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多行业都会产生高浓度有机废水,这种废水对于环境的影响较为恶劣,因此也成为水处理技术研究的重点所在。虽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难将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到达到排放标准要求的水平,但是可以将其处理到可以进行中水回用的水平。这样做,一方面能够避免高浓度有机废水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另外一方面还能达到节约水资源的作用。
关键词:高浓度;有机废水;中水回用;措施
目前,我国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废水,不仅仅含有较高含量的BOD、COD、氨氮等物质,还会含有氰化物、硫化物等物质,因此很多高浓度有机废水都存在可生化性差、降解周期较长等问题。实际处理过程中,技术人员则会将这部分污水处理成可以回用的中水,一般会用为景观用水、净化用水等等,或者用为工艺用水。但是,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仍然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以保证处理后得到的中水水质达到想不安要求。
一、高浓度废水菌属培养驯化的难点及应对措施
一般来说,高浓度废水处理过程中所需要运用的菌属具有难培养,培养后难以增殖等问题。因此,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会将专用菌种和广谱菌种联合使用,从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驯化符合实际需求的菌种。
例如,处理含酚废水的菌种对于水质各项指标就有较为复杂的要求,并且驯化后的菌种在环境变化过程中也会表现的更为敏感。同时,水质中氨氮、有机物等物质含量变化,也会给菌种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因此,也更难控制好污水处理过程中一容积负荷、污泥回流比等参数为代表的控制要点。在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过程中,需要将pH值控制在6.8~7.2范围内,否则酚的去除效率会降低。同时,其他的参数也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污水各项指标的处理效率。
二、废水可生化性的难点及应对措施
(一)在难降解与可降解有效分离上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高浓度废水在新技术应用中对于难于降解的苯环、酚類,需要在主工艺中就考虑采用环保型工艺,环保型设备在进行高温高压条件下,就氧化还原生产出低碳环保的水质。现在采用将难降解的物质提炼为高附加值副产品的工艺路线 ,在污水处理前置工艺中,将难降解物质就分离出去,获取酚、氨水、焦油、硫磺等具有高附加值的副产品。同时,得到了分控指标合格的含硫废水、含酚废水、含氰化物废水、丙烯晴废水,使得难降解与可降解的有效分离,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再通过培养驯化专用菌种,克服掉诸多难点,是能够达到零排放的。
(二)通过采用新技术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比成为废水可生化性。导致废水可生化性差的原因一般包括废水中含有不易被微生物降解的物质,甚至有些物质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因此,这类物质在废水中的含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并导致污染物质不能得到有效的去除。一般来说,当BOD5/COD大于0.3时,废水的可生化性相对理想,反之则不理想。因此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也建议技术人员能够通过采用新技术的方式来提高BOD5/COD,或者调整其他技术参数,以保证生化反应能够处于良好的反应状态。
(三)在传統工艺改进上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对于BOD5/COD接近于0.3的废水,通过改进工艺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A2/0工艺改进为BAF工艺;A/O、SBR工艺中放入填料,改进为接触氧化工艺,就具有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功能,现已成为处理高浓度废水的主流工艺。在通过完善运行管理,做好综合防治等措施,就能够最大限度地使出水水质达到中水回用的标准。
(四)通过延长停留时间的方式来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水解酸化法是十分常用且经典的污水处理工艺。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随着微生物氧化时间的增加,废水可生化性也会明显提升。因此,废水停留时间越长,其氧化程度越深。一般来说,在采用水解酸化法的污水处理工艺中,需要将停留时间控制在8h左右,如果BOD5/COD小于0.3,那么就需要进一步延长停留时间,但是其时间也相对较长,甚至能够达到常规停留时长的十几倍以上。
(五)通过改善生化环境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比来说,市政污水在生物降解方面有着更好的表现,因此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可以考虑将具有良好生物降解能力的市政污水、生活污水与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混合,以达到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作用。同理,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向废水中增加葡萄糖、淀粉等物质,提高废水的BOD5/COD,达到改善生化环境的作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浓度废水菌属培养驯化是污水处理工艺的难点之一,尤其是处理含酚废水的菌种对于水质各项指标就有较为复杂的要求。另外,想要解决废水可生化性难点,就需要在难降解与可降解有效分离上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通过采用新技术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在传統工艺改进上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通过延长停留时间的方式来提高废水可生化性,通过改善生化环境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与此同时,技术人员也需要了解当地气候环境对污水处理所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实际生产工艺的产污特点,从而提出更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潘梓华.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系统的调试点[J].河南建材,2020(03):44-45.
[2]吴延锐,赵红洲,于磊,毕凤红,王稳.中水回用系统优化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20,46(03):151+153.
[3]阮琼瑶,门宝辉.我国高校中水回用现状调查研究[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9(12):39-43.
[4]李汶泽,吕昕璐.中水回用水的优势及应用价值[J].区域治理,2019(50):170-172.
[5]薛赵薇.浅析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艺及中水利用[J].门窗,2019(22):238.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环境监测中心)
关键词:高浓度;有机废水;中水回用;措施
目前,我国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废水,不仅仅含有较高含量的BOD、COD、氨氮等物质,还会含有氰化物、硫化物等物质,因此很多高浓度有机废水都存在可生化性差、降解周期较长等问题。实际处理过程中,技术人员则会将这部分污水处理成可以回用的中水,一般会用为景观用水、净化用水等等,或者用为工艺用水。但是,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仍然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以保证处理后得到的中水水质达到想不安要求。
一、高浓度废水菌属培养驯化的难点及应对措施
一般来说,高浓度废水处理过程中所需要运用的菌属具有难培养,培养后难以增殖等问题。因此,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会将专用菌种和广谱菌种联合使用,从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驯化符合实际需求的菌种。
例如,处理含酚废水的菌种对于水质各项指标就有较为复杂的要求,并且驯化后的菌种在环境变化过程中也会表现的更为敏感。同时,水质中氨氮、有机物等物质含量变化,也会给菌种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因此,也更难控制好污水处理过程中一容积负荷、污泥回流比等参数为代表的控制要点。在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过程中,需要将pH值控制在6.8~7.2范围内,否则酚的去除效率会降低。同时,其他的参数也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污水各项指标的处理效率。
二、废水可生化性的难点及应对措施
(一)在难降解与可降解有效分离上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高浓度废水在新技术应用中对于难于降解的苯环、酚類,需要在主工艺中就考虑采用环保型工艺,环保型设备在进行高温高压条件下,就氧化还原生产出低碳环保的水质。现在采用将难降解的物质提炼为高附加值副产品的工艺路线 ,在污水处理前置工艺中,将难降解物质就分离出去,获取酚、氨水、焦油、硫磺等具有高附加值的副产品。同时,得到了分控指标合格的含硫废水、含酚废水、含氰化物废水、丙烯晴废水,使得难降解与可降解的有效分离,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再通过培养驯化专用菌种,克服掉诸多难点,是能够达到零排放的。
(二)通过采用新技术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比成为废水可生化性。导致废水可生化性差的原因一般包括废水中含有不易被微生物降解的物质,甚至有些物质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因此,这类物质在废水中的含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并导致污染物质不能得到有效的去除。一般来说,当BOD5/COD大于0.3时,废水的可生化性相对理想,反之则不理想。因此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也建议技术人员能够通过采用新技术的方式来提高BOD5/COD,或者调整其他技术参数,以保证生化反应能够处于良好的反应状态。
(三)在传統工艺改进上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对于BOD5/COD接近于0.3的废水,通过改进工艺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A2/0工艺改进为BAF工艺;A/O、SBR工艺中放入填料,改进为接触氧化工艺,就具有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功能,现已成为处理高浓度废水的主流工艺。在通过完善运行管理,做好综合防治等措施,就能够最大限度地使出水水质达到中水回用的标准。
(四)通过延长停留时间的方式来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水解酸化法是十分常用且经典的污水处理工艺。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随着微生物氧化时间的增加,废水可生化性也会明显提升。因此,废水停留时间越长,其氧化程度越深。一般来说,在采用水解酸化法的污水处理工艺中,需要将停留时间控制在8h左右,如果BOD5/COD小于0.3,那么就需要进一步延长停留时间,但是其时间也相对较长,甚至能够达到常规停留时长的十几倍以上。
(五)通过改善生化环境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比来说,市政污水在生物降解方面有着更好的表现,因此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可以考虑将具有良好生物降解能力的市政污水、生活污水与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混合,以达到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作用。同理,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向废水中增加葡萄糖、淀粉等物质,提高废水的BOD5/COD,达到改善生化环境的作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浓度废水菌属培养驯化是污水处理工艺的难点之一,尤其是处理含酚废水的菌种对于水质各项指标就有较为复杂的要求。另外,想要解决废水可生化性难点,就需要在难降解与可降解有效分离上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通过采用新技术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在传統工艺改进上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通过延长停留时间的方式来提高废水可生化性,通过改善生化环境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与此同时,技术人员也需要了解当地气候环境对污水处理所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实际生产工艺的产污特点,从而提出更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潘梓华.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系统的调试点[J].河南建材,2020(03):44-45.
[2]吴延锐,赵红洲,于磊,毕凤红,王稳.中水回用系统优化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20,46(03):151+153.
[3]阮琼瑶,门宝辉.我国高校中水回用现状调查研究[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9(12):39-43.
[4]李汶泽,吕昕璐.中水回用水的优势及应用价值[J].区域治理,2019(50):170-172.
[5]薛赵薇.浅析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艺及中水利用[J].门窗,2019(22):238.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环境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