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份工作干久了,你是不是一想到上班就沮丧,幻想假期明天就来临,觉得自己承受不了目前的工作压力……如果你有了上述情况,那么就要考虑是不是陷入了职业枯竭症的烦恼之中。职业枯竭症也称为职业倦怠,是工作和生活的重重压力使人产生的心理倦怠和生理疲惫,总感觉下一刻自己就会被压垮了。
八年只干一种工作让他心生倦怠
付磊(化名)已经工作八年了,一直做文案企划,但最近从来没有这么讨厌过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因为他发现从毕业到现在,他只做了一份工作,再换工作很难转行。
之所以想到要转行,是他觉得自己开始厌恶自己的职业,甚至厌恶上班的环境和行业的大环境。付磊转换过几个公司,但干的都是一样的活儿。现在他只要早晨睁开眼睛,就觉得烦,踏进单位更是一点激情都没有,好几个文案都被领导批评没有突破,让他有危机感。同事间又因为竞争比较激烈,根本无法找到可以说话的朋友。下了班倒是自由了,可脑子里还是想着工作那些事,就更让他烦。甚至出现了头疼、迷糊、恶心的症状,兜里总有清凉油,难受了就揉揉太阳穴。
在不变中逐渐丧失工作激情
心理咨询师表示,这是典型的职业枯竭症,从开始的情绪低落,到后来的身体疲惫,一直到最后影响了工作和生活,甚至领导都觉得这个职位不适合他了。
虽然职业倦怠是个体的感觉,然而造成职业倦怠的因素却有内外双重的压力,内在来自于个体本身,外在主要存在于企业的竞争、内部的机制及社会大环境。
造成职业枯竭可能有多重原因,可能是对自己工作的专注和投入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也有可能是因为工作多年却始终无法达到自己最初设定的那个目标;还可能是对工作倾注了所有的热爱和技能,却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等。这些都能使人对工作丧失热情,渐渐地产生倦怠和枯竭感。
倘若从业环境长期一成不变,也会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咨询师指出,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职业枯竭,一般人对于小失望和小失落是有适应能力和改造能力的;但如果无数个小失望不断地累加,总有一天,会让人无法适应。
将职业与兴趣相关联
从个人角度去看,职业枯竭促使我们要思考。对于正在寻找工作或者正处于职业倦怠期的人,应该思考我到底有多大的热情在目前的环境中,现在的坚持是为了什么,是生存、生活还是实现自我价值。如果仅仅是为了生存,就很可能让自己陷入被动,放弃还舍不得,坚持又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付出。正在工作的人,也要考虑所选择的职业、职位与兴趣、专业和工作之间的合理關系。实践证明,一个能够把工作做好的人,一定是职业与兴趣相关联。
首先需要思考自己是否选对了职业。职业是否与自己的兴趣、目标相符合,会直接影响自己的情绪。比如,有的人个性比较内向,不太喜欢争强好胜,而喜欢钻研,那么选择技术型的工作,如咨询、教师等职业是比较合适的;如果硬要做行政、管理等工作,一定会不厌其烦,久之,职业倦怠不请自来。
其次,需要思考自己是否选对了公司。虽然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公司,但是不可否认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成功之处,如果自己的性格特征、为人处事符合公司倡导的文化,就会如鱼得水;反之,则举步维艰。比如,有人过去一直在国企工作,习惯了按点上班、到点走人的作息习惯,也习惯了层级分明、做事讲究程序的作风,而进入一家成长期的民企,对于不讲流程、不讲规范的工作氛围,就显得很不适应。
最后,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良好的心态是抗击职业枯竭症最好的良方,包括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工作方式方法等。比如,有人过去一直在国企里做高管,现在“空降”到民企,虽然管理职位高,但是下属并不是真正服他,难免找点事端。若这时自己自视甚高,也没有及时与下属沟通,或者在必要时没有放低态度,就会导致双方关系比较紧张。其实,这种情况下,只要把自己放低点,一切就都好办了。
八年只干一种工作让他心生倦怠
付磊(化名)已经工作八年了,一直做文案企划,但最近从来没有这么讨厌过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因为他发现从毕业到现在,他只做了一份工作,再换工作很难转行。
之所以想到要转行,是他觉得自己开始厌恶自己的职业,甚至厌恶上班的环境和行业的大环境。付磊转换过几个公司,但干的都是一样的活儿。现在他只要早晨睁开眼睛,就觉得烦,踏进单位更是一点激情都没有,好几个文案都被领导批评没有突破,让他有危机感。同事间又因为竞争比较激烈,根本无法找到可以说话的朋友。下了班倒是自由了,可脑子里还是想着工作那些事,就更让他烦。甚至出现了头疼、迷糊、恶心的症状,兜里总有清凉油,难受了就揉揉太阳穴。
在不变中逐渐丧失工作激情
心理咨询师表示,这是典型的职业枯竭症,从开始的情绪低落,到后来的身体疲惫,一直到最后影响了工作和生活,甚至领导都觉得这个职位不适合他了。
虽然职业倦怠是个体的感觉,然而造成职业倦怠的因素却有内外双重的压力,内在来自于个体本身,外在主要存在于企业的竞争、内部的机制及社会大环境。
造成职业枯竭可能有多重原因,可能是对自己工作的专注和投入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也有可能是因为工作多年却始终无法达到自己最初设定的那个目标;还可能是对工作倾注了所有的热爱和技能,却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等。这些都能使人对工作丧失热情,渐渐地产生倦怠和枯竭感。
倘若从业环境长期一成不变,也会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咨询师指出,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职业枯竭,一般人对于小失望和小失落是有适应能力和改造能力的;但如果无数个小失望不断地累加,总有一天,会让人无法适应。
将职业与兴趣相关联
从个人角度去看,职业枯竭促使我们要思考。对于正在寻找工作或者正处于职业倦怠期的人,应该思考我到底有多大的热情在目前的环境中,现在的坚持是为了什么,是生存、生活还是实现自我价值。如果仅仅是为了生存,就很可能让自己陷入被动,放弃还舍不得,坚持又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付出。正在工作的人,也要考虑所选择的职业、职位与兴趣、专业和工作之间的合理關系。实践证明,一个能够把工作做好的人,一定是职业与兴趣相关联。
首先需要思考自己是否选对了职业。职业是否与自己的兴趣、目标相符合,会直接影响自己的情绪。比如,有的人个性比较内向,不太喜欢争强好胜,而喜欢钻研,那么选择技术型的工作,如咨询、教师等职业是比较合适的;如果硬要做行政、管理等工作,一定会不厌其烦,久之,职业倦怠不请自来。
其次,需要思考自己是否选对了公司。虽然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公司,但是不可否认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成功之处,如果自己的性格特征、为人处事符合公司倡导的文化,就会如鱼得水;反之,则举步维艰。比如,有人过去一直在国企工作,习惯了按点上班、到点走人的作息习惯,也习惯了层级分明、做事讲究程序的作风,而进入一家成长期的民企,对于不讲流程、不讲规范的工作氛围,就显得很不适应。
最后,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良好的心态是抗击职业枯竭症最好的良方,包括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工作方式方法等。比如,有人过去一直在国企里做高管,现在“空降”到民企,虽然管理职位高,但是下属并不是真正服他,难免找点事端。若这时自己自视甚高,也没有及时与下属沟通,或者在必要时没有放低态度,就会导致双方关系比较紧张。其实,这种情况下,只要把自己放低点,一切就都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