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读——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老师都知道,喜欢读书的学生语文素养好、学习能力强。那么,怎样的读书方式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最大呢?调查显示,影响最大的不是课堂上教师指导下的精读,而是学生博览群书中的泛读。泛读的缺失恰恰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大问题,也是大面积学生语文差的症结所在。
   新课标提倡探究与合作,鼓励学生全员参与,而泛读缺失的学生其实是难以真正进行高质量的合作与探究的,他们或人云亦云,或缄口不语,或东拉西扯,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文本阅读的真知灼见。就是那些教师课前做过不少鼓动的公开课,也总有学生一言不发,或发言完全不着边际。常有学生对老师说,现代文阅读中的好多文章读不懂。为什么读不懂?读的少啊!读得多了,就会懂了,就会有认识,就会有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泛读多了,才能为精读奠定基础,精读才能显示出应有的价值!解决了“量”的问题,自然能产生“质”的飞跃。
   如何绿色泛读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呢?
   首先要改革阅读教学。
   如果阅读教学的思想不深远,教学只是死盯住几篇课文不放,那么课外泛读就没有地位;如果阅读教学过程效率不高,老繁琐地提问、分析、练习,那么课外泛读就没有时间;如果课内阅读不能举一反三,那么课外阅读也就难以提高。因此,改革阅读教学是加强课外泛读的前提。
   阅读教学要从繁琐的形式中解放出来,教课方要力求突出重点,简洁明了。或紧扣一词,教活一篇;或抓住一名,串联全篇;或精导一段,拨通全文;或突破一点,举一反三。提倡“重读背,轻讲析;重陶冶,轻灌输”。
   其次应注重具体操作。
   1.保证泛读时间
   每周的语文课可以拿出一至二节课时间给学生泛读。不必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语文不是数理化,没有那么明显的章节概念。多一篇少一篇问题不大,也不会给语文学习带来多少负面影响。我们不要让学生偷偷摸摸读这读那的,完全可以大开绿灯,并为他们推荐好的作品。要知道想读书就是语文学习最好的习惯。
   2.明确泛读的书目及要求
   泛读的书目可以是《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必读书目,如《语文读本》、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外国名著,也可以是好的报刊杂志。总之读书宜杂,但要求思想内容健康,不能让学生受消极甚至反动思想的影响。
   3.培养良好的泛读习惯
   教师一定要在泛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泛读习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益。那么,应培养哪些良好的读书习惯呢?
   应培养学生如下良好读书习惯:随手翻的习惯。这种习惯可让学生产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有助于开阔视野,积累素材;背诵的习惯。中学时代是记忆的黄金时代,如果能在这期间背诵上百篇古文,积淀深厚的基础,那么会终身有益的。
   4.进行读书交流
   这个环节是最重要的。教师应搭建好学生读书交流的平台,定期组织全班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泛读的成果。交流可以推介优秀书刊,可以谈论读书心得,可以评说文章得失,可以介绍阅读方法,可以出示阅读成果……教师亦可以融入学生之中,交流、评点、引导,与学生平等对话,共享阅读的收获和喜悦。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或他人的读书讲座,引领学生泛读的方向,提升学生泛读的品味。
   语文犹如海洋一样广阔无边,教材学习只是沧海之一粟,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因此,要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就应该加强泛读训练。广泛阅读可以博采众长,正如鲁迅所说:“如果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如果每个语文教师都能像重视课文精读那样重视并落实泛读,学生的阅读现状或许就可以改变,语文学习中少慢差费的问题也许就有了解决的办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不再是一句空话了。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认真研究合作学习的形式以指导教学工作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拟就高中语文合作学习形式作初步探索。   作为高中语文课中的合作,具有较大研究价值的应该是按活动内容进行划分的合作学习形式。本文仅就此进行浅淡。   一、合作讨论   合作讨论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合作学习方式,一般是围绕一个问题,分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这种讨论的特点,一是启发性,组员互相启发,对自己的观
期刊
新课改在河南省已实行几年了,经历了2011年的新高考,我今年又带二年级语文课,期间有一些思考与感悟,现写出来盼同仁赐教。   语文新课程标准里的“实施建议”部分有“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的阐释:“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这段话颇值得玩味,显然新课
期刊
如今的语文教学,依然挣不脱应试的羁绊,多少有点急功近利。语文教学因为舍弃了诗意的陶冶,呈现出苍白孱弱的面貌,让学生感到“想说爱你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那么,如何解读诗意的语文,营造诗意的课堂,已是新课改给每位授课教师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我认为,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一堂语文课应是一首美丽的诗。语文教师在诗意课堂中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诗意的语文教师是文化的传承者   诗意的语文,应
期刊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文采”作为作文的发展等级,其内容主要表现在: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等。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审题立意正确,考生拉开差距的关键就在语言。这是作文备考最难的一环,对语言基础不好的考生尤为重要。如何加强语言文采的训练呢?   一、审视和反思,进行语言的升格训练    在作文备考过程中,可以把自己一段时期的习作收集起来,就语言表达问题集
期刊
阅读是与生命相伴的精神旅程,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现代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凸显了阅读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然而,纵观学生的阅读现状,不禁让人生忧,不求甚解者有之,浅尝辄止者亦有之……学生阅读不少是处于“无主”“无序”“无法”的迷惑之中。那么,怎么阅读,
期刊
议论文作为一种应用文体,无论是在工作,抑或是在学习中,地位都显得尤为突出。但囿于应用文这一说法,在作文教学中,教者往往过多强调了其逻辑说理性,诸如论点明确、论据丰富、论证严密等,常常以“言简意赅”而蔽之。而学者也往往在这样的氛围下潜移默化地误以为议论文只能是板着脸孔当“圣人”,其遣字造句只能往“严谨”使劲。长此以往,议论文出现了种种弊端:要么脸孔冷漠,拒人于千里;要么语言贫血,读者难生亲近之情;要
期刊
红漆的书桌上,端放着一杯清香淡雅的茉莉花茶,手捧一本书,在寂寞中醉闻墨香,体味迁客骚人之情怀,感悟人生世事之真谛。   品读书本,能够修身养性。   “读书足以怡情”,喜爱读书的人即使独处幽居也不失生活的情趣:一本书,一盏台灯,在这里,我们可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悠然自得;可以像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飘逸洒脱;抑或如易安居士“知否?知
期刊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这篇课文与其说是写给友人的一封信,还不如看作为一篇景色优美的游记散文。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文中描摹了优美的山水,并且课文的结构十分鲜明,句式非常工整。直接体现了“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一、奇异的山水体现“绘画美”   课文写的是富春江的水和两岸的山。“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写了它们的特点。   写水时抓住“清”这一特点从静态的角度来写,结合具体的事物来表
期刊
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在倡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指引下,怎样冲破传统作文的束缚,给学生带来一块自由交流的空间、一方能倾吐真情的净土,使他们乐写、善写作文呢?   一、走进课本,学习借鉴   读写不分家,以课本为载体,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的精神,让学生从范文的学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课改纲要里指出要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任务提上日程。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教师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进行教学改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用新课标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构建起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然而当前语文教学的课堂现状是:重读写,轻听说;仍以技能训练为主;缺少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撑。   当下在课堂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