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试题创新设计的方向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就初中数学试题的创新设计方向,结合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特色试题予以简析阐述。
  一、注重学习过程,蕴含学法指导
  数学新课程评价要求注重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考察学生的思维过程,因为过程中蕴含着方法,产生着情感体验,例:
  1.在探究运算(+8)-(+10)时,一学生进行了如下探索:因为(-2)+(+10)=+8,所以(+8)-(+10)=-2;另一方面(+8)+(-10)=-2,于是(+8)-(+10)=(+8)+(-10),由此概括出有理数的一个运算法则,这个法则是 。用字母可以表示成 。
  例1.(1)a2-b2能用图1(1)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吗?你发现了什么?
  (2)移动图1(1)小正方形的位置如图1(2),阴影部分的面积有没有变化?
  (3)小颖将阴影部分面积拼成了一个长方形,你能表示出它的面积吗?
  (4)比较上面的结果,你能验证平方差公式吗?
  点评:这两道题不仅考查了数学原理的理解掌握情况,而且注重了原理的探求过程,关注了学生的思考和理解,学生答题的过程,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
  二、关注社会生活,渗透价值取向
  试题的背景应尽量取材于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重视数学与实践的结合,培养数学的意识。如:
  例2. 2006年4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谈到,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473亿美元增长到2005的22257亿美元,若将200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三个有效数字,其近似值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美元。
  点评:试题在考查科学记数法时,设计了一个典型的中美政治活动问题背景,通过一个数据,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三、设置文化背景,传承数学文化
  数学素质教育的考评试题,应在考查基本核心知识的同时,重视数学文化的积累和传承,使学生在考试中受人类精深的数学文化浸润和涵泳。如:
  例3.2002年将在北京召开国际数学家大会,如图2所示,这是大会的会标图案。它由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已知直角边长为2和3,求大正方形的面积。
  点评:本题不但考查了“勾股定理”,同时向学生传达了2002年将在北京召开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信息向学生介绍了大会会标的图案,其中蕴涵着勾股定理具有中国特色的“弦图”证明。
  四、创设表达情景,滋养情感态度
  评价命题,应能巧妙地通过情境设置,让学生在兴味盎然的对话、问题、活动情境中,展开思维,积极探求解答。如:
  例4.李老师给出一个函数,小明和小颖各指出了这个函数的一个性质:小明:第一、三象限有它的图象;小颖: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请你写一个满足上述性质的函数解析式 。
  点评:该题把解答的条件设置为两个同学的对话,使考生感觉亲切活泼,易于接受。特别是一些情境性较强的题目设置,更利于引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注重操作发现,促进创新实践
  注重操作探究性试题编制设计,使学生在“做”中“解”的同时,促进数学思考,积累数学探究和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如:
  例5.实验:请同学们把下发的圆纸片⊙0对折,使圆的两半部分重合,得到一条折痕CD。在⊙0上任取一点A,过点A作折痕CD的垂线,得到新的折痕,其中,点M是两条折痕的垂足。
  发现:在上述的操作过程中,你发现的相等线段是 ,相等的弧是 。
  总结:上述操作过程,合惰推证了我们所学的一个数学定理,其内容是 。
  点评:本题通过“动手实验一探究发现一回忆总结一应用解决”考查学生对垂径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六、引进阅读理解,发展自学能力
  新课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之一是“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在学会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会“数学学习”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数学考试评价如何有效考查学生的这一能力呢?阅读理解型题是很好的手段。
  七、加强开放探究,开启分析思维
  由于开放性试题具有不确定性或具有某种规律,能不拘一格地考查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猜想、类比、模拟等探究活动,通过答题,能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设置方案设计,突出数学应用
  方案设计题不仅能有效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给学生的自我展现、多样化创新提供平台,促使学生发散性思维、多角度探究,更有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另外,试题设计除了上述列举的几个方向外,还要在整个试题的结构、形式、评价手段的多样性等方面体现评价理论的新思想,通过设置解题导语,给考生营造轻松积极的答题心理,疏缓焦虑,体现人文关怀。
其他文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我们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让我们的心田里种植“关注”的种子,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得到了几点启示。  一、关注学生,爱学生。教师要有爱心,从爱出发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同时,关心他们让他们接纳你,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然后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进行教育。如我在新接手的初一三班,从开学就关注每一个人。其中,我要求他们写周记,一个男生在周记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
期刊
一、善与学生沟通  1.言语沟通,增进情感。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朋友,学生才能与你敞开心扉,无话不谈,沟通感情是班主任抓好班风建设常用的手段和方法。但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谈话坚持教育性、针对性、民主性。所谓教育性,是指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要体现教育目的、突出其教育意义。所谓针对性,是指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做到抓住主要问题有的放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面面俱到,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
期刊
一、关心学生要有热度  1.师生情是班主任工作之根本。体罚和育人是没有界限的。学生犯了错误,对班主任老师所采取的适当教育方式,学生从情感上不能接受便是体罚,反之就是教育。而学校的德育目标是要靠班主任工作这个主渠道来渗透的,师生情越浓,同学情就会越纯,班级产生的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可见,师生情是管理育人的源泉。  2.生活琐事,润物无声。与学生交往,班主任对生活中的小事不能忽略。收书本费不让学生在
期刊
一、我校留守学生的现状  一是本片区农村家庭的学生,二是来自县城居民家庭的学生,三是留守学生。我校1500多名在校小学生中留守学生就有1200多人,占80%多,其中双亲外出的比例为34.1%,单亲外出的比例为65.9%。调查结果表明,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能认真完成,无心向学,平均成绩要比班上其他学生的平均分低4~10分;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
期刊
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是以数的认识与计算为主线,穿插其他内容进行编排的,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性,应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和追求的目标。  一、现状调查  通过实际调查和对师生、家长的访谈中发现,在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在计算教学上的困惑越来越多: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兴趣低下;学生难以养成验算的习惯,即使进行了验算,对正确率的提高也并没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一、认真钻研教材,提高备课质量  1.要认真钻研教材,对《课程标准》准确定位。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上做到有的放矢。所以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三维目标进行科学定位。确定了教学
期刊
大家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就不难发现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  首先,小学生的负担来自于社会。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社会需求的人才也是五花八门,但最终实现个人理想唯独能行的通道好像只能是读书,读书唯一论禁锢着家庭和学校教育,虽然社会也在努力改变用人观和社会需求观,但越来越多的人都以为学习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通道。社会逼家长形成了唯有读书论的思想,促使大家追求人人成才梦。另外,社会上不断出现的各种补习班,兴
期刊
构建和谐班级,我认为班主任应协调好与学生、任课教师,家长等之间的关系。  一、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协调  和谐班级的创建首先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产生优良的教育效果。第一、班主任要理解学生。如果不理解学生,师生间就有隔阂,教育就无从下手。只有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合理的心理要求以及每个学生独特个性,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才能使学生理解老师。第二、师生间形成和谐的关系,需
期刊
高中新课改在我省实践两年多以来,出现了许多新教法。总体来看,这些新教法突破了以往的本本框框,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研究、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扩大了学生思维的空间领域。但是面刘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实验教材,新的教学评估,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没有根本性的转变,课堂教学活动仍流于形式化,表面化,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以下,结合自己近年宋的教学实践就此谈几点思考。  一、语文课堂教学低效或
期刊
通过数年的教学实践和积极探索,我就英语教学的导入这话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导入的方式  1.直观导入法。这种导入是直接借助课件图片、简笔画、实物、录像等引入新课。老师以这些教具为出发点和学生进行交谈。这种导入方式比较快速。  八年级上《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中,我在第一张幻灯片上设计了一个小女孩在许愿,她希望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医生。学生看后引起了他们的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