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是需要人性之光普照的成长者。缺失了富有人情味的抚爱,血肉之躯便会形同槁木,心如死灰,甚至会有“不知路在何方”的漠然。老师应当是人性的播撒者,是学生人生之路的引领者。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的工作就应该富有浓浓的人情味。
【关键词】师生关系;心灵沟通
最近,拜读了郭道胜同志的新作《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其中关于新型师生关系与交往的一些论述颇有新意,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
《中国教育报》对中小学师生关系问题所作的问卷调查反映,学生在回答“你觉得自己有心里话最想找谁说”时,回答最想找班主任或最想找某个老师的仅占4.8%;在回答“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找谁”时,12.3%的学生回答找班主任或找某位老师;有25%的学生认为老师只喜爱少数同学;有40%的学生认为与老师在一起,无所谓开心不开心;有85.6%的学生说老师“很少”或“从来不参加”学生们的课余活动和游戏等等。而在教师问卷中,回答“在与学生交知心朋友问题”时,61.3%的教师表示很愿意和所有学生交朋友,有69.8%的教师认为与学生在一起“很愉快”和“有愉快的感觉”。
由此可见,教师的自我感觉和良好愿望与学生的思想实际还有一定的差距。
师生关系淡漠的原因初探
1.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和学生首先是作为感性的人,也就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而存在,其次才是理性的知识的追求者和思考者,有些教师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学友爱、爱好特长和课余生活可以说是很少过问;有些教师害怕在学生面前失去“师道尊严”,整天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裹得严严实实的,俨然一个完美无缺的“圣人”。殊不知,作为教师的你如果不是真实的“鲜活”的,而是一架只会吐墨水的机器,那么学生就会远离你,你就会失去血肉,失去灵魂。
2.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人格因素决定了他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应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其威信的高低。而人格因素则是教育者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体现出来的。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对假恶丑的毫不妥协,火热的激情,正直的情怀,永远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也是教师真正的权威所在。
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1.以心灵赢得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但更需要爱,需要坦诚,尤其班主任更应用真挚的爱去感染学生。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以诚育人,以诚服人,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当我们把爱心和坦诚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不仅会把我们当做老师,更会把我们当朋友了。可以说,赢得学生的心,一片诚心、一番苦心、一颗爱心是必不可少的。
2.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参加学生的活动,与学生个别交谈,都是了解学生的好方法,同时对于中学生而言师生之间互换周记,每周学生交上来后,不少班主任就批一个“阅”字完事,如此流于形式,只能浪费学生的时间和感情,导致学生的反感。我们可以让学生写这样的心理交流文章: “班主任,我想对您说”, “假如我是您”, “老师,您应这样教”, “我的苦恼”等等,让他们畅所欲言,哪怕是说出我们的缺点和工作方法的不当。同时,我们也一定要为学生们写“回言”,写上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关心,我们的想法,也写上我们的含有鼓励与表扬的问候。
3.找回感性世界这一失重的大陆
某校一名初三年级的学生在“老师,印在我记忆深处”一文中写道: “这个朱老师,第—次来我们班上课还有些拘谨,第二次勉强算得上个正人君子,第三次就露出他的‘不良本性’了。虽说他讲唐宋词妙语连珠,可也笑话无数,哈哈不断。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朱老师,竟和同学们打得火热,无话不谈,惹得别班的同学眼睛都绿了,直想‘跳槽’。” ,而实际上,朱老师在学生面前露出的所谓“不良本性”无非是朱老师那种“坏坏的”幽默,朱老师对自己的五官和穿着的自嘲以及对一些明星、游戏软件、足球赛、电影、电视剧甚至卡通片的独特视角。正因为这些都是学生在许多被他们称之为“学究”的老师身上所看不到的,所以他们觉得朱老师活得最真——不是金光四溢的“神”,而是普普通通的人。朱老师最有血有肉,最“鲜活”,最能理解他们,同他们最接近,因而师生关系也最为融洽。这个具有“不良本性”的朱老师,与学生的交往就不是单纯依靠抽象的逻辑思维,而是让自己和学生在自我表现中进行对话,在无声的情感交流中达成师生之间的默契.他们的师生交往有效地避免了单一教育教学中的“机械操作”,即知识的传授与接受,管理与被管理。获得了对自我、对生活的激情,师生的感性世界与理性世界完美地统一起来,生活和求知融为了一体,师生关系不再被动地从属于教学,而是滋生了内在的生命。至此,师生关系真正达到一种既轻松又不失严肃,既感性又兼具理性,既自由又有所约束的境界。
陶行知先生曾谆谆告诫教师们:“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就不会有师生关系的巨大落差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燕山中学)
【关键词】师生关系;心灵沟通
最近,拜读了郭道胜同志的新作《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其中关于新型师生关系与交往的一些论述颇有新意,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
《中国教育报》对中小学师生关系问题所作的问卷调查反映,学生在回答“你觉得自己有心里话最想找谁说”时,回答最想找班主任或最想找某个老师的仅占4.8%;在回答“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找谁”时,12.3%的学生回答找班主任或找某位老师;有25%的学生认为老师只喜爱少数同学;有40%的学生认为与老师在一起,无所谓开心不开心;有85.6%的学生说老师“很少”或“从来不参加”学生们的课余活动和游戏等等。而在教师问卷中,回答“在与学生交知心朋友问题”时,61.3%的教师表示很愿意和所有学生交朋友,有69.8%的教师认为与学生在一起“很愉快”和“有愉快的感觉”。
由此可见,教师的自我感觉和良好愿望与学生的思想实际还有一定的差距。
师生关系淡漠的原因初探
1.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和学生首先是作为感性的人,也就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而存在,其次才是理性的知识的追求者和思考者,有些教师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学友爱、爱好特长和课余生活可以说是很少过问;有些教师害怕在学生面前失去“师道尊严”,整天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裹得严严实实的,俨然一个完美无缺的“圣人”。殊不知,作为教师的你如果不是真实的“鲜活”的,而是一架只会吐墨水的机器,那么学生就会远离你,你就会失去血肉,失去灵魂。
2.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人格因素决定了他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应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其威信的高低。而人格因素则是教育者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体现出来的。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对假恶丑的毫不妥协,火热的激情,正直的情怀,永远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也是教师真正的权威所在。
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1.以心灵赢得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但更需要爱,需要坦诚,尤其班主任更应用真挚的爱去感染学生。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以诚育人,以诚服人,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当我们把爱心和坦诚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不仅会把我们当做老师,更会把我们当朋友了。可以说,赢得学生的心,一片诚心、一番苦心、一颗爱心是必不可少的。
2.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参加学生的活动,与学生个别交谈,都是了解学生的好方法,同时对于中学生而言师生之间互换周记,每周学生交上来后,不少班主任就批一个“阅”字完事,如此流于形式,只能浪费学生的时间和感情,导致学生的反感。我们可以让学生写这样的心理交流文章: “班主任,我想对您说”, “假如我是您”, “老师,您应这样教”, “我的苦恼”等等,让他们畅所欲言,哪怕是说出我们的缺点和工作方法的不当。同时,我们也一定要为学生们写“回言”,写上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关心,我们的想法,也写上我们的含有鼓励与表扬的问候。
3.找回感性世界这一失重的大陆
某校一名初三年级的学生在“老师,印在我记忆深处”一文中写道: “这个朱老师,第—次来我们班上课还有些拘谨,第二次勉强算得上个正人君子,第三次就露出他的‘不良本性’了。虽说他讲唐宋词妙语连珠,可也笑话无数,哈哈不断。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朱老师,竟和同学们打得火热,无话不谈,惹得别班的同学眼睛都绿了,直想‘跳槽’。” ,而实际上,朱老师在学生面前露出的所谓“不良本性”无非是朱老师那种“坏坏的”幽默,朱老师对自己的五官和穿着的自嘲以及对一些明星、游戏软件、足球赛、电影、电视剧甚至卡通片的独特视角。正因为这些都是学生在许多被他们称之为“学究”的老师身上所看不到的,所以他们觉得朱老师活得最真——不是金光四溢的“神”,而是普普通通的人。朱老师最有血有肉,最“鲜活”,最能理解他们,同他们最接近,因而师生关系也最为融洽。这个具有“不良本性”的朱老师,与学生的交往就不是单纯依靠抽象的逻辑思维,而是让自己和学生在自我表现中进行对话,在无声的情感交流中达成师生之间的默契.他们的师生交往有效地避免了单一教育教学中的“机械操作”,即知识的传授与接受,管理与被管理。获得了对自我、对生活的激情,师生的感性世界与理性世界完美地统一起来,生活和求知融为了一体,师生关系不再被动地从属于教学,而是滋生了内在的生命。至此,师生关系真正达到一种既轻松又不失严肃,既感性又兼具理性,既自由又有所约束的境界。
陶行知先生曾谆谆告诫教师们:“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就不会有师生关系的巨大落差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燕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