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明确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强调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要努力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应该说,教师适时的介入和调控,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也正由于教师的介入,学生的学习才是有效甚至高效的。那么,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应具备哪些引导方法呢?
一、“抛砖引玉”——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一位高明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会“抛砖引玉”的高手。不管是在课始、课中甚至课堂结束后,都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得学生的学习欲罢不能,从而树立学生强烈的学习自觉意识。作为数学教师就要善于创设这种需要。
首先,出于学生情感的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小学数学课堂采用的方法一般是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在奇、趣、疑等方面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需要,从而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其次,学生本身具有强烈的求知需要。当前的课堂教学比较注重课内情境的创设,而每节课的末尾往往为教师所忽视。其实,如能利用这短短的几分钟激发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的欲望,就可以把有限的课堂时空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自觉主动地学习探究,形成一个开放的大课堂教学环境,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外,我们都要尽量让学生以积极愉快的心情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求知欲,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但同时,教师尤其要注意“抛砖引玉”的有效性,开放有度。
二、“坐享其成”——引发学生活跃的思维状态
课堂的生成是千变万化的,很多教学生成有预设性的,也有非预设性的。教师一次好的随机引导,能让课堂化腐朽为神奇,展现教师非常的教育机智。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坐享其成”,在顺应学生思维的同时适时地介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积极地学习状态,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创新思维,真正进入教学无痕的高境界。
(一)放开禁锢思维的绳索
没有想像就没有创新,创造思维离不开想像力。直觉顿悟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因此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普遍重视学生的大胆尝试、猜测验证,实际上就在于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开放的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彼此的快乐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交流,并分享学习的快乐,在交流中达到共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要力求学生始终在兴致高昂地尝试、交流、争论,对每次的发现都充满惊喜,当然这种惊喜的获得与探求的热情无疑与教师适时的启发、指点有关。孔子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们处于愤悱之际,教师那廖廖几语总是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学习推波助澜,促使学生在交流中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机会,引导学生质疑讨论
许多教师往往在课堂中能有意识地设置障碍,善于抓住这些机会,甚至包括一些“美丽”的错误资源,不断引发学生之间的争论,在讨论辨析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养成不唯书、不畏权威的学习品质。也有的教师善于在教学的关键处、疑难处装“傻”,表现出一副无知、困惑的模样诱使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其实就是一种高明的“坐享其成”教学艺术。教师始终站在为学生服务的角度促使学生不断的思考、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三、“点石成金”——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及探求的结果大多数情况下是零散的,是浅层次的。要想让学生获得系统而具有深度的知识,并使能力得到提升,就得靠教师的点拨、明确、归纳、深化。教师的这种作用不仅能使学生走出学习中分析判断的迷途,而且能让学生不到位的回答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最终让学生得到满意而欣喜的学习成果,这就是教师“点石成金”的艺术。
(一)引导学生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性非常强,让学生体验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进而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减轻记忆的负担,学会学习并提高学习的效率。数学教师有责任随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让学生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素养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建立良好知识结构的纽带,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形成优良素质的关键。数学教师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引导学生不断地感悟,要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终生发展,尤其重要的是学生感悟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三)感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我们要重视多解归一,寻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乃至不同知识类别及思考方式的共性,上升到思想方法、哲理观点的高度。在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不断感悟知识背后负载的方法,蕴含的思想、哲理,那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才是生动、鲜活的、可迁移的,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到质的飞跃。
在新课标新理念的引导下,教师的引导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与学习内容的特点来确定教师的合理引导程度,努力使自己的引领与介入成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发现之旅”,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奠定基础,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
一、“抛砖引玉”——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一位高明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会“抛砖引玉”的高手。不管是在课始、课中甚至课堂结束后,都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得学生的学习欲罢不能,从而树立学生强烈的学习自觉意识。作为数学教师就要善于创设这种需要。
首先,出于学生情感的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小学数学课堂采用的方法一般是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在奇、趣、疑等方面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需要,从而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其次,学生本身具有强烈的求知需要。当前的课堂教学比较注重课内情境的创设,而每节课的末尾往往为教师所忽视。其实,如能利用这短短的几分钟激发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的欲望,就可以把有限的课堂时空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自觉主动地学习探究,形成一个开放的大课堂教学环境,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外,我们都要尽量让学生以积极愉快的心情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求知欲,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但同时,教师尤其要注意“抛砖引玉”的有效性,开放有度。
二、“坐享其成”——引发学生活跃的思维状态
课堂的生成是千变万化的,很多教学生成有预设性的,也有非预设性的。教师一次好的随机引导,能让课堂化腐朽为神奇,展现教师非常的教育机智。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坐享其成”,在顺应学生思维的同时适时地介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积极地学习状态,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创新思维,真正进入教学无痕的高境界。
(一)放开禁锢思维的绳索
没有想像就没有创新,创造思维离不开想像力。直觉顿悟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因此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普遍重视学生的大胆尝试、猜测验证,实际上就在于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开放的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彼此的快乐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交流,并分享学习的快乐,在交流中达到共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要力求学生始终在兴致高昂地尝试、交流、争论,对每次的发现都充满惊喜,当然这种惊喜的获得与探求的热情无疑与教师适时的启发、指点有关。孔子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们处于愤悱之际,教师那廖廖几语总是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学习推波助澜,促使学生在交流中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机会,引导学生质疑讨论
许多教师往往在课堂中能有意识地设置障碍,善于抓住这些机会,甚至包括一些“美丽”的错误资源,不断引发学生之间的争论,在讨论辨析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养成不唯书、不畏权威的学习品质。也有的教师善于在教学的关键处、疑难处装“傻”,表现出一副无知、困惑的模样诱使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其实就是一种高明的“坐享其成”教学艺术。教师始终站在为学生服务的角度促使学生不断的思考、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三、“点石成金”——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及探求的结果大多数情况下是零散的,是浅层次的。要想让学生获得系统而具有深度的知识,并使能力得到提升,就得靠教师的点拨、明确、归纳、深化。教师的这种作用不仅能使学生走出学习中分析判断的迷途,而且能让学生不到位的回答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最终让学生得到满意而欣喜的学习成果,这就是教师“点石成金”的艺术。
(一)引导学生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性非常强,让学生体验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进而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减轻记忆的负担,学会学习并提高学习的效率。数学教师有责任随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让学生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素养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建立良好知识结构的纽带,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形成优良素质的关键。数学教师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引导学生不断地感悟,要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终生发展,尤其重要的是学生感悟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三)感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我们要重视多解归一,寻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乃至不同知识类别及思考方式的共性,上升到思想方法、哲理观点的高度。在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不断感悟知识背后负载的方法,蕴含的思想、哲理,那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才是生动、鲜活的、可迁移的,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到质的飞跃。
在新课标新理念的引导下,教师的引导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与学习内容的特点来确定教师的合理引导程度,努力使自己的引领与介入成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发现之旅”,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奠定基础,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