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因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顺应儿童天性,挖掘儿童潜能。
一、自主探究学习的意义
1.激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通过内部认知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条件使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探究性学习活动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关注学生的过程性学习。
探究是一种有目标的探索,真实的研究过程往往比结果显得更为重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数学素养的提高与形成,就是在对相关信息提取、加工、分析、处理的过程中发展生成的。
探究活动倡导“让学生去经历”,强调学生活动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有时也会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健全的人格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形成的。
二、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1.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并举。
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操作、验证,对自己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对不理解的内容提交小组讨论并进一步探究。建构主义的教学论认为,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不同,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因此,在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小组。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够深化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在找到问题答案的基础上进而优化出最佳方案,并提升自己的策略意识。
2.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探究平台。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探究性数学学习方式最重要的策略。当前的网络环境提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与创新平台,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能够展现或模拟现实,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三、实践反思
1.给学生提供充分探究学习的时间。
“探究性学习”与机械记忆学习或直接接受学习比较,需要有更充足的时间。应该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参与新知的探索。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有的小组合作总给人一种形式主义的感觉:讨论时间过少,讨论不够充分,流于形式而收不到实际的效果;不善于倾听他人或别组的发言和不同意见;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好学生发言较多,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发言较少,尤其是在辩论时,更是对自己缺乏应有的自信心。
2.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适度引导。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的引导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能把“探究发现”和“讲授”完全割裂开来,把它们对立看待,在探究发现法教学中,同样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暗示、启发、引导和监控。
探究活动中教师不仅仅只是提出课题,提供材料,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问题环境中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适时适度地去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小组合作真正发挥出它的优势,为教与学服务,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置身于操作探究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应该如何学习、如何探究获得新知,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作者单位 南京市中山小学
编辑 薛小琴
一、自主探究学习的意义
1.激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通过内部认知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条件使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探究性学习活动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关注学生的过程性学习。
探究是一种有目标的探索,真实的研究过程往往比结果显得更为重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数学素养的提高与形成,就是在对相关信息提取、加工、分析、处理的过程中发展生成的。
探究活动倡导“让学生去经历”,强调学生活动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有时也会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健全的人格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形成的。
二、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1.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并举。
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操作、验证,对自己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对不理解的内容提交小组讨论并进一步探究。建构主义的教学论认为,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不同,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因此,在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小组。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够深化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在找到问题答案的基础上进而优化出最佳方案,并提升自己的策略意识。
2.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探究平台。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探究性数学学习方式最重要的策略。当前的网络环境提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与创新平台,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能够展现或模拟现实,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三、实践反思
1.给学生提供充分探究学习的时间。
“探究性学习”与机械记忆学习或直接接受学习比较,需要有更充足的时间。应该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参与新知的探索。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有的小组合作总给人一种形式主义的感觉:讨论时间过少,讨论不够充分,流于形式而收不到实际的效果;不善于倾听他人或别组的发言和不同意见;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好学生发言较多,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发言较少,尤其是在辩论时,更是对自己缺乏应有的自信心。
2.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适度引导。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的引导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能把“探究发现”和“讲授”完全割裂开来,把它们对立看待,在探究发现法教学中,同样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暗示、启发、引导和监控。
探究活动中教师不仅仅只是提出课题,提供材料,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问题环境中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适时适度地去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小组合作真正发挥出它的优势,为教与学服务,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置身于操作探究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应该如何学习、如何探究获得新知,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作者单位 南京市中山小学
编辑 薛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