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0 年,维格兰41 岁,他向挪威政府提出:“给我一片绿地,我要让它闻名世界。”政府同意了他的请求,将首都奥斯陆的弗罗古纳尔公园交给了他。维格兰大展其艺术才能,把自己后半生的心血全部注入到雕塑艺术对生命的诠释之中。30 年后,这里果然震惊了世界。维格兰的骨灰也留在这里。为了致谢和纪念这位杰出的雕塑大师对挪威乃至世界的无私奉献和不朽功绩,奥斯陆市政府把这座公园命名为“维格兰雕塑公园”。
公园内所有的作品都与人性有关,而且所有人物都以裸体出现。除了受罗丹的影响,维格兰还认为,唯有以最自然的方式呈现作品,才能让世人看到人性的真谛。公园内的雕塑逼真写实,将人物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凝固在
花岗岩和青铜里,表现了人类从出生至死亡各个时期的不同形态与心境,给游人许多有关人生的启示。维格兰以人体艺术这一特殊的表现形式反映“生与死”这一永恒的主题,这是他对人类历史特别是人类艺术史的杰出贡献。维格兰这样评价自己:“也许我的前世就是一个雕塑家。不管外界对我如何强烈地嘲弄和无情地鞭挞,也不管我如何努力地去尝试寻找另一条生活道路,最终我都会重新回归艺术之路。”
让我们跟随参观者进入这座闻名世界的雕塑公园。
生命之桥
将人类和树木熔铸在两米高的青铜雕塑之中是维格兰的原创理念之一。喷泉四壁的浮雕从婴儿出世开始,经过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直到死亡,反映人生的全过程。而四角的雕塑,一角是天真活泼的儿童,一角是热情奔放的青年,一角是劳累辛苦的壮年,一角是垂暮临终的老年,组成人生的四幅画面。这一组作品浪漫地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演绎了人生的各个阶段,从童年、青春期发展到成年,然后渐渐步入老年并由死亡来结束一轮循环。但是,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而只是一个循环的结束,新一轮的生命又将从那永不枯竭的泉水中源源不断地喷薄而出。
生命之柱
在“生命之泉”的后面,是整个公园内最具代表性且蜚声世界的“生命之柱”。石柱高17.12 米,直径 3.5 米,重270 吨,是在一块花岗岩巨石上整体雕凿,由121 个人体雕像所组成的雕像柱。“生命之柱”类似中国古代的华表,是公园雕塑作品的艺术高峰,由维格兰花费近20 年心血雕刻而成,完成后不久维格兰就去世了。
生命之轮
1930 年初,在“生命之桥”完成后,维格兰又创作了一个小型儿童玩乐系列组雕,安置在桥下池塘边的儿童游乐场。在游乐场中央,有一根花岗岩柱,上面托举着一个胎儿。池塘中常有野鸭和天鹅游弋,俨然一个童话世界。
1934 年,维格兰又精心设计并完成了大型青铜雕塑“生命之轮”。
沿“生命之柱”后的公园纵轴线走下去的850 米处,是一个铸造于1930 年的日晷。绕过日晷再上行,在公园的尽头,屹立着一座“生命之轮”铜雕,由头脚相连的4 名成人和3 名儿童组成,似乎是由人形成的圆圈在动态地舞蹈。整个雕塑象征着人生生老病死圆满循环的过程。人不可能永生,但似乎可以死而复生,这就是“生命之轮”。
在公园入口处,矗立着一座维格兰的塑像:他身穿小开领大衣,一手拿铁锤,一手拿錾子。与其说他像独立高标的艺术家,不如说他更像诚恳谦和的工人。园中的雕塑并非达官贵人或巨贾明星,全都是一些普普通通、没有具体命名的平凡之人。这里的人体雕塑体现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亲子之爱,父母之爱,伉俪之爱,手足之爱……还深刻地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在人性本质上的平等,揭示了人性的优点和缺陷、欢悦和痛苦、拼搏和幻灭、和谐和矛盾等复杂的多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