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反复思考,学校确立了“互联网+学校教育”的课题,希望借助互联网与课题的力量来提升学校教师业务素养与教学质量。
培训先行,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发展
首先,长春市宽城区自强小学在2016年3月成立了奇点微课程工作室,吸纳成员13名,核心成员7名。现阶段核心成员都拥有自己的一整套课程,并在全国各地进行过经验分享。
学校针对教师开展了网络培训课程和私人定制课程,对教师进行培训。
网络培训课程是指美好教师“1+N+X”教师培训课程,1即教师必修校本培训课程,N即教师必修分类个性化课程,X即教师自选培训课程和集中式培训。
私人定制课程是以系统思维的方式为教师做私人定制型的发展课程,根据萃取教师最佳实践、架构课程图、录制微课程、形成课程的流程进行私人定制,以此促进教师个体的成长。现阶段学校已拥有4套成系列的私人定制课程。此外,学校还尝试课程直播,教学校长李元慧做主播,进行了全程40分钟的全网直播,详尽地展示了学校的社团课程。
开设多种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为学生创设了德育课程、智育课程、能育课程三大课程,帮助学生全方位发展。针对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学校开设了多媒体全景互动的亲子课程,同时尝试“蝴蝶班”的实践。另外,为扩大学生们的视野,学校还鼓励学生采用QQ群网络模式进行学习。
确立教师、学生学习系统。学校把“互联网+学习生态圈”为确定“互联网+学校教育”的系统中心词。把系统的主体分成教师和学生两部分,从主题、途径、平台助力、成果分享四个维度出发。建立教师学习的自修系统、研修系统、互修系统三大系统与学生学习的学校系统、家庭系统、社会系统三大系统,实现教师的业务水平、自身素养的提升与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由性格的形成,最终实现“互联网+学校教育”教育模式的创新。
教师开发课程。经过实践探索,学校教师开发出系列课程,包含管理系列、教师策略系列、学科教学系列、社团课程系列、全景课程系列。
建设资源库。学校把近年来教师们的研修成果整理、提升,并进行了全资源建设,把教师们的开发课程系统化。
向专家型教师转变。几年间,学校教师多次在互联网上与全国研伴进行交流,在区域内与同行进行分享。到哈尔滨、沈阳进行了微课程培训,到郑州、西安等地游学,在深圳、鄂尔多斯进行封闭培训,等等。
在培训和游学过程中,多名教师担任培训师、主讲师或者助教,这样的游学、培训,让教师们逐渐向专家型教师转变。
课题问题梳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校在研究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一方面,由于宽城区内的人员调动,研究团队的人员有所调整,这样有一部分研究进行了转移,被调离的人员进度就要比其他的人员慢一些,另外对新参与进来的研究员要进行基础培训,以适应整个研究的进度。另一方面,硬件设备更新慢,互联网技术更新速度快,学校的硬件设备跟不上发展的速度,因此影响了研究的进度。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学校一方面将继续发展全景课程,即把教师的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录成微课,形成一系列的课程,把教学过程形成一个闭合的圆形,使教学过程能够完整、全面;另一方面,學校将继续实践,丰富研究成果,通过互联网平台、微课、码书,利用手机电脑,与当下教学彼此嵌入,实现“全资源互动”“全过程资源”“大空间学习”,形成全新的师生成长的学习生态圈。
培训先行,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发展
首先,长春市宽城区自强小学在2016年3月成立了奇点微课程工作室,吸纳成员13名,核心成员7名。现阶段核心成员都拥有自己的一整套课程,并在全国各地进行过经验分享。
学校针对教师开展了网络培训课程和私人定制课程,对教师进行培训。
网络培训课程是指美好教师“1+N+X”教师培训课程,1即教师必修校本培训课程,N即教师必修分类个性化课程,X即教师自选培训课程和集中式培训。
私人定制课程是以系统思维的方式为教师做私人定制型的发展课程,根据萃取教师最佳实践、架构课程图、录制微课程、形成课程的流程进行私人定制,以此促进教师个体的成长。现阶段学校已拥有4套成系列的私人定制课程。此外,学校还尝试课程直播,教学校长李元慧做主播,进行了全程40分钟的全网直播,详尽地展示了学校的社团课程。
开设多种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为学生创设了德育课程、智育课程、能育课程三大课程,帮助学生全方位发展。针对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学校开设了多媒体全景互动的亲子课程,同时尝试“蝴蝶班”的实践。另外,为扩大学生们的视野,学校还鼓励学生采用QQ群网络模式进行学习。
确立教师、学生学习系统。学校把“互联网+学习生态圈”为确定“互联网+学校教育”的系统中心词。把系统的主体分成教师和学生两部分,从主题、途径、平台助力、成果分享四个维度出发。建立教师学习的自修系统、研修系统、互修系统三大系统与学生学习的学校系统、家庭系统、社会系统三大系统,实现教师的业务水平、自身素养的提升与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由性格的形成,最终实现“互联网+学校教育”教育模式的创新。
教师开发课程。经过实践探索,学校教师开发出系列课程,包含管理系列、教师策略系列、学科教学系列、社团课程系列、全景课程系列。
建设资源库。学校把近年来教师们的研修成果整理、提升,并进行了全资源建设,把教师们的开发课程系统化。
向专家型教师转变。几年间,学校教师多次在互联网上与全国研伴进行交流,在区域内与同行进行分享。到哈尔滨、沈阳进行了微课程培训,到郑州、西安等地游学,在深圳、鄂尔多斯进行封闭培训,等等。
在培训和游学过程中,多名教师担任培训师、主讲师或者助教,这样的游学、培训,让教师们逐渐向专家型教师转变。
课题问题梳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校在研究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一方面,由于宽城区内的人员调动,研究团队的人员有所调整,这样有一部分研究进行了转移,被调离的人员进度就要比其他的人员慢一些,另外对新参与进来的研究员要进行基础培训,以适应整个研究的进度。另一方面,硬件设备更新慢,互联网技术更新速度快,学校的硬件设备跟不上发展的速度,因此影响了研究的进度。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学校一方面将继续发展全景课程,即把教师的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录成微课,形成一系列的课程,把教学过程形成一个闭合的圆形,使教学过程能够完整、全面;另一方面,學校将继续实践,丰富研究成果,通过互联网平台、微课、码书,利用手机电脑,与当下教学彼此嵌入,实现“全资源互动”“全过程资源”“大空间学习”,形成全新的师生成长的学习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