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心中的修行有三项内容:一是参透周边事物的道理;二是参透人生的道理;三是去践行,那就是按照事物的道理去做事,去说话,去写作,按照人生的道理去生活,去享受,去塑造自己的人生。
周边事物可以被粗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象的,一类是抽象的。前者看得见摸得着,比较浅显易懂;后者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深奥难懂。
老子的“道”应当就是指事物的道理。对于具象的事物来说,人只要有正常的理智,就应当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水往低处流而不是往高处流,这就是水流之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就是自然之道;以心换心,这就是交友之道。抽象的道理就是存于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事物内部的结构和逻辑,那是需要用数理化或者心理学社会学哲学这样的专门知识来理解的。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和尼采的哲学。
老子的“道”也包含人生的道理,比如柔弱胜刚强,海虽然在最低处,可是正因为如此,河流全都流向它,海纳百川源于虚怀若谷。所以老子主张无为之治,宽容,低调,貌似软弱,却能够成为最终的胜者赢家。这些都是很有魅力的人生道理和态度,参透之后可以无往不胜,无坚不摧。
我的所谓世俗修行,有一大半就是为了去参透周边事物的道理和人生的道理。了悟了道理,心里就变得明澈,情绪就变得宁静,这就是我的修行。
每当世事纷繁
每当世事纷繁,心中像长了草,不干净,不安静,热锅上的蚂蚁般,惶惶然不可终日。我想,此事有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人偶尔不得不陷自己于这一境地。人在社会中生活,不可能完全不问世事,因为世事就是我们的生态环境,环境好感觉才会好,环境不好感觉就会被败坏。在世上有些事情错得离谱时,有话语权的人不得不出来说话,点拨世人。即使有时要冒一定的风险,也应当在所不辞,挺身而出,免得事情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如果当年文革初起时,有识之士有勇气、有能力、有办法发出警告,发出呼吁,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十年浩劫。可惜,当时就连刘邓这样的权力人物都无能为力,更不要说蝼蚁般的百姓。感谢互联网这一技术革命,给了每个人一个发声的渠道,使得我们可以在事情造成更大损害之前,用网上舆论的声音挽狂澜于既倒,使得事态的发展不必走过多的弯路,人民和社会不会遭受太大的损失。
其次,在可以摆脱的时候要尽量摆脱。工作和战斗当然是有价值的事情,但是它的价值更多是社会价值,是服务于他人的,人还是应当更多地回归自身,反观存在,享受人生,这才是对个人更有价值的事情,才是个体生命真正的归宿。
总之,人应当每天修行,时时修行,在做每一件细致而微的事情时,都有一个宏观的视角,把自己当作第三人称的人那样来加以观察,检验,鉴定。一方面人只能在一个微观的时间和空间活动,另一方面要对自己的活动做宏观的时间和空间的考察,感受历史感。所谓历史不就是很多人每天所做的事情汇聚而成的吗?
周边事物可以被粗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象的,一类是抽象的。前者看得见摸得着,比较浅显易懂;后者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深奥难懂。
老子的“道”应当就是指事物的道理。对于具象的事物来说,人只要有正常的理智,就应当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水往低处流而不是往高处流,这就是水流之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就是自然之道;以心换心,这就是交友之道。抽象的道理就是存于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事物内部的结构和逻辑,那是需要用数理化或者心理学社会学哲学这样的专门知识来理解的。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和尼采的哲学。
老子的“道”也包含人生的道理,比如柔弱胜刚强,海虽然在最低处,可是正因为如此,河流全都流向它,海纳百川源于虚怀若谷。所以老子主张无为之治,宽容,低调,貌似软弱,却能够成为最终的胜者赢家。这些都是很有魅力的人生道理和态度,参透之后可以无往不胜,无坚不摧。
我的所谓世俗修行,有一大半就是为了去参透周边事物的道理和人生的道理。了悟了道理,心里就变得明澈,情绪就变得宁静,这就是我的修行。
每当世事纷繁
每当世事纷繁,心中像长了草,不干净,不安静,热锅上的蚂蚁般,惶惶然不可终日。我想,此事有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人偶尔不得不陷自己于这一境地。人在社会中生活,不可能完全不问世事,因为世事就是我们的生态环境,环境好感觉才会好,环境不好感觉就会被败坏。在世上有些事情错得离谱时,有话语权的人不得不出来说话,点拨世人。即使有时要冒一定的风险,也应当在所不辞,挺身而出,免得事情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如果当年文革初起时,有识之士有勇气、有能力、有办法发出警告,发出呼吁,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十年浩劫。可惜,当时就连刘邓这样的权力人物都无能为力,更不要说蝼蚁般的百姓。感谢互联网这一技术革命,给了每个人一个发声的渠道,使得我们可以在事情造成更大损害之前,用网上舆论的声音挽狂澜于既倒,使得事态的发展不必走过多的弯路,人民和社会不会遭受太大的损失。
其次,在可以摆脱的时候要尽量摆脱。工作和战斗当然是有价值的事情,但是它的价值更多是社会价值,是服务于他人的,人还是应当更多地回归自身,反观存在,享受人生,这才是对个人更有价值的事情,才是个体生命真正的归宿。
总之,人应当每天修行,时时修行,在做每一件细致而微的事情时,都有一个宏观的视角,把自己当作第三人称的人那样来加以观察,检验,鉴定。一方面人只能在一个微观的时间和空间活动,另一方面要对自己的活动做宏观的时间和空间的考察,感受历史感。所谓历史不就是很多人每天所做的事情汇聚而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