机会和提供收入为根本目的,从事产品生产和劳务的单位构成,其特点是组织水平低,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和资本之间基本没有或没有分工,生产规模小。”
2.非正式就业
非正式就业与非正式经济高度相关但又有一定的区别,非正式就业是相对与正式就业而言的,是指具有非正式的雇佣关系(无合同、无有效合同、临时雇佣、随意决定工资等)、未进入政府监管体系、就业性质和效果处于低层次和边缘地位的劳动就业。
3.非正式空间
在非正式经济、非正式就业的背景下,流动短工、摊贩占据城市众多的中间地带,这些不能被城市完全接纳的居民,使用着非传统空间意义上的非正式空间。
二、城市街道“规划外”的空间
(一)城市街道规划中的政治和商业空间
在现代城市中,街道成为了店铺外最重要的商业空间,街边林立的饭店、旅馆、茶楼、沿街叫卖的摊贩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街头商业文化。
(二)“规划外”的存在一一城市摊贩的非正式空间占据
通过摊贩们在空间上的占用可以观察到不同时间和空间策略。整个非正式空间占据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灵活互补的自我组织体系,一个紧密的货物与服务供应网络。这个网络己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的连接起来了,成为了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城市摊贩的行为空间分析一一以西南财经大学东门周边摊贩据点为例
作者选取了西南财经大学东门周边摊贩据点为对象,进行城市摊贩行为空间的分析研究。西南财经大学位于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由于地处大学城,除西南财经大学以外,还聚集了成都中医药大学和成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年经人聚集、交通便利。因温江属于卫星城,学校周围各种形式和种类的商业没有主城区那么齐全,但是各种类型的摊贩却很多,具有比较典型的各种类型摊贩行为空间模式,故选此地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1.摊贩与门面商铺之间的行为空间关系
摊贩经常需要与固定商铺的老板进行不同方式的协商,通常分为:
(1)人情协商。这一类摊贩通常在其他铺面门口旁设摊,基本不用额外的支付金钱给商店,就可以拥有人流量大、客源稳定、其他摊贩无比羡慕的最佳位置。
(2)沉默协商。有类商贩兜售小商品,只在下午开始出摊。到了下午四五点的时候,摊贩们就趁机抢占街道两边位置。这个时候小摊贩往往不与铺面有过多往来,用沉默的方式占取街边道路。
2.摊贩与街道行人的行为空间关系
摊贩摆摊设点均在马路街道边,属于占道经营。不仅侵犯了行人对人行道完全无障碍使用的权利,侵占了行人的行走空间;此外,摊贩们的经营活动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大都被他们直接丢弃在街道上,污染了街道环境。
三、街道使用者的逻辑困境
(一)摊贩、城管、行人的逻辑
摊贩们一方面认为自己属于社会弱势群体,是社会的底层,获得自身道德上的正义感;另一方面也认识到自己的摆摊行为时影响市容的,不符合法律条款的。
对于城管而言,作为城市市容市貌的管理者,必须对沿街摆摊设点的行为进行纠察,但实际工作上的客观困难和工作上人为操作的程度较大,加之城管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在进行纠察的过程中经常会与摊贩们产生摩擦。
对摊贩们的摆摊行为,行人大都持矛盾的态度:一方面这些街边摊贩确实为其生活提供了便利,但也对摊贩们销售的食品卫生表示堪忧,贩卖的商品质量以及称的准确度表示怀疑;另一方面,认为摊贩们的摆摊行为确实侵占了街道的行走空间,影响了市容市貌。
(二)对街道使用们逻辑困境的思考
根据街道使用者们的空间使用行为进行分类,分析可以发现,在街道日常使用者的行为空间中存在诸多矛盾:行人对摊贩在街头摆摊经营的合法性表示怀疑,但可以理解其为了生存的而不得己的行为;城管人员的执法的合法性同样受到质疑,但其工作的困难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理解。
四、城市街道非正式空间的思考
摊贩这一城市的特殊族群的生存状态与城市提出的现代化、景观化格格不入,从这之间的矛盾中我们看到的是与生存作斗争的外来迁移人口在城市谋求出路的空间创造。
如何解决各类街道活动参与者和使用者之间的逻辑困境,是寻找正确合理解决街道非正式空间无序占用问题的关键。
其次,作为城市空间的参与者和设计者,应当从摊贩成为失业弱势群体的主要谋生手段这一事实寻找本质原因,调整和布局相应的空间,解决街道空间被无序占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加拿大)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金衡山译 ,2005
[2] 王笛.街头文化:程度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一1930. 2006
[3] (美)艾略特·列堡.泰利的街角一一一项街角黑人的研究.李文茂、邹小艳译,2010
[4] (英)南·帕迪森.城市研究手册.郭爱军、王贻志等译校, 2009
关键词:非正式;城市摊贩;抗争
一、城市中的“非正式”
城市化大规模推进的今天,大量的劳动力来到城市,参与城市的建设,他们活跃在建筑工地上、忙碌于餐馆小店里、穿行在大街小巷内。这些“非正式”的城市居民给城市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诸多与“非正式”相关的问题和思考。
(一)非正式的类型
1.非正式经济
非正式经济的概念由经济学家哈特第一次提出,此后便引起了世界各国、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关注。经过多年的讨论和研究,确定了非正规经济的定义:“从广义上说,非正规部门由为有关人员创造机会和提供收入为根本目的,从事产品生产和劳务的单位构成,其特点是组织水平低,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和资本之间基本没有或没有分工,生产规模小。”
2.非正式就业
非正式就业与非正式经济高度相关但又有一定的区别,非正式就业是相对与正式就业而言的,是指具有非正式的雇佣关系(无合同、无有效合同、临时雇佣、随意决定工资等)、未进入政府监管体系、就业性质和效果处于低层次和边缘地位的劳动就业。
3.非正式空间
在非正式经济、非正式就业的背景下,流动短工、摊贩占据城市众多的中间地带,这些不能被城市完全接纳的居民,使用着非传统空间意义上的非正式空间。
二、城市街道“规划外”的空间
(一)城市街道规划中的政治和商业空间
在现代城市中,街道成为了店铺外最重要的商业空间,街边林立的饭店、旅馆、茶楼、沿街叫卖的摊贩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街头商业文化。
(二)“规划外”的存在一一城市摊贩的非正式空间占据
通过摊贩们在空间上的占用可以观察到不同时间和空间策略。整个非正式空间占据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灵活互补的自我组织体系,一个紧密的货物与服务供应网络。这个网络己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的连接起来了,成为了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城市摊贩的行为空间分析一一以西南财经大学东门周边摊贩据点为例
作者选取了西南财经大学东门周边摊贩据点为对象,进行城市摊贩行为空间的分析研究。西南财经大学位于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由于地处大学城,除西南财经大学以外,还聚集了成都中医药大学和成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年经人聚集、交通便利。因温江属于卫星城,学校周围各种形式和种类的商业没有主城区那么齐全,但是各种类型的摊贩却很多,具有比较典型的各种类型摊贩行为空间模式,故选此地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1.摊贩与门面商铺之间的行为空间关系
摊贩经常需要与固定商铺的老板进行不同方式的协商,通常分为:
(1)人情协商。这一类摊贩通常在其他铺面门口旁设摊,基本不用额外的支付金钱给商店,就可以拥有人流量大、客源稳定、其他摊贩无比羡慕的最佳位置。
(2)沉默协商。有类商贩兜售小商品,只在下午开始出摊。到了下午四五点的时候,摊贩们就趁机抢占街道两边位置。这个时候小摊贩往往不与铺面有过多往来,用沉默的方式占取街边道路。
2.摊贩与街道行人的行为空间关系
摊贩摆摊设点均在马路街道边,属于占道经营。不仅侵犯了行人对人行道完全无障碍使用的权利,侵占了行人的行走空间;此外,摊贩们的经营活动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大都被他们直接丢弃在街道上,污染了街道环境。
三、街道使用者的逻辑困境
(一)摊贩、城管、行人的逻辑
摊贩们一方面认为自己属于社会弱势群体,是社会的底层,获得自身道德上的正义感;另一方面也认识到自己的摆摊行为时影响市容的,不符合法律条款的。
对于城管而言,作为城市市容市貌的管理者,必须对沿街摆摊设点的行为进行纠察,但实际工作上的客观困难和工作上人为操作的程度较大,加之城管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在进行纠察的过程中经常会与摊贩们产生摩擦。
对摊贩们的摆摊行为,行人大都持矛盾的态度:一方面这些街边摊贩确实为其生活提供了便利,但也对摊贩们销售的食品卫生表示堪忧,贩卖的商品质量以及称的准确度表示怀疑;另一方面,认为摊贩们的摆摊行为确实侵占了街道的行走空间,影响了市容市貌。
(二)对街道使用们逻辑困境的思考
根据街道使用者们的空间使用行为进行分类,分析可以发现,在街道日常使用者的行为空间中存在诸多矛盾:行人对摊贩在街头摆摊经营的合法性表示怀疑,但可以理解其为了生存的而不得己的行为;城管人员的执法的合法性同样受到质疑,但其工作的困难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理解。
四、城市街道非正式空间的思考
摊贩这一城市的特殊族群的生存状态与城市提出的现代化、景观化格格不入,从这之间的矛盾中我们看到的是与生存作斗争的外来迁移人口在城市谋求出路的空间创造。
如何解决各类街道活动参与者和使用者之间的逻辑困境,是寻找正确合理解决街道非正式空间无序占用问题的关键。
其次,作为城市空间的参与者和设计者,应当从摊贩成为失业弱势群体的主要谋生手段这一事实寻找本质原因,调整和布局相应的空间,解决街道空间被无序占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加拿大)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金衡山译 ,2005
[2] 王笛.街头文化:程度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一1930. 2006
[3] (美)艾略特·列堡.泰利的街角一一一项街角黑人的研究.李文茂、邹小艳译,2010
[4] (英)南·帕迪森.城市研究手册.郭爱军、王贻志等译校,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