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需要建立事例分析的导向。通过事例的分析去形成思想品德观念,既符合品德知识生成的特点,也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需以事例为本;借助于生活中的事例,有利于学生的品德思维有效迁移。现以“与诚信同行”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观点。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需以事例为根本
在实际教学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还存在重知识点而轻事例的情形,也就是重知识识记而轻知识理解的情形。笔者以为,就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而言,要认识到知识与事例之间的依存关系:一方面,思想品德的观点更多地来自于事例的提取;另一方面,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基于整合去实施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在“与诚信同行”一课中,知识与事例几乎是并重的,但就笔者的调查来看,絕大多数学生的书上所画的所谓重点,只有“诚信,也就是诚实守信”、“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准则”、“诚信是协调公共关系的重要条件”等知识,而几乎没有一个对某个事例标以重点符号的。从理论上说,这些知识当然是对的,但是不要忘记了,仅凭这些知识的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生成诚信观念的,知识教学需以事例为本。
二、学生品德观点形成,应立足事例分析
将研究的目标锁定在学生的身上,将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目标确定为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就会认识到“与诚信同行”一课的教学,关键在于帮学生形成诚信认知,让诚信成为学生为人处世、协调公共关系的基本准则,让学生具有基本公民职业道德。而基于以上的观点,就需要对教材中的一些事例进行细致的分析。
教材中“一位技术和管理方面都相当出色的求职者到某电脑公司应聘”的事例值得重视。初中学生并不具有招聘经理的视角,他们也难以理解“技术与管理都相当出色”对于一个电脑公司意味着什么。因此就事例论事例,学生得到的可能就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也就是说,即使教师引入了这个事例且让学生分析了,学生也不可能得到一个真正的认识,学生最后的认识有可能仍然是教师灌输的。
那么,这一事例应当如何教学呢?笔者以为关键是让学生体验其中的“矛盾”:作为招聘经理,需要认识到人才难得——在诚信与能力之间如何选择是一对矛盾!作为应聘者,需要认识到诚信的可贵——在好的职位与诚信之间如何选择也是一对矛盾!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通过一些背景材料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这两对矛盾之后再引导学生讨论,尤其是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角色出发,去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就是招聘经理或者应聘者之后,学生就会发现要想真正作出选择并不容易。也正是在这一矛盾的化解当中,学生才认识到诚信的可贵。有了这样一个分析事例的过程,学生对诚信的认识自然会更加深刻。而反过来思考这一教学过程,关键又在于对整合的深度解析,在于学生进入事例中的角色,在于对公德与私德的区分。如是,真正的思想品德才有可能有效形成。
三、启发学生品德思维,当借助事例迁移
思想品德原本是一种道德素养,其与思维似乎是没有直接的关系的。然而,当思想品德教师期待学生能够用所学习到的思想品德知识,用形成的道德素养去影响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会发现此时思想品德所起的作用与思维的作用极为相似。而要让学生真正形成品德思维,也需要借助于事例。
无论课堂内外,都是一个与他人相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与思想品德相关的事情。如果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能够具备品德思维,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直觉选择往往并不符合品德要求。而如果真是如此,就说明思想品德的教学还有更大的空间。
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不能就知识论知识,要充分发挥事例的作用,将知识的根种植在事例当中,这样才能形成学生应有的品德素养。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初级中学
编辑 聂蕾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需以事例为根本
在实际教学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还存在重知识点而轻事例的情形,也就是重知识识记而轻知识理解的情形。笔者以为,就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而言,要认识到知识与事例之间的依存关系:一方面,思想品德的观点更多地来自于事例的提取;另一方面,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基于整合去实施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在“与诚信同行”一课中,知识与事例几乎是并重的,但就笔者的调查来看,絕大多数学生的书上所画的所谓重点,只有“诚信,也就是诚实守信”、“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准则”、“诚信是协调公共关系的重要条件”等知识,而几乎没有一个对某个事例标以重点符号的。从理论上说,这些知识当然是对的,但是不要忘记了,仅凭这些知识的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生成诚信观念的,知识教学需以事例为本。
二、学生品德观点形成,应立足事例分析
将研究的目标锁定在学生的身上,将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目标确定为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就会认识到“与诚信同行”一课的教学,关键在于帮学生形成诚信认知,让诚信成为学生为人处世、协调公共关系的基本准则,让学生具有基本公民职业道德。而基于以上的观点,就需要对教材中的一些事例进行细致的分析。
教材中“一位技术和管理方面都相当出色的求职者到某电脑公司应聘”的事例值得重视。初中学生并不具有招聘经理的视角,他们也难以理解“技术与管理都相当出色”对于一个电脑公司意味着什么。因此就事例论事例,学生得到的可能就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也就是说,即使教师引入了这个事例且让学生分析了,学生也不可能得到一个真正的认识,学生最后的认识有可能仍然是教师灌输的。
那么,这一事例应当如何教学呢?笔者以为关键是让学生体验其中的“矛盾”:作为招聘经理,需要认识到人才难得——在诚信与能力之间如何选择是一对矛盾!作为应聘者,需要认识到诚信的可贵——在好的职位与诚信之间如何选择也是一对矛盾!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通过一些背景材料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这两对矛盾之后再引导学生讨论,尤其是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角色出发,去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就是招聘经理或者应聘者之后,学生就会发现要想真正作出选择并不容易。也正是在这一矛盾的化解当中,学生才认识到诚信的可贵。有了这样一个分析事例的过程,学生对诚信的认识自然会更加深刻。而反过来思考这一教学过程,关键又在于对整合的深度解析,在于学生进入事例中的角色,在于对公德与私德的区分。如是,真正的思想品德才有可能有效形成。
三、启发学生品德思维,当借助事例迁移
思想品德原本是一种道德素养,其与思维似乎是没有直接的关系的。然而,当思想品德教师期待学生能够用所学习到的思想品德知识,用形成的道德素养去影响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会发现此时思想品德所起的作用与思维的作用极为相似。而要让学生真正形成品德思维,也需要借助于事例。
无论课堂内外,都是一个与他人相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与思想品德相关的事情。如果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能够具备品德思维,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直觉选择往往并不符合品德要求。而如果真是如此,就说明思想品德的教学还有更大的空间。
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不能就知识论知识,要充分发挥事例的作用,将知识的根种植在事例当中,这样才能形成学生应有的品德素养。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初级中学
编辑 聂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