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好每一堂课,我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一个重要前提,如果学生们的注意力不集中,那么根本就谈不上怎么样去上好这堂课。以前上课时,我发现每节课中总有那么几个调皮鬼,总爱上课打岔。有几次正好被我发现了,我就故意叫他站起来回答问题,一开始这招还很有效果的,渐渐的就他们也不足为奇了,而且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后来在一次听一位低年级老师课中发现,这位老师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控制的非常好,学生自然而然的围着老师转。当然,一方面这位老师的有很强的能力,一方面他的课上得生动,很好的掌握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对自己这些年来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也有所体会和感悟,以和同仁们共勉:
一、故用己疏忽,引学生注意。
在以往课堂教学中我往往会使出我的招——装傻退位。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我结合正在讲的内容,出一道题(或对正在讲的问题),根据以往学生容易出错的情况,给出一种错误解法。然后给同学们时间,让他们思考,让他们讨论:这道题是不是有错误呢?错在何处?怎样更改?然后找人(多数是那些注意力不太集中的人)回答。
開始几次学生们以为我真的不会做或做错了,以为找错是在帮我的忙。他们便乐呵呵思考着,又兴奋地参与了进来。
后来,学生们知道我在装傻,一见这种情境,便忙着去思考。尤其那些走神的同学,生怕被我叫起,因刚讲过的问题不会而丢了他的脸面。有时我在一道题里出很多错,还让学生们比着找,看谁找的错儿多。有时我会把对的地方也说成是错的,接着马上就会有很多人来急着去纠正我的错,真是妙趣横生!
有时我也会让同学们给正确的解法找错。有人答道:“没找到”有人会帮着说:“就是没错!”我反问:“真的没有?”“是!”“你们敢确认吗?”大家都异口同声地答道:“敢!“真聪明”于是整个课堂就浸在一片欢呼声中。
二、“提神”与教学合二为一
上课时学生走神,教师必许提醒,我平时在对这个问题时,常常把提醒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提醒成为课堂教育资源,总是能收到好效果。
那天,我在上作文课,对平时学生作文写不长的现象进行分析,并进行辅导时。刚讲到要注意写好细节时,发现有一同学拿出一个硬币在桌子上玩。我看到后,没有批评他,而是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某某同学在玩硬币。”同学们一看,马上静了下来,眼睛都看着我,某同学也很不好意思,脸涨得通红,不知怎样做才好。我没有讲什么,而是指着黑板上这句话说:“这句话很通顺,但是不具体,没有把细节写下来。怎样写呢?请听:杨老师正在讲课,当他讲到要把细节写好时,只见某某同学从口袋里摸出一个一元的硬币,两个指头按着,然后用力一转,硬币马上在桌子上打转,他的眼睛也跟着在桌子上打转。”我的话刚说完,同学们都鼓起掌来。我走到该同学的面前,伸出右手,说:“谢谢你提供了这么好的素材,让我的作文课更精彩!”他的脸更红了,但后来的课堂上,他非常认真地听课。
三、让学生当老师
特别是下午第一节课时,同学们犯困课堂气氛调节不起来。这一节课我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可没有几分钟,声音却低得几乎听不见。于是我想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领读,谁知,大家的兴趣来了,这个也要来,那个也要来,班里差点“炸了锅”,气氛一下子高起来了,就连那几个想见“周公”的同学也高高举起了手。我挑选了一名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上了讲台你别说,他还真有点像模像样呢。到了前面,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用手推了推眼镜,然后郑重的说,“请跟我朗读课文。”大家都笑了,可笑归笑,无论是教的还是读的,都很认真。是啊,哪一个上讲台的同学也不想让下面的同学看自己的笑话啊!
四、给学生讲些故事
让我成为一个爱讲故事的老师是因为一道思考题:一个圆柱形玻璃容器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把一块投入水中的铁从容器中取出后,水面下降了5厘米,问这块铁的体积是多少?虽经我百般讲解学生却仍旧是蒙头蒙脑似懂非懂,脸上一片茫然,更有的学生基至打起盹来。情急之中我想起了“曹冲称象”的故事,略一思考觉得这个故事与这道题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停下来说:“这道题不说了,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学生们一下子精神振作起来。
“三国时候曹操有个小儿子叫曹冲…”故事讲完后,我顺势引导:“那么这个故事和我们的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5厘米水柱的体积就是铁块的体积。”这道思考题就这样在故事中解开了,从此我也越发爱给学生讲故事了。
爱听故事不仅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而且可以说是每个人的天性。是我们往往习惯于把故事和育人分开,其实如果我们留心观察会发现,每个故事背后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教育意义。我想这些故事不仅可以起到给学生“提神”的作用,对他们的教育效果要比空洞呆板的说教好的多!
五、找准学生的兴奋点
电影《手机》里有一句经典名言:审美也会出现疲劳,是呀,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同样的老师、上着同样的课程,岂有上课不疲劳的道理,更何况还有夏热冬寒季节变化、成长中不为人知的烦恼,都会让学生自觉不自觉的上课开小差、思想不集中。
回想上初中时,同学们都极讨厌上古文课,咬文瑶字、枯燥无味。一天语文教师生病,临时一位年轻老师顶课,给我们上宋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诗词《水调歌头·中秋》他让大家先朗读课文,不懂的地方查找资料,可学生们都作昏昏沉沉、无动于衷样。这位老师一看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马上就说:“我先请教大家一个问题,谁知道中国的四大美女是谁?”谁都想不到老师提这个问题干什么?但总而言之,同学们是你言我一语的,讲起了有关貂蝉拜月、昭君出塞、贵妃醉酒,西施等个又一个美丽的传说。老师看时机已到,马上话峰一转:“既然如此那大家一定能解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婵娟的本意和引申意了。”一下子,教室里的学习讨论气氛变得异常活跃起来。
这些轻松愉快的教学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我走上讲台之后,也经常自主不自主地用类似的方法教学,让学生能在精神适度放松的情况下继续学习。
(涉县第二实验小学 河北邯郸 056400)
一、故用己疏忽,引学生注意。
在以往课堂教学中我往往会使出我的招——装傻退位。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我结合正在讲的内容,出一道题(或对正在讲的问题),根据以往学生容易出错的情况,给出一种错误解法。然后给同学们时间,让他们思考,让他们讨论:这道题是不是有错误呢?错在何处?怎样更改?然后找人(多数是那些注意力不太集中的人)回答。
開始几次学生们以为我真的不会做或做错了,以为找错是在帮我的忙。他们便乐呵呵思考着,又兴奋地参与了进来。
后来,学生们知道我在装傻,一见这种情境,便忙着去思考。尤其那些走神的同学,生怕被我叫起,因刚讲过的问题不会而丢了他的脸面。有时我在一道题里出很多错,还让学生们比着找,看谁找的错儿多。有时我会把对的地方也说成是错的,接着马上就会有很多人来急着去纠正我的错,真是妙趣横生!
有时我也会让同学们给正确的解法找错。有人答道:“没找到”有人会帮着说:“就是没错!”我反问:“真的没有?”“是!”“你们敢确认吗?”大家都异口同声地答道:“敢!“真聪明”于是整个课堂就浸在一片欢呼声中。
二、“提神”与教学合二为一
上课时学生走神,教师必许提醒,我平时在对这个问题时,常常把提醒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提醒成为课堂教育资源,总是能收到好效果。
那天,我在上作文课,对平时学生作文写不长的现象进行分析,并进行辅导时。刚讲到要注意写好细节时,发现有一同学拿出一个硬币在桌子上玩。我看到后,没有批评他,而是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某某同学在玩硬币。”同学们一看,马上静了下来,眼睛都看着我,某同学也很不好意思,脸涨得通红,不知怎样做才好。我没有讲什么,而是指着黑板上这句话说:“这句话很通顺,但是不具体,没有把细节写下来。怎样写呢?请听:杨老师正在讲课,当他讲到要把细节写好时,只见某某同学从口袋里摸出一个一元的硬币,两个指头按着,然后用力一转,硬币马上在桌子上打转,他的眼睛也跟着在桌子上打转。”我的话刚说完,同学们都鼓起掌来。我走到该同学的面前,伸出右手,说:“谢谢你提供了这么好的素材,让我的作文课更精彩!”他的脸更红了,但后来的课堂上,他非常认真地听课。
三、让学生当老师
特别是下午第一节课时,同学们犯困课堂气氛调节不起来。这一节课我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可没有几分钟,声音却低得几乎听不见。于是我想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领读,谁知,大家的兴趣来了,这个也要来,那个也要来,班里差点“炸了锅”,气氛一下子高起来了,就连那几个想见“周公”的同学也高高举起了手。我挑选了一名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上了讲台你别说,他还真有点像模像样呢。到了前面,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用手推了推眼镜,然后郑重的说,“请跟我朗读课文。”大家都笑了,可笑归笑,无论是教的还是读的,都很认真。是啊,哪一个上讲台的同学也不想让下面的同学看自己的笑话啊!
四、给学生讲些故事
让我成为一个爱讲故事的老师是因为一道思考题:一个圆柱形玻璃容器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把一块投入水中的铁从容器中取出后,水面下降了5厘米,问这块铁的体积是多少?虽经我百般讲解学生却仍旧是蒙头蒙脑似懂非懂,脸上一片茫然,更有的学生基至打起盹来。情急之中我想起了“曹冲称象”的故事,略一思考觉得这个故事与这道题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停下来说:“这道题不说了,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学生们一下子精神振作起来。
“三国时候曹操有个小儿子叫曹冲…”故事讲完后,我顺势引导:“那么这个故事和我们的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5厘米水柱的体积就是铁块的体积。”这道思考题就这样在故事中解开了,从此我也越发爱给学生讲故事了。
爱听故事不仅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而且可以说是每个人的天性。是我们往往习惯于把故事和育人分开,其实如果我们留心观察会发现,每个故事背后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教育意义。我想这些故事不仅可以起到给学生“提神”的作用,对他们的教育效果要比空洞呆板的说教好的多!
五、找准学生的兴奋点
电影《手机》里有一句经典名言:审美也会出现疲劳,是呀,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同样的老师、上着同样的课程,岂有上课不疲劳的道理,更何况还有夏热冬寒季节变化、成长中不为人知的烦恼,都会让学生自觉不自觉的上课开小差、思想不集中。
回想上初中时,同学们都极讨厌上古文课,咬文瑶字、枯燥无味。一天语文教师生病,临时一位年轻老师顶课,给我们上宋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诗词《水调歌头·中秋》他让大家先朗读课文,不懂的地方查找资料,可学生们都作昏昏沉沉、无动于衷样。这位老师一看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马上就说:“我先请教大家一个问题,谁知道中国的四大美女是谁?”谁都想不到老师提这个问题干什么?但总而言之,同学们是你言我一语的,讲起了有关貂蝉拜月、昭君出塞、贵妃醉酒,西施等个又一个美丽的传说。老师看时机已到,马上话峰一转:“既然如此那大家一定能解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婵娟的本意和引申意了。”一下子,教室里的学习讨论气氛变得异常活跃起来。
这些轻松愉快的教学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我走上讲台之后,也经常自主不自主地用类似的方法教学,让学生能在精神适度放松的情况下继续学习。
(涉县第二实验小学 河北邯郸 05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