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本文对某养猪场项目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作为评价工作的重点。笔者认为本项目的建设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包括土地类型改变植被影响、水土流失等方面,并提出建设挡土坡、截水沟、水土流失保持等生态保护措施。
1环境概况
本项目所在野生次生植被主要以草本为主,主要种群有类芦、小蓬草、铺地黍、狗尾草、胜红蓟,其次还有白藤、龙葵鬼针草、千斤拔等。征地区域内木本植物数量较少,存在的树种主要为龙眼树、马尾松、木麻黄等。用地类型为退化农田,现已为杂草地,主要植被为类芦、狗尾草和铺地黍等。地形起伏较小,土壤主要以潴育性水稻土为主。
2.项目概况
本项目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占地面积136亩,新建标准化猪舍等面积33767m2;污水处理区占地面积24亩,新建沼气发酵池等3500m3及调节池、沉淀池、沼气发电房等环保设施并配套固液分离机等环保设备;种植基地364亩。项目建成后年存栏生猪20000头,年出栏生猪40000头。
3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1对土地类型的影响
项目工程永久占地524亩,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随着项目的开发建设,原有的用地将被各类建(构)筑物、道路用地、绿化用地等取代,土地使用功能发生了很大改变。项目建成后,建设期的弃土可用于项目区的绿地建设,同时地面硬化、绿地建设可以固着土壤,减少土壤侵蚀量。
虽然本项目征用524亩耕地,改变其土地利用功能,减少耕地面积,但本项目内有300亩种植基地,包括绿色蔬菜水稻轮作基地、火龙果种植基地及牧草地,增加人工林地面积。采用干清粪方式产生的猪粪收集堆放储粪池,加工成有机肥用于果林、农田。
3.2对植被的影响
施工期项目要进行土地平整工作,挖土、填方作业,原有植被将会被铲除,从而使绿化面积有所减少,这样表面植被就遭到了短期的破坏。随着工程建设的完成,除了被永久占用的部分外,部分地段植被通过绿化措施得以修复。尽管施工对植被将会产生一定得不利影响,但随着后期绿化设施的完善,这种影响也会降到最低程度。
3.3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经现状调查,项目拟建区域土地类型主要为平原地形,现阶段项目场地地表覆盖主要为草本植物,项目开始后的场地平整,随着场地的开挖、填埋、平整,原有的表土层将受到破坏,土壤松动。施工过程中,由于挖方填方过程中土石堆未能及时清运,遇到降雨冲刷易发生水土流失。
施工过程中清除地表植被,使土壤松动且直接裸露,增大了雨滴对土壤作用力的强度,水土流失不可避免。工程开挖的土石方只要及时用于填用,雨季不留下松土,对环境的影响不大。大部分的影响都是短期的可逆的。只要施工中才去有效的保护措施,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3.4生态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依赖灌溉、施肥等物质和能量输入;农产品输出维持其系统,他将经济再生产、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构成与社会经济互相反馈的生态经济系统。
项目区建设前土地利用状况为农业用地,项目建成后,猪舍、进料车间、宿舍,污水处理区等建筑所在地表植被将会被完全破坏,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人工生态系统。
4 运营期社会影响分析
4.1苍蝇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猪粪等由于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气味会吸引养殖场附近的苍蝇,同时粪便本身就是苍蝇滋生和产卵的良好场所。因此,养殖场难免会诱发苍蝇类害虫产生,并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因此,若不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新建工程的苍蝇类对村道和附近村庄的环境卫生造成不良影响。
为减少苍蝇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灭蝇措施,主要是作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及时清理排水沟,减少蝇类滋生环境。在蝇类繁殖高峰期,蝇类密度很高,须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用敌百虫杀虫剂喷洒,但必须控制施药量,以免引起二次污染。
4.2动物疫病影响分析
动物疫病既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根源。一些发达国家是把动物疫病防制列入人的防疫范畴,而我国主要作为畜牧业发展的保障因素。
目前我国动物疫病防制以防为主,实行“春秋两季普打、夏季补打,常年市场补针”的免疫程序,重点普注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牛出败菌苗,牛炭疽菌苗,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鸡新城疫疫苗,狂犬病疫苗,主要控制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牛出败、牛炭疽、兔瘟、兔巴氏杆菌、鸡新城疫、狂犬病等烈性动物疫病。通过高密度预防注射,强化动物检疫,狠抓群防群治,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养殖水平,本项目要求科学地建立免疫规程、兽医防疫制度、门卫值班制度、常规消毒措施、病死猪处理措施等一系列技术规范。通过实施动物免疫证制度,提高家禽群对传染病的抗病力,防止疫病发生与流行。并将该项目纳入福清市的动物疫情监测体系之中,确保动物疫情监测控制一体化。
5生态保护措施
(1)建设单位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进行土石方工程的合理设计和施工,合理安排取土后項目区域的建设,缩短地表裸露时段。保留规定深度的表面土壤,为植被恢复提供条件。避免乱挖乱填,充分利用挖方作填方,尽量使土石方开挖和筑填趋向平衡,以减少土地破坏面积,降低土地生态破坏及其损害程度。
(2)采取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强对水土流失的防治。
(3)必须采取有效的灭蝇措施,作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及时清理排水沟,减少蝇类滋生环境。在蝇类繁殖高峰期,蝇类密度很高,须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用敌百虫杀虫剂喷洒,但必须控制施药量,以免引起二次污染。
(4)本项目应注意猪场内的绿化工作,绿化率应达到规划面积数,以便起到净化大气环境、隔阻噪声、恢复生态的作用。
(5)建议种植有抗虫杀菌功能强的乡土乔灌木:如柚子、柑桔等芸香科植物,小片种植巨尾桉等按属植物或者樟树、阴香、天竺桂、苦楝、毛麻楝等速生树。
1环境概况
本项目所在野生次生植被主要以草本为主,主要种群有类芦、小蓬草、铺地黍、狗尾草、胜红蓟,其次还有白藤、龙葵鬼针草、千斤拔等。征地区域内木本植物数量较少,存在的树种主要为龙眼树、马尾松、木麻黄等。用地类型为退化农田,现已为杂草地,主要植被为类芦、狗尾草和铺地黍等。地形起伏较小,土壤主要以潴育性水稻土为主。
2.项目概况
本项目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占地面积136亩,新建标准化猪舍等面积33767m2;污水处理区占地面积24亩,新建沼气发酵池等3500m3及调节池、沉淀池、沼气发电房等环保设施并配套固液分离机等环保设备;种植基地364亩。项目建成后年存栏生猪20000头,年出栏生猪40000头。
3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1对土地类型的影响
项目工程永久占地524亩,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随着项目的开发建设,原有的用地将被各类建(构)筑物、道路用地、绿化用地等取代,土地使用功能发生了很大改变。项目建成后,建设期的弃土可用于项目区的绿地建设,同时地面硬化、绿地建设可以固着土壤,减少土壤侵蚀量。
虽然本项目征用524亩耕地,改变其土地利用功能,减少耕地面积,但本项目内有300亩种植基地,包括绿色蔬菜水稻轮作基地、火龙果种植基地及牧草地,增加人工林地面积。采用干清粪方式产生的猪粪收集堆放储粪池,加工成有机肥用于果林、农田。
3.2对植被的影响
施工期项目要进行土地平整工作,挖土、填方作业,原有植被将会被铲除,从而使绿化面积有所减少,这样表面植被就遭到了短期的破坏。随着工程建设的完成,除了被永久占用的部分外,部分地段植被通过绿化措施得以修复。尽管施工对植被将会产生一定得不利影响,但随着后期绿化设施的完善,这种影响也会降到最低程度。
3.3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经现状调查,项目拟建区域土地类型主要为平原地形,现阶段项目场地地表覆盖主要为草本植物,项目开始后的场地平整,随着场地的开挖、填埋、平整,原有的表土层将受到破坏,土壤松动。施工过程中,由于挖方填方过程中土石堆未能及时清运,遇到降雨冲刷易发生水土流失。
施工过程中清除地表植被,使土壤松动且直接裸露,增大了雨滴对土壤作用力的强度,水土流失不可避免。工程开挖的土石方只要及时用于填用,雨季不留下松土,对环境的影响不大。大部分的影响都是短期的可逆的。只要施工中才去有效的保护措施,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3.4生态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依赖灌溉、施肥等物质和能量输入;农产品输出维持其系统,他将经济再生产、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构成与社会经济互相反馈的生态经济系统。
项目区建设前土地利用状况为农业用地,项目建成后,猪舍、进料车间、宿舍,污水处理区等建筑所在地表植被将会被完全破坏,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人工生态系统。
4 运营期社会影响分析
4.1苍蝇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猪粪等由于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气味会吸引养殖场附近的苍蝇,同时粪便本身就是苍蝇滋生和产卵的良好场所。因此,养殖场难免会诱发苍蝇类害虫产生,并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因此,若不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新建工程的苍蝇类对村道和附近村庄的环境卫生造成不良影响。
为减少苍蝇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灭蝇措施,主要是作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及时清理排水沟,减少蝇类滋生环境。在蝇类繁殖高峰期,蝇类密度很高,须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用敌百虫杀虫剂喷洒,但必须控制施药量,以免引起二次污染。
4.2动物疫病影响分析
动物疫病既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根源。一些发达国家是把动物疫病防制列入人的防疫范畴,而我国主要作为畜牧业发展的保障因素。
目前我国动物疫病防制以防为主,实行“春秋两季普打、夏季补打,常年市场补针”的免疫程序,重点普注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牛出败菌苗,牛炭疽菌苗,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鸡新城疫疫苗,狂犬病疫苗,主要控制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牛出败、牛炭疽、兔瘟、兔巴氏杆菌、鸡新城疫、狂犬病等烈性动物疫病。通过高密度预防注射,强化动物检疫,狠抓群防群治,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养殖水平,本项目要求科学地建立免疫规程、兽医防疫制度、门卫值班制度、常规消毒措施、病死猪处理措施等一系列技术规范。通过实施动物免疫证制度,提高家禽群对传染病的抗病力,防止疫病发生与流行。并将该项目纳入福清市的动物疫情监测体系之中,确保动物疫情监测控制一体化。
5生态保护措施
(1)建设单位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进行土石方工程的合理设计和施工,合理安排取土后項目区域的建设,缩短地表裸露时段。保留规定深度的表面土壤,为植被恢复提供条件。避免乱挖乱填,充分利用挖方作填方,尽量使土石方开挖和筑填趋向平衡,以减少土地破坏面积,降低土地生态破坏及其损害程度。
(2)采取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强对水土流失的防治。
(3)必须采取有效的灭蝇措施,作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及时清理排水沟,减少蝇类滋生环境。在蝇类繁殖高峰期,蝇类密度很高,须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用敌百虫杀虫剂喷洒,但必须控制施药量,以免引起二次污染。
(4)本项目应注意猪场内的绿化工作,绿化率应达到规划面积数,以便起到净化大气环境、隔阻噪声、恢复生态的作用。
(5)建议种植有抗虫杀菌功能强的乡土乔灌木:如柚子、柑桔等芸香科植物,小片种植巨尾桉等按属植物或者樟树、阴香、天竺桂、苦楝、毛麻楝等速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