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音乐教师要特别注重教育手段、方法的艺术性,注重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创新的思想。教师应更多的鼓励学生的奇思异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大胆地创造与实践。树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育观念,开启学生音乐想象力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意识鼓励培养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由此可见,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应处于平等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老师问学生,而少有学生问老师,长此以往,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被抑制,他们只会墨守成规,对于这样的孩子谈创造谈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反之,把自己融入孩子中,做孩子的朋友,注意与孩子的情感沟通、交流,鼓励孩子质疑问难,才能激起学生的创新火花。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的体验和感受
一位音乐教育家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它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教师创设合适的音乐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验由教师精心设计的音乐问题情境,诱发其探究欲望,做好积极学习新课的心理准备。例如:在教唱彝族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时,通过观看介绍彝族风情的资料片,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精美的画面,优美的配乐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内心世界,继而教师引导学生观赏彝族歌舞的片段,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配以生动的语言,缩短了学生与歌曲间的距离,使他们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内心积淀起一股强烈的感情,急欲表达,因而学唱歌曲的时候他们非常投入,从音乐中得到了美的熏陶。
2.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许多创作都是教师无法想到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这种“脱颖”和“越轨”。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关键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1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就是要在学生头脑中有一定的创新概念,让学习首先知道到底什么是创新的行为和表现,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音乐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学生最终实现了什么,而是在于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要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结构等方面都有所创新,特别注重保护和发展学生独创与奇特的想象,对学生所显露的突发奇想和智慧火花都应及时地进行引思和助燃。学生在独创和奇想的过程中难免会伴随着幼稚和犯错,教师要允许犯错,多给学生犯错的机会,使其在失败面前不气馁。而那种在教学中搞一刀切,以一个模式要求学生大搞听话教育,以死板硬套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反复教唱的方法,只能泯灭学生的灵性。音乐教学要求构建学生创新活动为基础的全新教学模式,使音乐教学成为学生审美活动和创造活动的天地。别林斯基说过“在活生生的现实里有很多美的事物,或者确切的说,一切美的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现象里”。这就是音乐教育所肩负的神圣使命。
2.2表现个性优势,培养集体创造精神。如何让个性不同的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个性优势,共同创造呢?我们不防引导学生广泛开展交往、合作,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发挥他们的个性,并营造平等、民主、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歌曲后,我要求学生自己创编一个节目,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交往中大显身手。有的同学凑在一起编舞蹈,有的给曲子伴奏;有的甚至编成歌舞组合。此时,我再引导他们扩大交往范围,甚至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喜欢唱的人唱,喜欢跳的跳,喜欢吹的吹,喜欢敲的敲,但要求有所创新。这样一来,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看见了自己的特长,同时也发现了另人的特长,体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我们共同创造才能有这么美的感受,才会共同提高,从而培养集体主义创造精神,促进音乐教育综合素质工程的质量效果。
2.3建立自由、安全、平等的教学平台,培训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你们自由表现的机会。比如:在学习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歌词时,我要求学生理解歌词,并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而不是一字不差的朗读。当他们经过自由讨论后,各小组都讲出了很生动的各有特色的故事。有一组学生甚至还添上了樵夫手拿开山斧和虎豹斗争的情节,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3.通过指导学生倾听音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应改变传统单一的、简单的、机械的教育模式。如:师一句生一句先曲后词的唱歌教学;重歌唱轻乐理的教学方式;或毫无生气、死记硬背的乐理教学等等。应转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仅满足于让学生不断重复、模仿的 模式。教师应更多的鼓励学生的奇思异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大胆地创造与实践。树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育观念,并在教育过程中始终体现这一教育思想。所以我把开启学生音乐想象力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对所有歌词的乐曲首先是听,在听的过程中去思索、去想象。如:在指导学生欣赏《苗岭的早晨》乐曲时,我设计了初听、分段听、再听“三步曲”,在老师的诱导下让学生边听,边看录象、插图,边联想。明朗清新的旋律把学生带到了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秀丽图景之中,使他们产生了:晨曦初露、山峦起伏、松柏苍翠的苗岭,百鸟在山林中尽情欢唱,苗族同胞欢歌曼舞、愉快劳动的情景,仿佛置身其境,产生“音画”效应,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出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突破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4.创新音乐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自主评价
创新教育不要求每个学生能创作高水平的音乐作品,不等于要求每个同学能较好地进行歌曲的二度创作。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我们应该营造学校大的艺术氛围,布置教室与教学相关的艺术气氛,采用启发式教育方法,灵活多变的教学导入方式,鼓励学生参与,采用唱游、律动、伴舞形式,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重视节奏教学与简单的节奏创作;尝试曲调的简单创作;尝试给歌曲填词,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多成立些艺术兴趣小组,定期组织活动和演出。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眼神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一方面,以掌声和“真棒”、“高见”、“见解独特”等简短而真诚的表扬,使学生看到希望、增添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诱导学生发挥想象、释放潜能、尝试创新;另一方面,用延迟评价的办法,给学生一个再认识、再理解、再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忽略“结论”重视“过程”。因为对学生作出过早、过急的评价,都会抑制思维、禁锢想象、扼杀创造。对每一问题的研究、每首歌曲的欣赏,我都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发表见解、提出设想,即使是思维偏差、观点歧义甚至文不对题、答非所问,也要给予鼓励、谅解,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宽容的态度处之,使其获得探究成功的情感体验、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这既符合青少年“求得尊重,得到认可,充满自信,渴望成功”的心理特点,又能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增强了学习信心,提高了自主探究、尝试创新的能力,从而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用激趣求异的方法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动机,自主探究感悟音乐的内涵;在活动中激发创造性思维,拓展创新能力;在创新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产生学习音乐的更大兴趣和自我创造的强烈欲望……于是,兴趣——探究——创新——成功形成永不枯竭、永葆激情的良性循环。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音乐教师要特别注重教育手段、方法的艺术性,注重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创新的思想。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着实大胆进行教育创新尝试。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作为塑造人类美好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音乐教师应该以长远的目光,从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昌盛,从未来教育的角度,来实施音乐教育这一伟大而崇高的事业。 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必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为祖国提供可促进国家兴旺发达,担负民族兴衰存亡的强大后备军。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意识鼓励培养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由此可见,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应处于平等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老师问学生,而少有学生问老师,长此以往,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被抑制,他们只会墨守成规,对于这样的孩子谈创造谈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反之,把自己融入孩子中,做孩子的朋友,注意与孩子的情感沟通、交流,鼓励孩子质疑问难,才能激起学生的创新火花。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的体验和感受
一位音乐教育家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它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教师创设合适的音乐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验由教师精心设计的音乐问题情境,诱发其探究欲望,做好积极学习新课的心理准备。例如:在教唱彝族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时,通过观看介绍彝族风情的资料片,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精美的画面,优美的配乐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内心世界,继而教师引导学生观赏彝族歌舞的片段,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配以生动的语言,缩短了学生与歌曲间的距离,使他们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内心积淀起一股强烈的感情,急欲表达,因而学唱歌曲的时候他们非常投入,从音乐中得到了美的熏陶。
2.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许多创作都是教师无法想到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这种“脱颖”和“越轨”。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关键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1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就是要在学生头脑中有一定的创新概念,让学习首先知道到底什么是创新的行为和表现,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音乐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学生最终实现了什么,而是在于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要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结构等方面都有所创新,特别注重保护和发展学生独创与奇特的想象,对学生所显露的突发奇想和智慧火花都应及时地进行引思和助燃。学生在独创和奇想的过程中难免会伴随着幼稚和犯错,教师要允许犯错,多给学生犯错的机会,使其在失败面前不气馁。而那种在教学中搞一刀切,以一个模式要求学生大搞听话教育,以死板硬套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反复教唱的方法,只能泯灭学生的灵性。音乐教学要求构建学生创新活动为基础的全新教学模式,使音乐教学成为学生审美活动和创造活动的天地。别林斯基说过“在活生生的现实里有很多美的事物,或者确切的说,一切美的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现象里”。这就是音乐教育所肩负的神圣使命。
2.2表现个性优势,培养集体创造精神。如何让个性不同的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个性优势,共同创造呢?我们不防引导学生广泛开展交往、合作,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发挥他们的个性,并营造平等、民主、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歌曲后,我要求学生自己创编一个节目,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交往中大显身手。有的同学凑在一起编舞蹈,有的给曲子伴奏;有的甚至编成歌舞组合。此时,我再引导他们扩大交往范围,甚至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喜欢唱的人唱,喜欢跳的跳,喜欢吹的吹,喜欢敲的敲,但要求有所创新。这样一来,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看见了自己的特长,同时也发现了另人的特长,体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我们共同创造才能有这么美的感受,才会共同提高,从而培养集体主义创造精神,促进音乐教育综合素质工程的质量效果。
2.3建立自由、安全、平等的教学平台,培训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你们自由表现的机会。比如:在学习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歌词时,我要求学生理解歌词,并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而不是一字不差的朗读。当他们经过自由讨论后,各小组都讲出了很生动的各有特色的故事。有一组学生甚至还添上了樵夫手拿开山斧和虎豹斗争的情节,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3.通过指导学生倾听音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应改变传统单一的、简单的、机械的教育模式。如:师一句生一句先曲后词的唱歌教学;重歌唱轻乐理的教学方式;或毫无生气、死记硬背的乐理教学等等。应转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仅满足于让学生不断重复、模仿的 模式。教师应更多的鼓励学生的奇思异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大胆地创造与实践。树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育观念,并在教育过程中始终体现这一教育思想。所以我把开启学生音乐想象力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对所有歌词的乐曲首先是听,在听的过程中去思索、去想象。如:在指导学生欣赏《苗岭的早晨》乐曲时,我设计了初听、分段听、再听“三步曲”,在老师的诱导下让学生边听,边看录象、插图,边联想。明朗清新的旋律把学生带到了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秀丽图景之中,使他们产生了:晨曦初露、山峦起伏、松柏苍翠的苗岭,百鸟在山林中尽情欢唱,苗族同胞欢歌曼舞、愉快劳动的情景,仿佛置身其境,产生“音画”效应,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出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突破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4.创新音乐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自主评价
创新教育不要求每个学生能创作高水平的音乐作品,不等于要求每个同学能较好地进行歌曲的二度创作。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我们应该营造学校大的艺术氛围,布置教室与教学相关的艺术气氛,采用启发式教育方法,灵活多变的教学导入方式,鼓励学生参与,采用唱游、律动、伴舞形式,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重视节奏教学与简单的节奏创作;尝试曲调的简单创作;尝试给歌曲填词,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多成立些艺术兴趣小组,定期组织活动和演出。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眼神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一方面,以掌声和“真棒”、“高见”、“见解独特”等简短而真诚的表扬,使学生看到希望、增添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诱导学生发挥想象、释放潜能、尝试创新;另一方面,用延迟评价的办法,给学生一个再认识、再理解、再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忽略“结论”重视“过程”。因为对学生作出过早、过急的评价,都会抑制思维、禁锢想象、扼杀创造。对每一问题的研究、每首歌曲的欣赏,我都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发表见解、提出设想,即使是思维偏差、观点歧义甚至文不对题、答非所问,也要给予鼓励、谅解,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宽容的态度处之,使其获得探究成功的情感体验、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这既符合青少年“求得尊重,得到认可,充满自信,渴望成功”的心理特点,又能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增强了学习信心,提高了自主探究、尝试创新的能力,从而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用激趣求异的方法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动机,自主探究感悟音乐的内涵;在活动中激发创造性思维,拓展创新能力;在创新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产生学习音乐的更大兴趣和自我创造的强烈欲望……于是,兴趣——探究——创新——成功形成永不枯竭、永葆激情的良性循环。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音乐教师要特别注重教育手段、方法的艺术性,注重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创新的思想。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着实大胆进行教育创新尝试。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作为塑造人类美好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音乐教师应该以长远的目光,从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昌盛,从未来教育的角度,来实施音乐教育这一伟大而崇高的事业。 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必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为祖国提供可促进国家兴旺发达,担负民族兴衰存亡的强大后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