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说书艺人石玉昆遇上朴学大师俞曲园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p2002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光绪四年(1878)至八年(1882)的短短四年间,晚清著名的朴学大师俞樾的发妻姚夫人、长子紹莱和次女绣孙相继过世。接二连三的打击,使得年届花甲的曲园老人“精神意兴日就阑衰,著述之事殆将辍笔矣”(俞樾《右台仙馆笔记》)。他几乎完全放弃了经学研究,以阅读通俗小说和“杂记平时所见所闻,以销暇日”(同上)。光绪九年(1883),其好友、时任工部尚书的潘祖荫因丁父忧回老家吴县(今江苏苏州)居丧。潘祖荫的居所与俞樾“寓庐相距甚近,时相过从”(俞樾《重编七侠五义序》)。潘祖荫(1830—1890),字伯寅,号少棠、郑盦,吴县人,大学士潘世恩之孙。他本身就是藏书家,遍读天下之书,因见俞樾爱读小说,但又觉得“今人学问远不如昔,无论所作诗文,即院本、传奇、平话、小说、凡出于近时者,皆不如乾、嘉以前所出者远甚”(同上),便推荐了当下北方甚是流行的白话小说——《三侠五义》。殊不知这一不经意的荐书,引出了一段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佳话。
  一
  《三侠五义》,又名《忠烈侠义传》,一百二十回,署名石玉昆述。
  之所以署“石玉昆述”,是因为石玉昆是一位著名的说书艺人。关于其生平,李家瑞在《从石玉昆的〈龙图公案〉说到〈三侠五义〉》(《文学季刊》,1934年第一卷十二期)中介绍道:
  石玉昆字振之,天津人,因为他久在北京卖唱,所以有人误为是北京人。咸丰、同治时候尝以唱单弦轰动一时(以上据《非厂笔记》)。他尝在一个关闭多年的杂耍馆里唱《包公案》,听众每过千人。
  “听众每过千人”,这阵势不亚于现在最火的郭德纲。所以作为说书艺人,尤其是其说唱《包公案》,石玉昆在当时可谓是现象级的存在,并开创了自己的艺术流派——石派书,又称石韵书。但是石玉昆是否字振之向来存疑,而据阿英、于盛庭等的考证,石玉昆的全盛时期应该在道光初年(1821)左右。
  《三侠五义》的整个情节架构,即“包公案 三侠五义”,应该说几乎是由石玉昆独立创作完成的。关于这一点,胡适在亚东图书馆标点本《三侠五义》序(以下简称“胡适序”)中概括得很中肯:
  ……有因袭的部分,有创造的部分。大概写包公的部分是因袭的居多,写各位侠客义士的部分差不多全是创造的。
  当然,小说《三侠五义》的形成较为复杂,大致经历了“唱本《龙图公案》—小说《龙图耳录》—小说《三侠五义》”三个阶段。
  唱本《龙图公案》,据苗怀明《〈三侠五义〉成书新考》考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石派书,或称石韵书,它是石玉昆所创的一派说唱书词;另一种是鼓词,指非石玉昆一派的说唱书词。两种说唱本《龙图公案》之间有较大的差别,需要加以辨析”。后者“鼓词”自然和后来的小说《三侠五义》关系不大,而石派书的《三侠五义》虽然也不是石玉昆的说唱记录本,而是其弟子或其他艺人的说唱记录本,但确是小说《三侠五义》的蓝本。
  从说唱本《龙图公案》到章回体《龙图耳录》(一百二十回),是《三侠五义》小说形成的重要一环。其成书过程,孙楷第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认为:
  余藏抄本第十二回末有抄书人自记一行云:“此书于此毕矣。惜乎后文未能听记。”知此书乃听《龙图公案》时笔受之本。听而录之,故曰《龙图耳录》。刊本《忠烈侠义传》(按,即《三侠五义》的原书名)即从此本出。《忠烈侠义传》题石玉昆述,盖此本所录即石玉昆所说之辞矣。……玉昆说唱《龙图公案》,今犹有传抄足本,唱词甚多。此耳录全书尽是白文,无唱词,盖记录时略之。
  而崇彝在《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中说得更加详细,甚至点到了其中的两个记录者:
  因此书(按,即《龙图耳录》)无底本,当年故旧数友(小字注:有祥乐亭、文冶庵二公在内),每日听评书,归而彼此互记,因凑成此书。其中人物,各有赞语(小字注:今本无)。多趣语,谐而雅。
  祥乐亭已不详何人,而文冶庵即文良,是《儿女英雄传》的作者文康的兄弟行,京城著名的藏书家。这些记录者对说唱本《龙图公案》的加工,主要是删除了原唱本中的累赘废话、唱词、部分赞语(只保留了人物赞语,但后来在传抄中又被删去了),还包括一些“异端邪说之事”(见《龙图耳录》卷首),但保留了原唱本中的“趣语”,使得小说既诙谐有趣,又不失文雅。至于原唱本中的情节故事,据李家瑞先生对比,“可知道《龙图耳录》于石氏唱本所有事迹之事,毫无增添,不过把许多废话,斟酌删除就是了”(《从石玉昆的〈龙图公案〉说到〈三侠五义〉》)。从一点上来说,《龙图耳录》署名“石玉昆述”是应该的。但是,那几个抄录者包括后来的整理者所做的文字增删润色工作和编辑工作是功不可没的,毕竟《龙图耳录》是一本有统一的结构、情节、批注及对仗工整的回目的完整的长篇小说。
  从《龙图耳录》到最后的《三侠五义》定型,最大的功臣应该就是该书前三篇《序》的作者问竹主人、入迷道人和退思主人。三人皆为好友。从三篇序中,我们大致能梳理出《三侠五义》的修改编订及刊印的过程:
  首先是问竹主人,他认为《龙图公案》(按,事实上《忠烈侠义传》是在光绪七年抄本《龙图耳录》的基础上编订的)“虽是传奇志异,难免怪力乱神”,因此“将此书翻旧出新,添长补短,删去邪说之事,改出正大之文,极赞忠烈之臣、侠义之士。且其中烈妇、烈女、义仆、义鬟,以及吏役、平民、僧俗人等,好侠尚义者不可枚举,故取传名曰‘忠烈侠义’四字,集成一百二十回”。也就是说,《三侠五义》最初的书名是《忠烈侠义传》。随后入迷道人于“辛未(按,即同治十年,1871)春,由友人问竹主人处得是书而卒读之,爱不释手”,“是以草录一部而珍藏之。乙亥(按,即光绪元年,1875)司榷淮安,公余时从新校阅,另录成编,订为四函,年余始获告成”。而退思主人“素性喜闻说鬼,雅爱搜神,每遇志异各卷,莫不快心而浏览焉。戊寅(按,即光绪四年,1878)冬,于友人入迷道人处得是书之写本,知为友人问竹主人互相参合删定,汇而成卷。携归卒读,爱不释手。缘商两友,就付聚珍板,以供同好”。也就是说,问竹主人、入迷道人是主要的修订者和编校者,而退思主人则是鼓动两位好友,将编订好的《忠烈侠义传》于光绪五年(1879)交由北京聚珍堂书坊以活字本刊印出版。而后来的翻印者自光绪八年(1882)起改名《三侠五义》,估计是书商觉得《三侠五义》比起《忠烈侠义传》来更有辨识度和新鲜感。   相比《龙图耳录》对《龙图公案》的修订,《忠烈侠义传》的修订工作量要小不少:“改书名为《忠烈侠义传》;将《龙图耳录》卷首的说明扩充单列为序,又增加了两篇新序;撰写书后《小五义》的内容预告;删去原书中的注解文字,对原书进行增删润饰。”(苗怀明《〈三侠五义〉成书新考》)“同《龙图耳录》相比,《三侠五义》约减少了十几万字,但全书情节更紧凑,语言更精练,因此也更具可读性。”(同上)无论从文字的修订上来看,还是从日后书的销量和影响力来看,小说《三侠五义》都是非常成功的。
  二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俞樾这里。
  已经翻阅过不少通俗小说的俞樾意外地被《三侠五义》所吸引,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并深感老友潘祖荫所言不虚:
  及阅至终篇,见其事迹新奇,笔意酣恣,描写既细入毫芒,点染又曲中筋节。正如柳麻子说“武松打店”,初到店内无人,蓦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甏皆瓮瓮有声。闲中着色,精神百倍。如此笔墨,方许作平话小说;如此平话小说,方算得天地间另是一种笔墨。乃叹郑庵尚书欣赏之不虚也。(《重编七侠五义序》)
  然而,赞叹之余,可能许久未写考据文章了,身为朴学大师的俞樾不禁一时技痒,对小说的第一回做起了考证,发现“惟其第一回叙‘狸猫换太子’事,殊涉不经”,认为是“白家老妪之谈未足入黄车使者之录”。大师的眼里是揉不得沙子的,于是俞樾对《三侠五义》进行了“三大一小”的改订。
  第一大改动是书名:
  又其书每回题“侠义传卷几”,而首叶大书“三侠五义”四字,遂共呼此书为《三侠五义》。余不知所谓“三侠”者何人。书中所载南侠、北侠、丁氏双侠、小侠艾虎,则已得五侠矣。而黑妖狐智化者,小侠之师也;小诸葛沈仲元者,第一百回中盛称其“从游戏中生出侠义来”,然则此两人非侠而何?即将柳青、陆彬、鲁英等概置不数,而已得七侠矣,因改题《七侠五义》,以副其实。(《重编七侠五义序》)
  这就是现在的书名《七侠五义》的由来。
  第二大改动是重写小说的第一回。因为觉得第一回“殊涉不经”,俞樾“因为别撰第一回,援据史传,订正俗说;改头换面,耳目一新”(《重编七侠五义序》)。这种做法,看似是出于朴学大师的一种本能,然而细究下来,对于第一回的改动,并非俞樾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蓄谋已久”。俞樾之前一直特别留心宋史及笔记野史中包公的事迹,并多有考证文章,散见于他的笔记中。如第一回中关于李宸妃的考证,见《小浮梅闲话》;而关于八大王的叙述,几乎就是《茶香室丛钞》卷二“八大王”条的改写。另外,《茶香室丛钞》中卷三“包顺”条、卷四“包孝肃公子妇崔氏”条,《茶香室三钞》中卷二十三“张清风”条,《茶香室四钞》中卷二十“包孝肃为东岳速报司”条等,都是与包公的事迹有关。正是由于俞樾“有备而来”,才出现了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空前绝后地由一位知名大儒改写通俗小说一整回的壮举。而对于在当时地位还十分低下的通俗小说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种“无尚的荣耀”。
  不过,通俗小说本来就和正史不是一路,甚至连野史都算不上,涉及怪力乱神是再正常不过了。所以俞樾的“改头换面”固然是让人“耳目一新”,但多多少少透着老学究的执念。因而对于这样的改写,后人也是褒贬不一。如鲁迅就颇不以为然,认为俞樾“既爱臆造之谈,又不忘考据之习”(《小说史大略》),以为“此老实在可谓多此一举”(见《鲁迅书信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并建议胡适:如果以后重印《三侠五义》,须用原本,而将俞樾改写的首回附在后面。
  第三大改动是将小说的主人公之一颜查散改名为颜昚敏,理由是“以‘查散’二字为名,殊不可解。此人在后半部竟是包孝肃替人,非如牛驴子、苦头儿、麦先生、米先生诸人呼牛呼马,无关轻重也。余疑‘查散’二字乃‘昚敏’之讹。昚,为古文‘慎’字,以‘昚敏’为名,取慎言敏行之义”(《重编七侠五义序》)。这也是典型的经学家的做法。
  至于“小”改订,就是对原小说字句的修改。在这一方面,俞樾并不十分用力,他认为“惟其中方言俚字连篇累牍,颇多疑误,无可考正,则姑听之,读者自能意会耳”,因此只对《三侠五义》(以下引文以活字本《忠烈侠义传》为底本)中个别不当的字词和不通顺或前后文意矛盾的句子作了修改。例如:
  ……才将家伙找着厨房送去。(《三侠五义》第三回)
  俞樾改为:“……才将厨房找着,家伙送去。”
  用手抽签,分付打责了十板,以戒下次。两傍不容分说,将张老打了十板。(《三侠五义》第五回)
  俞樾改为:“用手抽签,分付将他重责十板,以戒下次。两傍不容分说,将张老打了十板。”从上下文的语义来说,修改后更为通顺。
  包公并不谢恩,跪奏道:“臣无权柄,不能服众,难以奉诏。”因此又赏了御札三道。包公谢恩,领旨出朝。(《三侠五义》第九回)
  俞樾改為:“包公并不谢恩,跪奏道:‘臣无权柄,不能服众,难以奉诏。’圣上道:‘再赏卿御札三道,谁敢不服!’包公谢恩,领旨出朝。”加入了对话,使得情节更为生动。
  他用笔画成三把铡刀,故意的以“札”字做“铡”字,看包公有何话说。(《三侠五义》第九回)
  俞樾改为:“他用笔画成三把铡刀,故意的以‘札’字做‘铡’字,‘三道’做‘三刀’,看包公有何话说。”加入了“‘三道’做‘三刀’”一句,将关键情节交代得更加缜密。
  又见面前之人披发,满面血痕,惟闻得乐声细气,已知是寇宫人显魂。(《三侠五义》第十九回)
  “惟闻得乐声细气”(按,“乐”当是“柔”字之讹)一句,俞樾可能觉得不合逻辑,故直接删去了。
  那个便将驴子按在地上,用刀一晃,道:“我且问你,棺木内死的是谁?”驴子道:“是我家小姐,可是吊死的?”(《三侠五义》第三十七回)
  从上下文来看,驴子知道小姐是吊死的,他不可能问:“可是吊死的?”所以俞樾改为:“是我家小姐,昨日吊死的。”
  至于大段的改写,除了第一回以外,全书似乎只有第二十二回一处。
  既然是大家出手,书商自然闻风而动,俞樾改订版的《七侠五义》很快于光绪十五年(1889)由上海广百宋斋以铅排石印的形式出版,题名《绣像七侠五义》,署“旧题石玉昆述曲园居士重编”(见每卷卷首),罕见地署以实名。如此一来,凭借俞樾的赫赫大名,《七侠五义》很快先在南方流行开来,完全替代了《三侠五义》,并日渐占据北方的小说市场,以致胡适在1925年为亚东图书馆出版标点本《三侠五义》所作的序中,不无担忧地说道:“《七侠五义》本盛行于南方,近年来《三侠五义》旧排本已不易得,南方改本的《七侠五义》已渐渐侵入京、津的书坊,将来怕连北方的人也会不知道《三侠五义》这部书了。”而有趣的是,这本标点本《三侠五义》的标点整理者,正是俞樾的曾孙——俞平伯。
  曲园先生改订的《七侠五义》与《三侠五义》孰优孰劣,前人后人可谓见仁见智,故无需盖棺定论。但是,作为一代朴学大师,积极参与一本通俗小说的改写和修订,这样的行为在中国文学史上无论如何都算得上是一种壮举,也是一段佳话。正如胡适序中所言:“曲园先生在学术史上自有位置,正不必靠此序传后,然而他以一代经学大师的资格来这样赞赏一部平话小说,总算是很可钦佩的了。”
  (作者单位:上海书画出版社)
其他文献
联语,俗称“对联”。联语的应用范围极广,故有不少别称。比如,根据其所悬挂位置的不同,有门联、楹联、堂联之别;根据其施用的对象,又有婚联、寿联、挽联、贺联之称;而除夕用于辞旧迎新的对联,则称为“春联”。  联语始于民间用桃符驱鬼这一习俗。王充《论衡·订鬼篇》引《山海经》的记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
【摘要】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的灵魂,通过行政人员的思想意识影响着行政实践。通过对“社会转型”词源及内涵的分析,以及对我国传统行政文化内涵、特点和表现等方面的梳理,以说明传统行政文化对现行行政实践的多方面影响,以及当前社会转型期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所需制度资源对传统行政文化的更多需求。    关于社会转型的基本认识  虽然用“社会转型”描述当下中国社会已成为共识,但是,在我国当前语境下,社会转型(Soc
【摘要】当代大学生中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度下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动摇、对思想政治教育态度不积极的趋势。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任重而道远,其中党和政府对社会环境的优化是外部保障,媒体对舆论环境的优化是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主阵地。  【关键词】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影响因素    高校是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当代中
摘要 通过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基本现状的分析,针对教师总量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的应对之策,主要包括实施补充计划、完善培训体系和健全保障机制。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农村义务教育 教师队伍 发展对策    2007年,国务院批准重庆市成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在此背景下,教育方面,重庆提出了要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大力统筹城乡教
【摘要】实体正义“优先论”或程序正义“优先论”以及两者“并重论”,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动态平衡应是一种现实可行的方略。民事再审程序作为一种特殊的救济程序,在维护裁判的公信力和保障再审诉权的张力之间求得平衡,再审事由的确定应体现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实体正义 程序正义 动态平衡 民事再审事由    2007年民事诉讼法再审事由的修改缓解了“申诉难”的问题,基本
摘要 自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来,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对其全球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将战略重心逐步向亚洲太平洋转移。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保持着较快的增长,中国的迅速崛起和美国的战略调整构成当前中美关系巨大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构筑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命题。中美两国要发展地缘合作,避免地缘对抗;要实现在亚太良性互动,避免恶性冲突;要相互尊重、适应和包容,不断释疑增信,实现互利双
根据治理理论以及当代环境资源法治建设的实践证明,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行政调整机制、市场调整机制和社会调整机制这三种方法和机制各有其特点和缺点、各有其适用范围和方式,并且相互依赖、相互补充,最切实有效的调整方法和机制是将这三种方法机制综合运用的综合性调整机制。    治理理论是有关治理和善治的主张、观念、原则、特点、作用和实施途径的总称,是有关治理公共事务的道理、方法、逻辑、管理规则、治理机制和
“艳词”,或作“艳情词”,具体内涵往往因人而异,或因不同语境而异。《旧唐书》温庭筠传说他“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旧五代史》和凝传称其“长于短歌艳曲”,又词史上早有“词为艳科”之说,虽无统一界说,意实相通。在艳词这个宽泛概念中,一端是一般意义的爱情词,另一端则是带有情色意味的狭邪之词。若逼近考察,当然仍可细分种种名目。细分或便于同中求异,而统观则有利于综合考察。此处所谓艳词,即取其通常且宽泛
摘要 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诸多方面的综合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年龄、不同居住环境的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应加强对空巢老人的健康普查工作,并改进社区的老年服务配套硬件设施,增设福利性“社区老年空间”,发展市场化的家政社区服务模式。  关键词 空巢老人 话语转向 主成分分析法 生活质量    由于我国的老龄化是伴随着计划生育以及社会转型同时进行的,因此这一时期子女减少、家庭小型化是家庭结构发展
[摘要]我国《侵权责任法》采纳了高空抛物侵权行为肯定说中分担责任的主张,但并非是公平原则的适用。因不符合承担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因此,建筑物使用人仅是对受害人损害的补偿而不是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应注意及完善的问题是义务主体及免责事由的确定。  [关键词]《侵权责任法》高空抛物立法意义    《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