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产业集聚作为企业可供选择的一种区位优势,其发展状况对企业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已有研究表明:产业集聚在早期能够给企业带来诸如中间投入品共享、知识溢出及共享劳动力池的正外部性,促进企业成长。但是当产业集聚规模越过最优阈值点时,则会产生负外部性阻碍企业成长。本文在分析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产业集聚与企业成长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进行了简要评述。结论表明:产业集聚是“中性词组”,其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呈现出不确定性。建议相关部门合理控制集聚规模,防止产业出现过度集聚的问题。
【关键词】 产业集聚 过度集聚 企业成长
1 引言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外部环境对企业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涉及到中间投入品共享、知识溢出以及共享劳动力市场。已有研究表明,在产业集聚早期,这些正向的外部性能够促进企业成长。但是随着集聚规模的扩大,集聚区域内出现了诸如生产要素拥挤、环境污染之类的问题,过度集聚的问题初露端倪。因此,端正对产业集聚与企业成长的认知成为制定合理的产业集聚政策的逻辑起点。本文基于此,对已有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同时对这些文献进行简要述评。
2 集聚经济与企业成长
产业集聚影响企业成长的主要方面是集聚经济效应,该效应使得企业由分散向集聚布局。集聚经济效应主要包括共享劳动力市场、范围经济及知识溢出。国内的学者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上述效应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或从企业成本的角度研究产业的集聚经济效应;或研究知识溢出与企业技术进步的关系[1]。这些研究分析了集聚经济效应的各个方面对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后续的学者探究产了产业集聚与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提出了著名的“核心-边缘”模型和循环累积效应。“核心-边缘”模型表明产业集聚能够给企业带来运输成本的节约[2],当企业趋于集聚分布后,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得当地就业机会骤增,同时带来本地市场的扩大以及外来投资的增加,区域经济得以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促使政府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从而吸引更多企业在当地集聚,即产生了循环累积的良性循环。
由此可见,产业集聚作为一种有效的外部环境,能够促进企业成长。
3 过度集聚与企业成长
以上研究探究了产业集聚对企业成长的正向影响。然而,产业集聚并非总能促进企业成长,集聚规模过大会产生过度集聚的问题。
Hendersan[3]发现集聚规模存在一个阈值点,当集聚规模越过阈值之后,集聚的外部规模经济会逐渐衰弱进而不利于企业成长,这一结论契合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巴西的产业集聚事实[4]。中国的制造业也存在产业过度集聚,国内学者如李元旭[5]验证了产业集聚程度和企业成长的倒U形关系;沈能[6]等探究了行业最优集聚程度;这些学者证实了过度集聚现象的客观存在性。
随后的学者开始从理论上分析过度集聚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生产要素拥挤、过度竞争及技术创新中断。
生产要素拥挤效应是过度集聚影响企业成长的重要方面。徐维祥[7]对生产要素拥挤效应进行了论述。生产要素拥挤效应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要素的成本提升。
过度竞争效应是过度集聚影响企业成长的又一重要方面。邱婷[8]认为过度竞争降低了产品质量,产生的价格战压缩了企业利润。
技术创新中断效应破坏了创新企业的创新动力。由于集聚区域内熟练劳动力的快速流动,创新企业的创新行为能够被快速模仿。创新企业通过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不断衰减,导致技术创新中断。
4 文献述评
纵观已有文献,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主要涉及到集聚经济效应及过度集聚两个方面。其中,集聚经济效应侧重于描述产业集聚对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这些促进作用涉及到共享劳动力池、中间投入品共享以及知识溢出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降低了企业成本,有利于企业成长。
但是,产业集聚并非总能促进企业成长。随着集聚规模接近临界点,会产生过度集聚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大都從理论和实证的角度论述过度集聚的存在性,但是对于过度集聚影响企业成长的机理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述。部分学者从理论上打开这一“黑箱子”,其研究从过度集聚的生产要素拥挤效应、过度集聚的过度效应及技术创新中断效应论述了过度集聚影响企业的因素。但是,这些研究或停留在观点描述或停留在理论分析,缺乏良好的数理模型构建以及实证分析,进而有待后续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何雄浪,李国平,杨继瑞. 我国产业集聚原因的探讨——基于区域效应、集聚效应、空间成本的新视角[J]. 南开经济研究,2007,(06):43-60.
[2] 安虎森.新经济地理学原理(第二版)[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 Henderson J.V.The sizes and types of citie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4,64(4) : 640-656.
[4] Henderson. Efficiency of Resource Usage and City Size[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86,19(1):47-70.
[5] 李元旭,姚明晖. 产业集聚度与企业成长的倒U形关系研究——基于广东省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131-142+180.
[6] 沈能,赵增耀,周晶晶. 生产要素拥挤与最优集聚度识别——行业异质性的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2014,(05):83-95.
[7] 徐维祥,汪彩君,唐根年.中国制造业资本积累动态效率变迁及其与空间集聚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03):78-87.
[8] 邱婷.产业集群内过度竞争的发生环境和特征[J].特区经济,2007(09):258-259.
作者简介:王秀莉(1995—),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理论与政策、高成长企业成长。赵天宇(1992—),男,山西晋中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理论与政策、产业集聚与企业成长。
【关键词】 产业集聚 过度集聚 企业成长
1 引言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外部环境对企业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涉及到中间投入品共享、知识溢出以及共享劳动力市场。已有研究表明,在产业集聚早期,这些正向的外部性能够促进企业成长。但是随着集聚规模的扩大,集聚区域内出现了诸如生产要素拥挤、环境污染之类的问题,过度集聚的问题初露端倪。因此,端正对产业集聚与企业成长的认知成为制定合理的产业集聚政策的逻辑起点。本文基于此,对已有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同时对这些文献进行简要述评。
2 集聚经济与企业成长
产业集聚影响企业成长的主要方面是集聚经济效应,该效应使得企业由分散向集聚布局。集聚经济效应主要包括共享劳动力市场、范围经济及知识溢出。国内的学者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上述效应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或从企业成本的角度研究产业的集聚经济效应;或研究知识溢出与企业技术进步的关系[1]。这些研究分析了集聚经济效应的各个方面对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后续的学者探究产了产业集聚与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提出了著名的“核心-边缘”模型和循环累积效应。“核心-边缘”模型表明产业集聚能够给企业带来运输成本的节约[2],当企业趋于集聚分布后,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得当地就业机会骤增,同时带来本地市场的扩大以及外来投资的增加,区域经济得以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促使政府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从而吸引更多企业在当地集聚,即产生了循环累积的良性循环。
由此可见,产业集聚作为一种有效的外部环境,能够促进企业成长。
3 过度集聚与企业成长
以上研究探究了产业集聚对企业成长的正向影响。然而,产业集聚并非总能促进企业成长,集聚规模过大会产生过度集聚的问题。
Hendersan[3]发现集聚规模存在一个阈值点,当集聚规模越过阈值之后,集聚的外部规模经济会逐渐衰弱进而不利于企业成长,这一结论契合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巴西的产业集聚事实[4]。中国的制造业也存在产业过度集聚,国内学者如李元旭[5]验证了产业集聚程度和企业成长的倒U形关系;沈能[6]等探究了行业最优集聚程度;这些学者证实了过度集聚现象的客观存在性。
随后的学者开始从理论上分析过度集聚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生产要素拥挤、过度竞争及技术创新中断。
生产要素拥挤效应是过度集聚影响企业成长的重要方面。徐维祥[7]对生产要素拥挤效应进行了论述。生产要素拥挤效应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要素的成本提升。
过度竞争效应是过度集聚影响企业成长的又一重要方面。邱婷[8]认为过度竞争降低了产品质量,产生的价格战压缩了企业利润。
技术创新中断效应破坏了创新企业的创新动力。由于集聚区域内熟练劳动力的快速流动,创新企业的创新行为能够被快速模仿。创新企业通过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不断衰减,导致技术创新中断。
4 文献述评
纵观已有文献,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主要涉及到集聚经济效应及过度集聚两个方面。其中,集聚经济效应侧重于描述产业集聚对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这些促进作用涉及到共享劳动力池、中间投入品共享以及知识溢出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降低了企业成本,有利于企业成长。
但是,产业集聚并非总能促进企业成长。随着集聚规模接近临界点,会产生过度集聚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大都從理论和实证的角度论述过度集聚的存在性,但是对于过度集聚影响企业成长的机理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述。部分学者从理论上打开这一“黑箱子”,其研究从过度集聚的生产要素拥挤效应、过度集聚的过度效应及技术创新中断效应论述了过度集聚影响企业的因素。但是,这些研究或停留在观点描述或停留在理论分析,缺乏良好的数理模型构建以及实证分析,进而有待后续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何雄浪,李国平,杨继瑞. 我国产业集聚原因的探讨——基于区域效应、集聚效应、空间成本的新视角[J]. 南开经济研究,2007,(06):43-60.
[2] 安虎森.新经济地理学原理(第二版)[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 Henderson J.V.The sizes and types of citie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4,64(4) : 640-656.
[4] Henderson. Efficiency of Resource Usage and City Size[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86,19(1):47-70.
[5] 李元旭,姚明晖. 产业集聚度与企业成长的倒U形关系研究——基于广东省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131-142+180.
[6] 沈能,赵增耀,周晶晶. 生产要素拥挤与最优集聚度识别——行业异质性的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2014,(05):83-95.
[7] 徐维祥,汪彩君,唐根年.中国制造业资本积累动态效率变迁及其与空间集聚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03):78-87.
[8] 邱婷.产业集群内过度竞争的发生环境和特征[J].特区经济,2007(09):258-259.
作者简介:王秀莉(1995—),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理论与政策、高成长企业成长。赵天宇(1992—),男,山西晋中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理论与政策、产业集聚与企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