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辞铸须眉音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18004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徐灿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女词人。其词集《拙政园诗余》所录虽是出自女子之手的瑰丽婉约之语,却在其中抒发黍离之悲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不逊于须眉之色的慷慨悲凉之音。而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与作者所处的明清易代的时代背景及其身世经历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在词的演进中和当时社会形成的文学观念及社会文风密不可分。
  关键词:徐灿 《拙政园诗馀》 黍离之悲 身世经历 文学观念
  清初阳羡派词人陈维崧曾言:“徐湘苹才锋遒丽,生平著小词绝佳。盖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已。”(陈维崧《妇人集》)晚清词论家陈廷焯也说:“国朝闺秀工词者,自以徐湘苹为第一。”(陈廷焯《百雨斋词话》卷五)然而,作为我国文学史上明末清初的著名女词人徐灿(字湘苹),真正使其词从数以万计的传统闺情之作中脱颖而出的,并不是其前期所创的那些体现闺阁之音的作品,而是其在后期:即明亡以后,借以表达家国之念和黍离之悲的哀恸之作。诚如刘勇刚先生所言,这些蕴涵着易代之悲、夷夏之辨政治内涵的作品“使她同寻常闺阁才女区别开来,而具有了士大夫的品格”。
  所以我们说徐灿词的难能可贵之处,即是:《拙政园诗余》所录虽是出自女子之手的瑰丽婉约之词,却在其中描写家国之感、抒发黍离之悲的作品中突破了历来女词人的“小我”意识而体现出了“兴亡之感,相国愧之”的不逊于须眉之音的阳刚、沉郁之言。(谭献《箧中词》卷五)而形成这一内容和风格的原因,据笔者分析,概有如下两点:
  一、身世经历的影响
  我们知道徐灿是明朝光禄丞徐子懋的爱女,后嫁浙江海宁望族陈之遴为继室。据言她的祖姑徐媛“多读书,好吟咏,与寒山陆卿子唱和。吴中士大夫望风附影,交口而誉之。流传海内,称吴门二大家”。所以在这种较好的家学渊源的影响下,“幼颖悟,通书史,识大体”的徐湘苹在江山易主的沧桑巨变中自然而然地走出对于“小我”的关注而将兴亡之感融入诗词,成为女词人中走出闺房、关注国家社会的第一人。
  来看这首《少年游·有感》:
  衰杨霜遍灞陵桥,何物似前朝。夜来明月,依然相照,还认楚宫腰。 金尊半掩琵琶恨,旧谙为谁调。翡翠楼前,胭脂井畔,魂与落花飘。
  “衰杨霜遍灞陵桥,何物似前朝。”在此,作者以杨柳之衰败喻前明之覆灭,言外寓物是人非之感。陈维崧在《妇人集》中称此两句“缠绵辛苦”。“夜来明月,依然相照,还认楚宫腰”。夜月有情,依然相照,但照见的“楚宫腰”,已不再是昔日的“楚宫腰”。“金尊半掩琵琶恨,旧谙为谁调”意谓酒席歌宴上的音乐在词人耳中都是哀怨之音,令人黯然神伤。陈廷焯选此词入《词则·大雅集》,评云:“感慨苍凉,似金元人最高之作。”可谓得其要领。明清易代之际,江南干戈遍地,陈、徐两人家乡残破,徐灿抚今思昔,无限伤感:乱后家山,意中愁绪真非三言两语即能说清。故而她只能抚今追昔,借眼前之景写以往之喜怒,让我们在作者的对比与回忆中体味那份言说不尽的绵绵哀愁。她说:“小院入边愁,金戈满旧游。问五湖、那有扁舟。梦里江声和泪咽,何不向,故园流。”(《唐多令·感怀》)她说:“痛烟芜何处,旧家华阅。娇小凤毛堂构远,飘零蝉鬓门楣孑,拂银檠、谙向玉参差,声声血。”(《满江红·示四妹》)她说:“隋堤弱絮年年舞,谩惜今和古。长江凄咽为谁流,难道雨花春色片时休?”(《虞美人·感兴》)这正如唐人咏叹的那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当风流已被雨打风吹去,柳絮纷飞,托根无地,人们不禁想到那些绚烂而短命的王朝。而娇小凤毛也好,门楣银檠也罢,一切有着华丽色彩的旧日欢乐都在如今的金戈铁马中幻化成今日的雨花春色,作者只能在梦里回忆,只能在现实中听着长江的呜咽哀鸣。于是品读之时,一种风景不殊而人事全非的深沉亡国之痛和身世飘零之感每每涌动心头。
  而徐灿让人称道的地方并不止她能将填词的视线延伸到闺房以外的世界而一写亡国之痛,还在于,在她的词中包含着一种妇人词中少有的夷夏之辨的思想观念。这种观念体现在词中便是一种因降清失节而引发的悔恨与无奈。清世祖顺治二年,清兵席卷江南,南明小朝廷覆亡,陈之遴变节投靠清朝,重新来到北京成为新贵。这使与丈夫的政治态度迥然不同的徐灿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她一方面无法接受在沉重的压迫氛围下摇尾乞怜的现状;另一方面又必须面对她深爱着的丈夫做了“贰臣”的现实,甚至还不得已接受了清廷册封的“诰命夫人”称号——所有的一切使得对丈夫感情深厚的她在感情和生活上都深深陷入了无奈、羞愧、矛盾、屈辱和痛苦之中。
  且看这首《踏莎行·初春》: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几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在“芳草才芽,梨花未雨”的初春,百花待放,应该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美好时节,可词人却转锋作“春魂已作天涯絮”,美好的春景并没有能够消解词人忧郁沉痛的心境,愁绪满怀依然如天边风絮。此是徐灿主观心境的自然流露。正如她在另一首《永遇乐·舟中感旧》中所云:“世事流云,人生飞絮。”一种无根的感觉,迷惘苍凉,使她深深地陷入对“世事”“人生”的思考中。“故国茫茫,扁舟几许?夕阳一片江流去。”那令人梦绕魂牵的故国茫茫不见,载人回归的扁舟也归路杳渺,唯见夕阳一片,带着词人无限的怅惘随着江流黯然逝去。结句感情格外深挚:“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在此落日残照、江流不尽的情境中,词人无限感伤,只能祈求天边的明月,希望它暗淡一些,不要将月光投向碧云深处去照临那忍垢蒙羞的山河,免得触动人的心坎痛处。那么她的心坎痛处究竟是什么呢?就是那句“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此句蕴涵了徐灿对于之遴另栖新枝的无奈和讥讽,可以说她对丈夫有爱有恨又有鄙夷,而这种复杂矛盾的心情实难为外人道也。而“月痕休到深深处”一句是否也含有对丈夫的劝阻之意呢?
其他文献
窗外的风一点一点变得凄厉,夹杂着冷冷的雨丝,天气便变得潮湿寒冷起来。在这苦寒的冬夜,想起小时候冬天里的往事,心里竟泛起了阵阵温暖。   小时候的我,在一个小山村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   南方山村的冬天,像一幅水墨画,挂在季节的墙上,静默,沉寂。冬天的野外,远山苍茫,树木仍是绿的,绿得老气横秋,绿得庄重大度。昔日的青青草地,到底在萧萧寒风的催促下,不太情愿地换上了一身赭黄的外衣。河水
【摘要】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本文将从“互联网 教育”创新模式和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目前的教育模式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互联网 教育”环境下课堂教学创新模实施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教育模式;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2-0176-02  Analysis of Class
一、抓住特征写外貌  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指对人物体态、容貌、衣着、神情的描写。只有抓住人物特点,写好外貌,才能做到写谁像谁,使读者如见其人。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给人印象最深刻、最突出的特征。有些同学写人时缺乏真情实感,描写人的外貌往往千人一面,什么“圆圆的脸蛋,水汪汪的眼睛,乌黑的头发”,不管男女老少都一样。同学们如果对所写人物外貌进行认真的“捕捉”,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外貌相同的人。描写因
摘 要:在苏童的小说《三盏灯》中,“铁皮油桶”虽是个普通意象,却贯穿了全文。从生命的象征,对“不是傻子”的呐喊,到对历史意义的挖掘,“铁皮油桶”隐含着“灯油—生命”“战争—历史”“人—人性”如此丰富的象征内涵,同时也体现了战争背景下对人性的探索。  关键词:《三盏灯》 铁皮油桶 生命象征 呐喊 历史意义  苏童的小说总能让人从生命悲剧中发掘其深沉的文化根源,从而使小说的感情色彩愈发凝重。如《妻妾成
两只眼睛  情感是我们心的眼睛。  智慧是其中一只,慈悲是另一只。  當我们过度钟情的时候,一只眼瞎了,因为钟情使我们痴。  当我们生起怀恨的时候,另一只眼瞎了,因为怀恨使我们■。  一个爱恨强烈的人,两眼就会处于半盲状态。  在我们从爱欲中得到菩提,有更广大的爱时,在我们连那些可恨的人都能生起无私的悲悯时,我们心的眼睛就会清明,有如晨曦中薄雾退去的湖水。  生一盆火  在最黯暗无光的所在,最能看
清晨的教室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午间的操场上传来欢快的嬉笑声,傍晚的食堂中传出一阵阵吆喝声,这就是我的校园,我们就这样度过了有趣而又充实的九月。   操场上刚刚集合完毕,准备开运动会闭幕式。突然,一阵阵狂风袭来,吹乱了同学们的秀发。有的人伸手撩了撩被吹起的碎发,皱了皱眉头,眉间便形成了一个“川”字。他们将被寒风摧残过的双手缩进了衣袖中。紧接着,风更大了,显得那么肆无忌惮。杨树随之起舞。紧接着,一滴
摘 要:当今社会,事业“女强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话语体系中的女性形象,凸显出巾帼不让须眉的阳刚之气。正因如此,“女强人”在社会分层中也面临尴尬的性别定位,她们既非男性,又非传统意义上的女性,成为无法单纯用性别衡量的女性类别。而除此之外,她们面临的更大问题是来自家庭、工作,以及爱情等方面的压力。台湾女作家朱秀娟的代表作《女强人》,在热情塑造时代女强人形象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女强人人生困境的思考。 
周二,人称“学霸”的蓝青带来了两个魔方,打算在周三班队课上大出风头。我不屑,不就玩魔方嘛,你会我也会,有啥得瑟的。  不过,他带来的其中一个魔方确实令我吃惊。那是什么魔方啊!银色的,正方体,这不稀罕;稀罕的是,每个块面大小都各不相同:小的,长宽只有几毫米;大的,却有几厘米。  这玩意儿要怎么转啊?大伙儿围着蓝学霸,两眼放光。  小王一把抢过魔方,将其打乱,一脸坏笑说:“蓝青,有种你当我们面,把它马
【摘 要】语文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语文教学培养的是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而这两种能力不仅对学生日后参与社会生活非常重要,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前提。所以说,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不仅是全体师生的共同需要,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主动性;语文课堂教学;主动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3.3
摘 要:小说《春尽江南》以当下中国的现实状况为切入点,描摹整个时代的轮廓,但又不止于此,小说也以女主人公身份的变迁,展现了女性个体在爱情、婚姻中的遭遇和选择。文本直接指向女性身份和生存的紧张状况。格非在书写庞家玉(李秀蓉)的追求与反抗中,探讨了社会变迁下的女性的精神与生存困境。  关键词:李秀蓉 庞家玉 女性  在“江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春尽江南》中,格非以冷静的笔触观照当下人们的生存现实,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