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学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课堂导入在教学环节应该发挥更大作用。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设计,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导入类型;优化设计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的吸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依据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特点,并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
一、音乐激趣,感染导入法
教师在上课开始时通过播放音乐的方法,运用音乐歌曲进行新课导入,可以渲染一种情绪或营造一种气氛。这不仅能使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更能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使情感与思维相互结合、相互推动。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学生在感受了舒缓的音乐后,情绪得到积极的调动,迅速投入到小组讨论中来,对于培养学生主动发言的信心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教学案例:在学习必修二第二单元《离骚》一文时,教师可以在文章学习开始时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曲《离骚》的古筝弹奏曲。这样的导入设计既大大的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又能使学生以浪漫的想象来感受屈原强烈的情感,同时也延伸了学生的课外学习视野。
二、悬念激趣,问题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能最终有所得。“疑者,觉悟之机也”。在开始学习新课时,通过设置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既能巧妙的引出学习目标,又能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带有探索精神的学习欲望。在小组中,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质疑、分析、辩论等环节,既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够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经过小组成员个人的思考和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交流,最终形成探究——发现——解决问题这一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过程。
教学案例:在学习必修五第一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老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都知道‘豹子头’林冲是一个武艺高强,生性耿直的好汉,可是为何他却从一个安分守己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变成了“强盗”?他走过了怎样的一条艰苦险恶的人生道路?今天我们就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来了解林冲怎样在万般无奈之下,在一个风雪之夜投梁山落草为寇。”通过悬念而产生的问题能够深深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着问题迅速的投入到小组间的交流学习中来。
三、温故知新导入法
语文在编排中,有许多课文、古诗词出自同一名家之手,课程联系紧密。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因此在学习新课时,由对旧有知识的巩固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这一方法,可以使学生将新旧知识相联系,对知识的掌握较为深刻。教师首先将新旧知识点相联系,再通过精巧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小组成员间彼此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借鉴他人的观点提高自己的认识,为学习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共同复习,巩固增长了知识,体现了小组成员合作的优势互补。
教学示例: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时,可以利用温故知新的导入法。“我们曾经学过苏轼的一篇也是以赤壁为描写对象的游记,现在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回忆一下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篇作品,同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又同是以赤壁为题,都缅怀与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下面就让我们仔细品味这两篇作品的异同之处。”
四、情景感染导入法
情景感染导入法能够把形、情、境、理四位一体相融合。通过音乐、录音、投影、视频等现代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起到渲染课堂气氛的作用,使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更为深刻。文学作品本身具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作品情感的前提下,才能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在学生初步形成自己对课文的情感之时,再配以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以情激情,深化情感认识,有助于对作品意境的进一步理解领悟。
教学示例:必修五第一单元《边城》这篇文章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我们就可以使用情景感染导入法来进行课程导入。在上课开始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电影《边城》中展现湘西秀丽风光的片段,展现湘西如诗如画般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小说人物所生活的氛围。
五、游戏导入法
用游戏的方法来进行新课的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充分挖掘作品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要素。其次,充分利用小组的凝聚力来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竞争。通过巧妙的游戏设置,让小组成员在游戏中自觉分工,人人都参与到游戏中来。既能在游戏中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进一步的认识,又能够在游戏中相互配合,培养团体意识。
教学示例:对于一些互动性强的课文,比如必修四第一单元的《哈姆雷特》一文,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文的话剧编排。在上课开始时让学生进行話剧表演,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又能使学生通过互动,以团体为单位,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课堂导入是沟通教师和学生间的桥梁,影响着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新知识的接受理解。教师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特点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自身特点设计的生动、精心的课堂导入,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学生智慧。通过对小组成员间积极性的调动,让学生在相互配合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39.
[2] 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17.
[3] 张刘祥,金其生.课堂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0.
[4] 王玲玲.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M].2012:27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导入类型;优化设计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的吸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依据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特点,并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
一、音乐激趣,感染导入法
教师在上课开始时通过播放音乐的方法,运用音乐歌曲进行新课导入,可以渲染一种情绪或营造一种气氛。这不仅能使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更能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使情感与思维相互结合、相互推动。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学生在感受了舒缓的音乐后,情绪得到积极的调动,迅速投入到小组讨论中来,对于培养学生主动发言的信心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教学案例:在学习必修二第二单元《离骚》一文时,教师可以在文章学习开始时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曲《离骚》的古筝弹奏曲。这样的导入设计既大大的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又能使学生以浪漫的想象来感受屈原强烈的情感,同时也延伸了学生的课外学习视野。
二、悬念激趣,问题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能最终有所得。“疑者,觉悟之机也”。在开始学习新课时,通过设置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既能巧妙的引出学习目标,又能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带有探索精神的学习欲望。在小组中,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质疑、分析、辩论等环节,既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够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经过小组成员个人的思考和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交流,最终形成探究——发现——解决问题这一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过程。
教学案例:在学习必修五第一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老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都知道‘豹子头’林冲是一个武艺高强,生性耿直的好汉,可是为何他却从一个安分守己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变成了“强盗”?他走过了怎样的一条艰苦险恶的人生道路?今天我们就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来了解林冲怎样在万般无奈之下,在一个风雪之夜投梁山落草为寇。”通过悬念而产生的问题能够深深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着问题迅速的投入到小组间的交流学习中来。
三、温故知新导入法
语文在编排中,有许多课文、古诗词出自同一名家之手,课程联系紧密。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因此在学习新课时,由对旧有知识的巩固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这一方法,可以使学生将新旧知识相联系,对知识的掌握较为深刻。教师首先将新旧知识点相联系,再通过精巧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小组成员间彼此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借鉴他人的观点提高自己的认识,为学习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共同复习,巩固增长了知识,体现了小组成员合作的优势互补。
教学示例: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时,可以利用温故知新的导入法。“我们曾经学过苏轼的一篇也是以赤壁为描写对象的游记,现在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回忆一下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篇作品,同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又同是以赤壁为题,都缅怀与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下面就让我们仔细品味这两篇作品的异同之处。”
四、情景感染导入法
情景感染导入法能够把形、情、境、理四位一体相融合。通过音乐、录音、投影、视频等现代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起到渲染课堂气氛的作用,使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更为深刻。文学作品本身具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作品情感的前提下,才能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在学生初步形成自己对课文的情感之时,再配以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以情激情,深化情感认识,有助于对作品意境的进一步理解领悟。
教学示例:必修五第一单元《边城》这篇文章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我们就可以使用情景感染导入法来进行课程导入。在上课开始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电影《边城》中展现湘西秀丽风光的片段,展现湘西如诗如画般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小说人物所生活的氛围。
五、游戏导入法
用游戏的方法来进行新课的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充分挖掘作品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要素。其次,充分利用小组的凝聚力来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竞争。通过巧妙的游戏设置,让小组成员在游戏中自觉分工,人人都参与到游戏中来。既能在游戏中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进一步的认识,又能够在游戏中相互配合,培养团体意识。
教学示例:对于一些互动性强的课文,比如必修四第一单元的《哈姆雷特》一文,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文的话剧编排。在上课开始时让学生进行話剧表演,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又能使学生通过互动,以团体为单位,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课堂导入是沟通教师和学生间的桥梁,影响着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新知识的接受理解。教师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特点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自身特点设计的生动、精心的课堂导入,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学生智慧。通过对小组成员间积极性的调动,让学生在相互配合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39.
[2] 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17.
[3] 张刘祥,金其生.课堂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0.
[4] 王玲玲.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M].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