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改”的麦田里,做一名真诚的守望者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我校实施“高效课堂”以后,我先后参加了韩立福教授的“有效教学”培训和省、市组织的“高效课堂”的相关培训,收获颇多,从目前高新中学“高效课堂”改革实施以来的变化来看,这种教学改革不仅仅是课堂视觉上的冲击,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探讨和交流的意识以及学习的效果,都有很大的改观,尤其是学生的精神面貌,课堂主人翁意识,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作为管理者,作为教师,我想,最大的收获可能还是思想和观念的更新,从学校管理到课堂操作,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都让人眼前一亮,茅塞顿开,犹如醍醐灌顶。
  顿悟一:知识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不管是韩立福教授倡导的“有效教学”理论,还是其理论精髓的“先学后教 问题评价”,还是宝鸡市实施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无一不是强调学生主体的“学”的重要性,而教师的“教”只是一个恰当适时的引导和点拨。
  顿悟二:教室、课堂的本名应该是“学堂”。在听了韩立福教授的报告,读完他编写的《有效教学》理论丛书,近期又阅读了李炳亭的《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突然明白了,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其实才真正是教学的主角,新课程强调课堂主体论,提倡的是教师的客体,突出让学生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人,老师的身份只是一个导师而已。而“先学后教”就是老师给学生去搭好舞台,提供场所,然后引导学生,教师作一个观众和参与者,适时做一下导演罢了。教室其实不是老师的,真正领悟了“高效课堂”的真谛后,感觉传统意义的“教室”改成“学室”或者“学堂”更贴切。
  顿悟三:抓“高效课堂”的课改模式研究,就是抓素质教育。未实施课改之前,在传统意义的课堂上,几乎是以考试来贯穿整个课堂,以考点、易错点为重点,“考啥教啥”成了教师的法宝,这样的课堂岂不成了完完全全的应试课堂,素质教育成了一席空谈。通过学习韩立福教授和李炳亭教授的理论,实地聆听省上专家的讲解和分析,深深体会成功的课改远不是那么回事。“我思故我在,我行故我思”,在学生学、思、知、行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已经在培养,用专家教授的话说,“分数和素质是统一的”,搞素质教育并非一定要吹吹打打,跳跳唱唱,搞艺术活动就是搞素质教育,抓课堂教学就是抓素质教育。
  当然,在我校的高效课堂改革中,虽取得了诸如宝鸡市首批课改“五星级名校”这样的成绩,但在经历了一个阶段的课改之后,反观现实中的一些假课改、伪课改现象,还是让人反思多多。
  反思一:为什么我们的教师还要把课堂变为自己的主场。在我们的有些课堂上,学生的地位被颠覆了,成了老师的陪附品,有的课堂甚至成了老师的“秀场”和“T台”,老师为了展示自己的十八般武艺,不惜牺牲学生的“学”来做代价。其实,真正的高效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学生比老师表现突出,学生有绝对的发言权,课堂上出彩的一定是学生而非教师,台下的掌声也一定是献给学生而非老师,课堂的成功精彩是源于学生学习、交流和展示的成功。
  反思二:为什么我们的老师要一直讲个不停。我们往往为了教,而不停地唠叨,甚至是喋喋不休,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就是不停地讲啊说啊,而且不遗余力,声嘶力竭。有些老师甚至为此还用上了麦克风,从不给学生“说话”的权利和机会。殊不知,在高效课堂上,老师很爱惜自己,尽量少说话,让学生多说,老师要敢于放手,选择聆听,把所有的精彩和亮点都让给学生。
  反思三:课堂既要形式,也要内容。成功的课堂教学一定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要“热闹”,更要安静。高效课堂要活动设计,也要学生动起来,但是,它更强调静中生慧,只有静的课堂学生才会有学习的收获。可是我们有些所谓的高效课堂,学生演小品,唱歌跳舞,甚至说学逗唱,看起来热热闹闹,而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我们看到,在专家成功的高效课堂上,学生都有静静思考的时间,甚至会有10分钟以上的思考和检测时间。老师少讲,少说,把时间留给学生,效果可能会更好。
  在实施了一个阶段的高效课堂改革以后,的确让人感慨,我们的教师在变,学生在变,师生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融洽了。当然,新的问题也不容回避,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改进学校的评价体系,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在实施“高效课堂”改革的麦田里,我愿意做一名真诚的守望者。
  作者单位 宝鸡高新中学
  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非常有幸参加了陕西师范大学语文国培暨“王吾堂名师工作室”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听了《满井游记》两节现场课。一位教师是经验丰富、有多年基层教学实践的青年名师,一位是师大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两位老师的课堂风格鲜明,呈现出不同的风采。第一位教师具有很强的课堂组织和驾驭能力,对学生思维的调动十分到位,课堂环节步步推进,注重语文学科知识目标的达成,完成从字词句篇的理解、鉴赏,拓展到谈课堂收获和写春景的训练上。
期刊
传统试卷评讲课中,普遍重视“药物治疗”而轻视 “免疫力”的提高。所谓“药物治疗”是教师采用的逐题对答案、改正错误、就题论题等讲评方式。这种讲评方式由于以教师施加的外部动力为主,缺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所谓提高“免疫力”就是立足于学生这个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试卷的讲评中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纠错、防错的能力。笔者认为,试卷评讲应以提高“免疫力”为主,“药物
期刊
一、从教材、学情分析入手,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  从教材角度来看,《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0余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本文语言简洁精炼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  从学情角度来看,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
期刊
曾看过作家龙应台的一篇文章《孩子,你慢慢来》。作者在结尾处写道,她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来等待一个五岁的小孩,等待他从容地、专心地扎好一个蝴蝶结。作为从教十多年的语文教师,笔者读罢这篇文章,仍然被作者的爱心和耐心所感动,并与作者深刻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共鸣。  为人父母或者为人师长者,人人都怀着爱孩子的心高喊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乎,孩子们便成了集万千等待于一身的选手。有没有人想过,这样的奔跑是为
期刊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需要建立事例分析的导向。通过事例的分析去形成思想品德观念,既符合品德知识生成的特点,也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需以事例为本;借助于生活中的事例,有利于学生的品德思维有效迁移。现以“与诚信同行”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观点。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需以事例为根本  在实际教学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还存在重知识点而轻事例的情形,也就是重知识
期刊
数学教学倡导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数学学具在适应新时期数学教学要求中会越来越凸显出更为重要的实践地位和运用价值。因此通过组织学生及时、恰當地展开数学学具操作,充分地运用数学学具,让学生的数学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绽放,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推动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必然举措。  一、 数——化虚为实,让抽象的数字变得具体  虽然小学生在生活体验和实际经历中有了一些关
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巧妙地设置悬念,可以引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数学课堂上的悬念,即是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发展与变化产生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态,这种心理倾向可以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与探究中去,唤醒学生的惊奇感,让他们神情专注、兴致盎然地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来。  一、 巧妙导入,用悬念引发探究兴趣  在新课伊始阶段,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的心理特征,精心设
期刊
引导学生正确、熟练地阅读、理解和运用图表,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教学实践中,用图形、表格等方式展示地理的本质特性,清晰、明确地表述了地理知识内容,被称为地理科学的“第二语言”。组织学生通过围绕着地理图表展开一系列思维活动,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地理观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意识和跳跃性思维,从而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地理实践运用能力的发展。  一、 惊奇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期刊
《认识角》是小学数学教材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含义,体会角的基本特征,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感知角的大小,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由于徒弟接受了一节市级教学研讨的展示活动,是有关课堂生成性领域的,指定执教《认识角》一课,在帮她打磨的过程中,通过几轮的试上、修改,最终确定的教学预案,自我觉得有如下亮点:  一、小设计“变”出新图形  课的一
期刊
纵观近几年的英语中考书面表达,作文题目越来越活,给出的信息也越来越少,学生要根据少量的已知信息写出80多字的一篇完整习作,是很困难的。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就成了我们初中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写作对准确使用语言有很大的帮助,当我们说话时,可以借助手势、面部表情等肢体语言,还有说话的语气来表达。但是写作却大不相同,信息的传达只能通过语言符号。只要我们开始写作,就必须特别注意各种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