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51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患者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术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术后1年内复发率情况。 结果 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内复发率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手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5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78-02
腹股沟斜疝是普外科临床一种常见疾病,且男性患者较为多见[1]。如果处理不及时,将进一步出现绞窄或嵌顿,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传统治疗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手术时间长,术后患者切口疼痛剧烈,卧床休息时间长,并发症多且复发率也高。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及术后患者痛苦小等优点,弥补了传统术式的不足[2]。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收治的因腹股沟斜疝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15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的151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均为2010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收治的门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患者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术式。观察组女25例,男56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83岁;合并嵌顿28例,双侧8例。对照组:女26例,男44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8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术式;观察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具体如下:常规取腹股沟斜疝切口,先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分别向上和向下进行游离。然后切开提睾肌,找到病灶疝囊。若疝囊组织不大,则直接游离外被物至内环。若疝囊组织过大,距离内环4~5 cm处横断疝囊,关闭近侧疝囊,对远侧端疝囊务必进行彻底止血。最后应用疝环充填物填充,再用成型补片surgipro hernia-mate plug(美国外科公司泰科慢医疗集团)缝合于腹股沟后壁。间断或连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术后1年内复发率等。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重度1例,中度6例,轻度9例;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重度7例,中度12例,轻度18例。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术后1年内复发率各项指标。在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内复发率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组别 n 手术时间
(min) 并发症
(n) 住院时间
(d) 复发率
(%)
观察组 81 27.5±5.3 20 4.7±1.5 3(3.70)
对照组 70 41.2±9.4 59 9.8±2.6 17(24.29)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腹股溝斜疝是普外科临床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常分为后天性腹股沟斜疝与先天性腹股沟斜疝[3-4]。后天性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部位的解剖缺陷密切相关,而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则和胚胎发育密切相关。发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股沟管后壁或前壁较薄弱的解剖缺陷,因而也只有在缺损或薄弱的腹股沟管后壁或前壁得到修补或加强之后,治疗才有可能彻底[5]。临床中发现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传统手术采用以疝环周围正常组织来修补缺损部位。术后患者卧床休息时间长,疼痛剧烈,住院时间长,复发率高且并发症也多[6]。
近几年来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于腹股沟斜疝,其以手术时间短、创伤性小、疼痛轻微、术后患者卧床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且并发症少的优点,被多数患者接受,逐步取代了传统术式[7-8]。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包括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三位一体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及补片修补手术。其中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式临床应用较多。此修补术式是在疝环充填的基础上采用人工生物材料聚丙烯编织物作为补片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9],这弥补了传统术式对正常组织解剖的影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的产品原料均为聚丙烯编织物,其缝合无张力又有着很好的组织相容性,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和人体组织固定粘合良好,几乎无排异反应[10-11]。本研究中,在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内复发率等方面,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明显优于行传统手术对照组,这表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需注意的是,聚丙烯毕竟属于置于正常人体内的一种异物,或多或少都会有潜在的感染或排异反应,特别是对于局部有潜在感染患者及糖尿病患者均不宜适用[12]。此外,还有婴幼儿患者,其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无张力疝修补术补片的植入考虑可能会影响其腹股沟区的正常发育,为此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也不宜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威,江洋深.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腹股沟斜疝修补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5):3476-3477.
[2] 罗学宏,黄樟生,罗云蜂.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120例的术后并发症分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8(1):25-26.
[3] 朱建文.腹股沟斜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50例报告[J].实用医技杂志,2008,21(33):113-114.
[4] 郑殿东.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6(16):41-42.
[5] 黄定中.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嵌顿25例[J].中国乡村医药,2010,17(8):8-19.
[6] 韩光宏,蒋林哲,王爱光.两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比较[J].现代医学,2010,31(2):75-176.
[7] 唐晓荣.无张力疝修补术在笔者所在医院临床的研究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9):34-34.
[8] 余达中,赖树森.不同年龄段无张力(充填式)疝修补术的康复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1,17(2):63-64.
[9] 张佰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95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 (2):172-173.
[10] 秦春明,王梅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4):151-152.
[11] 付海军.腹外疝外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亚太传统医药,2011,7(8):110-111.
[12] 陈勇,黄万鹏,叶宏平,等.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外疝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0):86-87.
(收稿日期:2012-02-02)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手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5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78-02
腹股沟斜疝是普外科临床一种常见疾病,且男性患者较为多见[1]。如果处理不及时,将进一步出现绞窄或嵌顿,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传统治疗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手术时间长,术后患者切口疼痛剧烈,卧床休息时间长,并发症多且复发率也高。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及术后患者痛苦小等优点,弥补了传统术式的不足[2]。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收治的因腹股沟斜疝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15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的151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均为2010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收治的门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患者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术式。观察组女25例,男56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83岁;合并嵌顿28例,双侧8例。对照组:女26例,男44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8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术式;观察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具体如下:常规取腹股沟斜疝切口,先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分别向上和向下进行游离。然后切开提睾肌,找到病灶疝囊。若疝囊组织不大,则直接游离外被物至内环。若疝囊组织过大,距离内环4~5 cm处横断疝囊,关闭近侧疝囊,对远侧端疝囊务必进行彻底止血。最后应用疝环充填物填充,再用成型补片surgipro hernia-mate plug(美国外科公司泰科慢医疗集团)缝合于腹股沟后壁。间断或连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术后1年内复发率等。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重度1例,中度6例,轻度9例;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重度7例,中度12例,轻度18例。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术后1年内复发率各项指标。在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内复发率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组别 n 手术时间
(min) 并发症
(n) 住院时间
(d) 复发率
(%)
观察组 81 27.5±5.3 20 4.7±1.5 3(3.70)
对照组 70 41.2±9.4 59 9.8±2.6 17(24.29)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腹股溝斜疝是普外科临床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常分为后天性腹股沟斜疝与先天性腹股沟斜疝[3-4]。后天性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部位的解剖缺陷密切相关,而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则和胚胎发育密切相关。发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股沟管后壁或前壁较薄弱的解剖缺陷,因而也只有在缺损或薄弱的腹股沟管后壁或前壁得到修补或加强之后,治疗才有可能彻底[5]。临床中发现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传统手术采用以疝环周围正常组织来修补缺损部位。术后患者卧床休息时间长,疼痛剧烈,住院时间长,复发率高且并发症也多[6]。
近几年来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于腹股沟斜疝,其以手术时间短、创伤性小、疼痛轻微、术后患者卧床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且并发症少的优点,被多数患者接受,逐步取代了传统术式[7-8]。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包括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三位一体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及补片修补手术。其中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式临床应用较多。此修补术式是在疝环充填的基础上采用人工生物材料聚丙烯编织物作为补片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9],这弥补了传统术式对正常组织解剖的影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的产品原料均为聚丙烯编织物,其缝合无张力又有着很好的组织相容性,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和人体组织固定粘合良好,几乎无排异反应[10-11]。本研究中,在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内复发率等方面,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明显优于行传统手术对照组,这表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需注意的是,聚丙烯毕竟属于置于正常人体内的一种异物,或多或少都会有潜在的感染或排异反应,特别是对于局部有潜在感染患者及糖尿病患者均不宜适用[12]。此外,还有婴幼儿患者,其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无张力疝修补术补片的植入考虑可能会影响其腹股沟区的正常发育,为此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也不宜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威,江洋深.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腹股沟斜疝修补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5):3476-3477.
[2] 罗学宏,黄樟生,罗云蜂.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120例的术后并发症分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8(1):25-26.
[3] 朱建文.腹股沟斜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50例报告[J].实用医技杂志,2008,21(33):113-114.
[4] 郑殿东.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6(16):41-42.
[5] 黄定中.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嵌顿25例[J].中国乡村医药,2010,17(8):8-19.
[6] 韩光宏,蒋林哲,王爱光.两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比较[J].现代医学,2010,31(2):75-176.
[7] 唐晓荣.无张力疝修补术在笔者所在医院临床的研究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9):34-34.
[8] 余达中,赖树森.不同年龄段无张力(充填式)疝修补术的康复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1,17(2):63-64.
[9] 张佰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95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 (2):172-173.
[10] 秦春明,王梅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4):151-152.
[11] 付海军.腹外疝外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亚太传统医药,2011,7(8):110-111.
[12] 陈勇,黄万鹏,叶宏平,等.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外疝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0):86-87.
(收稿日期:201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