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的决策权力逐级下放,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议题。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2006年秋季开始,我市高中全面开始实施新课程,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起步较晚,如何挖掘高中地理学科的本土资源优势,开发乡土校本课程势在必行!
  【关键词】课程资源 高中地理 畲乡资源优势 高山湿地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78-02
  一、背景综述
  1.我国课程改革背景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的决策权力逐级下放,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议题。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2006年秋季开始,我市高中全面开始实施新课程,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起步较晚,如何挖掘高中地理学科的本土资源优势,开发乡土课程资源势在必行!
  2.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背景
  地理课程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地理学习,将学生的地理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地理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3.畲乡自然资源背景
  畲乡景宁是浙江省的物种基因库和绿色百宝箱。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8.9%。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并有复杂多样的地域特点。
  望东洋,生态学上称之为高山湿地。这里属于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因其地势平坦,湿地中发布着江南桤木等灌木林,涉足其间,如入迷宫,故名懵懂洋。位于景宁县东南部离城南31公里。是华东第一大、省内内陆山地最大最典型的高山湿地,被誉为“华东第一湿地”。海拔高、面积大,有着丰富的湿地动植物资源。有着典型的高山沼泽湿地群体,如见头平、茭白塘、双桥平、白云坪、畚斗田等几处,面积约54.2平方千米。盛夏时节四面环山,中央为盆地,成椭圆型。凉爽无比,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又称森林草木湿地。
  长期以来,因人类的无知,对湿地生态价值认识不足,保护管理能力较薄弱,加上望东洋地表平坦,土壤肥沃,望东洋曾在1997年被地方政府部门作为农业经济开发地而开垦,试图在那里种植土豆、辣椒等经济作物,结果没有成功。但那个地方的生态却遭受灭顶之灾,将几十年不能恢复,现已有大面积的湿地退化和消失。
  基于上述考虑,开发实施《探寻高山湿地》校本课程。
  二、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预期目标
  1.在实践中了解望东洋湿地的形成、特点、功能等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培养初步的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和信息交流培养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实施过程
  阶段一:分组确定研究的项目
  (一)联系实际,引出课题
  呈现我县望东洋湿地的图片(大片的森林、水草相映的沼泽地、稀少植物凤尾蝶等)。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属于什么地形?照片上显示的是什么植物?……激发探究热情。
  师:在我们景宁有华东第一大、省内内陆山地最大最典型的高山湿地。海拔高、面积大,有着丰富的湿地动植物资源,有着典型的高山沼泽湿地群体,你们了解湿地吗?你想研究湿地的哪些方面?
  把研究活动的主题确定为“探寻高山湿地”。
  (二)学生分组确定研究子课题
  1.根据问题类别,学生自由选择,成立研究小组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什么是湿地?湿地有哪些功能?”“望东洋在哪里?离我们县城远吗?”“望东洋那里有哪些动、植物资源?”等等。
  (2)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为4个子问题:“湿地的概况及湿地的功能”、“望东洋湿地的动物资源”、“望东洋湿地的植物资源”“望东洋湿地的现状”。
  (3)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子课题并成立研究小组制定活动计划。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从以上四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凡是选择同一问题的组成一个小组,并推选一位组长。由组长带领各组员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走进高山湿地”活动方案
  阶段二:各队开展研究活动
  1.各小组展开调查和研究活动,并及时做记录。
  2.汇总资料,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小论文,写活动体会。
  阶段三:实践成果交流
  (一)交流实践成果
  1.各队交流汇报实践成果。   2.注重各队交流实践过程中的真切体验和真实感受,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总结方法。
  (二)课题拓展延伸
  在成果交流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引导活动向纵深拓展,同时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活动作铺垫。
  四、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带来的收效
  (一)学生方面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程开发实践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使他们能主动探究,满足学生个人需求,给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体现以下两方面:(1)研究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提出,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从几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凡是选择同一问题的组成一个小组,并推选一位组长,由组长带领各组员进行活动方案设计。使得每个合作小组都有自己喜欢研究的问题,小组活动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整个活动下来同学们显非常愉快轻松。(2)由于研究活动让学生从室内走出室外,从校内走向校外,从城里走向乡村,这是孩子们十分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在活动中同学们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热情高涨,并体会到合作学习、互助提高的乐趣。从学生的汇报过程中可看出,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能树立自信心,充分地展示了自我。
  2.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通过这次活动,解放了学生的双手,解放了学生的头脑,解放了学生的嘴巴。在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从整个过程看,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知道了如何应对困难,学会了怎样处理随机突发事件,能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正如同学们在谈收获的时候说的,学会了怎样去调查,去采访,去上网查资料,学会了设计问卷和如何进行宣传活动;自己的胆子变大了,觉得没什么好害怕的,学会了和陌生交流,使自己的人际关系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等等。这次实践活动,一些跨学科的知识在活动中得到了运用,内容涉及生物、地理、化学、物理、信息技术、美术等多个学科。在实践中获得了亲身感受和直接的经验,学生对地理这门课程更加充满了兴趣。
  3.丰富了学生的独特体验。
  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通过实地考察、采访、查阅资料、讨论、设计创作等,不仅仅认识了湿地,开阔了眼界,更深刻地认识到湿地在自然环境中起到的巨大作用,为人们生活带来了生机。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得到充分发挥,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增强。具体表现在:(1)学生经历了许多第一次,体会自然就不同了。去望东洋实地考察回来之后,毛炼玉说:“这次考察虽然没有老师的带领,虽然我们对那里人生地不熟,虽然这是我们的第一次……但是在当地人的帮助下,在两位热情叔叔的带领下,我们克服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途中下起了倾盆大雨,但是我们不怕风雨险阻,我们坚定信念。一定要到达那里,我们内心充满了无比的喜悦与自豪,完全把刚才的艰苦忘得一干二净。可以说通过这次考察锻炼了我们的意志!”(2)丰富了学生的环保知识。在调查过程中,他们不忘仔细观察,并真诚地向当地农民访问,包括湿地的发展、开发状况、动植物的生长状况等等。并作了记录,还专门带了照相机拍摄下那里独特的风景奇观。经过这次亲身体验,亲自调查,他们真正体会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也认识到了保护家园,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的事情。(3)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做事的责任感更强了。梅晶在谈宣传体会时说:“我们上街宣传保护望东洋湿地,一开始,行人纷纷离我们而去,后来我们克服了这个困难,行人都认真听我们讲解。从中我就悟出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但是,只要我们用微笑去面对困难,用负责任的精神去做事,都会取得成功!”(4)学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季景洪谈体会时说:“在此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也感到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有限,对总是的认识不够全面;交往能力不强,调查还不深入,有些方面虽然意识到了,但难以深入研究下去,显得力不从心。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打好基础,加强研究,提高能力。”
  (二)教师方面
  1.加深了对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认识。
  以往,我们把乡土课程资源看得很神秘,认为它高不可攀,甚至认为这是教育专家做的事。自然地对“课程资源开发”产生了误解,如“课程资源开发就是学校自编教材”,“地方课程就是原来的选修课”等。现在我想,产生这些误解的原因是对课程资源的理解不够。通常把课程当作一种结果,即教科书或教材。事实上,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而且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意识。课程的本质是有计划地安排儿童学习机会的过程。
  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本身。
  我们的家乡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自然景色美丽迷人。这些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都是我们乡土地理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我们教育学生要热爱家乡,为家乡添光彩,我们与其空洞说教,不如把最具特色的乡土地理资源逐步引进学校进行开发,在实践中感受和体会。它的开发能使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紧密连在了一起,促进课程的多样化和乡土化。
  2.转变了对学生的认识。
  在活动中可以发现,学生身上确实蕴藏着巨大的学习潜能,只要我们给他们机会,给他们自主空间,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宣传队的同学能把湿地的功能编成顺口溜,独特、新颖;有的制作了手抄报,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活跃起来,丰富了实践成果;考察队的汇报把照片展示与解说相结合配合,显得真实、风趣,赢得同学们的满堂喝彩等等。
  最主要的是在活动中老师再次认识了学生,很多学生有着与平常不一样的表现,成绩优秀者不一定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却一下子“冒”了出来,令人刮目相看。真可谓是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能力的“试金石”。
  五、乡土地理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走进高山湿地》乡土地理课程开发与实施,取得了较大成功,在近期的摸索探究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等待解决的问题及由此引发的若干思考。
  1.我们在开发过程中感到要充分体现乡土课程资源的价值,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这就要求课程开发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实践上升到理论。把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关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指导性资料严重匮乏。在课程资源开发的实施过程及开发过程中,教师怎样正确地给自己的定位,怎样使得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艺术性……所有这些都有待我们在实践中探索。
  2.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学校的特色形成,始终是乡土地理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核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有过思考,但还没有从实践层面深入到理论层面,没有摸索出它们三者之间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如何纵深切入,进行系统而广泛的研究,这是我们的困惑,恐怕也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3.此外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和实施过程中,老师普通感到压力很大,原因很多,有知识缺陷方面的,有精力透支方面的,激情和付出是有限的,老师的主动性未能发自内心地体现。采用怎样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方法来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促进老师的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4.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更是困难重重,我们面临着整体的师资水平问题、技术层面的问题及资金投入的问题。开发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从知识堆砌到逐渐明了、从粗糙到完善、从感性涌动到理性思考的过程。有一点我们坚信:没有最好的教材,只有逐渐完善的教材。本着这一认识,我们认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也不应该是一个一步到位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 ( 国务院 国发[2001]21号) 2001年5月
  [2]靳玉乐.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策略》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6-12-1
  [3]汪霞. 《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中国中青年教育学者自选集》 安徽教育 2007-11
  [4]科林·马什(Colin Marsh).《重新界定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展望》(澳大利亚课程研究协会会刊)
  [5]王机林. 《校本课程开发概论》 新疆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
  [6]王机林.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5月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作示范,会导致学生动手操作出现障碍。美术教学中常用的示范方式有三种,一是同步示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练习同步进行。二是分散示范,就是把课堂教学中的技能技巧分解到其他环节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掌握技巧,教师在学生作业时稍加整合即可。三是探究示范,就是让学生自己对范品进行探究,从使用材料、绘制方法、绘制步骤等逐一研究,并动手实践。这样才能让课既精彩纷呈又扎实有效。
期刊
【摘要】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一类实践性质很强的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强有力的补充、深化和拓展。因此,迫切需要通过CDIO理念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同时深化学生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毕业时具备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本文针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进行研究,提出一些基于CDIO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思路。  【关键词】CDI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提出了对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Auto CAD这三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将三门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穿插在一起,教学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成为一个较完整、较系统的综合性学习模块,使之更接近于岗位实际,力求突出对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团结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CDIO 机械制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本文以高职《园林工程施工》课程为例,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建议,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工作过程 课程开发 《园林工程施工》 学习情境  【项目来源】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课题《园林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0C20  42125,主持人:陈彦霖。  【中图分类号】G71
期刊
【摘要】文章选取内蒙古凉城县6所寄宿制学校进行调研,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26名在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师进行教师生存现状问卷调查。通过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的物质生活状态、精神生活状态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 教师 生存现状 问题 建议  【基金项目】本文为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内蒙古农
期刊
【摘要】2012年,是中日间紧张气氛持续的一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的纪念之年,也是中国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围绕着2001年的教学大纲中提出“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目标,坚持改革发展并渡过了11个春秋之年。中国的日本研究和日本介绍有着超越百年的历史,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日本研究可以说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取得了大量丰硕的成果,中国高等日语专业教育呈现出仅次于英语专业排名的空前规模。然
期刊
【摘要】正能量的激发,积极情绪的培养。积极情绪有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积极情绪的产生既需要大学生在了解情绪现状的基础上学会和掌握调节的策略,恰当地选择情绪调节策略能有效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大学生积极情绪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正能量 大学生 积极情绪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项目(2012SQRW275)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通过对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海专业学员的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学习兴趣等存在差异情况的分析,依据差异教学思想,对航海GMDSS课程教学进行了差异化教学设计。文章采用弹性教学目标设计法、弹性分组教学等展开适合学习者个性特点的差异化教学方法,在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提高学员考证通过率的同时,提高学员的通信技能。  【关键词】差异教学 教学设计 GMDS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之一,是教师执教能力的集中体现。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做好课前准备、如何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如何保证上好每节课等一些关键环节所应该运用的方法和技巧,总结了自身的切身体会和经验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课前准备 课堂组织 上课技巧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82-02  在传统观念中,教师代表了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51-02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职  2.课程名称:《果蔬加工技术》  3.学时:2+2  4.学生课前准备:  (1)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泡菜腌制的基本原理。  (2)预习实验内容,了解泡菜制作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5.教师课前准备:  (1)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并根据原料选择的原则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