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蜡味的议论文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l76488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作为一种应用文体,无论是在工作,抑或是在学习中,地位都显得尤为突出。但囿于应用文这一说法,在作文教学中,教者往往过多强调了其逻辑说理性,诸如论点明确、论据丰富、论证严密等,常常以“言简意赅”而蔽之。而学者也往往在这样的氛围下潜移默化地误以为议论文只能是板着脸孔当“圣人”,其遣字造句只能往“严谨”使劲。长此以往,议论文出现了种种弊端:要么脸孔冷漠,拒人于千里;要么语言贫血,读者难生亲近之情;要么说理肤浅,形式有余而深刻不足;要么千文一面,孪生文章满天飞……不一而足。殊不知,议论文可以刻板严谨,但亦可以轻松活泼。在确保论点正确、语言严密的前提下,议论文同样可以是文采斐然的,让写者喜写,让读者乐读。
  那么,如何逃离那种让读者有嚼蜡之感的议论文风,达成上述“其乐也融融”的情景呢?这需要写作者强化几个意识,掌握几条写作技巧,让自己的议论文变得“有味”起来!下面,笔者就以命题作文“沉潜”为例进行解说。
  附:命题作文“沉潜”材料
  南极大陆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凌,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纪录片《深蓝》,详尽地展示了企鹅登陆的过程。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请以“沉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一、适当“换一换”
  所谓换一换,即在遣词与造句的变化上而言。
  (一)换换遣词
  遣词上的换一换,可以是近义词、同义词的置换,也可以文白或是雅俗的置换,更可以是平实朴素变化为生动形象。在很多情况下,只要善于“换个说法”,就可以改变语言的陈旧套式。
  词语的置换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给读者一种新鲜感,同时也能赋予议论文形象化的特征,带来真实感,拉近读者与文章的距离。在事例论证的运用上效果尤显。
  (二)换换句式
  “句式”,指句子的结构形式,常见有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常式句与变式句,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等。
  换换句式,是指作者在写作时,根据语言环境的特点和表达的需要,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变换句式,美化语言,增加亮点,使议论文文采飞扬,一改过去的枯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二、恰当“比一比”
  所谓比一比,指的是在恰当的时候运用三个与“比”字相关的修辞:比喻、排比、对比。
  (一)善用比喻
  作为常见的修辞,比喻被广泛运用恰说明了其价值:化平实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而这点,在议论文中恰恰是最需要的。运用一些喻体说理,把抽象的事理阐述得透辟而鲜明,使人在津津有味的阅读中,深受启发。
  (二)活用排比
  排比,既是一种修辞,同时也是一种句式,这点前文略有介绍。议论文中的排比,既可以是论据列举中的语句并列,也可以是语段与语段间的并举。议论文中使用排比,除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外,还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为读者营造出进一步调动生活积累、协助作者再造氛围的艺术效果。
  (三)巧用对比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闻一多说“一切的价值都在比较上看出来。”选取典型人物、典型事例,抓住它们的特征,分清优劣,鲜明对比,同时,又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显出文笔的灵活。
  三、适时“引一引”
  所谓引一引,引指引用。
  古诗文名句及外国名言警句是前人精心锤炼出来的,浓缩了经验和哲理,所以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时空的穿透力。若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不但能使文章增色,使语言富于文采,还能提升文章的思想境界。
  生活中充满了形象生动、富有活力的语言,有些谚语、民谣、广告词更是清新生动,内涵深刻,如能准确引入文章,则能使文章语言妙趣横生。
  四、好好“描一描”
  剖析事理固然能够使人明辨是非,但激发情感使人鼓舞或诱人深思也是议论文的魅力所在。其实有相当多的优秀议论文都是由一句句、一组组形象化的语言构成的。
  其实,议论文是可以摇曳生姿的,议论文的语言是可以生动活泼的。只要适当运用上述技巧,议论文也能成为巧目顾盼的“美人”。但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方法并不要求面面俱到。事实上,面面俱到的话既没有必要,也不大可能。应从文章实际出发,用好用活,哪怕是一种,文章语言的表达效果肯定会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有人说,音乐是打开人们感情的语言,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金钥匙,而千年前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是用一颗善感的心,去聆听了一位优秀的琵琶演奏师的乐曲。一个是用弹奏琵琶诉说心曲,一个是用聆听琵琶来感知情怀,他们因乐相遇,以乐相识,借乐相知,且让我们从琵琶女的演奏中去探询他们坎坷曲折,令人心酸的生活际遇,去领悟其心有灵犀而碰撞出的精神火花。  在这首诗歌中,正面重点描写音乐的地方有两处,集中在第2、3自然中,虽然描
期刊
诗歌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是一切文学的源头,在文人学者眼中诗歌就是文学的代称。对高中教学而言,诗歌教学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高考的必考题型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几年的诗歌教学,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应主要从以下几个要素着手:   一、联系背景和作者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不同时代的作品具有不同的特点。如盛唐时代国势强盛,
期刊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但是而且是绝对的思想权威。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朋友”关系。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就等于尊重教育,学生无论大小,都需要获得尊重与理解。教师只有民主、平等、科学地对待学生、管理学生,学生才能自由地和谐地主动地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才有可能。  二、班主任与全面发展  1.全面发展所有学生  教育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每一个人都应该充
期刊
有人说: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我说:作为年轻教师,如果害怕课堂改革,那他永远都不能赢得自我。   作为一名走上讲台不足三年的年轻教师,我一直为能给母校做出些许贡献而感到无比光荣,也为能赶上素质教育的春风而自觉荣幸,更为能成为课堂教学改革大潮中的一份子而倍感骄傲。鲁迅先生曾说:“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那么
期刊
严监生,名大育,字致和,是我国清初吴敬梓笔下的一个人物,见于《儒林外史》第五回《王秀才议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对这个人物,众多读者最深的印象是因为临死前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不肯断气,而使其名列中外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于是“两茎灯草”作为吝啬鬼财主严监生的标志,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文学形象。但我个人觉得严监生虽是一个吝啬之人,但其身上也不失人性的温情。  一、观其出身  严监生生活的
期刊
合作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认真研究合作学习的形式以指导教学工作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拟就高中语文合作学习形式作初步探索。   作为高中语文课中的合作,具有较大研究价值的应该是按活动内容进行划分的合作学习形式。本文仅就此进行浅淡。   一、合作讨论   合作讨论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合作学习方式,一般是围绕一个问题,分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这种讨论的特点,一是启发性,组员互相启发,对自己的观
期刊
新课改在河南省已实行几年了,经历了2011年的新高考,我今年又带二年级语文课,期间有一些思考与感悟,现写出来盼同仁赐教。   语文新课程标准里的“实施建议”部分有“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的阐释:“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这段话颇值得玩味,显然新课
期刊
如今的语文教学,依然挣不脱应试的羁绊,多少有点急功近利。语文教学因为舍弃了诗意的陶冶,呈现出苍白孱弱的面貌,让学生感到“想说爱你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那么,如何解读诗意的语文,营造诗意的课堂,已是新课改给每位授课教师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我认为,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一堂语文课应是一首美丽的诗。语文教师在诗意课堂中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诗意的语文教师是文化的传承者   诗意的语文,应
期刊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文采”作为作文的发展等级,其内容主要表现在: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等。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审题立意正确,考生拉开差距的关键就在语言。这是作文备考最难的一环,对语言基础不好的考生尤为重要。如何加强语言文采的训练呢?   一、审视和反思,进行语言的升格训练    在作文备考过程中,可以把自己一段时期的习作收集起来,就语言表达问题集
期刊
阅读是与生命相伴的精神旅程,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现代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凸显了阅读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然而,纵观学生的阅读现状,不禁让人生忧,不求甚解者有之,浅尝辄止者亦有之……学生阅读不少是处于“无主”“无序”“无法”的迷惑之中。那么,怎么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