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是进行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合理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对课程质量进行全面、公正、科学的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教学决策的依据,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学生培养计划。本文根据我国的课程现状,结合管理学学者方面的研究成果,初步构建了可供参考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并从管理学的角度给出了课程质量评价的建议。
关键词:管理学;经济学;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难度逐渐增加,同时也给学校工作质量提出了更多的考驗。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是对教学质量的定量测量,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对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进一步优化,通过管理学经济学学者的一些管理,模式为课程评价体系提供理论性支撑,并提高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效果。
二、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
我国学校工作质量评价工作起步较晚,直至1991年,北京师范大学才首次提出了学校工作质量体系的概念,并且构建了学校工作质量体系,对学校工作质量进行了定量的评价。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是一门管理类的评价体系,通过这个管理类的评价体系,可以优化课程设置以及改善教学工作,最终将这个评价模式运用到学校的管理过程之中。
管理学家王春杨等认为课程评价指标的选取要体现出对于老师工作的管理性。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无非是通过对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打分,以此达到学校对于教师工作的监督管理作用。通过这个监督管理体制,实现学校工作效率的提升,达到管理体系的优化升级的目的。
随着学校工作质量评价理论体系研究的深化,我国课程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从最初对教师的评价逐步转移到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突出了学生的主要位置。逐步做到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管理相统一。
三、目前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管理学者对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我国高校的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评价体系理念滞后。评价体系理念的落后主要体现在评价目的和评价焦点上的偏差。从评价体系目的而言,虽然高校开展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初衷是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能力,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大多与教师的升职加薪息息相关。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但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激励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就评价焦点而言,我国的现行评价体系过分强调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重要性,即以教师的授课内容的多少来判定课程质量的高低,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学校工作质量体系主体单一。我国的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主体相对比较单一,基本是以学生的评价为主,学校领导的评级为辅。学生通过平时老师工作的打分在学期末通过学校的教务系统对课程进行评估,学校领导组织系主任、教师等组成评课小组,通过随堂听课的形式,对教师的学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但是学生的评价易受个人情感的影响,有时很难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从此之外,学生缺乏判断课程的设计、教材选择的科学、课程的实用性等方面的判断能力,当然评课小组也不能就一两次的听课结果来判断教师的教学能力。
(3)学校工作质量教师的被动性。就高校目前的评价体系而言,教师的地位十分被动。教师只能被动的接受评价结果的通知,基于只有在学期末才进行的评价机制,教师无法在工作中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调整工作安排,提高工作质量,增加学生的接受程度。另外,教师只有在学校工作质量评价结果出来之后被动的接受结果,无法主动地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
四、高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高校工作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
(1)内容全面。在评价内容上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要对教学目标是否具体、全面,是否具有科学性、层次性进行评价;要对教学目标是否考虑到教育活动与现实目标的关系,是否能体现学生个体差异进行评价;要对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反映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否能真正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进行评价;要对教学方法是否注重对技能、经验的传授,是否能启迪思考,是否能主动地对各领域知识进行混合交融进行评价;要对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为学生建立完善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进行评价。
(2)重视工作中的互动性。在课程评价体系中,课堂教学组织和环节设计必须引导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和探究讨论,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启发性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想法,允许学生的质疑和反驳,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引导教师教学风格向启发讨论式和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转变。
(3)关注学生学习的成长性。评价指标中增加学生对教师教学及学校工作质量设计的直观看法,让学生自己来评判在教学过程中自身的变化,而不是单纯地取决于学业成绩。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是否觉得有帮助,教师的讲解是否有助于理解内容,教师的教学是否能将学生带进研究的乐趣之中,教师的教学是否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可修正性。基于高校各工作质量的变化及社会对学校工作质量要求的变化,为保证课程评价的有效性,其评级指标及各级评价指标要定期修正或调整。
(二)高校课程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
国内外管理学学者对高校工作质量评价的指标构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Kolitch认为学校工作质量评价的指标要包括工作组织、行为管理、学生成绩评定和师生关系四个方面,才能对学校工作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王秀华认为课程资源、教学条件、教学效果也是工作评价不可或缺的指标;匡明等则将师资队伍、目标、特色作为学校工作质量质量评级的一级指标;宁波将教学管理作为学校工作质量评价的一级指标。
本文基于目前高校现行的评级体系,在征求学生、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高校学校工作质量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1所示。 五、高校工作质量质量评价的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工作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基于评价结果对课程进行相对的优化,以提高学校工作质量,真正完成高校培育人才的目的。在进行课程调查时,也发现了目前高校工作安排存在的某些问题,下面将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角度给予相应的建议。
從学校方面而言,学校对工作安排具有主动性,因而学校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工作质量的安排。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逃课的根本原因是认为教学对今后的工作没有帮助,甚至认为内容太过陈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应该加强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就学校而言,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并逐渐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珍惜就校园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在明确了解岗位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可以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教师方面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应经被时代所淘汰,教师也应该积极寻找新的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就教学内容而言,不应拘泥于课本上的内容,应该结合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案例的方式告诉学生其应用的范围或者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未来职业中的必要性等。就教学方式而言,应该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充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进行相关研究的热情。
对学生而言主动参与学校对老师的行政工作的考核之中,将自己蕴于这个管理体系之下,教师的工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所以参与评价体系之内与自己息息相关,切不可做一个局外人,脱离管理体系。
六、总结
本文在研究高校工作质量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以内容全面性、重视课堂的互动性、关注学生学习的成长性及可修正性原则,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并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角度对目前高校课程安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未来高校工作质量质量的改善作出微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世彩.地方高校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殷春芳,陈晓平.构建高校新型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51-53.
[3]李波.高校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93-96.
[4]王秀华.高校研究性教学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2,02:91-95.
[5]苗苗.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校工作质量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6]宁波.高校学校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8,03:41-42.
[7]叶珍.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
关键词:管理学;经济学;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难度逐渐增加,同时也给学校工作质量提出了更多的考驗。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是对教学质量的定量测量,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对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进一步优化,通过管理学经济学学者的一些管理,模式为课程评价体系提供理论性支撑,并提高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效果。
二、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
我国学校工作质量评价工作起步较晚,直至1991年,北京师范大学才首次提出了学校工作质量体系的概念,并且构建了学校工作质量体系,对学校工作质量进行了定量的评价。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是一门管理类的评价体系,通过这个管理类的评价体系,可以优化课程设置以及改善教学工作,最终将这个评价模式运用到学校的管理过程之中。
管理学家王春杨等认为课程评价指标的选取要体现出对于老师工作的管理性。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无非是通过对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打分,以此达到学校对于教师工作的监督管理作用。通过这个监督管理体制,实现学校工作效率的提升,达到管理体系的优化升级的目的。
随着学校工作质量评价理论体系研究的深化,我国课程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从最初对教师的评价逐步转移到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突出了学生的主要位置。逐步做到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管理相统一。
三、目前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管理学者对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我国高校的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评价体系理念滞后。评价体系理念的落后主要体现在评价目的和评价焦点上的偏差。从评价体系目的而言,虽然高校开展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初衷是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能力,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大多与教师的升职加薪息息相关。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但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激励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就评价焦点而言,我国的现行评价体系过分强调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重要性,即以教师的授课内容的多少来判定课程质量的高低,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学校工作质量体系主体单一。我国的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主体相对比较单一,基本是以学生的评价为主,学校领导的评级为辅。学生通过平时老师工作的打分在学期末通过学校的教务系统对课程进行评估,学校领导组织系主任、教师等组成评课小组,通过随堂听课的形式,对教师的学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但是学生的评价易受个人情感的影响,有时很难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从此之外,学生缺乏判断课程的设计、教材选择的科学、课程的实用性等方面的判断能力,当然评课小组也不能就一两次的听课结果来判断教师的教学能力。
(3)学校工作质量教师的被动性。就高校目前的评价体系而言,教师的地位十分被动。教师只能被动的接受评价结果的通知,基于只有在学期末才进行的评价机制,教师无法在工作中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调整工作安排,提高工作质量,增加学生的接受程度。另外,教师只有在学校工作质量评价结果出来之后被动的接受结果,无法主动地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
四、高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高校工作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
(1)内容全面。在评价内容上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要对教学目标是否具体、全面,是否具有科学性、层次性进行评价;要对教学目标是否考虑到教育活动与现实目标的关系,是否能体现学生个体差异进行评价;要对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反映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否能真正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进行评价;要对教学方法是否注重对技能、经验的传授,是否能启迪思考,是否能主动地对各领域知识进行混合交融进行评价;要对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为学生建立完善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进行评价。
(2)重视工作中的互动性。在课程评价体系中,课堂教学组织和环节设计必须引导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和探究讨论,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启发性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想法,允许学生的质疑和反驳,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引导教师教学风格向启发讨论式和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转变。
(3)关注学生学习的成长性。评价指标中增加学生对教师教学及学校工作质量设计的直观看法,让学生自己来评判在教学过程中自身的变化,而不是单纯地取决于学业成绩。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是否觉得有帮助,教师的讲解是否有助于理解内容,教师的教学是否能将学生带进研究的乐趣之中,教师的教学是否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可修正性。基于高校各工作质量的变化及社会对学校工作质量要求的变化,为保证课程评价的有效性,其评级指标及各级评价指标要定期修正或调整。
(二)高校课程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
国内外管理学学者对高校工作质量评价的指标构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Kolitch认为学校工作质量评价的指标要包括工作组织、行为管理、学生成绩评定和师生关系四个方面,才能对学校工作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王秀华认为课程资源、教学条件、教学效果也是工作评价不可或缺的指标;匡明等则将师资队伍、目标、特色作为学校工作质量质量评级的一级指标;宁波将教学管理作为学校工作质量评价的一级指标。
本文基于目前高校现行的评级体系,在征求学生、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高校学校工作质量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1所示。 五、高校工作质量质量评价的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工作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基于评价结果对课程进行相对的优化,以提高学校工作质量,真正完成高校培育人才的目的。在进行课程调查时,也发现了目前高校工作安排存在的某些问题,下面将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角度给予相应的建议。
從学校方面而言,学校对工作安排具有主动性,因而学校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工作质量的安排。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逃课的根本原因是认为教学对今后的工作没有帮助,甚至认为内容太过陈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应该加强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就学校而言,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并逐渐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珍惜就校园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在明确了解岗位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可以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教师方面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应经被时代所淘汰,教师也应该积极寻找新的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就教学内容而言,不应拘泥于课本上的内容,应该结合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案例的方式告诉学生其应用的范围或者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未来职业中的必要性等。就教学方式而言,应该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充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进行相关研究的热情。
对学生而言主动参与学校对老师的行政工作的考核之中,将自己蕴于这个管理体系之下,教师的工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所以参与评价体系之内与自己息息相关,切不可做一个局外人,脱离管理体系。
六、总结
本文在研究高校工作质量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以内容全面性、重视课堂的互动性、关注学生学习的成长性及可修正性原则,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并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角度对目前高校课程安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未来高校工作质量质量的改善作出微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世彩.地方高校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殷春芳,陈晓平.构建高校新型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51-53.
[3]李波.高校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93-96.
[4]王秀华.高校研究性教学学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2,02:91-95.
[5]苗苗.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校工作质量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6]宁波.高校学校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8,03:41-42.
[7]叶珍.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