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思维的结果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而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尤其是小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能正确地应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掌握好数学交流工具,使学生在数学交流时说准确、说完整,说得有条理,说得合乎逻辑。因此,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但要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而且教师要用规范的语言,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还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下面针对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谈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影响学生
教师的言语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数学语言规范的教师他的学生表达能力也较强,表达也较准确、清楚、简练。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有些教师偶尔也把不规范或不科学的语言带进课堂,这些不科学、不规范的语言,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但是,长期以来,数学语言的教学没有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很多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达的教学地位存在片面性认识,认为语言表达教学应附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并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导致学生因没过好语言关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在我教学中和听课过程中,我注意到在小组活动交流时,只有几个学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木头人”,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有的干脆站立不说,这是教学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是讲得过多,学生说话的机会少,有的甚至是“满堂灌”,把课堂教学的“多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读数和写数时:在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对二十几的数字的读作和写作时总是写成二一,二二,二三……,经过我和家长沟通发现:孩子这样读的原因是家长在日常生活和给孩子学前教育的时候没有正确的读数,使孩子养成了不正确的读法,为了让孩子改正错误的讀法,我让孩子先读三十几、四十几、五十几……让孩子自己发现读法,再回过头让孩子读二十几,这样孩子就能够较准确的读出。虽然有些人认为读数无关紧要,只要孩子会数就可以,没有必要强要求,但是我认为当学生学会说一句正确和完整的话,掌握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后,就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有条理的思维和表达。因此,应该从点滴做起规范的使用数学语言。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最常见的现象是有的学生因为准备不足无话可说,有的学生因为怕回答不好或回答不完整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这些因素的存在,阻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正常发挥,进而影响健康的交际心理的形成。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人文环境的建设,把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关爱这些人文因素注入课堂,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宽松感、愉悦感。研究表明,在愉快轻松、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激活。只有在这种氛围里,学生才会感到有话可说,感到自己的尊严。在教学中,教师放下架子,不再有一副“师道尊严”的面孔,不再把自己当作权威,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他们的朋友,在朋友面前什么都可以说,学生自然就无拘无束,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提高小学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的途径
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1.教师在观念上要意识到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重要性
思想先于行动,结果成功与否与观念的正确与否息息相关。因此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要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数学概念、术语、符号等的讲解,从一点一滴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2.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数学教学成效的重要策略之一”。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能够有效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数学语言作为二者交流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也因此得到了有效培养。
总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过程反映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数学课堂上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能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把握时机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应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
作者简介
郭英娥(1980.09—),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福建华安人;学历:本科;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一、教师要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影响学生
教师的言语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数学语言规范的教师他的学生表达能力也较强,表达也较准确、清楚、简练。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有些教师偶尔也把不规范或不科学的语言带进课堂,这些不科学、不规范的语言,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但是,长期以来,数学语言的教学没有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很多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达的教学地位存在片面性认识,认为语言表达教学应附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并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导致学生因没过好语言关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在我教学中和听课过程中,我注意到在小组活动交流时,只有几个学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木头人”,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有的干脆站立不说,这是教学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是讲得过多,学生说话的机会少,有的甚至是“满堂灌”,把课堂教学的“多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读数和写数时:在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对二十几的数字的读作和写作时总是写成二一,二二,二三……,经过我和家长沟通发现:孩子这样读的原因是家长在日常生活和给孩子学前教育的时候没有正确的读数,使孩子养成了不正确的读法,为了让孩子改正错误的讀法,我让孩子先读三十几、四十几、五十几……让孩子自己发现读法,再回过头让孩子读二十几,这样孩子就能够较准确的读出。虽然有些人认为读数无关紧要,只要孩子会数就可以,没有必要强要求,但是我认为当学生学会说一句正确和完整的话,掌握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后,就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有条理的思维和表达。因此,应该从点滴做起规范的使用数学语言。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最常见的现象是有的学生因为准备不足无话可说,有的学生因为怕回答不好或回答不完整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这些因素的存在,阻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正常发挥,进而影响健康的交际心理的形成。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人文环境的建设,把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关爱这些人文因素注入课堂,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宽松感、愉悦感。研究表明,在愉快轻松、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激活。只有在这种氛围里,学生才会感到有话可说,感到自己的尊严。在教学中,教师放下架子,不再有一副“师道尊严”的面孔,不再把自己当作权威,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他们的朋友,在朋友面前什么都可以说,学生自然就无拘无束,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提高小学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的途径
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1.教师在观念上要意识到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重要性
思想先于行动,结果成功与否与观念的正确与否息息相关。因此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要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数学概念、术语、符号等的讲解,从一点一滴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2.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数学教学成效的重要策略之一”。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能够有效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数学语言作为二者交流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也因此得到了有效培养。
总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过程反映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数学课堂上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能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把握时机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应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
作者简介
郭英娥(1980.09—),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福建华安人;学历:本科;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